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傳統文化學習班03(上)_成德法師

2022-07-08
97:43
comments
No Rating
#佛教#佛曲#佛經#佛號#師父#成德法師#故事#法師#淨土#誦經

Available Platforms

iconicon

Description

諸位大德同修,大家吉祥!阿彌陀佛。
我們見面,這一個月又過去了,所以時間在過,確實是很快,「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所以世間沒有真正的樂,只有恢復佛性,才有常樂我淨。世間都是苦苦、壞苦、行苦,沒有不變的樂。而且我們冷靜一點,人從生下來就一刻沒有停留,就往墳墓走了。所以真正看清楚這一點,那他就會體會到人生第一大事是什麼?了脫輪迴,不然你這一生有再多的東西,都是過眼雲煙,身體都帶不走,更何況是身外之物。所以我們不能只看眼前,要看得遠,要為來世做打算,要為出輪迴做打算,因為不出輪迴問題沒有解決,而且黃念老說三途一墮五千劫,這可不是開玩笑的。所以這些我們都要冷靜下來看清楚。
當人可不容易,尤其我們這個時代,都是成年才學佛佔比較大的比例,沒學佛以前很難不造業,造了業就要受報,受報就得要到三惡道去報到,只要是造貪瞋痴慢、殺盜淫妄,這個只有三惡道的分。可是業已經造了,除非我們這一生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出輪迴,斷見思煩惱,這可不容易。佛比喻,要斷見思煩惱,就好像瞬間把四十里的瀑布截斷。大家想一想,那個量那麼大,瀑布那個水量這麼大,而且是四十里,你瞬間把它截斷。這個四十里的水就好像象徵我們的念頭、煩惱太多太多了,止都止不住,結果瞬間要把它截斷,難度太高了。
而且我們不如古人,古人從胎教就開始學了,又在大家庭成長。大家庭的氛圍,從小就是為父母想,為幾十個人、幾百個家族的人想,他的自私自利在他一生的成長,他沒有緣讓它增長。所以古人有福報,他那整個環境都是教導他人要孝,人要有情義、要有恩義、要有道義。結果我們現在生長的環境是功利主義。萬法緣生,我們也得清楚我們所在的緣分。其實我們一個月相聚一次,大家能聚在一起都很可貴。大家可以去賺錢,幹嘛抽那麼長的時間出來?這我們就是有在思考修行的重要,有在思考出輪迴的重要,我們才會聚在一起。物欲橫流的時代,我們還願意來學,這個就是善根。能學也是福德,有些人福報不夠,想學障礙很多,所以我們都要珍惜因緣。
我們的成長環境比古人染污得太多了,所以我們要出輪迴難度可不小。但是我們現在假如肯念阿彌陀佛,這個算是開了一個特別法門,可以藉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的加持力。這個是他力派、果教門,藉阿彌陀佛的大願力,可以帶業往生,你見思煩惱沒有斷沒關係,你有業,可是你真信切願想去就能去。因為阿彌陀佛是同體大悲,同體大悲我們要相信,我們的苦他完全能體會到,哪有我們想回西方極樂世界,他老人家不接的道理?不接他老人家就不大慈大悲,他就不可能成佛。所以我們常念四十八願,念得感動處流淚。你看四十八願,每一願後面常常都出現「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都是為我們這些靠我們自力很難出輪迴的佛子。
所以印光祖師做一個比喻,這個佛就好像一個大願船一樣,我們是石頭,那麼大顆的石頭,這個生死海怎麼去?靠我們自己一下,這個石頭就沉到海裡去了。可是佛是個大願船,我們這個石頭雖重,放上這個大願船,還是能過生死海。所以以前造多少業不怕,只要肯信願持名,沒有一個不往生的。所以黃念祖老居士說:「老實持名,全攝佛德」,這一句萬德洪名就把佛果地上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這個都是佛在《無量壽經》上說的,「如來功德佛自知,唯有世尊能開示」。這個法門太特殊了,它從果起修,即修即果。其他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修因,慢慢慢慢經過長劫的修行得到一個結果,可是這個法門是從果開始修的,即修即果,老實持名,就全攝佛德,「深具信願,決定往生」,有具備了真信切願,一定能夠往生。
所以《三時繫念》有告訴我們阿彌陀佛的心聲,「便就今朝成佛去,樂邦化主已嫌遲」。我們假如今天就往生了,阿彌陀佛看到我們,第一句話說,「傻孩子,你怎麼現在才回來?」樂邦化主就是阿彌陀佛,已經嫌我們怎麼回來得這麼晚,就像父母一樣,你怎麼這麼晚才回家,枉受輪迴苦。所以已經遇到了,不能再蹉跎,不能再浪費時間。「那堪更欲之乎者」,阿彌陀佛都要來接了,我們說等一下,我還有什麼事,那可能這機會就過去了,「管取輪迴沒了時」,再輪迴,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
