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傳統文化學習班03(下)_成德法師

2022-07-08
120:35
comments
No Rating
#佛教#佛曲#佛經#佛號#師父#成德法師#故事#法師#淨土#誦經

Available Platforms

iconicon

Description

成德法師:我們再回答下一個問題。有同學問到,聽不止一個人說過,《無量壽經》中阿彌陀佛修行五劫建立極樂世界。我讀經時覺得參訪之行歷時五劫,然後發大誓願,然後又經過長期修行才建立極樂世界。
當然這個問題,我們依據《無量壽經》原文,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個應該是從「至心精進第五」這裡談起,法藏比丘他發了願,「而白佛言。我今為菩薩道。已發無上正覺之心。取願作佛。悉令如佛。願佛為我廣宣經法。我當奉持。如法修行。拔諸勤苦生死根本。速成無上正等正覺。欲令我作佛時。智慧光明。所居國土。教授名字。皆聞十方。諸天人民及蜎蠕類。來生我國。悉作菩薩。我立是願。都勝無數諸佛國者。寧可得否」。他有這樣的誓願,他講給他的老師聽。然後他的老師回答他,「世間自在王佛。即為法藏而說經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
我們看到阿彌陀佛在因地他發的願,他的願心就很大,他希望成就的這個國土是超過,「都勝無數諸佛國」。那我們學《無量壽經》就是效法阿彌陀佛,我們念《無量壽經》隨文入觀,阿彌陀佛的大願、阿彌陀佛的胸懷,我們也是隨著經文隨文入觀。那他的老師也特別會鼓勵人,所以鼓勵他,還用個譬喻,大海水那麼多,有一個人用斗來量,但是經過劫數這麼長的時間,還是可以把它測量完的。那人有真正的至心求道,只要精進不停止,再大的願都能夠圓滿成就,都能剋果,所以一定能成的,沒有願不能成。俗話也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老師跟他說:「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剎莊嚴。如所修行。汝自當知。清淨佛國。汝應自攝」,要自己修自己成就。我們說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要成就還得要自己來發願、來修行,才能建成這樣的世界。
那法藏接他老師的話了,說:「斯義宏深。非我境界。惟願如來。應正遍知。廣演諸佛無量妙剎。若我得聞。如是等法。思惟修習。誓滿所願。」這個也很科學,請他的老師把十方佛國都能夠給他呈現出來讓他了解,他就能夠效法人家的優點,然後缺點他都不要。優點都效法,缺點都不要,那這樣的世界都可以勝無數諸佛國了。所以極樂世界也是很科學,也是都實際去考察一切佛國土,然後把他們的優點都採納、都效法。
所以「若我得聞。如是等法。思惟修習。誓滿所願」。世間自在王佛了解這個學生的根性非常高明,「志願深廣。即為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那就把一切諸佛剎土的狀況都告訴他了,這些剎土的「功德嚴淨廣大圓滿」都現在他的面前,「應其心願。悉現與之」。結果光是介紹這些諸佛剎土,就介紹了「經千億歲」,那麼長的時間。
「爾時法藏聞佛所說。皆悉睹見」,他都親眼看到了。然後「起發無上殊勝之願。於彼天人善惡。國土粗妙。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選擇所欲。結得大願」。選擇所欲就是把所有的優點都接納,都來效法,缺點、不好的不要了。所以「精勤求索。恭慎保持」,開始效法、開始努力了,「修習功德。滿足五劫」。那代表他參觀完十方佛土之後,他還修行了五劫的時間。所以這個參訪應該不是五劫,參訪是經千億歲。他「修習功德。滿足五劫。於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莊嚴之事。明了通達。如一佛剎。所攝佛國。超過於彼」,就是他所有的優點都會在他的這個佛土上,超過一切諸佛國土。
然後就「既攝受已。復詣世自在王如來所。稽首禮足。繞佛三匝。合掌而住。白言世尊。我已成就莊嚴佛土。清淨之行」。他的老師說,「佛言善哉。今正是時。汝應具說。令眾歡喜。亦令大眾。聞是法已。得大善利。能於佛剎。修習攝受。滿足無量大願」。因為只要往生,在那裡修行,就圓證三不退,那所有往生的人,所有的大願都能圓滿,往生就作佛了,四恩就總報了,就能圓滿了。這樣殊勝的佛國土,聽了一定很歡喜,所以他的老師叫他,你趕快介紹一下西方極樂世界。
世間自在王佛住世四十二劫,壽命很長,他因為壽命夠長,他給他的學生法藏比丘講了十方佛國土,經千億歲,那這個學生還努力修行了五劫,最後建成極樂世界了,還來給他匯報。這法藏比丘也在給我們表演「出必告,反必面」,要建以前向老師請教,建好以後來向老師匯報,讓老師來檢查妥不妥當。
所以我們經過這一品文,我們再聯想一下,「積功累德第八」也有提到:「阿難。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如來前。及諸天人大眾之中。發斯弘誓願已。」這一品「積功累德」,那代表極樂世界建了之後,佛還繼續積功累德,「於無量劫,積植德行」,他還繼續修行。然後到「圓滿成就第九」,你看「所發誓願。圓滿成就。」「有世界名曰極樂。法藏成佛。號阿彌陀。成佛以來。於今十劫。」
那我們假如把這幾品的時間把它會起來,那從時間先後順序,以及經文的內容來看,世間自在王如來是過去久遠劫以前的世尊,阿彌陀佛成佛至今才十劫,說明法藏比丘是五劫修行發願建立了極樂世界,然後又在無量劫積植德行,在十劫以前他在極樂世界示現成佛,所以說「成佛以來,於今十劫」。那是藉由經文,我們把這整個時間這樣會起來。
因為同修有提出來,那我們就針對這個從經文來找到答案。當然,更重要的是要念佛,極樂世界再好,不念,不真信切願,跟阿彌陀佛發的願就不相應了,肯念就感應道交了。這樣回答,不知道這個同修還有沒有問題?
