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德行教育促進會進修班05(下)_成德法師

2022-07-05
98:37
comments
No Rating
#佛教#佛曲#佛經#佛號#師父#成德法師#故事#法師#淨土#誦經

Available Platforms

iconicon

Description

李校長:大家下午好。我非常珍惜與成德法師學習的機會,所以每一次見面,我都希望能夠向您匯報我們近來的一些學習的經過,所以請成德法師跟大家指正。
我在二OO七年,就是因緣的關係,認識了成德法師跟淨空老法師,是我人生非常重要的一次機會。過後每次老法師或者是成德法師來馬來西亞,我都有機會跟你們兩位見面,非常難得,所以每一次見面的時候,我都會跟你們兩位報告我們在馬來西亞的一些情況。
我就有一個習慣,就是說見到老法師稱他為師父,我不懂成德法師有沒有發覺到,我是叫老法師叫師父。我這個舉動就引起了一些人的疑問,他們就有跟我說,出自一番好意,他說:「你是基督徒,你怎麼叫一個佛教的法師叫師父?」我就想跟大家交流這個問題。先從基督教對待其他宗教的這個態度談起。我個人認為,基督教是尊重其他宗教的一個宗教,我們是以友好、理性,還有肯傾聽不同的聲音,跟其他宗教交流各自的看法,這樣我個人認為是可以擴大我們的視野,還有提高我們的境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求同存異、和平共處,尤其是在這個時代,宗教之間這個不和頻頻的發生。
我記得老法師有說過這段話,他說,增進宗教之間的交流、對話與多元文化的溝通,是這個世紀最迫切的工作。所以我想,我可不可以拿我本身做為一個例子來談。先談所謂的宗教之間的求同存異。在我們中華文化裡邊,在佛教裡邊,這個孝悌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我告訴大家,在基督教的十誡裡邊,就是Ten Commandments的第五條,英文是這樣寫著:Honor my father and mother,就是說要孝敬父母。所以你看,同樣的在不同的宗教裡面,其實共同點是有的。所以我們的責任是把共同點放大,把不同的地方把它縮小,這樣我們才能夠在這個世界很和平的相處。這是其中一個例子。
我又想以更多的例子來說明這點,伊斯蘭教裡面有一句,「求知是每個穆斯林的天職」,說到「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這個就是說,雖然在不同的國度、不同的宗教裡邊,不同的制度,可是為了要尋求學問,我們可以跳過這個欄杆,甚至遠到中國去學習,這個是伊斯蘭教對教育的看法。
現在再以淨空老法師二OO一年在新加坡聖安東尼學校講《玫瑰經》的一個例子,二OO一年在新加坡聖安東尼學校講天主教的《玫瑰經》的一個例子。當時負責的教堂的一個特麗莎修女就說到以下這段話,她說:「對我們天主教會,淨空法師的慈悲濟世,已經惠及了我們在非洲各國的兄弟姐妹」,她感恩老法師慈悲,能夠跨過了宗教的信仰來做這種慈善的工作。所以說這個也是一個很好的身教,來告訴我們說,行善不能夠以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個體進行,都應該是一視同仁的。
在我們的教材裡面,「十年因緣」裡面,老法師有提到湯恩比博士,湯恩比博士是英國非常著名的一個歷史學家,在他的一本書,叫做《展望二十一世紀》裡面有說過一句我們非常熟悉的話:「拯救二十一世紀的人類社會,只有中國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我們可能會覺得很奇怪,假如從一個宗教信仰,從一個種族的角度來看,湯恩比博士是一個非常有崇高地位的學者,他講出了這麼一句話,肯定是經過他非常嚴格的研究和思考,才能夠得到這樣的一個結論,也就證明說,這個學問的探討是也可以跨過信仰跟種族的隔閡。我們知道湯恩比博士他是非常推崇中華文化,淨空老法師有針對這點,給湯恩比博士一個非常清楚的評價,老法師說:「湯恩比博士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大概在這一百年當中,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人。」我要引這個例子就是說,不管我們宗教的信仰是屬於哪一類的,或者是我們的文化背景,但是對於尋求知識,對於這些宗教之間的跨族群的跨宗教的工作是必須要做的,而且在二十一世紀,這個工作是更加迫切。
剛談到說,我在這個進修班裡面算是一個比較異數,因為我一開始的時候我就非常的謹慎,我就審查了我們所有四十九位參與者的背景,見到我是唯一的非佛教徒,我對這個教材的安排就比較放心。我就跟黃學長講,假如學員裡面有五個是非佛教徒的,我們可能就要小心處理我們的教材,這方面我相信成德法師是應該可以了解的。
經過這兩個星期,我感恩,從這個教材裡面,從成德法師的分享裡面,從大家各位學員的分享,我確實學到了很多有關佛法的一些理論,也聽到了很多這些佛法的故事,也第一次接觸了這麼多的佛法,聽到《無量壽經》、聽到《華嚴經》、聽到《金剛經》、聽到《地藏經》,聽到所謂的無情不能學道,因果的關係,菩提心,看破的人一定可以放下,種種種種,我認為這個是我人生裡面所得到的一些非常珍惜可貴、非常實用的知識。當然,從你們佛教徒的角度來講,這不算是知識,但是我確實認為說這個是我們人生中一些寶貴的資料。
