《朗讀者—謝謝》學習分享_成德法師

2022-03-16
65:46
comments
No Rating
#佛教#佛曲#佛經#佛號#師父#成德法師#故事#法師#淨土#誦經

Available Platforms

iconiconicon

Description

兩位會長、諸位大德同修,大家吉祥!阿彌陀佛。
我們這個禮拜發給大家學習的資料,是吳孟超醫師接受訪談的一個記錄,看大家也都非常感動。也會想起老法師說的,在愈苦難的時代,佛菩薩示現的愈多,這個就體現了「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己身求安樂」的精神,菩薩的精神,體現了他同體大悲的這種慈愛,真的是「於諸眾生,視若自己」。我們同修們也難得,很多人看了之後,在心得當中都發願要效法。所以,「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其實我們能看到他的報導就是一個緣分,也是一個福報,你沒有這個緣分、福報,看不到。可能這個片子其實已經三年前的了,當時候他九十六歲,其實他現在已經九十九歲了,那應該三年前就有了,時節因緣,現在我們可以看到了,但是很可能有人一輩子他都沒有看到。所以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也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能看到吳老這個片子。尤其是我們馬來西亞同修看了會特別歡喜的,所謂與有榮焉,是吧?這個就是我們馬來西亞的華人的精神,看了也很受鼓舞。看了不能白看,善學的人看完之後,他的精神就跟我的身心融在一起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比方說看書、甚至看電影看到特別感動,有時候那個感動眼淚都止不住,有時候甚至於半天都還在流淚。這個成德是有遇過的,比方說有個學生看「地獄變相圖」,看完了就一直哭,都止不住,剛好被我碰上了,他還在那哭,他就說,看了「地獄變相圖」,眾生好苦。這個是他透過「地獄變相圖」,觸動他過去生的善根。你說這個善根是這一輩子的嗎?這一輩子太好命了,從小到大沒吃過苦的,一看就是富貴的樣子。但不可以輕慢任何一個眾生,你看人家看到這個「地獄變相圖」,能感動成這個樣子,我的善根不如他。這個很難得,進一步要期許他,要時時把眾生的苦難放在心上,效法地藏王菩薩,那這個「地獄變相圖」才沒有白看。我們說到這裡,也會很感激江逸子老師,他是在藝術界行菩薩道,你看一幅畫可以把人宿世的善根給喚醒,真的是菩薩在人間。會看的人每天都有感動,每天都有很深刻的領悟跟收穫,更重要的是起而效法。
之前也有跟大家分享過「醫道」許浚大夫,我們有看過這個影片,對。那又是另外一位在中醫界行菩薩道了,他對他師父那種態度很觸動我們。你看他在安葬他師父的遺體之後,在他師父面前發願,他有一絲懈怠,請他的師父要懲罰他,其實最重要的就是他不願辜負他老師給他的教導。那我們就回想,在影片當中,你看他的師父,有時候是言教、有時候是身教,言教,「你一會說不知道,一會說不小心,大夫的手有時候比武士的刀還厲害,你一不小心可能就傷了一個人命了。大夫的手不容許犯下一次的錯誤,那是面對人的生命」。
其實我們從事於教學工作,那不是同樣的精神?甚至於還要比醫生更謹慎,還要比醫生更下功夫。這不是我講的,老法師說的,老法師說,斷人慧命的罪超過殺人的命。老人家給我們講經,都會讓我們心服口服,他都會分析得很清楚。你殺了他的命,害了他的命,他沒有造什麼惡,他又投胎了。可是那個慧命的機會,可能是他在長劫的輪迴當中,才有這麼一個機會遇到佛法,斷了他的這個慧命,那他還要再等多久?生命有限,慧命是無窮的,影響他的生生世世。這段話我們一聽完,面對教學工作,要慎重對待,不能馬虎,要禮敬,禮敬諸佛,對每一個因緣,對我們所負責的每一件事情。
所以會看電影的人,看的每一個情節,都能拉到我們自身,因為這些做人做事的原理原則是通每一個行業的。所以菩薩在哪一個行業?各行各業都有。我現在就看到我們吳居士燦爛的笑容,他就是選擇了在農業行菩薩道。當然他有很多前輩,做得令人動容的有,我相信他應該有收到不少這樣的資料。比方說大陸有一個人士叫安金磊先生,你聽過嗎?這個我是稍微留心,因為我差點就去做農夫了。這些也是志士仁人,他投身在農業,他本來可能可以賺不少錢的,但是他覺得民以食為天,眾生的健康跟種植的方式息息相關,他就犧牲奉獻在這個領域。