崔居士:阿彌陀佛,法師,這位同修他因為有事,他請末學幫他記錄一下,然後轉告給他,後面我們有了錄音以後會通知他來收聽這個回答。
成德法師:好的。我看好像還有問題陸續出來,到時候再請崔老師念,我們先回答已經傳過來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問到,一句佛號成佛有餘,和不學小乘不是佛弟子,應如何正確理解?有很多同修執著於小乘,但末學見過臨終關懷,還有自己參加過助念,都只是念佛求阿彌陀佛加持往生,瑞相不可思議。請問,這個在末法時期是否應以念阿彌陀佛、真信切願為主,其他都為助修呢?
我想我們都會經歷過一些事情,也會有一些思考,但是我們畢竟還沒有證阿羅漢,所以佛在《四十二章經》說的,「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所以我們一定要依照佛經的教導來思惟,也要理解這些教導的深義在哪裡,不然有時候我們順著自己的想法、感受,怕會領會有偏差。比方說,念佛是易行道,但我們不能把這個「易」解釋成容易,它是比其他的法門容易,它是他力派、果教門,它有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它是比其他法門容易,而不是它很容易。但是我們這麼講,你又不能把它想得太難。所以這個就怕一聽,我們又聽執著了。所以佛法難講,就是怕聽了執著了,依文解義,三世佛都喊冤枉,我不是這個意思,你解偏掉了。所以我們還是要依照佛經。
《觀無量壽佛經》裡面韋提希夫人,她遇到家庭變故,她的孩子殺父害母,她不想留在這個世間,她問佛陀哪一個世間比較好?佛也是把十方國土現在她面前,她就選極樂世界了。那接著佛告訴她,不是教她念佛方法,先告訴她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首先這個淨業三福,第一福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第一福。《阿彌陀經》裡面都講「善男子、善女人」,那善的標準在哪?這個第一福就是標準。所以我們要依照第一福來修行,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因為我們不照著去做,每天還要造業,那每天業力不就更大了?所以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而且我們現在就不再造新殃,煩惱就會輕,智慧就會長,業障就會消。那業障消了,我們臨終才會清醒,臨終才有福報。
所以我們今天有去助念過,甚至於會看到從來沒有學過佛的,臨終了,人家勸他念佛他就肯念,然後走得很殊勝,瑞相很好。你看完之後可不要下結論,我臨終再來念就好了,下這個結論就麻煩了。所以我們有時候在下人生的結論,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有時候會偏掉。所以老法師有分析過,他臨終,從來沒有聞過佛法,一聽他就接受,這也不是普通的善根;那還要有人去給他講,然後他還要很相信那個人,然後他臨終還要很清楚,這些條件都要有,那這個人也不是普通的因緣。我們可不能只看到他,他就臨終的時候才開始念,這樣的人可能過去善根福德因緣都不一般,他只是這一輩子的緣還沒現前,剛好臨終的時候才現前。假如我們有善根,我們現在聽聞佛法了就依教奉行,不可能等到臨終的時候再來好好念吧。
所以每個人的緣不一樣,但是我們不能掉以輕心,我們不能有僥倖的心。而且就像我們剛剛說的,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做什麼事都沒有念佛快樂,心定下來,那念佛都佛菩薩加持,身心輕安,有法喜。所以諸位同修,我們最想做的是哪件事?那要是最想做的是念佛,一有時間我就念佛,那這個叫真的喜歡念了,真的想去極樂世界,這個自己要檢查。
所以蕅益大師給我們說了四條修淨土的原則,這四條就包含一切經教了。第一,「淨土為歸」。這個歸大家要知道,歸心似箭,你不能只是口頭上我很想去,但平常看手機的時間那麼多,從來都沒想到念佛,都沒事幹了,好吧,來念佛吧,那這個不是淨土為歸。所以黃念祖老居士講得好,不要求我們把念佛當唯一,但是念佛要是第一,你只要真有時間,你最想做的就是念佛。其實說實在的,也沒有哪件事比這件事對自己、對家人、對眾生更有幫助的了。你真心念佛,自己得大受用,「老實念佛,全攝佛德」。一句佛號,《觀經》說的,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你真心念。