我這十多年來,我也有一個這樣的心願,就是說希望多一點非佛教徒能夠參與中華文化的推廣工作,因為我相信跟我接觸十多年的同道都知道,我們來來去去,好像只有李校長一個是非佛教徒。這個是現實與客觀的環境,我們也是隨緣,我覺得這個也是我的上帝安排,會出現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之下,我相信這個不是偶然的,這個肯定是上天的安排,我的出現有它的價值,有它的你們所講的因果的情況出現。因為我認為,承擔為往聖繼絕學的責任,是所有炎黃子孫責無旁貸的任務,它不應該只是佛教徒,它也不可能侷限在基督教徒或者是伊斯蘭教徒。
我再舉個例子,我最近在網上看到,阿聯酋迪拜的總統非常推崇中華文化,曾經因為要學習中華文化到過中國五次。以阿拉伯人的宗教信仰,他們也能夠接受中華文化,也能夠在推廣中華傳統文化,我們身為同一個族群的人,流著相同的血液的人,我們更加應該要做。這個是我第一段的分享。
接下來我要談談的就是我們的教材之一的,「以師志為己志」,「傳統文化老師應具備的素質」,這兩個教材,我想談一個問題。老法師有說,我們這一代人最重要的使命是將中華文化傳承下去,這是報答祖宗恩德的最佳方法,我非常的認同。老法師說我們這一代人最重要的使命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傳下去,這是報答祖宗恩德的最佳方法。所以說在現在文化復興,為往聖繼絕學,我們要做一個好的榜樣,我們要承擔這個責任,不管這個責任是如何大,我們多多少少每個人盡自己的一分能力,秉持炎黃子孫的愛護中華文化的精神,做好自己的本分。
在這方面我代表我們的馬來西亞,跟成德法師匯報以下兩點。我們今年初就出版了《弟子規》的三語版。我不懂大家看得到嗎?現在有點模糊。這個三語版,《弟子規》的三語版,也就是說有中文、英文跟馬來文的《弟子規》,同時出現在一本《弟子規》裡邊。我們有這樣的做法,那個是因為我們認為在馬來西亞,我們沿用的《弟子規》讀本已經用了十多年了,我們發現到裡邊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所以說在這次的《弟子規》版本裡面,我們有更多的註解,我們有更多典故的說明,為了加強我們讀者的了解。
我舉個例子,我們新的版本裡面有一個這樣的講解,就是「親有疾,藥先嘗」,因為這一段文句時常會引起一些人士的誤解,所以我們就做了一個相當清楚的,按照法師的講解,做為註解,還有很多典故,我們都已經有了,放在那邊,使到這本《弟子規》能夠更完善。它不是最好的,因為更好的會在將來出現。還有就是我們統一這三種語文的講解,因為它出現在同一本《弟子規》裡面,所以我們統一了三種語文的講解,而且可以互相的對照,使到一些受馬來文教育,或者是受英文教育的家長也能夠同時的讀解這本《弟子規》,使到更多的家長能夠受惠,這是第一點。
這次我們印刷了十四萬本的《弟子規》,送到全國的華文小學。開始我們都有點的擔心,因為要花費大概是二十萬令吉的費用。可是人有善念,天必佑之,所以在大家的努力之下,這個問題就已經解決了。所以這也是一個證明說,只要我們是有好的念頭,只要方向是對的,就不要擔心、不要遲疑。
淨空老法師在很多教材裡面,我們都可以清楚的看到他的心願,就是增進宗教之間的交流。所以我們有計畫會在今年尾或者是明年初,舉辦兩項有關增進宗教之間交流的活動。第一項,我們題為「宗教團結與多元文化的相互尊重和寬容」,我再讀一次,第一項活動是以宗教團結與多元文化的相互尊重和寬容。第二項,就是我們希望能夠辦大專生中華文化營,假如不能夠是實體的,我們也希望是通過網路來辦這個大專生中華文化營。這個是以前我們沒有辦過的,我們以前辦的都是以學校的老師、校長,或者是公開的演講,或者甚至我們到學校裡面去講課。可是大專生這方面老法師非常的重視,所以我們也秉持我們承擔責任的精神,不管將來這個計畫是否多麼的困難,不過有心,我們肯定是能夠的。我們從真實心開始,我們念念為他人著想,我們知道有志者事竟成。好,我的分享到這邊,謝謝大家。
成德法師:謝謝李校長。李校長也給我們證明,人有善願,天必佑之。所以他是我們在傳統文化進華小,他們是先驅者、帶領者,而且他也不疲不厭做了十多年。剛剛也舉了例子,有完善《弟子規》三種語言的善本,而且也很水到渠成,這個資金的問題都圓滿了。包含未來,是年底是吧?年底這個大專營,這個由我們東南亞華僑來帶動,這個意義深遠。我們在座的都聽到了,大家也共襄盛舉,一起隨喜功德,相信也會很圓滿。
儒家說,「五十而知天命」,在聽李校長談話的過程,感覺他特別知天命,他知道他在教育界他的責任使命是什麼;包含他是一個基督徒,他的責任使命是什麼;他身為一個中華兒女,他的責任使命在哪裡。而且感覺我們李校長很盡力做之外,他隨時都是笑呵呵的,所以這個是真的做出喜悅出來。因為笑呵呵的,人家才肯跟著做,苦哈哈的人家會害怕。