所以老法師真的是每一句話意涵都很深遠,我們不能得到老人家的法太容易了,聽多了,沒有那麼用心去領悟了。這一點也要很注意,我們說學東西變老油條了。這十個人裡面超過一半是走這個路,這不是指某一個人而已。所以好像有一個名詞,說學佛不能學成佛油子,變老資歷了,但是耍口頭禪。真正要受用,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李炳南老師說,我們這一代是跪著把佛法接過來的。求法求法,法是跪著求來的。有這樣的態度才求得到法,事實上並不是善知識要我們這麼做。就像我們傳統承傳的拜師禮,那不是說老師希望人家拜他,那整個儀式完全為了什麼?為了成就這個小孩的恭敬心,這是教學的智慧,教學的藝術善巧在裡面。因為小孩最尊敬的是他父親,因為他也不認識老師,第一次見面,但是他最尊敬的父親這麼尊重老師,他怎麼敢不聽老師的話?而且一個新學生進來了,其他的孩子又受一次教育,那種對孔子,因為是先拜至聖先師孔老夫子,然後再給老師行禮。
老人家常講這一段,老人家講這段的用意是什麼?我們知道老人家的用意,我們就會活學活用。一來他老人家現身說法,他經歷過,他經歷過了,他知道我們老祖宗這些教導都有深意,就怕我們體會不到。我們對老祖先的深意愈了解,愈認同自己的文化,愈有信心。假如對很多做法不了解,硬是叫我們去做,可能都產生一些牴觸的心都說不定。我們都沒有機會遇到,所以就一再的讓我們多去了解古人這些精神。
我最近也常跟同修們共勉,老法師輕輕的講,我們要重重的聽,言語是心之聲,講出來的話就是他的心境。就像李炳南師公,他說:「未改心腸熱,全憐暗路人。但能光照遠,不惜自焚身」,這個就是他的心境。我們看吳老九十六歲還在拿手術刀,他是今年才退休,你看九十八歲還在拿手術刀,而且他還提到帶學生,他不忘多栽培人才。我們看那個報導很震撼,本來在大陸的肝膽科很落後很落後,人家外國人都說可能要二三十年才能夠慢慢跟上,他好像是花了五年的時間,這個都是創造奇蹟。所以奇蹟從哪裡出來的?願力。「虛空非大,心王為大,金剛非堅,願力最堅。」願力又從哪裡來的?「勸發菩提心文」告訴我們的,念師長恩,他有念師長恩,老師教他選的,但老師引導他什麼?為病人、為患者。你看現在中國是肝病的大國,那就代表很多人都在這個病苦當中,所以「但願眾生得離苦」。
他也念國家恩。一九四O年回國參戰,當時候他才十八歲,面對國家民族危難,置死生於度外,參戰是隨時會有生命危險的,而且他是從海外回來。我們雖然現在有福報,是和平的年代,當然我們也不能安逸於和平,都要有居安思危。戰爭從殺業來的,我們能盡力的讓有緣的大眾懂得戒殺放生,這個才是斷除戰爭,從根本上、從原因上去解決。「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所以止住戰爭也是佛弟子應該盡的力,因為我們明白,其他人不一定有機會明白這個真相。
而我們另外面對的是文化復興的聖戰,文化斷了就沒了,其他三個古文明沒了,現在想恢復也恢復不了了,斷了。這個真的是很神聖的戰役,跟誰戰?跟自己戰,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有同修也寫到吳老那個笑容,可能這個患者一看他的笑容他恐懼都沒了。意誠心正,真誠慈悲自然流露。可是他對學生很凶。所以你看《了凡四訓》說的,打人罵人是善。對,因為他用的心讓學生長記性。因為他以後的學生都要治人家的病,不能有閃失,所以他現在對他嚴格,那是對這個學生負責,也是對所有患者負責。
所以為什麼老法師常常說,弘法人才重要,弘法人才重要!老人家可不是看著一個人,他看的是什麼?看的是芸芸眾生沒有聞法,他只能隨波逐流。一個弘法人才真正培養成功了,那多少人能夠聽聞正法。就像我們去參與校長營,我一望下去,一百九十多個校長跟幼兒園老師,看到每一個校長背後,我就會想像,幾千個學生,有時候還不止。因為它假如是大學校,它學生有四五千人,他假如又做二十年校長,那不止了,他又是一把手,那多少孩子可以因為他多學一些老祖宗的智慧,所以教學工作很神聖。