尤其現在疫情,這個地方有真念佛人,這個地方不遭疫情、不遭難。《勸發菩提心文》說的,「暫持聖號,勝於布施百年;一發大心,超過修行歷劫」。所以念佛還有一個重要的條件,「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上輩、中輩、下輩都有這八個字,要發菩提心。你說那個從來沒學佛,臨終人家勸他就念,他有沒有發菩提心?有,因為他當下真信切願,他沒有其他的念頭了。所以菩提心是遇到緣分他能發起,因為他那一念是什麼?念求生淨土,就是菩提心。所以《勸發菩提心文》說:「必有因緣,方得發起」,有十個因緣,其中一個就是念求生淨土。可能那個勸他的人,這個人間很苦,你看這個臭皮囊拖到現在也不管用了,不要留戀世間,趕快一心求生淨土,一心求生。這個也是念生死苦,再厭離娑婆,願生極樂,就是菩提心了。他也是有發,他的緣分很好。所以他是他的緣,我們是我們的緣,所以我們現在就要正助雙修。正助雙修,正修念佛,這一位同修講得對,正修念佛,助修積功累德。做任何事情,不求世間福報,統統求生極樂世界,這跟四十八願相應,「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所以這個所有善根心心迴向,不求世間的福報了,這個才是淨土為歸。
接著是「持戒為本」。不持戒心不清淨,怎麼跟極樂世界相應?而持戒裡面最重要的孝親尊師,這個是根本大戒,我們要孝養父母、要奉事師長,所以念父母恩、念師長恩。用這個菩提心、真心處事待人接物,那處事待人接物都是功德。不是功德,可能就造業了。所以一念之間差很多,留戀了、貪戀了,幹一切事,哪怕是好事,都是輪迴的善業,還是輪迴;我們無求了,所有善根心心迴向了,做什麼事都是往生的資糧。
所以這個善用心很重要,「觀心為要」,要從根本修,心是根本。這個《俞淨意公遇灶神記》,大家有時間多讀,對我們打破不自欺這一關很有幫助,因為他的問題是「意惡太重」,就是意念起了不好的念頭;而且做好事是什麼?「專務虛名」,都夾雜這個名利心,都要人家讚歎、要人家恭維;「滿紙怨尤」,還常常抱怨,怨天尤人;「瀆陳上帝」,這個是對上帝不恭敬。結果把他的問題講出來,他還不承認,他說我都幹那麼多年了,難道一點善都沒有嗎?灶神爺告訴他,「這些年上帝遣很多使者來,沒看到你一個真心做的善事,只看到你的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憶往期來念、恩讎報復念,憧憧於胸」。貪,五欲六塵;還有嫉妒人家;褊急,心量太小了、太計較;高己卑人,傲慢;憶往期來,懊惱過去、擔憂未來,就打妄想了。我們太多的煩惱都是擔心未來、懊惱過去,對自己都沒幫助,對別人也沒幫助,甚至自己在那裡很多憂愁的時候,把家裡的人都影響了。我們得表好法,不然家裡人看我們學佛,眉頭深鎖,他對學佛不愛樂了。憶往期來,恩讎報復念,就是瞋恚心、報復心。「你這些念頭一直都有,你還要跟上天求福,你去逃難都來不及,你的惡果快要現前了。」講到這裡他才跪下來懺悔。所以蕅益大師說觀心為要,很重要。
再來是「善友為依」,因為修行有時候我們當局者迷,幾個真正一心向道、志同道合的,大家互相護念、互相提醒,這個也很重要。像我們每個月聚一次,有一些修學有心得的,經營家庭經營得很和合的,我們也可以勸請他來給大家分享,大家聽了很受觸動、很受啟發,這個也是善友為依。
所以這一位同修講到的,「一句佛號成佛有餘」,理上講沒有問題,事上呢?事上得要我們這一句佛號一直念,不會間斷,念得很歡喜,那這樣絕對沒問題。假如是這樣念,就跟海賢老法師一樣,很快就功夫成片,事一心、理一心了,沒有問題。但是假如我們不是這句佛號能夠一直念下去,我們還得重視扎根,因為沒有這些扎根,我們處事待人接物很可能隨順習氣,又造了新殃。所以為什麼佛說不學小乘而學大乘非佛弟子?為什麼淨業三福要先說第一福就是人天福?就是要有基礎。所以不是說不可以一句佛號念到底,當然可以,但是是我們做了得力了,那當然這個方法適合我們。假如還不行,那我們照淨業三福要把第一福做到。第一福做到了,助修,念佛是正修,正助雙修,那就決定可以成就了。當然,這句佛號要真信切願來念。
下一個問題,有因必有果,如何用因果關係去看待疫情?如果真的有學佛人得了新冠,而且很嚴重,面臨了生與死,用因果來講,怎麼去看?