而且這個天命裡面還有輕重緩急,該從哪裡下手。而師父他是特別悲天憫人,而且他透過自己人生的閱歷,他感受到這個世界雖然問題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是下手處是四種關係處好,宗教與宗教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族群與族群;政黨與政黨;接著是國與國,而下手處是宗教與宗教平等對待、和睦相處,能夠團結起來。尤其我們在馬來西亞,這個意義就更深遠,我們是多宗教,又是多種族。那一天聽到一位同修他開餐館,結果他的員工大部分都是友族的。我說那太好了,你透過中華傳統文化去落實,然後你們的團體裡面就表演出來種族的團結、宗教之間的團結,這個表法就很有意義。這個是做得到的。
而這個求同存異,也是所有聖哲人給我們的教誨。而且那個存異,因為畢竟所在的風土民情,整個生活的環境條件都不一樣,必然它有它的異的地方。但是這個同,我們能夠互相知道這個教誨都是並行不悖的,大家就要互相尊重、互相學習。那個存異,我們又能互相的理解它的差異在哪裡。
剛剛我們校長所談的,大家多聽幾遍,因為這個都是他從經典裡面找到了宗教之間的同在哪裡,還有宗教互相學習、互相尊重的例子。他是很用心,還查到二OO一年,老人家受邀到聖安東尼這個教堂,然後還是講《玫瑰經》,邀請的是哪一位修女,好像也叫特麗莎,是吧?這麼巧,這促成了宗教互相學習的很好的傳為佳話的樣板。
然後校長也能體會到老人家他特別推崇湯恩比教授,這個都是英雄惜英雄。然後也提到可能這一百年來,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可能找不到第二個了。其實這個話對於我們中華兒女來講,應該是very exciting(令人激動)的,應該是要知恥近乎勇,怎麼可以這英國人比我們還了解自己的祖宗?感覺這裡面可能都有因果,可能都有更高的上帝、佛菩薩他們的慈悲在護持、在安排這些因緣的發展,然後讓我們更受到啟發。這個也是他們的表演給我們信心,也是我們李校長的身體力行,也是給我們信心。
包含我在北方大學那一次,我們一起參與的培訓,其中伊斯蘭教的校長,Puan Zakiah,我感覺她也是特別讓我們敬佩,她自己也在講《弟子規》。然後她就提到了,孔子的教誨把孝道講得很仔細、很系統,那我們伊斯蘭教也強調孝道,那為什麼不可以向他學習?她也是特別的開明。她還舉了個例子,她說你今天坐飛機,他技術非常好,然後把你送到了目的地,難道你還要問他說這個開飛機的是哪一個宗教的,假如不是你認同的宗教,那你飛機不坐了。他可以把你送到目的地。所以她就做這個比喻,說不能有這個偏見,孔子講得很系統,可以幫助我們伊斯蘭教對於孝道體會得更深、體會得更廣,那這樣為什麼不能互相學習?
所以感覺我們馬來西亞是很有福報,這麼多志士仁人,大家都響應文化的傳承,響應宗教的團結,宗教互相學習。所以難怪馬來西亞沒有颱風,因為這一片國土還是很有福報。
我們《地藏經》,連我們李校長都把《地藏經》、《金剛經》的話抄下來了。《地藏經》說:「南方世界湧香雲」,然後佛說地藏菩薩至。這個南方世界,馬來西亞屬於南方,這個是表有智慧的地方,是表有光明的地方,所以希望我們東南亞五個國家大家團結起來,把這個光可以照亮中華民族,也可以照亮世界。這個我也是請轉法輪,好,謝謝大家。
謝謝我們李校長,我們接下來請林校長。林校長,您麥克風還沒有開。
林校長:成德法師,李校長、廖校長,各位組長、學長,大家下午好。今天我真的是很感動,真的很感謝,首先我很感謝李校長給了我這個機會參與這個課程,這是我真的是很期待的一個課程,尤其是很久很久都沒有聽成德法師講課,所以得到這個課程的時候,我真的是很大很大的開心,真的很感恩。
在這三個星期的學習,不知不覺就到了尾聲,可是我心裡是非常的捨不得。因為我也很感恩,為了成就我們的學習,師長們、老師的用心良苦,所編的教材都是環環相扣,然後循序漸進的在引導我們,這個在推廣德行教育必備的正知正見,學習心態以及如何面對障礙的智慧,都讓我一次又一次的充實了自己。我想到老法師在敘述他老人家與恩師的情緣,分享他畢生的學習與弘法的經驗,所以他老人家那種真誠、恭敬、謙虛,還有毅力,以及護念我們這下一代的心量及慈悲,也激起了我一種感悟,覺得自己真的是要向李校長和各位學長看齊,我們積極推動傳承文化的責任,真的是責無旁貸。即使我們能力有限,做得不盡善美,我們要相信老法師的話:「菩薩、祖先會承擔,只要我們的心用對了地方。」這點是我感恩的。
這段學習的時間,生活步伐雖然很緊湊,但是我覺得我自己沒有累壞,雖然是一場病之後,我反而覺得自己是非常非常的有福報,自己做不到的心願,菩薩(觀世音菩薩)加持了。尤其我也要感謝我的丈夫,在這幾天我每天上課,可是我沒有想到我的丈夫竟然也會靜悄悄的在旁聽。所以很多個下午,我看他在房裡拼他的圖、玩他的電玩,原來他的耳朵一直是有豎起來聽課,我真的是很感謝。
有一天,當我聽到成德法師告訴我們執著的一個例子,他講到,念經的時候,不許身邊的人大聲講話或發出聲音。這個就是我,當時我的先生他就半開玩笑的說:「聽到嗎?妳要放下這個執著。」所以我才是覺得很驚訝,當時我很難為情的應了他一聲「懂了,懂了」。其實這個時刻,我的心裡是非常非常的開心他有這樣的反應,因為這表示他在聽課了,這個是我夢寐以求的。
因為我先生早年喪父,他很缺乏父愛,所以他非常的寵愛孩子,我四個孩子,他從來沒有打罵過的。有一次看他很生氣的時候,拿著藤鞭衝到廁所,以為他就要打那個很頑皮的孩子。我很開心的衝進去,可是看到他一直在打那個牆壁,一直在打門,不是打我的孩子,可見他真的是很疼很疼孩子。而我扮演的就是那種嚴母,因為他對孩子太好了,所以我必須要凶、要嚴。所以丈夫常常就責怪我給孩子太多的規矩,要學這些《弟子規》,給孩子太多的規矩、太嚴。其實我不是因為《弟子規》,而是因為我自小我的家庭的教育是很嚴謹的,我的爸爸、媽媽、外公、外婆他們一起住,他們都是很傳統的,就深愛傳統文化。所以我每次不能夠認同他放縱孩子的那個態度,因為在這方面,有時真的讓我受了不少的委屈,所以我時常埋怨他:「你應該跟我一起聽《弟子規》,一起學習。」