諸位同修,你怎麼知道可能你教的學生以後說不定當部長,有沒有可能?有可能,那你就功德無量了。所以每一個學生背後,他的子子孫孫就不少了,甚至還包含一生跟他有緣的人。所以這一顆種子布下去了,是金剛種子,它以後會長多大,甚至於還會結多少果,這個不知道。但是一切都是感應,你有這個真心去教,那孩子可以感受到,那往後的發展不一樣。就像我們看吳老在那個紀錄片裡面,他的學生沈鋒,是吧?我相信他老師在點點滴滴的言教、身教,應該都留在他的心中了。
就像我們看那個「醫道」,抓住機會點教他,有一次不是柳義泰跟他兒子柳道知在那治病,許浚在旁邊,然後就問道,這個病患這個針要怎麼扎?然後柳道知就搶著說。結果柳義泰就說,「那你怎麼看?」藉機會教育點來教導他。結果柳道知不是背出了一段醫書裡面的話嗎?然後說,說到什麼,「一定」。結果許浚說:「醫書裡面從來沒有這樣的字眼。」然後接著柳義泰說了:「這是中國人寫的,中國人的體質不一定跟韓國人完全一樣;再來,每一個病人的體質也不完全一樣。」這段話精彩吧,跟我們教學有沒有關係?完全相應,因材施教。甚至同一個人,他今天跟明天也不一定一樣。你學死了,就像你開一個方子,明明是活的方,你把它死用,把它用死了。人家厲害的人,死方都能活用,結果我們活方把它開成死用。所以老法師提醒我們,不能愈學愈分別、愈學愈執著。
所以我們上一節課提到的這一段,老法師說,這是活的,要活學活用。這四句話大家有沒有落在自己的心中?剛剛提的這些柳義泰先生的機會教育點,還有很關鍵的時候給他的肯定。他們去採草藥,柳道知很生氣,「你怎麼採這麼少回來?」正要責罵他,後來柳義泰先生就把他們所有採藥夫的都看過了,拿了一枝上來,「這枝誰採的?」許浚說:「是我採的。」他說的時候,你們有沒有看他的表情?他還覺得很丟臉,採那麼少回來。他說:「採一根桔梗就要跟採一根人參一樣的態度。」其實這段話跟修行有沒有關係?很有關係。持戒持得好的人怎麼持?果清律師曾經說過了,大小等持。因為我們假如在這個持戒的相上,這個是小戒,那個是大戒,那我們遇到小就怎麼樣?沒關係,不用那麼……一放鬆了。所以你不管是面對大跟小的事,用的是同一顆心,大小等持。不然就在面對一切境界當中增長什麼?增長分別、增長執著。所以普賢菩薩說禮敬諸佛,你看這個心境就沒有分別、沒有執著。
所以真正會修行,老法師常常引禪宗的話,「你會麼?」會的人在境界當中放下分別執著,平等禮敬,這個分別心就打掉了。你看柳義泰先生也是在表這個法,那個屠夫的孩子來哀求醫治他的父親,被這些採藥夫給轟出去了,反而是柳大夫出來願意去。你看那採藥夫說:「他父親是屠夫。」柳大夫說:「屠夫就不是人嗎?」就是平等慈愛。然後就跟許浚說,「你去準備一下。」你們看到什麼?面對想學的學生,好老師都創造機會來栽培他。結果去了,整個過程拍得很細膩,你看一進去,柳大夫聲色不動。許浚一進去,聞到那個味道,馬上都快受不了了。看到那個病人傷口都化膿了,你看柳大夫就直接用嘴巴去吸。這個身教都是成就許浚走心醫的增上緣。我們看到那個屠夫的兒子,也是感動得流淚。所以菩薩道在各行各業當中,以他的身教增長眾生的善根。
所以我們看吳孟超醫師,大家看完那麼感動,那些病患跟病患的家屬的感動,我想是更超過我們,因為他們面對可能是生死關頭,可能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沒有救回來,這個家可能就塌了。所以我們要珍惜老人家的教導,他們都是入了境界的人,每一句話都是從他的真誠慈悲流出來的。我們不能因為聽太多了,反而不珍惜,應該愈聽愈珍惜,愈聽愈能感受他老人家的心。吳老給我們的啟示,我們也要用在我們學習傳統文化、學習佛法,用在我們傳播弘揚佛法上、弘揚傳統文化上,這樣我們每參一個善知識,這影片就是醫學界的菩薩,他們的精神就跟我們合而為一了。
不知道大家這段時間處事待人接物的時候,有沒有突然想起柳大夫或者許浚?這個也是勘驗,就代表他們的精神我們有放在心上,或者我們在某一個情景,突然想到李炳老、老和尚,這個就真的有把他們的言教、身教放在心上。我們這一段時間都在研討「十年因緣」,因為深刻感覺老人家這每一段話,甚至每一句話,字字珠璣,都是重點,真的是流連忘返,不忍心就把它滑過去。就像剛剛成德有想到,師父上人提到的,老師一生的行誼,就是給你做榜樣、做模範,他所教的,你還要觀察他是怎麼做的。真的,老法師都做出來了。我有一次自己就思惟到,大經大論,不管是儒家還是佛家的,好像感覺會比較抽象,可是只要一想老和尚怎麼做的,好像這個經文就不這麼抽象了,理事不二,這個道理一跟事一結合,好像我們就摸得著了。