佛大慈大悲,大家要知道,一佛出世,千佛擁戴。大家思考一下,釋迦牟尼佛當初在印度示現成佛,跟他一起配合的古佛跟菩薩有多少人?那個時候一佛出世千佛擁戴,那佛法傳了三千年,諸位同修,這三千年來,多少佛菩薩來配合?我們不說別的,我們華人都認識的唐玄奘(玄奘大師),連小朋友都知道西天取經。你看,玄奘大師到西天取經十九年,真的是九死一生,那個不知道遇到多少險境,把經取回來了。隨同他的人大部分都死了,多少人幫忙他,甚至都救過他,但這些人大部分都犧牲生命了。他再回來譯經,譯了十九年,佛教的經典翻譯最多的第一人就是玄奘大師,我們才有經可以讀。譯經場幾百人,李炳南老師說,那個沒有三果以上不能參加譯經。大家想一想,你看我們中華兒女在這兩千年佛教東傳以後,有多少佛菩薩就為了傳承,在我們神州大地傳承佛法,接連來配合、來示現。所以真明白了,不能辜負那麼多佛菩薩。
眼前世間那麼多苦難,老法師講經說到,愈苦難的時候,佛菩薩來示現的愈多,因為他們同體大悲。所以大家要帶著這種信心,佛菩薩不會捨棄我們的,是我們心粗眼翳,沒有靜下心來。成德自己回想,我人生還沒遇佛法,二十多年過來,太多險象了,那可能一步一踏下去,人生的路就不堪設想了,冥冥中都有佛菩薩在加持,在護佑我們。生生世世隨逐於我,心無暫捨,這是佛菩薩的心、佛菩薩的恩德。
所以為什麼《勸發菩提心文》強調發菩提心對修行非常重要?菩提心是修行的主帥。就好像打仗,你要有主帥,你這個軍隊才能發揮力量,主帥沒有了,可能自己人都打自己人,所以這個主帥重要。而這個菩提心是「必有因緣,方得發起」,因為有因緣才會發起來,萬法因緣生。第一個最重要的因緣,「念本師恩」,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恩;再延伸開來,念所有佛菩薩來護持我們的恩德。
我有一個親家公,算是我姑丈的爸爸,他基督教徒,可是因為他是中文教授,他也會幫人看看相。我小時候還被他看,他自己是基督教徒,但是他跟我說,你好像有很多鬼神在保護你。我當時候一聽我也覺得,他不是基督教徒嗎?可能他也學過《易經》,可能他也是有聽到我們傳統文化裡面有這種鬼神。當然,我也不懂,年紀也小,但留下了這個印象。
所以父母時時念著我們,為我們想,佛菩薩同體大悲,一樣,父母對我們一生一世關愛,佛菩薩生生世世。我們把這個真相搞清楚了,人就有動力,不能糟蹋這些恩情,要重恩義、要重情義,不能辜負這些大慈大悲的佛菩薩。就像師父上人,那我們不敢以凡測聖,但是講經說法六十多年,一天都沒休息,除夕夜、大年初一,成德都有跟隨過,講經都沒有中斷。老法師說,經典當中沒有說釋迦牟尼佛哪一天休息的,沒聽說過。老法師說,在歷史當中也沒有看過哪個讀書人休息了、退休了,沒看過,是告老還鄉。回到家鄉做什麼?培養人,一生的閱歷,希望給家族、希望給這個地區、希望給民族多培養一些棟梁之才。我們人生走了一半,中年,知道人才重要,在單位裡面,有個好人才、好領導,這部門就興起來了;領導不對頭,自私自利、名聞利養,對組織的損害非常大。
所以老法師講經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無後,家族我們要好好培養下一代。你看這麼多小朋友一起參加,他們還坐在那聽,我都很佩服他們,我在他們這個年齡,早跑去玩耍了,坐不住的。所以他們的因緣就比我們好,我們當父母的更有責任。印光祖師說的,有家庭的人第一功德,把下一代教好,利益社會大眾。尤其我們現在這些小朋友,他們最起碼又會中文、又會英文,西方社會他們也熟悉,又是我們中華兒女,這可能都有天命,生在大家的家庭裡面,大家要重視,好好培養,可能要靠他們把中華文化深深扎在歐美西方的國土上。
老法師曾經說過,做為炎黃子孫、做為中國人,要有共同的使命,就是把世界重新帶回來安定,這是大工程,因為只剩這個五千年的文明,其他的古文明都斷了。現代的文明是什麼?現在不能不認知清楚,現在主流的力量是什麼?功利主義、享樂主義,所以環境破壞得很厲害,人心墮落得很快。
去年調查,吉林省離婚率超過七成,百分之七十一,這數字很驚人,我們在小學任教的人一聽到很擔憂。我們帶過父母離異的孩子,他在父母的爭吵當中,他那個年齡理解不了,他內心都會疑惑,甚至會自責,是不是因為我才會這樣?他會恐懼,他會退縮。所以父母和合,對於孩子太重要了,給孩子一個非常安樂的環境成長,他的人格很健康,他充滿愛,他也不匱乏,他也不恐懼。充滿愛的人一出社會,希望多給予別人,他不缺,這精神的富足。家庭裡面又知足,他又養成習慣,惜福,知足常樂,人一知足,這一生沒有太多欲望追求。人生的苦怎麼來的?三個字,「求不得」,有貪求了,有對財色名利的貪求,求不到苦就來了,知足就能常樂。今天常樂也來了,阿彌陀佛。