其實這段時間我不知道他感悟了多少,他每天在這裡跟著我聽的時候。可是我聽課了之後,這幾天他會叫:「遲了,累了,不用煮飯了。」或者是我在忙功課的時候,他會拿一杯水給我。有時我那一天沒有聽課,他就會問我:「今天妳不用聽課?」他講。所以我很受寵若驚,我真的是很感恩。成德法師講得對,我自己不能夠帶動別人,是因為我自己的執著和習氣所致,很多時候我不懂得恆順眾生,善巧的接引。所以同樣的,以前在黨校的時候也是一樣的,得到了不少的委屈,覺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可是得不到體諒。所以今天我真的很感謝我的先生,能夠看到他在旁邊聽,我相信以後我們之間就多了一分溫馨的提醒、諒解與感恩,那是一個很大很大的福報來的,真的是很感恩。
接下來,我是感受到另外一個吳孟超老師,九十多歲,九十六歲操刀,做到九十八歲。他都是那個信念,不會放棄,一直心心念念的提攜下一代,要教導年輕人。所以我退休了兩年多了,有時在教這個《弟子規》的時候,在看到校長們他們推動的時候,有時候我因為家庭的關係不能夠參與,我就想到我很慚愧,我很慚愧,我要學老師,應該學李校長這樣,一直到這個年齡了,還是不放棄我們的傳統文化,他們沒有考慮。就好像吳孟超老師講的,他對生命還有多久沒有計畫,不考慮,從不浪費時間,一心一意的帶動年輕人。這種精神非常的偉大,很令人感動。所以鞭策我自己,往後的日子,只要是我自己還健康,還有生命,我就要向他們學習,繼續的推動《弟子規》,和團隊一起。我分享到這裡。
但是同樣的,我也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成德法師,因為那天我聽到的有一個達摩法師的。達摩法師,那個二祖他一直在夢中夢見自己有殺人,有什麼的時候,滿手是鮮血的時候,到了達摩法師認他,好像做他的師父的時候,他有回頭跟他講一句話:「到現在你還沒有醒悟。」是嗎?如果沒有記錯。然後二祖就把他的手給砍掉,這點我有點不明白了。因為我看了老師跟我們分享的,不要記住以往的那些,不要有過去的那種心,自責。但是,在這一段為什麼是說二祖他沒有做出任何東西的時候,達摩法師會這樣的提他一句,「你還沒有醒悟」這一句,然後他就把他的手給斷掉了,而不是說在這一世的時候,他以那個完整的身軀,去引導、去弘揚他的佛法。這一點我不明白的,想請教成德法師。謝謝,謝謝大家,如果有講得不對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指教。因為第一次,真的,在這裡跟法師交流,我真的很緊張,真的是怕講錯話。謝謝大家。
成德法師:謝謝林校長,可以感覺她是很真誠的人。她聽課都能夠體會到師父的心,體會到吳孟超老先生的心,這個真心跟真心很容易就可以交感。甚至於她也看那看不到的東西,她從我們主辦單位編排的課程,她能感覺到主辦單位的用心。這個都是她很真心去感受,別人的付出她感覺到了,包含她丈夫的一杯水,她都能感覺到人家的體貼。她也是自律比較嚴格,我相信她從教幾十年了,一定有很多學生很感謝她這一位老師、這一位校長。但是她剛剛也是流露,「我還是有做得不到的地方,可能還不夠柔軟、不夠恆順」。其實都很可貴,就時時都是忠恕,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其實我們的父母,包含我們的祖輩,他們很寶貴的做人態度,其實都留在我們的身上了,我們也有責任把它傳下去,傳給我們的下一代、傳給子孫,我們也有責任把它發揚光大。
她也提到師長、吳孟超先生,他們都是念念想著無後為大,「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老人家想著要為文化傳承多培養人,所以他九十歲還盡全力的把英國漢學院辦成了;吳孟超先生他九十六歲了,他想著病患,救死扶傷,他想著我還可以多帶一些年輕人,把這個經驗傳下去。所以得天下英才而教之,這個是人生的責任,也是人生的快樂。相信我們林校長這麼有責任,很可能她這一念心,她教過成千上萬的學生,說不定就會來找她了。老法師說,一念遍虛空法界,這個念頭很有感應的。
她有問到達摩祖師這一段,因為罪從心起,還從心滅,幹嘛一定要把手砍斷?林校長,您的意思是在這裡嗎?可不可以不砍?因為這個是電影,這是電影,它有它的思路。我們聽像黃念祖老居士他也有講到這一段,其實他斷臂,黃老是提到了:「求法是非常大的事情。」當時候達摩祖師說,「你是來求法,求法這麼大的事,那你就這麼隨便嗎?」完了,當下慧可大師他就覺得那要很恭敬,他拿自己的手臂來供養老師,所以當時候是他那一念心。我們佛門有說「燃指供佛」,就是以自己最尊貴的身體來供養佛陀。但是其實那個都是表法的,最重要的是我們依教奉行,燃燒自己,去照亮別人,去利益眾生。而祖師他們都是當下那一念真心,不是說一定要照著他把手切下來的這個動作。就是他那個恭敬達到極處了,所以他馬上就能夠得大受用。馬上達摩祖師說:「好,你心不安,你把心拿來,我幫你安。」結果他馬上「覓心了不可得」,他就明白,原來我這個不安的心是假的,根本找不到,它是虛妄的,我幹嘛還被它控制?所以那個師徒之間的問答,就得大受用了,因為他誠心到了極處,老師一點化,他就明白了。