當然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建立在深信因果。任何一件事絕對不會跳脫因果定律,可是因果通三世,這個我們得理解這一點。我們剛剛講到玄奘大師,他對佛教的貢獻如此巨大,他晚年生了重病,可是大師非常可貴,他是深信因果,但是他怕他自己是不是翻經翻錯了,才會有這個果報。結果菩薩慈悲來安慰他,你是因為過去生好像是當過國王,當過很高的位置,有造了殺業,而你這一生功德如此大,重罪輕報,生這個病。所以這個因果是通三世,有一些是過去世的因這一世現前,我們可不能只看眼前或只看他這一世。
疫情對於我們的健康,甚至我們的生命有影響。佛門講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不殺生得健康長壽,殺生了那就會感召身體的問題,甚至會有短命,災禍現前,都有因果。就像佛門講的,「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為什麼會有戰爭?人類的殺業積累,積累到一定程度,這些被殺的眾生要報復,可能就很嚴重的業聚集到一起,這產生了戰爭。所以「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結果現前了眾生很害怕,但是不一定能解決問題,假如繼續還是造惡因,這個惡果很難去除。所以菩薩是覺悟的人,他敬畏的是因,不能種惡因,要種善因。所以愈是疫情這樣,我們愈要行善、愈要念佛、愈要教學為先,人不學不知道、不知義。我們雖然現在不能聚在一起,我們可以用網路把法供養給大眾。就像印光祖師,當時候災難很多,他只有這麼一次出來對大眾開示,在上海護國息災法會,他老人家就強調念佛消災難、消共業是最殊勝的,萬德洪名,能滅眾罪。
所以因為新冠也跟健康、也跟壽命相關,很可能是人類做了違背無畏布施的事情,讓眾生痛苦,甚至殺害了,這些業力聚集,它到一定程度可能就會現前。所以我們也是要多管齊下來解決這個問題,得病的人我們還是要盡力幫助他們,標本兼治,要多管齊下。所以如果真的有學佛的人得了新冠,而且很嚴重,面臨生與死。剛剛我們講到玄奘大師,他做了這麼多功德,但是他過去生業果現前,也是會生很重的病。所以我們雖然不一定看得到過去生,可是我們還是深信因果。祖師也是教導我們,小病從醫,大病從死。其實我們就是不留戀這個世間,一心念佛,萬德洪名,能滅眾罪,這個業能消掉了,自然就健康了。但是有好的醫生,這樣的助緣,都可以善用。假如真的這一關躲不過,早一點去極樂世界作佛挺好。所以念佛的人不要怕死。
諸位同修,今天你就去極樂世界,你去不去?我每天躺在床上,阿彌陀佛你來接我吧。睜開眼睛,還活著,還活著就安住當下,還活一天就幹一天,還是歡喜,但是每一天都當最後一天,每一天就很希望阿彌陀佛把我接走。每天都要做臨終練習,這樣臨終就不擔憂、不恐慌了,每天都練習的。
這個怕怕什麼?老人家有講過一個例子,有一個人念佛團團長,帶人家去助念的,幹了很多年,結果自己年紀大了,生病了,病得不輕,人家要去給他念佛,都被他趕出來了。為什麼?他有求,我做了這麼多好事,怎麼還是這樣?他沒想到因果通三世;再來更重要的,他也怕死。所以修行人不能怕死。無常迅速,不要擔心,因為根本沒有死,這換衣服,這個身體壞掉了,再換一件衣服,但是你要有眼光,不要亂換,要換清虛之身、無極之體,很重要很重要。所以「何期自性,本不生滅」,沒有生死,不要怕。
不知道這麼回答這一位同修還有沒有問題?因為我們有一個雙向,有可能我的解答沒有解開你的疑惑,我們就可以再探討。因為成德智慧很有限,就跟大家一起探討。
崔居士:楊師兄您看您可以把麥打開,如果您覺得還有什麼問題的話。
楊醫師:抱歉,我剛剛去看病人。
成德法師:不是,他是指這個……
崔居士:不,是楊居士。
成德法師:楊居士,妳的麥克風沒有開。
楊居士:可以看到嗎?感恩慈悲,感恩成德法師的慈悲。後學是一位醫護人員,因為曾經在第一次新冠的時候,後學在新冠病房做了三個月,後學深信阿彌陀佛一直慈悲加持後學,什麼病都沒有,甚至在第一次新冠的時候,在三個月後學面臨著很多危險的情況下,後學平安的度過了第一次新冠。在第二次新冠的時候,後學自己當志願者,去新冠病房去工作。
在這之前,後學跟同科室的醫生們有過一次,這個怎麼說?探討。他們讓後學扎流感疫苗,後學就說,後學有阿彌陀佛佛光普照,不需要扎疫苗,堅信阿彌陀佛會讓後學健康平安的。
其實在這個前後一個月的過程當中,後學在新冠病房工作的時候,是新冠接觸病房,接觸的患者,而不是確診的患者,但是後來這些患者都確診了有新冠感染。
後學吃完中午飯的時候一身汗,來到了廚房去洗碗,結果廚房的門窗是開著的,非常非常冷,這一身汗就讓風一下吹著了,後學就知道後學要不好了,心裡就起了這個念。
當時後學科室的醫生跟後學說,後學要扎這疫苗可以防止新冠,但是後學在心裡起了個念頭就說,我將來有一天我肯定證明給你們看,我信阿彌陀佛會有奇蹟發生的,肯定沒有事情的。但是這前後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後學真的得了嚴重的新冠,在這同時還得了上呼吸道感染和嚴重的肺炎,同時是不同的細菌和病毒感染。然後後學就是說神志已經不清了,真的是面臨著生死,但是後學當時已經神志不清楚,給送到了ICU,插了管,上了呼吸機,用了抗生素和激素。醒來的時候,看到自己躺在重症監護室的病房裡面,意識到自己當時真的是面臨著生死。