所以諸位同修真的要了解,佛菩薩是法界身,無處不在。因為有同修就問我,那時候我還沒出家,他說:「蔡老師,你做這個事情會不會很孤獨?」我就笑一笑。我們看《淨修捷要》第四拜:「一心觀禮,清淨法身,遍一切處,無生無滅,無去無來,非是語言分別之所能知,但以酬願度生,現在西方極樂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眾生,離娑婆苦,得究竟樂,大慈大悲,阿彌陀佛。」這已經把法身的菩薩跟佛告訴我們,他們是遍一切處。我們就被這個眼睛騙了,看到了才算有,看不到了就沒有。所以要相信佛菩薩是無處不在,自己就不會有孤獨,隨時有感有應,你這阿彌陀佛一提起來,加持力就到了,很多事情你就想通了,不可思議,感應不可思議。
就像玄奘大師他西天取經,他也有用《觀音感應靈課》三十二卦,這個印光祖師有介紹過。所以大家假如面對這些重要抉擇,就可以求觀音菩薩慈悲加持,這個都很靈感的。當然你不能用執著,我今天吃不吃晚餐、要吃什麼晚餐,也在那裡卜卦,那不行,有重要的事情再問。
成德是覺得,佛菩薩,看得到的、看不到的,只要我們用心就感覺到了。黃念祖老居士他觀世音菩薩再來的,幫《無量壽經》做註解,解得非常精闢。這一本會集本,末法九千年靠這一本會集本,我們肯相信、肯依教奉行,「隨意所願,皆可得度」,而他註解得非常清楚,讓我們可以深入《無量壽經》。而黃念老曾經講過,「我可以斗膽的向大家說,修什麼法門,如果不求生淨土,一生成辦就沒有可能」。我們用心去聽聽這個話,修行人都很謙退,可是他老人家說我斗膽的向大家講,為什麼?怕我們不夠重視。現在你在修很多法門,不一定契我們的機,一定要怎麼?一定要求生淨土,要靠他力、要靠加持。就像剛剛說的,阿彌陀佛是大法船,我們就好像石頭一樣,雖然很重,過不了生死海,一下就沉下去了,但是我們這個石頭放上大法船,再重的石頭,它也把你托起來,帶業往生。可是是帶舊業,不能說,反正我念佛就能往生,我現在還可以造十惡業,這樣不對,要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我們知道不能造十惡,可是也還有一些習慣,不小心又生氣了,不小心又罵人了,可是不能讓它增長,要愈來愈少,要下功夫對治,而且發完要懺悔,要提醒自己後不再造,最後一次了,不能再犯了。可是還犯呢?那還要下這種決心,要學顏回不貳過。
所以這些話都是大修行人,真的是佛菩薩再來才講得出來,就為了護我們每一個人了脫生死。所以不是佛那個時候一佛出世千佛擁戴,我們看老和尚一生講經,沒有人護持,可能就要不趕經懺、要不還俗了,經歷很多困難,都是很多有緣人的幫助、護持。我們還看到夏蓮老、黃念老、海賢老和尚、李炳老、印祖、劉素雲老師,還有她的姐姐劉素青老菩薩,都來給我們增長信心,我們都不能辜負。所以為什麼說無情不能修道?重情義的人,他一想到人家的恩德,他就不願意辜負了。
因為還有我們國內的同修,他們那邊時間太晚,有一個國內同修有問到一個問題,那成德先回答,讓他們早些休息。到時候我們假如有錄音,再提供給他們做參考。這個周居士提到了,怎樣複講《弟子規》?怎樣避免遇到不如理、不如法的問題?
這個複講,成德講得也不是很好,大家做參考。假如要針對這個內容,你也可以把它濃縮一下,看你自己去取捨,可以把它濃縮一下,假如有一些講得太囉嗦的,你就可以把它簡短一點。要複講很重要的,我們自己要先消化過。假如你複講的時候不領會這些義理,那只是有口無心,你對這些義理沒有領會。所以是先都領會了,然後再把它講出來。而且講出來,你也不一定要照原來的話,你還得要看你面對的對象。比方說剛好成德就念了一段《論語》的話,那可能現場的人他不一定聽過這句話,或許是聽到這句「子曰」,他就頭痛了,這個時候你就可以用你領會的,然後用白話,還帶點家鄉的味道,把它講清楚,把它表達清楚,意思不能偏,但是你用你自己的語言把它講清楚。我們都知道人不親土親,你假如在面對自己故鄉的這些同胞們、同修們,你用家鄉的表達,他們聽了就親切。所以成德假如是回到故鄉講課了,我一定會穿插很多閩南話的。而且也要有這個機會才能講,平常沒有在家鄉不好講,人家聽不懂。不講都有點生疏了,可是一講自己的母語就特別親切,那陪伴我們成長的語言。所以是你可以自己斟酌,可以濃縮,然後把它都吸收了、貫通了,用很真誠的心,用成就別人的心、利益別人的心把它講出來。
那假如你有要加一點你自己親身去做了感悟的這些心得,是可以的,但是最好你有一個教學團隊,三五個,團隊,team,然後你先給他們講講,看看這個理相不相應、妥不妥當,那這樣就是對聽眾的一個責任,我們最好不要這個義理有偏差,這樣就不好。有三五個這樣team,那這樣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因為大家都是學經教的,都是跟著老法師、跟著善知識。而且旁觀者清,有時候我們自己講,因為是自己的事,就比較容易侷限在自己的角度,那旁觀者不會有這個問題,一講出來,妥不妥人家容易辨別。
這個是長春的同修問的,他說到,怎樣避免遇到不如理不如法的問題?大家想一想,避免得了嗎?我看是避免不了吧,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我聽說好多養小鬼的,都講神通的,來聽的人可不少,幾千人。