我們再拉回這本來的劇情,這個劇情裡面達摩祖師也是說:「你要向我求法,為什麼不先懺悔自己?」其實這個也是很有道理的,因為「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求不到,一定是我們自身還有障礙,所以這個時候能懂得懺悔,就能感通。老人家(師父上人)也說了,他曾經在還沒有去向李炳南老師求法以前,他在台灣的南投埔里,跟懺雲法師,當時候有出家人,也有在家人。其中有一個在家人就是朱鏡宙老居士,他是國學大師章太炎大師的女婿,而且年齡也是師長的爺爺輩的。他每天要照顧這麼多長者,還有出家的法師,自己每天還拜八百拜。我們可以感覺,第一個修了大福報,修行要福慧雙修。看我們李校長現在福報很大,你看印十四萬本,然後要二十萬令吉,你看就有人送來了,這個是他的福報。所以佛門說福慧雙修,挺有道理的。
而且佛門講,禮佛一拜,滅罪河沙。我們看那個沙數都數不清,河邊的沙,尤其當時候講經很多時候是在恆河旁,恆河的沙好細好細。那禮佛一拜可以消掉多少罪?像河沙一樣,數不盡的罪業可以消掉。很多我們在學,很多大眾聽經聽不懂、讀經不能領會,那都是有障礙。明明經典的內容、師長講的內容,統統是我們本有的性德,照理講不會聽不懂,但是他剛好有障礙。因為我們迷惑,我們會造業,造十惡:殺、盜、邪淫、妄語、兩舌、綺語、惡口、貪、瞋、痴,我們這一生沒有造,前世也有。所以他有他的業力在,可是透過我們拜佛懺悔,我們也見過有人聽明白了,「我太對不起誰」,然後痛哭,哭得止不住眼淚,這樣的情境我還看過不少,他真的認知到了,結果當他哭完之後,你看他的氣色像變一個人。我不知道大家看過沒有,我是親眼看過,那個淚水真的洗刷他自己內心的污垢,所以變了一個,那種氣色都不一樣了。所以發現自己過失,能夠去懺悔,能夠去改,這個也是真正的懺悔。所以拜佛可以懺悔,後不再造可以懺悔。業障懺掉了,又誠心去學,那是一日千里,那個提升的速度會非常非常的快。
所以不知道這樣回答有沒有回答到林校長的問題?謝謝。這個編劇還是挺用心的。我們最後請丘老師。
丘老師:尊敬的成德法師、李校長,還有班長、組長,還有學長們,還有這一次促進會進修班的主辦單位,謝謝你們,感恩,大家下午好。
今天兩週時間學習下來,就是感覺到自己處在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跟諸上善人聚在一起,聚會一起。然後還有就是覺得福德因緣具足,才有這個機會我們一起學習。還有就是,剛才有問到「打開了自己的眼睛沒有」?是打開了,還有就是打開了自己的心。非常感恩淨空老法師和成德法師的教誨,時時的陪伴著學生自己的成長。然後老法師常常說:「信願行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三資糧。」學生自己有這個感想,就是每一做什麼事情,每一件事情都一定要有這三個條件:信、願、行,才能無礙。這個是學生自己的感想。
最先總結了這兩週的學習,先提到信,相信有佛菩薩、有極樂世界,還有就是成德法師常常提到的,「一切交給佛菩薩安排」,這句話時時伴著學生自己這一生走過來。最初的時候是不相信,就覺得迷信,這個不對,好像我們都有定數,命都有定數的。後來媽媽在旁邊也是有表演給學生看,受到媽媽的影響很多,增加了自己的信念。媽媽八十幾歲,還沒往生之前,她常常會腳痛,然後下雨天的時候,她就會感覺到很痛。我就問她:「怎麼樣,今天有沒有痛?」她就說:「我昨天晚上念觀世音菩薩,結果今天突然間就不痛了。」然後媽媽常常有這個信念,她也是會勸親戚朋友,跟他們講她自己本身的故事,哪裡痛,念一念就不痛,然後非常的相信,就常常說「很靈」。學生自己也是有這種感悟,慢慢就聽了成德法師所講的一些教誨的話,「很靈」是不是加持的意思,是不是感應的意思,是不是說至誠感應就是靈?這裡就要請教成德法師。
然後體會到了之後,就開始專心的聽經了,然後做功課,還有就是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不少的至誠感通的那種經歷。就選一則,就是昨天才發生的,分享讓大家聽。昨天有跟朋友一起,我們是傳統文化的老師,然後跟他們聊天的時候,突然間就想說:「上個禮拜,上週有一位我們道場的同修,他真的是念佛往生的,然後火化之後還有舍利子。」學生自己就有一個心願,在印尼很少有這種的事例,可能有,可是沒有人去告訴大家這樣子。然後學生就跟朋友說,學生自己很想把他的故事,把它做成一張好像可以讓人家讀到的,可以啟發人家的一種故事,我們是說真實的故事。
後來掛了電話之後,就看一看短訊whatsapp,突然間就看到往生者的太太,她發給我短訊,我就打開。那個太太就告訴我很多她先生往生的故事,然後看到,好像真的不可思議,她用華語寫了一大篇她先生往生的故事。學生自己昨天還跟朋友說,自己沒有時間,因為這個三週,還有到十一號,還有準備功課很多,沒有辦法寫。突然間就看到,才掛了電話就有了,這一個故事就不用去打字了,所以就可以直接把它傳給朋友們,還有把它翻譯成印尼文傳給大家看。這件事可能就是,自己感覺到真的是「有願就有力」,就是這一句話讓自己覺得不可思議。然後有力了之後,一定要盡心去做,這樣子去行才行。所以這個信願行對自己來說是非常的,真的要去力行才對。