後學曾經問過自己,我能活著嗎?但是同時想到了父母還在世,也想到了咱們老古人曾經說的,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是不孝,大不孝,我跟自己說我不能走、我不能死,我要有一天給父母盡孝,要照顧父母親,當我自己真的有一天要退休的時候,我要回家照顧我的父母親,不能讓我的父母親為我傷心難過,我要活著。
要問後學真的害不害怕死,當時後學也曾經想過,要真的死的話我害怕嗎?後學問過好幾次這樣的話,問過自己幾乎就是從存活了之後,從ICU回來之後,我真的問了自己,後學真的問了自己好多好多次這個問題,有的時候回答是不怕,有的時候回答是怕,信心不是很堅定,這個說實話,信心不是很堅定。但是想到了父母、想到自己,也想讓自己父母坐上阿彌陀佛手中的那支大蓮花,回西方極樂世界,後學也想自己哪一天也坐阿彌陀佛手上這個大蓮花回西方極樂世界。
因為發生了這麼多的事情,在這期間有很多的奇蹟發生,但是今天時間有限,後學就不能再講多了。確實是在這期間,後學碰到了很多的貴人,也發生了很多的事情。後學是在ICU只待了十天就出來了,後學的同事在ICU待了四個星期,走了。後學是最短最短的一個在ICU待的病人,而且是康復最快的,從住院到出院一共是二十一天。但是很多的人在ICU,一般都會告訴你,你會在ICU基本上平均你待的日期就是三個半星期到四個星期,有的甚至兩個月、三個月才能出ICU。後學在ICU這期間,入院到出院一共是二十一天,ICU十天。
後學用了所有的藥,不管用什麼藥都好用,用上之後,對後學都是非常有效、有利益的。後學就是想跟大家說,真的,信阿彌陀佛真的是有奇蹟發生。也可能是在十月份跟同科室的兩個醫生在對話的時候,後學心裡起這個念頭就是說,有一天我會證明給你們看的,信阿彌陀佛是有奇蹟的,真的是信阿彌陀佛真的有奇蹟。而且後學的家人,因為後學跟他們說,信阿彌陀佛真的是有奇蹟發生,因為後學反反覆覆跟他們說,第一次我要是沒有阿彌陀佛佛光普照,後學真的是就死了好幾回了;這第二次,後學又存活下來了,後學的家人不再跟後學說信阿彌陀佛如何如何了。因為以前跟他們說信阿彌陀佛,念一聲佛號可以得無量無邊的福報,禮佛一拜可以滅河沙的罪惡,我再跟他們說,他們不再跟後學爭,或者說胡說八道了。
因為後學也是以前經常勸自己的家人,非常想讓自己的家人信佛念佛,在阿彌陀佛的佛光普照下能夠信奉佛法、聽聞佛法,能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這是後學一直想的,也希望身邊的人也感受到這個。但是後學因為沒有智慧,經常在勸化人的時候、在度化人的時候,一顆急切的心,但是沒有用智慧的心、用隨緣的心去度化身邊的人。後學也是因為自己沒有智慧,也起了一些可能是不好的念頭,當時在想起這個念頭的時候,後學發現自己起這個念頭真的一下就實現了。而且後學在這期間所經歷的一切,因為後學是一個醫護人員,給別人所有病人所做的一切,後學從頭到尾經歷了一切,插管,所有經歷的所有的所有的一切,後學曾經給別的病人做過的,都在後學身上實驗了一次、嘗試了一次。
這就是後學想跟大家說,信阿彌陀佛確實是有奇蹟發生的。後學其實說起來也是個奇蹟,但是很多的地方,真的是因為時間的關係,後學不想再耽誤大家的時間。成德法師已經給大家慈悲了這麼長的時間,也很累了,後學就想跟大家說一下。希望大家,如果後學說得不得當的地方,請大家原諒,也請成德法師您慈悲,原諒後學或者是糾正後學說得不得當的地方。阿彌陀佛,感恩成德法師。
成德法師:好,謝謝楊居士。佛菩薩非常靈感,我們只要有利益家人、利益眾生的心,哪怕這個心還夾雜著可能我們有控制人的念頭,可能我們還有貪瞋痴的習氣夾雜在裡面,還是很有感應。
楊居士:感恩慈悲。
成德法師:因為我們還有這種利人的心,就非常可貴了。在這麼難的時候,我們看到末法的谷底,還有想利人,都會跟佛菩薩起感應道交,都會在我們的身上能展現學佛的殊勝,我們都要有這個信心。當然,我們面對因緣也要謹慎,現在疫情確實是很嚴重,我們能做好防護也要盡量做到,也不能掉以輕心。萬法因緣生,我們很謹慎,這些惡緣不會現前。那當然,假如妳都做到很謹慎了,它還是現前,那我們還是逆來順受,安住當下,去面對它。這個也是有求必應,楊居士整個過程,在她們的醫院同事之間,應該也都引起一些討論,她是以最快的時間離開那個ICU的。楊居士,妳的戲還沒演完,要繼續,演得愈來愈……
楊居士:肯定是阿彌陀佛給後學任務了。
成德法師:要愈演愈精彩。但是我們也很隨喜妳,在這麼多病患,你們都在第一線這麼危急的地方奉獻,這個也是白衣菩薩的精神,也隨喜妳的功德。
楊居士:感恩成德法師慈悲,感恩。
成德法師:阿彌陀佛。
楊居士: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我們接下來下一個問題,這位同修問到,佛法說無我、無住,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常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很多女性在家中都把自己排在最後,結果家人習慣了她們的謙讓和付出,最後反而得不到理解和尊重。因此,很多人到中年的女性朋友,覺得她們做錯了,開始反省,女人還是應該先愛自己。有的朋友認為,必須把自己看得比丈夫和孩子更重要,他們才會尊重妳。我自己也寫過一些文章,提倡女人應該愛自己。儘管我提倡的自愛不是自私,而是自尊、自重、自我成長,然而始終有個點我自己不能想明白,就是強調愛自己和無我似乎是矛盾的。
這個問題也是問得很好,它的關鍵,強調這個愛自己跟無我似乎是矛盾的。這個倪女士,您在線上嗎?
倪女士:在。
成德法師:您可不可以具體講一下,覺得在講愛自己的時候,跟無我,您覺得在哪些地方有矛盾?
倪女士:你們能聽到我的聲音嗎?