所以老法師很早以前,當時候成德剛學佛,二十多年前,老法師很感嘆,現在的眾生聽騙不聽勸、認假不認真。為什麼?跟功利主義有關,功利主義他對五欲六塵有追求。人一有貪心就有弱點了,那些邪師就針對你的弱點,你想要財是吧,他就用一些方法讓你很信他,你有求於他,你就容易上鉤了。所以詐騙集團雖然很惡劣,但是我們也得冷靜思考,是不是我們因為也有起了一點貪念,才會落入這種因緣裡面?那當然,面對這些用佛教搞名聞利養的人,我們也得憐憫他們,那個都是阿鼻地獄的罪,我們也不要很氣他們,跟他們很對立,我們每天念佛給他們迴向,希望他們得佛菩薩加持能轉過來,我們還是「於諸眾生,視若自己」,我們要護好我們的慈悲心、真心,不跟任何人對立。
這個問題,我想我們很難避免遇到不如理不如法的問題,但是我們要懂得進退。第一個要慎於始,緣分還沒起來,你要慎重,你不能因為誤會在一起配合了,又因為看到對方有問題了,你才又趕快走,但這個時候你已經在因緣裡面了,可能會衍生出很多的是是非非了。那當然,真的已經在因緣裡面,這個時候道不同不相為謀。你離開的時候千萬記住,一句話都不要批評。我們說「交淺不可言深,絕交不出惡聲」,這都是人情世故,這《常禮舉要》教的。可是他還是一直罵我,沒有關係,我們不捲入是非,他罵我們幫我們消業障。我假如沒有錯,他幫我消業障;我假如真有錯,那我趕快改,要感謝他的批評。心念用對了,事事是好事。我們看連佛陀都有人批評,哪有說我們在這個世間,現在做好事沒有人毀謗、沒有人批評?不可能。
所以我們一定要過一關,「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就是人家不理解你,甚至還中傷你,你都不放在心上;一放在心上,清淨心就不見了。所以這個孔子的教誨很重要。哪怕是你另一半不理解你,你也不難受,這樣就有功夫了。別人不理解我們,我們很容易接受;那個你付出最多的人、你最愛的人不理解你,你就睡不著覺了。所以這都是道場,在這裡練功夫。你付出最多的人不理解你,你也不放心上,這個才有功夫了。
那我們再想想,為什麼付出多的我們特別在乎?因為我們有求,還是求不得來的苦。假如我們付出完了就放在心上了,那跟一般的人不是一樣嗎?所以要做菩薩,布施完了不要放在心上。《金剛經》說的,菩薩若著相布施,則不名菩薩。我們付出了,對方不領情,我們很難過,那個就有著相布施了。《了凡四訓》教我們的,「內不見己,外不見人,中不見所施之物」,布施出去,心裡頭痕跡都不落,人家不講不會去想。我們沒有辦法一下子做到,往那個方向去努力。所以人要懂得應對進退不簡單。
佛門有一個詞,「防止眾生起心動念」,就是我們一言一行不要讓人家生煩惱,要這樣去修,心地會愈來愈柔軟,考慮事情愈來愈周到,你會顧及到很多人的感受了。另外一個詞很重要,「緣起法界」。你今天說我要參加,你起一個緣了;我們來做什麼,起一個緣了,可是你得要先搞清楚緣分具不具足、他們因地真不真。他們因地假如不真,慢慢就搞名聞利養了,可是你又加進去了,甚至你還帶很多人一起來了,到時候你就會覺得很無奈了。雖然你是好心,還是不夠冷靜、不夠定。
所以學佛,老法師常講,學佛面對境界要清楚,要有自知之明,也要有了解別人的能力。自知、知人,要有自知之明。《弟子規》說的,「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我們有沒有衡量清楚自己的時間、精力,度德量力一下,不適合的,我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又答應了,那進退就錯了。假如是不妥當的緣分,我們也看到那個邪師很多他底下的人都幫他到處拉人,這個都不妥。所以為什麼我們說《認識佛教》多介紹親朋好友?雖然短短六七集,他有判斷力。「開彼智慧眼,獲得光明身」,「演慈辯,授法眼」,老人家這一個單元,《認識佛教》這個單元講得非常清楚,大家有機會可以發,可以發在朋友圈。
再來,面對境界也要清楚,面對手機也要清楚,到底我們現在是在用手機,還是被它給用了?還是被它給控制住了?學佛是要能轉境,不能被境轉,不能被手機給轉了,每天很多寶貴的時間都被它給奪走了,甚至還看了一些會影響清淨心的東西了。「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護念自己的清淨心比什麼都重要。心淨佛土淨,心地清淨了,跟極樂世界、跟淨土就相應了。
佛要滅度以前,阿難尊者很傷心,結果另一位師兄弟就提醒他,趕快請教佛陀一些重要的問題。這四個問題很重要,對我們也很重要。第一個問題,佛不在了,以誰為師?佛在以佛為師,佛不在了呢?佛說:「以戒為師,以苦為師。」戒,佛陀的教誡,要持戒,走戒定慧的路,持戒就能得定,進而開慧,戒為無上菩提本。這第一個問題很重要,所以我們縱使是念佛的人,也要持戒念佛,不持戒心不能清淨,而且會造新殃。老人家建議我們,太忙了,早上念四十八願,第六品,晚上三十二到三十七品。這幾品經文,尤其第三十五品,講五惡、五痛、五燒,那講的就是犯五戒,這不行的。我們懂得引以為戒不犯,這就持五戒了。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能持得住,心就慢慢清淨了。