然後就是成德法師有一句話,「把修行變成生活」。自己是覺得說修行不是閉門修的,就是所發生的事情,生活上的一切事、一切物,所看到的,都可以自己去體悟、自己去了解,然後也可以跟大家分享的,有機會就跟大家分享。這個是學生自己的感悟。
然後還有總結就是歷事練心的意思。還有就是成德法師有說過,「用對心就可以」,那這一句話,其實我在這一次進修班才聽到的,因為學生自己也沒有很用功的、有次序的去聽成德法師的開示。所以用對心,真的是讓學生自己有非常深的一種體悟,這裡給大家分享。因為我們的團隊,教《弟子規》的團隊,老師們都不懂華語,所以學生自己就非常需要比較多的時間去整理他們的教材。還有他們也聽不懂,像成德法師的《四十講》他們都看不懂,都聽不懂,學生自己就把一些看到的、聽到的,自己要用功,才可以跟他們分享。
然後老師們的一個心念就是說,為什麼丘老師妳都不講方法,我們怎麼樣教?學生自己有問他們說:你們教《弟子規》的存心在哪裡?存心是為了學生好,還是為了教學而教學?其實我們如果用心的話,學生自己覺得用心對,它就有方法,自然就有方法出來。像學生自己每一次有教課的時候,小孩子也好,家長也好,自己準備了一大堆的資料、材料、教材,講課的時候都用不到,有時候都會用不到。因為自己覺得說,有時候看到一個學生就要應機,就是有機會教學那種觀念存在。
所以這個方法也要請教成德法師,學生自己這樣的經歷、觀念是不是對?就是說用心還是比較對的,就是你要有愛心、誠心去教小孩子。還有就是最重要可能是平等心,就是不分別,看到頑皮的小孩也不去討厭他,這種心是不是也用得對?自己要請教法師。
還有就是法師,最後,對不起。「戰勝別人一千次,不如戰勝自己一次」,這句話就是有很深的感想,有時候自己知道自己的習性非常的多,可是學生自己相信說,一邊教就要一邊學,要教學生力行,就要自己先做到,那些也是成德法師常常提醒我們的。
還有法師最後也有講說「知福、惜福、造福」,這一個學生覺得自己也是有被加持的福報,能把聖賢的教誨分享到有緣的家庭。我們家長班也有二三個家庭是伊斯蘭教的,不是佛教的,他們學習的精神比我們有佛教觀念的那些,還比較有進步,真的是看到他孩子有進步,他父母也有進步。那些就是在這裡分享。還有就是知道福報了,就要惜福。惜福就是自己學而不厭,就是一直在學習,不斷的學習,也是開了跟同學們一起學習《常禮舉要》一個讀書會,希望也可以造福,也可以教而不厭,就像法師講的。
最後,還有一句話就是,「要做一位好老師,先要是一位好學生」,這個可能等一下我就會把它貼起來在牆上。因為自己不是好學生,真的不是,自己時間分散了,道場也要去處理,然後傳統文化也要去處理,家庭也要去關心,所以自己就不是一個好的學生。
這裡有一個問題要請教法師,不好意思,我可以還有一分鐘嗎?
成德法師:可以,請說。
丘老師:可以。有一個問題就是,學生的班,就是青少年班,有一個問題,我們給他看非洲的那個片,他們很辛苦、很瘦的,發生飢餓的那些狀況,然後給他們看,就是要他們惜福,吃飯要吃完。然後突然間有一個小朋友他就說:「老師,為什麼他們會這麼苦?」這個小朋友非常的有悟性。然後學生要請教成德法師,在這樣的小孩,就是五六年級的那種小孩,要如何引導他們學習這樣的因果教育,就是要怎麼樣去解釋?謝謝法師,謝謝大家的時間,感恩,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謝謝丘老師。首先也感受丘老師也是很知緣惜緣、知福惜福,所以可以感受到她在這一次的因緣也有很大的收穫。就像剛剛她所說到的,她覺得這一次因緣都是要有善根福德,確實《阿彌陀經》這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一句話不只是說往生要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其實佛經語深,佛經每一句話其實很深很廣,就像我們來承傳文化,那也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有些人遇到一點挫折了,他就不幹了,那這個也是善根福德因緣不夠。甚至於是要接受別人勸諫,人家很好心提醒我們問題了,要接受才有福報,老法師說「福在受諫」。尤其我們成年了,要接受別人勸進而去改,我感覺也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
所以感覺我們丘老師確實善根福德深厚,你看她分享我們課程裡面每一句話,她都很有觸動,說要把這個「要當一個好老師,就要先把好學生做好」,她有比較深的觸動。其實我們去看,你去學校講給學校老師聽,他也不見得對這句話有觸動。我們以前在師範學院讀書就是覺得我是師範的,我出來就是當老師了,我就可以當老師了。其實真的要把老師當好,不只是拿到一個學歷而已、拿到一個資格而已,要很用心去提升自己,才能把這個角色做好。
她也提到要信、願、行。所以孔子說舉一反三,信願行,不是只有往生西方要信願行,成就任何事都離不開。首先是個信,我們要弘揚文化,首先要相信它的教誨真實不虛,不夠相信了,推著推著就退心了。所以信為道元功德母,特別重要,信心是根本。我們相信了,我們願意去做,然後發了願,當然有具體的行為了。所以假如我們覺得我們要為往聖繼絕學,那具體的行為,首先我們就會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就會從這裡去下功夫了。