我們看老和尚「興大悲,愍有情,演慈辯,授法眼」,你看講經六十多年,演慈辯。動機在哪?興大悲,愍有情。「杜惡趣,開善門」,你看聽他老人家教誨的,很多人改變命運,很多人已經在極樂世界作佛了,杜惡趣,開善門,「於諸眾生,視若自己,拯濟負荷,皆度彼岸」。老和尚當時候都六十多歲了,飛到美國講經,美國跟我們現在所處,那是白天黑夜剛好差不多十幾個小時倒過來的,老人家飛到美國下了飛機,直接到講課的地方。美國生活不容易,時間不好安排,去了之後站著講九個小時,沒有倒時差的。這些我們聽了都特別動容、敬佩。
所以老和尚說李炳老一生的行誼,給他做榜樣、做模範。其實我們的緣分也是很殊勝,老人家也都在表演給我們看,我們得要看得懂。老人家首先把當學生怎麼當,在這一篇裡面給我們表演出來了,絕對沒有一個老師是還不會當學生直接當老師,不可能的,沒有基礎。所以《群書治要》裡面就講了,知為人子,然後可以為人父;知為人臣,然後才可以為人君;知所以事人,才知所以使人。你會事奉人了,你才知道怎麼去帶人,我們都不會事奉人,那怎麼去教他怎麼事奉人?就好像說你都不會煮菜,你怎麼去教人家煮菜?不可能的。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怎麼學。你教會他怎麼學了,他就能獨立學習了。所以「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其實我當時候講這句的時候,講得我冷汗直流,我在這三句話後面又加了一句,知為人學生,才能為人老師。因為自己去教了小學,教完之後,剛好有因緣到大陸,跟大眾交流傳統文化,可是一去了人家就叫老師了,也沒有好好當過學生,就這樣沒有很好打基礎,晃了十幾年。最後講《群書治要》,講到這句話,背後冷汗直流,就提醒自己要學習做學生,一有機會要趕緊去親近師父上人,去事奉。真的去事奉,自己也是笨手笨腳的,所以真是沒有基礎。而且也可以感覺,老人家都是抓住一切機會來教導我們,每一次去,老人家:「這次來住多久?」其實現在想起來自己都太鈍了,師父問這句話,其實用意就是多留一些時間。有時候現在想起來很慚愧,根性太鈍。所以要能聽懂、能看懂,才不會錯過跟老人家這麼難得的師生的緣分。
「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佛」,在我們要成就佛道最重要的增上緣,善知識,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而我們看到《法華經》這一句,「化導令得見佛」,這個化導,那就是善知識對我們的循循善誘,引導我們,核心在我們要老實、聽話、真幹。雖然我們現在不是在老人家身邊,但時空本來就是假相,真誠心提起來,這個時空就突破了。我們說如對佛前,如對師父上人面前一般,我們學這一篇「十年因緣」,就好像老人家親自給我們教導一樣。所以上次跟大家提到,「我聽李老師講《華嚴》」這一段,「我只聽第一卷,第一卷聽完之後,下面的八十卷我都能講」。大家看這一段,不要想那是老和尚,我們跟他老人家學,都要學成這個樣子才對。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肯學的一定能學到這樣,也一定要這樣。為什麼?這樣才是學智慧,又不是學知識,「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真的「一經通一切經通」,這句話我相信每一個人都聽過,甚至可以說每一個人都跟別人說過這句話。請問大家相信嗎?相信還有深淺。你自己真正一經通,其他的觸類旁通了,你那個相信,跟人家還沒有能體會到、還沒有能真正做到的人,還是有些不一樣的。所以信解行證,我們真的行了,一部經深入了,最後體證,真的一經通一切經通。他不相信就不肯這麼做,甚至做著做著,做一段時間就沒那麼積極了,就可能半途而廢。其實哪一部經不是講五倫八德,哪一部經不是講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哪一部經不是講這個?你從一部經當中已經貫通五倫八德,貫通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但重點是這個貫通是你知行合一,為什麼?沒有行,那個理上的解要貫通也很困難。老和尚說的,章嘉大師教導他,解行要相應,就像車子的兩個輪子,解幫助你行,你行了,又幫助你解得更深入;你解行不相應,你沒有辦法深入,這個人也能講得天花亂墜,但是他那個還是屬於學術層面,他記憶力好,記住很多東西,但是他講不出道氣出來。佛門常說攝受力,攝受力從哪裡來?自己做到了,娓娓道來,侃侃而談,那可裝不出來的。