第二個問題,要依什麼而住?這個念頭要住在哪?佛講了,依四念處住,很重要。四念處,第一個,觀身不淨。人假如知道這個身體是個臭皮囊,九孔常出不潔之物,就不會太貪愛它了。人就是貪愛這個身體,花很多時間、精力、金錢,甚至於我要吃那個穿山甲,我還要吃什麼,我要補我這個身體,又造了很多殺業。所以我們洗澡的時候要告訴自己,你看身上都有這些污垢,「惡臭不淨,無可樂者」,這個身體也在給我們說法,這個身體是髒的,不要貪戀。所以一邊洗的時候一邊告訴自己,這個身體髒,我要換一個「清虛之身、無極之體」,換一個跟阿彌陀佛一樣的身體。極樂世界每一尊菩薩身相都完全一樣的,平等。你看阿彌陀佛考慮得夠周到的吧?假如長得不一樣,開始攀比了,那就麻煩了,統統都一樣,一樣的相貌、一樣的福報,真正的平等法界。觀身不淨。
觀受是苦。我們所接受的,你看今天又降溫了,我們這裡又降溫了,冷啊,你做不了主的。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熾盛。什麼時候這個八苦會現前?隨時。一想到那個找自己麻煩的人,什麼時候是個頭,每次上班又要見到他,觀受是苦。你哪怕是善緣,夫妻感情非常好,一個人先走了,苦不堪言,連房子都不敢回去,為什麼?睹物思情,控制不住。所以三界統苦,我們得看清楚,這世間沒有真樂,世間人所謂的樂是刺激一下,把煩惱暫時忘記了,算了算了不想了,好好吃一頓,喝啊、吃啊,好像很快樂,那是刺激一下。實在講,這麼吃、這麼喝,中年以後就發胖了,現在不要說中年了,現在很年輕體重就控制不住了,三高就來了,那叫苦中作樂。這要看清楚,觀受是苦。
觀心無常。這個念頭想止在佛號上,念沒幾聲跑了;沒念佛的時候跑得更厲害,控制都控制不了,連躺在床上了睡不著,還在那跑,觀心無常。大家要知道,人一天當中能量耗得最多的在哪?就是起念頭,耗的能量很大。李炳南老師一個人幹三五個人的工作,他不累,為什麼?他心地清淨,能幹那麼多活。我們每天坐在桌前辦公,咋這麼累?念頭很多。而且大家要知道,念頭多我們要有警覺性,因為念頭太多,你止都止不住,那現在人這麼清醒、身體這麼好都止不住,臨終念頭止得住嗎?那就要高度警覺,現在就要練到「妄想千般都不管,一聲佛號要分明」。這個「境緣無好醜,佛號一掃過」,妄念起來了不怕,趕快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阿彌陀佛,趕快提起來。這個佛號不提起來,就繼續分別執著了;佛號一提起來,把這個分別執著穩住了。所以要用第一念,不能用第二念,第二念就是分別執著。可是第一念也不容易,就是你一見到境界,只要有分別執著一起來,馬上阿彌陀佛,就把它伏住了。那真的佛號能起來,你的心一定下來,你就差不多知道應該怎麼做了。人會做出後悔的事情,往往就是心不定,感情一起作用,一意氣上來了、激動上來了,一做,事後都後悔了。
所以夏蓮老有一段法語,念佛、處事,這段法語就包含一切境界了,「念佛處事,皆當用第一念,勿用第二念」。這段法語待會再打給大家看,今天有時間我們再來探討,因為有好幾個問題,我們先來討論一下這些問題。
所以四念處第三,觀心無常。所以不能再讓它相續不斷了,要把妄念止住,最好的方法,念這句阿彌陀佛。
第四,觀法無我。一切萬法緣生,條件具足了它現相,條件不具足就沒了,剎那不住。所以老法師總結《大般若經》,講了二十二年,總結一句話,「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不要當真,這身體是不是真的?每天都在變化。人跟人的因緣是不是真的?隨時在變化。比方說現在我的面前有沒有一條線?有吧,有一條線;現在還有沒有一條線?沒了。它緣聚了,看起來好像有一條線,但是它緣一散,沒了。我們回想回想,這幾十年走過來的路就像昨天一樣,一想到要過年了,那個大年初二見到那麼多表哥表姐、表弟表妹的情景,猶如昨天一樣,印象很深,多少年過去了?三四十年了,是我,三四十年過去了。所以真正看清楚,人世間都是緣聚緣散,都是假的,什麼才是真的?宇宙之間只有一樣東西是真的,就是真心,就是我們的本性。「何期自性,本不生滅」,本不生滅就是它隨時都在,它不會緣聚緣散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是真正的「常」,常住、常在;「樂」,自性有真樂,法喜充滿;「我」,自性有常樂我淨,我是什麼?做得了主宰。你看極樂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你想要什麼它就現前了,做得了主。就像我現在做不了主,我現在想到倫敦走走,想到法蘭克福走走,還是到多倫多走走,我去不了。你看到極樂世界,一念頃遍遊十方佛國,你看多自在。有時候想想去極樂世界的利益,再傻都要去。現在什麼你也做不了主,生個病了,哎呦哎呦,爬都很難爬起來。到極樂世界去,都沒這些事了,每天還可以供養無量諸佛,還可以聽無量諸佛講法。所以兩個世界的味道要體會體會,你看我們這個世界五濁惡世,每天也是忙得死去活來,也不輕鬆;你看到極樂世界,跟著阿彌陀佛,到處接引眾生去作佛,多快樂!所以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一切法都是當體即空,做不了主。所以恢復自性,往生西方就作佛了,才能有得到真正的常、樂、我、淨。這是第二個問題。