尤其她剛剛也提到這個教學讓她有動力,因為面對這麼多學生,我們又教《弟子規》,那《弟子規》的這一句我假如沒有做到,這個攝受力就會差一等。所以教學相長,這種責任會鞭策自己不懈怠。所以到底是學生要感謝老師,還是老師要感謝學生?都要感謝的,這個真的是互相成就。
包含她剛剛說的,她覺得這個學的裡面學得比較好的,伊斯蘭教的兩個家庭。也說不定,這兩個家庭極樂世界菩薩來變現的,讓我們什麼?破執著,我們不能又執著一個佛教徒。其實有時候,像特蕾莎修女,她還得到諾貝爾和平獎,她在我們佛教的修持來講那是菩薩,是吧?那假如我們起分別了,她不是佛教的,我們又有這種高下見,那我們就有眼不識泰山了,我們就被自己的分別執著給障礙住了。所以我們都要看懂這些佛菩薩在表演什麼。甚至於是她的母親也是在給她表法、給她信心。我們聽了以後,我們要給家人信心,我們也要給學生信心,給我們教學的同事,甚至是弘揚文化的同道,我們自己要表好法,給他們信心。
俗話講誠則靈,至誠就感通了。所以她的事例也證明老法師說的,一念遍虛空法界。她起了一個善念,希望把這個往生的事例能夠介紹給世人,讓大家起信,結果她就收到這一位往生者的太太,馬上就把資料寫給她了。所以老法師為什麼說我們把身體借給佛菩薩用?我們自己雖然能力不是很多,但是我們肯借出來,那佛菩薩的加持力,聖賢、神的力量就過來了,這感應是很快的。所以我們自己也是透過自己生活上的體驗,這個信心會更強。信、解、行、證,相信了;去學習,去深入去理解;理解到哪我們就去落實,這是行;結果我們也有我們的體會,這個體證又會幫助我們信得更深。
她也提到要歷事練心,要用對心,因為心是根本,而且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心用對了,做的一切事都是功德;心用錯了,哪怕做好事,也是福報而已了,他就不是清淨的心做出來的功德事了。所以不能著相,不能做好事要人家表揚,好這個名,這樣就把功德給破掉了。而且一切法都是佛法,覺悟的人,一切法都是佛法,這個慢慢我們大家去體會。你說,一切法都是佛法,那他得惡報也是佛法嗎?你覺悟去看了,他得惡報就證明了因果,他假如覺悟了,他透過這個惡報去提醒世間的人,那受惡報也是佛法,是看我們是不是用覺悟去看待它。所以善教學的人,一切人事物,他用覺悟去看,都是教材。
早上我還跟同事,我說當父母的,因為這個太太她就觀察,那個草生命力特別強,你看沒什麼土,就從那個牆壁裡鑽出來,很有生命力。她剛好跟孩子散步,看到這些景象,她就懂得引導孩子,生命力要這麼強。她這麼一講,我就想到唐太宗教他的後代,抓住這些機會點,吃飯了,他問孩子:「你懂得飯嗎?懂得米嗎?」你說米是不是佛法?他馬上跟他說了,「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米是怎麼來的,教他感恩。後來吃完了,然後坐著馬出去了,他問他的孩子:「你知道馬嗎?馬你要善待牠,牠會很好的服侍你;你不善待牠,牠會跑掉。」那也在教他做人做事。後來走了一段路,休息一下,在大樹下休息了,又問他的孩子:「你知道樹嗎?」他就告訴孩子:「木受繩則直」,我們用那個墨斗一彈,留在那個木頭上的線非常直,那這樣就可以裁木頭,就可以做出很好方整的家具,木受繩則直;「人受諫則聖」,你現在是一個以後要當領導者,你能夠接受別人勸諫,你才能成為聖王。你看在休息的時候,看到木頭也在機會教育他的孩子。後來他們去坐船了,上了船唐太宗又問孩子:「你知道船嗎?」接著告訴他:「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所以你要善待百姓,善待他,他們擁護你;你虐待他們,他們會群起反抗,你的船會翻掉。
所以老師假如多去領悟人生,善用心,那真的是頭頭是道、左右逢源。所以為什麼我們要一直學習?我們的悟性愈提升了,我們可以給孩子的供養就愈多了,信手拈來。那當然,當老師提升自己也有一個過程,不可能說一開始講課就頭頭是道、左右逢源。所以初開始教學的人會擔心,該怎麼教?這也是人之常情,那這個時候也可以恆順眾生,比方台灣當時候在孔廟教《弟子規》,有整理了一個教案,那個也可以提供給他們參考。那當然,假如他們看不懂中文,那這個可能我得請轉法輪,請丘老師可以用印尼文稍微整理一下自己教過的經驗,給他們做參考,但是不一定要寫得很細。其實教學真的是一門藝術,你跟他教得太細了,他鑽到那個枝末裡面去了,把他的悟門給堵住了。所以丘老師的考慮是對的,就是說應該最重要的是心。所以老法師說,教學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真誠心,最重要的是心態,教學的方法充其量不到百分之十。但因為我們也要恆順他一開始還是會擔憂,先安他的心,恆順他,給他一點參考的教案,這個也沒有問題。但是也要透過,其實成德的感受,各行各業真正要出頂梁人才,都不是從課本裡學來的,都是手把手帶出來的,因為看課本不一定能夠契入心境。你說遇到吳孟超醫師,我相信留在他學生心中的,不見得是那教科書裡面的內容,是他那老師九十幾歲了,兢兢業業還在救人,你說那個對他的震撼,一輩子都難忘。