所以大家仔細去觀察老和尚講經,都是他在修行當中下的真功夫,給我們心得分享出來了。你看他老人家說的,「處逆境,隨惡緣,無瞋恚,業障盡消」。那我們又沒有消過,你講出來可能心裡還有點虛虛的,可能講的時候,昨天還跟另一半才鬧彆扭而已,講了就虛了。「隨順境,處善緣,無貪痴,福慧全現。」昨天還很想吃什麼,沒去買很難過,你這句話你就講不出來了。你看人家老和尚講的,「名聞利養邊都不沾」。那這個話我自己不敢講,「邊都不沾」,人家肯定我一下,我心還是動,人家老人家說邊都不沾,那我假如講邊都不沾,我不打妄語了嗎?
所以老人家這個真修實幹。為什麼法緣那麼殊勝?法緣殊勝是果,原因在哪?所以我們學佛的人,面對境界要清楚,自己的情況要清楚,面對善知識,你要看懂他在說什麼,他是怎麼修的。看得懂才能效法,看不懂就當面錯過了。遇到善知識還走錯路的人大有人在,不然老和尚為什麼說他沒有學生,那就是我們得要好好學、好好聽,不能順自己意思,不能亂打折扣。怎樣的人是傳人?百分之百聽話的。所以我們這一生是要跟老人家結往生西方的緣,不是結個緣而已,結個緣還得輪迴去,這樣也對不起老人家,也對不起佛陀。佛陀為什麼三千年前在印度示現?《法華經》說的,「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一乘法就是要讓我們當生去作佛,他老人家最後開權顯實,他來的目的就是讓我們每一個眾生成佛。可是前面為什麼要講那麼多?講阿含、講方等,都是給我們做好鋪墊、做好扎根。但我們為什麼能當生成佛?老法師說的,因為我們本來就是佛,本來就是佛怎麼會不能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本來是佛,現在又念這句萬德洪名,念我的自性。「無量光壽,是我本覺,起心念佛,方名始覺,託彼依正,顯我自心,始本不離,直趨覺路」,直趨,很快的,肯用功了,就像海賢老法師,是我們的榜樣。
你們要聽得出來老人家在講這些事例的用心。老人家說:「我的估計,海賢老法師這麼老實,二十歲師父就教他念佛了,他念個三五年,功夫成片;再念個幾年,事一心不亂;我相信他應該差不多四十歲,他就理一心不亂了。」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老人家重複講,目的在哪?提醒我們肯用功,這個法門成佛最快的方法。瑩珂法師三天就把阿彌陀佛念來了。憶佛念佛,現前當來,不是臨終當來,「有為者亦若是」,重點是我們肯不肯幹。海賢老法師給我們信心,是我們增上緣。但我們不能一看,「那海賢老法師是再來人,只有他可以吧,我們不可能的」,你看又被自己的念頭給障礙了。佛菩薩任何的表演,包含他的教導都是應機的,是應我們這個時代的,就是代表一定是我們做得到,他又沒有起心動念,他是來應的。就好像你一個當老師的人,你去應這個學生,你一定是應他的程度,這個道理很容易理解的。所以障礙都不在外面,在我們自己念頭的分別執著,執著自己的意思,不照善知識的教導。所以佛菩薩、善知識太慈悲了。
今天時間已經到了,我本來是想,今天進度應該可以多一些,不過還是只有講了一段。但是還是要隨緣,因為我們這個禮拜參了一位菩薩,吳孟超醫生,那就得跟大家交流交流,然後一交流又把柳大夫也想到了、許浚也想到了、老法師也想到了,所以一聊話題又打開了。而且我們同修們特別可貴,大家學了之後都很用心去感悟,也寫了一些心得,我們再掛在平台上,讓大家相觀而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好,今天就先到這裡。謝謝大家。
——恭錄自:弘護人才扎根班(第三十集)
2021/1/16 檔名:18-068-003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