第三個問題,就問佛陀了,遇到那些調皮搗蛋搞亂的比丘怎麼辦?佛陀說,默擯。默擯就是不要去批評他們,不要去跟他們對立。所以你遇到不如理不如法的情況怎麼樣?默擯。所以佛都有教了。再來,還要更積極的顯正破邪。你看到他不如理不如法,不只不要生氣,你把如理如法供養給他,那他就變我們的增上緣,他給我們動力,不行,他這樣會誤導,我得做好,把他的善根喚醒。這個是師父上人教我們的,老法師說,你看到不孝的人,你把孝演給他看;你看到不悌的人,你把悌做給他看;你遇到不忠的人,你要把忠做出來,不然他會繼續墮落。他願不願意接受,這個我們做不了主,可是我們得真心供養有緣的親戚朋友。眼睜睜看他墮落,那我們就沒有情義了。我努力,他接不接受這個我們不強求,但是我們得表好法,做他增長善根的增上緣。
所以有一個同修,他跑去問老法師,說:「老法師,我很想不見人家的過,可是我就是做不到。」一見人家過,就容易傲慢,就容易生氣了,就容易火燒功德林了,所以他也很苦惱,就去問老法師了。老法師說,「你真想改嗎?你真想改我就跟你講。」這個同修點點頭,真的,真想改。老法師就對他說了,「從今天你看到人家有過失,你就告訴自己,是我做得不夠好,還不能感動他。只要這個心念能起來,你氣就氣不了了」。其實都是個念頭的問題,我們愈想他的錯、愈看他的錯,就愈想愈氣了;念頭轉了,是我做得不夠好,反省了、慚愧了,這個氣就下來了。
老法師這個法,法藥很好,因為這也是一關。修行路上,「西遊記」說九九八十一關,諸位同修,你們過了幾關?其中有一關,六祖大師有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一關一定要過去,這一關不過,心很難清淨。清淨心是往生極樂世界最重要的因素,所以這一關一定要過。今天我們藉由老法師慈悲的開示,我們把它用上,這叫法藥,藥到病除。重要的是我們得吃藥,等於是這一段法語我們納受,看到別人錯,我做得還不夠好,不能感動他。
這個是遇到搗亂的比丘,因為當時候是阿難尊者啟問的,他們是僧團,所以延伸開來,我們遇到不如理、不如法的,我們還是默擯,我們做好自己,顯正就能破邪,這四個字也是老法師教導我們的。
第四個問題,以後會集經典,第一句話開頭怎麼寫?佛回答:「如是我聞。」這是阿難尊者問來的,這個我就是指阿難尊者,結集經藏就是他宣講佛講過的經,他記憶力非常好。
這是回答了我們國內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再回答其他的問題。首先,因為有小朋友提問,我們一個月才一次,我怕我忘記了,那這樣她還得等一個月,石同學,妳好像有問題要問,妳可不可以講一遍?大家來討論一下。對不起,吵到妳吃早飯了。
石同學:法師您好。
成德法師:妳好。
石同學:我想請法師開示關於怎麼提高自己的注意力。
成德法師:好,謝謝妳的問題。
石同學:感恩法師。
成德法師:阿彌陀佛。這個石同學她很有心,希望自己學習效果更好,所以看看怎麼來提升注意力。成德自己也很想提升注意力,自己這個注意力還是不夠。培養自己的能力,其實都離不開這顆心的鍛鍊。心什麼時候鍛鍊?隨時。所以什麼時候培養注意力?隨時都能練。因為你練的時間愈久,它都沒有間斷,這個注意力的提升就快了。所以一般讀經練專注,一部經,你不專注,有時候你讀不下來,會讀錯,專注。念佛,提醒自己一字一句聽得清清楚楚,這也是在練專注。讓我做什麼事情,我都專注去做,專注才做得好,專注才有效率。有時候不專注,摸東摸西的,一件事情半小時能做好,摸到兩小時。所以應該提醒自己,隨時都要專注。包含對人,聽爸爸媽媽講話要專注、要恭敬;聽長輩是這樣,聽朋友之間講話,我們也很尊重,也要專注聽,這樣專注力不知不覺就會增長了。
佛法是心法,是心去作佛,所以都是要練心地功夫。專注是心地功夫;替人設想,心地功夫;忍辱,心地功夫;練不浮躁,也是心地功夫。「步從容,立端正」,走路走得很慌張不行;「凡道字,重且舒」,講話也要定,不要浮躁。「一切言動,都要安詳」,我當時候讀到這句話非常震撼,因為這句話就在《小兒語》的第一句,我們古人首先學的第一句話。所以我讀到這一句的時候才想到老法師說,我們以前教孩子,小大人,他很小就很穩重,因為第一句話就是教「一切言動,都要安詳;十差九錯,只為慌張」,我們一般事情會出岔,就是心浮躁了,不夠定。
謝謝她的問題。
石同學:感恩法師。
成德法師:謝謝。還有下一個問題,也是我們美國的陳居士。因為她這個問題比較專業,跟醫學有關,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所以這個問題我想禮請我們楊醫師來回答一下。
楊醫師:感恩法師,感恩法師,誠惶誠恐。聽見了是吧?有沒有聽到?