成德法師:可以,有一點小。
倪女士:好的。就是我們人到中年,常常會遇到一個這樣的問題,就是說做為一個女性,包括我的朋友和我自己,我的很多朋友都是這樣的,一般做為一個女的,她總是說什麼都是老公的利益放第一、孩子的利益放第一,就是說為整個家庭都可以做出犧牲的,但是往往到最後孩子他不理解妳。比方說我有一個朋友,她就把一家人照顧得好好的,她自己在家幹活幹活,給他們燒飯、給他們打掃衛生,孩子被爸爸帶出去博物館、美術館,去做這樣的事情,去玩,她就在家幹活,到最後來孩子還會嫌棄媽媽這個也不懂、那個也不懂,就是說會存在很多這樣的問題。
我有一次和一個朋友也是談到佛教這個問題,她頭一天晚上她跟我說,妳一定要愛自己,她是做心理學的,妳一定要愛自己,妳要把妳自己放得比妳的兒子還重,這樣他才會尊重妳。這是頭一天晚上跟我說的,就是說妳必須對妳自己更好,他人才能來對妳好。然後就是說,因為我跟她說,我都是把孩子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第二天,她就是說,她看到那個,我們也是見一個法師聊天,是一個打禪的,然後她說她看了吊下來無我兩個字,她說她悟了,她就說我悟了,我看了無我兩個字我悟了,我一直不知道怎麼改了我自身的傲慢,我看到無我兩個字我突然就悟了,我以後要好好改掉我身上這個傲慢。我就跟她說,妳昨天晚上跟我說要把我自己看得更重,要愛自己,把自己看得更重,對自己第一好,就是說把自己擺在第一位,今天又來「我看到那無我兩個字我也很震驚」,今天又是無我,我就覺得這個不是存在矛盾嗎?一方面本來我們所應該理解的就是說,我這個身體都根本不存在,我這個人都,怎麼說?我都應該是當作不存在,那就是說又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對自己絕對的好,這不是強調我就是最重要的嗎?一方面是無我,一方面我又是最重要的,這不是很矛盾嗎?她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
成德法師:您是說誰說不出個所以然?
倪女士:就那位心理師。但是當時我們也在一起學了幾天。
成德法師:那這一位心理師她贊同無我嗎?
倪女士:對,她就是說,第一天她跟我說要把自己看得最重要,第二天她看了那個也是一個傳教的師父,傳教的師父黑板上吊下了無我兩個字,在那裡講無我,她看了那個無我,她說我突然悟了,我看到無我兩個字我突然悟了。我就說,妳昨天晚上跟我說要把自己看得最重要,今天妳又跟我說要無我,這兩者之間好像有點矛盾,我知道人應該追求無我,對。
成德法師:那妳問她,她答不上來是吧?
倪女士:對,她也答不上來,我也覺得很矛盾。
成德法師:那她就不是悟了,悟了應該不會答不上來。
倪女士:就是,所以我要請法師開示,我說請成德法師開示一下。因為怎麼說?我知道人應該往無我這方面去修鍊自己,去往這方面追求的一個方向。但是同時目前我來說,至少我覺得,怎麼說你愛自己還是應該很重要的吧。我不知道這兩個概念是不是一回事,是不是在一個水平線上的一個概念,還是怎麼回事,反正我就覺得挺錯亂的。
成德法師:所以我們說「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
楊居士:是的。
成德法師:所以這個傳統文化它是師道,我們要聽一個過來人講。就好像你要問路,你一定要是問那個已經走過的回來的人,他跟你說接下來往哪裡走往哪裡走。假如我們問的是他還沒有去過,可能是怎麼樣,那這個你就要小心一點。所以她今天悟的跟下個月悟的不一樣,妳要聽她哪一段?
倪女士:對,她其實也沒有悟,她只是當下的那一種感覺。
成德法師:她那個是一種體悟,她覺得哎呦。但是她也有善根,本來是覺得我要把我自己擺在最重要的,突然看到無我,她又能有觸動,所以她也過去生有善根。
倪女士:因為她心裡也充滿著疑惑,她是學心理學的,她自己也有很多解不了的問題,所以她才會去學佛法。我們是一起去學了一個星期,就是說在一起的,我們住在一塊的。她其實也是充滿著矛盾。
成德法師:所以剛剛我們提到一個重點,妳要問路,要問已經走過的人,妳才能問他。
倪女士:所以現在來問您。
成德法師:沒有,不是。《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說,「從明師受戒」,他要是明白的,成德不是明白的,但是我現在是跟著老法師教的走。
倪女士:我再說一點我對這個問題的困惑的,我具體的,我私人具體的一些那個。就是說我很多東西我都放下了,但是我有一樣放不下的是什麼?我喜歡看起來很漂亮的東西,就比方說,我喜歡漂亮的衣服,漂亮的盤子、碗這些東西,尤其喜歡漂亮的衣服。其實我這一段,因為跟某師妹、跟法師接觸以後,我也受了一些這方面的影響,但是我有時候忍不住還要去買一件衣服,我就買的時候充滿著矛盾,您知道吧,我就會非常矛盾。其實這個歸結起來,就是說您剛才也說了,忘掉自己這個身體,對不對?其實我這個,我邊聽我就邊反省,其實我買衣服也是把自己的身體看得太重了,因為我就是希望自己這個身體看起來很好看,對不對?就是說沒有忘掉,還是把它看得很重,這一個是我放不下的。
當我們談到一個女人她愛自己的時候,我們常常會談到妳要好好的穿衣服,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妳要好好的吃飯,這是兩點必須要談的,對不對?所以這個都是相關的,這個就是說跟我提的問題是相關的。而目前我正是糾結的這一點,一個是我買衣服的時候,我的欲望放不下;第二個,我是對自己的身體還是太在乎了,而這一點又是跟我所談的女性自愛的方面有關的。難道就是說一個女人,當我們說妳要自重自愛的時候,那她穿一件漂亮的衣服,這個東西,反正就是很多矛盾在這裡。
成德法師:了解了解。
倪女士:你又不能說她穿一件漂亮的衣服妳就不對,對不對?