就像柳義泰先生帶著許浚出去給屠夫治病,大家記得吧?其實我們從中也體會到,柳義泰大夫他是好老師,哪一個學生有沒有用心、有沒有進步,他心裡明白得很,誰幹真的幹假的他很清楚,他也是透過每一個機會在提醒,那也要看學生自己的造化了。你看,光是去採草藥,去採草藥回來,他都藉由這個草藥,你看這個是桔梗,可是居然它的根什麼的、絲他都把它保留起來,所以就是要有這種哪怕是採一個桔梗,都要像採人參一樣的恭敬。他才是個剛開始採的人,他能採到什麼好東西?你看我們教學的人也是很柔軟的,很體恤人家的,不會苛刻要求。所以許浚都是看到這個柳大夫的言傳身教。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感覺我們這個片子大家可以多看幾次,它有很多的細節是完全沒有台詞的,但是那個表情讓人印象深刻。這個導演也確實是有心人,那個「商道」、「醫道」、「大長今」都是他拍的,這個我看也是個菩薩再來,在這個演藝圈行菩薩道。
柳大夫帶著他到屠夫家,你看一進門,沒有台詞,許浚馬上把鼻子捂起來,你看他的師父就是完全沒有任何影響,然後用嘴巴去把這個屠夫的膿吸出來。你看那個許浚看了,震撼。然後把它包扎好,整個都完成了,然後幫那個病人擦汗。你看他每一個動作都沒有字幕的,但是你看許浚一點一滴看在眼裡,最後這一個場景要結束以前,許浚看著他的老師,然後那個表情,我的感覺,他那個表情就是我一定要成為這樣的醫生,就是他暗暗下決心,我一定要效法我的師父。所以感覺帶人真的是要手把手帶,透過我們自己的言傳身教,有身教,但是還有境教,整個團隊的氛圍,還有什麼?言教也很重要,在那個機會點一點,他終身難忘。他可能沒有體會到的,你一點,原來真的佛法就是生活,這個也是佛法。
剛剛丘老師還提到自己有分散,這個不叫分散,分散是心散了,心散了才有問題。因為我們畢竟有家庭的本分,這個是要盡的。佛法,《淨修捷要》有一句話,「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我們今天不管是在道場,還是在家庭,還是我們在教傳統文化,任何一個角色,全修在性。我是透過在家庭裡、在道場裡把我的真心恢復,這叫全修在性,那我在每一個境緣都在提升,不會分散。然後,因為我常常藉由這些境界提醒自己,我要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所以我都是全性起修。我在每一次要講話了、要做事了,我要用真心,一切皆從真實心中作,這樣做什麼都不會偏到哪,都會對自己,對家人也好、對大眾也好、對同仁也好,都會產生好的影響。不然我們在那裡覺得好像又要顧家庭、又要顧道場,然後自己產生分別執著,或多或少有些煩惱,應該安住在每一個當下,用真心就對了。而且說實在的,這些東西不能分開,我們今天去講傳統文化,假如沒有家庭的真實鍛鍊,我們講什麼給人家聽?它是交融在一起的,分不開的。今天成德假如沒有在家庭裡去落實,或者沒有自己在教學生的時候用心,那我去到海口跟人家講什麼?照本宣科,人都講跑了。所以都佛菩薩安排,不操心、不生煩惱。
再來,妳給孩子說到,這個非洲人很可憐。那當然我們是透過這個影片引發孩子的悲憫心,甚至讓他感覺你們現在不愁吃穿,可是有人都活不成了。那他起了這種憐憫心,進一步我們,「你可以把省下來的錢讓很多人活命」,這是我們希望的。那這個孩子他有慧根,他問說:「那為什麼他們會這麼可憐?」這個也沒有固定的講法,妳要看著那個孩子的眼睛,妳講著講著,他的眼睛都能理解,妳就可以繼續講,講得愈深、講得愈廣都沒問題,妳講到他能理解的程度。
比方說,因為他生長的地方不同,每一個地方的福報不一樣,所以你是因為前世有修福報,你才能做你爸爸媽媽(的孩子),你才能夠在印尼這個物產這麼豐富的地方。妳就可以應機跟他說。可是你現在有福報了,有可能這一個人以前也有福報,可是他沒有學到聖教,他有福報很糟蹋,糟蹋到最後,下一輩子沒福報了,吃不上東西了。所以因果會相續,有福報,如何生生世世有福報,那這個我們要好好學。他也可能是有福報的人折福了,這個假如我們又有收集例子,以前很有錢很傲慢,最後窮困潦倒。你看那好萊塢的明星很有錢,結果晚年當乞丐,晚年餓死在家中,為什麼?太浪費了、太折福了。這些因因果果可以順勢的,從這一世的因果可以談到前世的因果,然後又可以延伸到現在社會的。
所以我們當老師,其中有一門技能叫講故事,都要積累很多現代、古代,而且那故事說明哪個道理特別印象深刻。大家去觀察師長講課,他為什麼講到這個理的時候都會舉那個故事?因為那個故事跟這個理契合度,人家一聽都印象深刻。所以老師也要做功課,要備課,不只是講課前要備,隨時都在體會、都在領悟、都在用心、都在積累。
所以佛門《華嚴經.淨行品》講的,善用其心,則能成就殊勝功德。所以我們好好用心,然後正助雙修,正修是念佛,助修是用心去做任何事,都是功德,都是往生的資糧,這一生水到渠成,功德圓滿。以上回應。
今天感謝我們六位校長、老師的分享還有提問,不知道有沒有回答到大家的問題?謝謝大家。
周老師:謝謝法師用心的教導,開了我們的慧眼,也點亮了我們的心燈,也感謝所有分享的校長和老師,讓我們相觀而善。好,我們今天的課程就到了尾聲,接下來我們即將進行下課禮儀。
成德法師:最後成德再補充一句,比方說剛剛丘老師問成德問題,她一問的那個當下,我也不是知道說我待會要講什麼,但是我們心很相信佛菩薩加持。不然她一問,沒人問過我,好緊張,那我自己就亂了分寸了,結果佛菩薩要加持了,被我的妄念、被我的煩惱障住了。所以我就自己有想到什麼就先講什麼,然後一講佛菩薩一加持,就有很多靈感出來了。所以這個真的,李炳南老師教給師長的四個最重要的,至誠感通。所以佛菩薩祖先給我們做後盾,還是don’t worry,be happy,謝謝。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