成德法師:可以、可以,聽到了。
楊醫師:這個問題是這位師兄上一次提出來的,就是關於這個大腦芯片的一些問題,他提出來國內的一個研究所,把芯片治療精神疾病的資料、精神疾病的情況,抑鬱症,把它做為一個研究,來進行發布,來治療抑鬱症。
這個抑鬱症,大家可能,有些人做為我們學佛的人,大家心情都非常愉悅的,能夠感受到抑鬱症的人可能會比較少,抑鬱症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實際上這個抑鬱症在全球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一個信息,全球大約有三點五億到四億人患有這個抑鬱症,而且重症抑鬱症自殺的人每年可能要超過一百萬人,就說僅僅次於癌症的死亡率,所以說是非常可怕的一個情況。這個抑鬱症從現代醫學來講是沒有很好的辦法,通過藥物治療,通過心理治療,但是總是有那麼多,很多很多的人得不到治療,全球大約有一半以上的人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或者得到治療。所以說它是非常普遍的,後果也是比較嚴重的,你一個家庭裡邊如果有了一個抑鬱症的患者,無論是父母、長輩也好,還是子女也好,這個家庭基本上整天的就處於一種非常陰雲密布的狀態,這個家庭就被毀掉了。
做為新的技術治療抑鬱症,我們不去排斥它。我們佛法裡邊也講,我們要對三寶有四事供養:飲食、衣服、臥具、湯藥,這些治療也供養。醫藥供養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我們慈悲的藥師佛、慈悲的觀世音菩薩,也是經常的給大家施醫施藥,救度痛苦。湯藥治療它不只是說我們只用草藥治療,西藥治療或者是一些新的科技的治療,是不是也屬於這種醫藥的供養?我們很多的這些修行的人,他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也會去用一些西藥,也會去開刀做一些手術。所以我們說這個醫藥供養,只要在世間法裡邊能夠幫助大家解除痛苦,讓你的生命得以延續,讓你的家庭、讓你個人得到更多的歡樂,能夠非常愉悅的走完這一生,這就是醫藥的一個作用,就能夠讓一個家庭、讓一個個人更加幸福快樂。
但是我們講,疾病它不是一個單純的單系統的,或者是一個部位的問題。西醫治病,昨天晚上我還跟我的女兒,我女兒是個醫生,也是醫生,西醫,在英國理工學的醫學,然後現在在英國做醫生。昨天的時候她的一個白血病的病人死掉了,死了,她就非常的難過,她說爸爸,能不能替他點燈、替他超度,他去世了。我就跟她講這些因果的問題,我說西醫治病,你們是檢查,只看到一個果。像我們去醫院裡面看病,你檢查的血的檢查結果是什麼樣子,現在是什麼樣子,你的CT照片、X光的照片、B超的照片,它的結果是什麼樣子,妳長了乳腺癌,妳看到的是乳腺癌的結果,現在這個結果,乳腺癌的檢查報告出來了。西醫怎麼辦?好,我就把這個結果去掉,妳有乳腺癌,我就把乳腺切掉,切掉乳腺了,這個癌妳看不到了,就沒有了。然後我女兒說,「那她還要去做放療、去化療」。做化療是因為妳癌細胞還在體內存在,還是能夠看到、還是能夠找到,他就用化療的方法再去把癌細胞給妳殺滅。看看現在我找不到妳的癌細胞了,妳就好了,妳這個結果已經消退了,沒有了。他們是以果代因的一種辦法,我現在把妳這個結果去掉了,妳以後可能就不會長病了、不會有了。但是我們知道,所有的癌症病人,基本上所有的癌症病人,經過多少年以後,他會有復發的情況、轉移的情況。
所以說中醫看病,東方醫學的看病和他們又有不同的地方,就是治病求因,我們要找原因,我們看到了你現在的這個結果,我們要找引起這個結果的原因是什麼,你的心理上的原因,你的生活方式,你的家庭問題,我們要綜合性的身心一體的去治療,既治療當下這個果,也去找以前引起這個果的原因。雖然有些醫生技術問題也好,或者是各種原因也好,他找不到你最根本的原因,可能就會找一些附近的原因,近的原因。
我現在從去年開始,我是任世界中醫聯合會中醫心理學專業委員會的副會長,我們用心理脈診的方法和針刺催眠的方法治療情志相關疾病,包括抑鬱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們可以從脈診上看到你發生,你現在的心理狀況是什麼樣,有哪些心理問題,同時可以通過脈診上找到你這個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相對應的事件是什麼,然後去對應的做一些治療,心理上的和身體上的治療。
佛教對這個,包括其他的一些宗教,對疾病的認識又有更深入的問題,除了現世的生活、精神、心理和軀體的因素以外,它還有前世的一些問題。我們講我們人都是通三世的,因果通三世,我們前世的因,我們殺業重,我們有偷盜的行為,或者有一些特別是殺業的這個情況,我們會造成今世的一些問題,特別是一些要命的疾病。所以說佛教裡邊會用更多的,查到更遙遠的因,然後我們用一些特殊的方法,超度、懺悔,用這種方法來消除這個因。所以說做為我們有佛教修行的醫生,我們都是盡量的希望把西醫的一些技術、中醫的一些方法和佛教的一些方法綜合起來治療病人,我就是在診所裡邊這樣做,這樣我們是盡可能的能夠把這個病盡好的給他做一些調理。