成德法師:請問一下,這一位朋友說的,妳愈愛妳自己、愈看重妳自己,那妳的孩子跟先生就會尊重妳,妳這個可以舉一個例子嗎?
倪女士:因為是這樣的,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很多有一些女人,比方說我們的朋友都有這樣的人,就是說她本人,這個女人本人她很自私,她在家裡永遠是把自己排在第一位的,她非常自私的,反而她的老公對她就特別好,孩子也對她好,老公也特別好,就這樣的。
成德法師:那這個不能看這個現象然後就下一個判斷,有時候會判斷錯的。
倪女士:確實這是一個現象,那我們也不知道這個因是什麼。
成德法師:但是假如說這個自私的女人,比方說,每一個自私的女人,結果她的先生跟兒子都對她很好,那這個才能說,妳自私了,反而妳的兒子跟先生更重視妳。妳不能一個例子,那我們下這個結論,這不能亂下。
倪女士:對。那確實做為我的心理學的朋友,我們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確實也是因為她感覺到,她對她的兒子和丈夫都很好,但是最後她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做為我來說,我也是,永遠是以我兒子為先,什麼都是你先,最後就發現,他會理所當然的,會覺得就是他先,什麼都是他先,就是這樣。
成德法師:好,那這個就很具體的我們要了解。佛法有四大菩薩表法,第一個是地藏菩薩,開發我們心地寶藏,這個叫自愛。自愛是能夠恢復自己無量的智慧、德能、相好,自愛不是增長我們的貪愛,人一貪愛了,你的靈性就往下降了。所以懂得自愛的,那是開發自己無量的智慧德能。所以地藏菩薩,從哪裡開?孝親尊師。接著是觀音菩薩,把這個對父母老師的愛敬延伸到對一切人。可是接著是文殊菩薩,表智慧。所以你對別人好的時候,對親戚、對朋友好的時候可要有智慧,悲智雙運。所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可是佛門也有提醒我們,「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所以格言也提醒我們,仁慈的人,你不能讓人家吃定你的仁慈,那你就變成讓他愈來愈得寸進尺造業了,所以要有智慧。
我們得要能夠去體會到對方心的狀態,比方說妳在對孩子好的時候,妳清不清楚他心的狀態?他是愈來愈懂得感恩,還是愈來愈覺得理所當然?這個我們要能在境界當中分辨出來,面對境界要清楚。他心態不對了,妳要給他調整,夫妻還要配合。我們不能稀里糊塗的一直付出,他一直愈來愈覺得理所當然,我們都不知道,那這個也不能怪孩子,因為我們沒有悲智雙運來教育他、養育他。所以當父母也不簡單。
倪女士:因為我們以前都沒學《弟子規》。
成德法師:沒關係,我們安住當下,往者已矣,我們以前都不懂,沒有遇到老和尚這個我都不懂。所以也很感恩佛菩薩、感恩老和尚。那也覺得這個開智慧很重要,我們要有明辨是非、善惡、邪正、利害、真偽,而且能夠看得很深、看得很遠,這個得要學佛,得要恢復我們本有的智慧才行。那要恢復智慧,煩惱輕智慧就會長了,所以我們得要把貪瞋痴慢疑慢慢慢慢放下。所以您衣服還是可以買,次數慢慢減少就好了。
倪女士:我已經決定只買二手的衣服了,環保。
成德法師:那隨喜您,您也很不容易,修行都是往最難的地方先下功夫,這個也是……
倪女士:因為我覺得這個東西像小孩子吃糖一樣的,就是說他有欲望的時候,你一下子完全控制他控制不住,你要先減少它的數量,對不對?要先說你今天只能吃一顆,你明天只能吃半顆。所以我就先只能買二手的衣服,因為這是出於一個環保的概念,我可以通過這個,同時也可以鼓勵大家,你要買衣服的話,你都買二手的,你別買新的。就是說可以在我的身邊創造一個這樣的氛圍,每個人都知道,因為你買二手的,你會惜物,你會以前可能你隨便丟丟,你現在就會更珍惜。當我開始買二手的時候,我就會想,別人的舊衣服妳都買來穿,那為什麼妳自己的舊衣服不可以穿?所以也會想著把自己的舊衣服也拿來穿一穿。我目前還只能是這個境界,我覺得要慢慢來吧,我不能我一下把自己逼那麼狠。
成德法師:這很不簡單,很不簡單。
倪女士:我自己沒有信念去做,對不對?如果我一下把自己說絕對不買,那我不是就坐在這裡糾結了。
成德法師:不要糾結,次數減少,而且您很善用心,妳還買二手的。
倪女士:我覺得還是要慢慢來,對自己的欲望的控制,還是要慢慢來,妳一下子想全部去控制,就像小孩子要吃糖一樣,他那個欲望一上來。
成德法師:沒錯。
倪女士:對,我甚至想到我懷孕的時候的那種欲望,所有的女人懷孕的時候,妳都知道那種欲望妳是控制都控制不住的。我就想當妳一定程度上,因為我那時候懷孕的時候就特別想吃一個東西,天天想天天想,當我吃了一次之後,我就從此再也不想了。所以我就是說,你要一定程度的滿足一下你自己,當你這種欲望你得了一點滿足的時候,可能你就沒這個欲望了。所以我糾結來糾結去,我覺得我不能把自己逼得太狠了,你那樣純粹一刀切下去逼自己沒有用,會適得其反對不對?