這個芯片它是一種新的技術,我知道前幾年有帕金森氏綜合徵芯片,大腦裡面植入芯片以後,迅速的就把這個顫抖給控制住了。帕金森氏綜合徵它是一個比較簡單的病,它是一個運動系統的神經放電,過度放電的一個病,它比較容易。但是我們這個抑鬱症,它是人腦、人的思惟思想,是非常複雜的多系統的一個問題,它不是單純的一個小的問題。如果這個AI技術能夠發展到這麼好的一個程度,真的能夠用一個芯片技術,把你的思惟、思想做一些很大的改變,讓你的生命更加樂觀,就消除了抑鬱症,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趨勢。但是我們都知道,任何一種技術都是兩面的,它就像一塊石頭一樣,我把它雕刻成佛像,它就是我的精神信仰;我把它做成一把斧頭,它可能就成為一個凶器。芯片技術(AI技術)現在也是被廣泛的應用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了,有的人就會有起不同的心去做一些事情,通過AI技術來偷窺你的隱私,做什麼。進一步的AI技術如果真的能夠控制思想的話,後一步會有什麼後果,我們也很難想像。
所以說我們是對這個技術,第一個,現在這個技術我相信還沒有那麼好,就會很好的能夠治療或者是幫助這個抑鬱症;第二個,我們會保持謹慎的態度,我看到這個信息上也講說通過了倫理學的論證,但是我對這個方面也是有持保留態度,我是個人保持謹慎的,是這樣。不知道能不能回答這個問題?感恩法師。
男居士:很感謝楊醫生,謝謝。
成德法師:謝謝楊醫師給這個問題的答覆,因為這個術業有專攻,畢竟醫學我是外行,楊醫師他也是從醫多年,對西醫的技術也都有了解,對佛法也有深入。所以現在遇到問題,真的都是要多管齊下,標本兼治。所以這個萬法也是因緣生,我們能分析出來造成這個結果的因素在哪,慢慢從這些原因去處理,這個因變了,果就會跟著變。當然,假如科技用得好,也是一個助力,我們善用它。老法師也是說,佛法是最高的哲學。老法師講經說,佛法再過一些年也是最高的科學,因為科學慢慢證明佛法講的,他以前沒有這些儀器,還證明不了。你看佛當時候就說水裡面有多少多少蟲,都看不到,現在顯微鏡一出來了,一看真有,那佛三千年前就看得很清楚了,他不是用儀器的,他是甚深禪定看的。
成德性格上也是比較好管閒事,講得好聽一點比較熱心,講得不好聽,也是有時候管太多了,所以學了佛,要知道隨緣,不能攀緣。所以自己二十多歲的時候也在找,我要從事哪個行業,哪個行業真的能夠幫助到人。小時候就記得一句話,「人生以服務為目的」,到底現在人需要什麼?我就觀察到現在的人煩惱很多,當時候台灣辦課程的很多,什麼潛能激發、什麼靈修,甚至催眠,這個成德都去接觸過,而且我還去工作。那個是二十四五年前,這麼長的時間了,我去做這種課程的推廣,二十四五年前,上三天課,台幣五萬五。哇,當時候我假如到海南去,都可以買棟房子了。你看那個課程這麼貴,五萬五。
我的動機是要幫助人,結果他上完課也很激動,過了一個禮拜、兩個禮拜,又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可是他是刷卡,刷信用卡去付款,結果增加了他新的負擔,他每個月要繳費。我是想幫他,結果變成他經濟負擔,我就思考了,這個方法好像也不能究竟解決。可是我又是top sales(銷售精英),我的業績不錯。但是看人家沒有長遠解決問題,這個錢我賺不下去了,我就不願意繼續做了。人有時候都有人生的抉擇,當我可以賺不少錢,可是我覺得沒有真實利益人,我不想做了,我就沒有繼續銷售。自己這一念心就感召有一個朋友,把老法師的錄音帶,那時候沒有光碟的,錄音帶就送給我了。我想說我假如繼續做我的top sales,可能我這個緣就遇不到了。
所以人生有很多抉擇,我們要守住我們的初心,利益人的初心,一定會感召來好的緣。我一聽老法師的教導,所有的問題都講那麼清楚,都能解決,還不花錢,所有的書都是免費的。所以我們一開始說,佛菩薩同體大悲,同體大悲就是沒有條件的,無緣大慈,無緣就是沒有條件的慈,慈愛我們,同體大悲。所以每一個人都不要怨天尤人,了解這個真相,佛菩薩隨時都在加持照顧我們,我們這個信心一提起來,真相信了,他們就加持得上了;我們一懷疑,我們的念頭就把他們的加持擋住了,所以念頭很重要。
我們也很隨喜這陳居士,也是很有利益人的熱忱,也祝福他在未來可以利益到很多的眾生。
我們再接著回答其他的問題,不過我想大家先休息一下,二十五分的時候再回來。好,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男居士:阿彌陀佛。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