成德法師:對。
倪女士:這是我的方法,這是我自己的方法,有時候我覺得我是不是自己在強詞奪理?
成德法師:不會不會,不會的,這個都是很實在的問題。妳不能太著急了,妳搞得自己糾結了二三天,那不划算,這二三天可以念很多佛的。
倪女士:我一直在糾結,其實內心一直在糾結。其實這也是一個好事,就是我已經覺得我這樣做是不應該,以前我就沒有這種概念,我就覺得我已經是沒什麼欲望了,我從來都不買貴的衣服,我只買一些我認為好看的、便宜的衣服,我已經跟別人比我都沒有欲望了,我就是這樣想的。但是現在妳每有一個物質上的欲望的事情,都會覺得這是不對,這不對,就是說只是存在一個控制的問題,妳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我覺得也是一種進步吧。
成德法師:對,意識到就很可貴了。
倪女士:但是我不能保證我能走到哪裡,我現在還不敢保證我能走到哪裡,我只是說嘗試著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去接近。
成德法師:對,是的。所以這個循序漸進,而且哪一個方法用了妳比較煩惱可以不糾結、不相續,那個方法就適合自己,循序漸進,護持自己。
倪女士:沒有,我覺得我也有一點強詞奪理在安慰自己。
成德法師:護持自己、護持他人,不要操之過急。而聽經聞法很重要,多聽了,我們對世間這些真相愈多的了解,看得破就容易放得下。還沒有看破,硬是要放下,這個也強求不來。所以為什麼放不下?還沒有看破,看破的一定放得下。這個是章嘉大師教給我們檢查。雖然還沒有完全看破,但是有慢慢看淡,就非常可貴了。
倪女士:這個還有連續的一個問題,你當時前次課的時候,你不是講過那個和尚,他往生的時候,他捨不得皇上送的那個茶壺嗎?
成德法師:他不是要往生。
倪女士:入定?
成德法師:他是……不是皇上,不是,他送給他那個缽。
倪女士:一個缽,他不是捨不得嗎?兩個小鬼看到那個缽,你不是講了一個這樣的……
成德法師:金碧峰禪師,對。
倪女士:當時你講的時候,我感覺到他可能是放不下財物這種東西,但後來我自己想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在想我為什麼會喜歡這些好看的東西?我很多事情都放下了,為什麼放不下這個?我就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其實我並不是喜歡它的價值,因為我都買很便宜的,我不是喜歡它的價值,我是喜歡它帶來的那種審美的感覺,我只是說喜歡美的東西。我就想到您說的那個,他放不下那個缽,其實他也可能就是說他只是覺得那個很美,不一定覺得它就是值錢。
成德法師:不是值錢,對。
倪女士:那我覺得對於這個審美,這個是一個精神上的需求,是吧?如果說我有這個審美方面的需求放不下,又是怎麼回事?
成德法師:所以我跟您舉一個例子,弘一大師,那他審美能力超強,在民國時期那是大才子,什麼才能都會,又會演戲、又會繪畫,書法寫那麼好,又會譜曲,什麼藝術能力,人家通一項就不簡單,他樣樣精通,到日本演茶花女還造成轟動,但是你看,他遇到佛法,他捨得很快,只有一樣東西沒有捨,其他的藝術他全部放下。所以當時候,在魏晉南北朝,我們淨土宗始祖慧遠大師,找了一百二十三個同參道友,一起求生淨土,最後一百二十三個人全部往生。可是當時候有陶淵明,不讓他參加,因為陶淵明念著念著來首詩,會干擾大家清淨心。因為可能很多人也都是讀書人,以前也常常作詩,他那吟了一首,大家那個詩癮都被他給調起來了,那這個精進都被他打斷了。所以連這些藝術的東西都要放下,它是比較一般的物質上的這種欲望,這是比較低的,有一些是精神上,這種審美、藝術,這是比較高的,但是它畢竟還有貪戀在裡面。
倪女士:是的,迷。
成德法師:所以弘一大師為什麼只剩書法?因為他是要藉書法跟大眾結緣。而且這書法寫的都是什麼?都是法語。光是《華嚴經》的法語、《格言聯璧》,他老人家寫很多,那是去跟眾生結法緣,其他的他就放下了。所以祖師說,「娑婆有一愛之不輕,則臨終為此愛所牽」。因為審美也是過去生帶來的,可能妳過去生也是個大文豪,還是一個大藝術家。每一個人好像執著的點不一樣,喜歡的、很看重的東西都不一樣,都有原因的,離不開因果。所以要看破放下,世間不能留戀。
那更重要的是什麼?真正自愛,恢復自己的真我。所以佛做比喻了,比喻我們本來的我、真正的我是大海,結果現在大海裡冒了一個水泡出來了。大家想一想,大海無邊無際,它的作用跟一個水泡,那沒法比,水泡沒法比,水泡就侷限在這個泡泡裡面而已。可是他本來是大海,他現在誤以為水泡是我,他無量的這種能力就沒了。所以我們現在就是這樣,我們本來是法身,一切法,就是整個宇宙,都是我的自心變現的,這麼大的德能作用,可是現在我們誤認為這個臭皮囊是我,這就是身見。所以佛法首先要斷見思煩惱,見惑跟思惑。見惑第一個就是身見,不能誤會這個身是我,你一誤會了就執著了,對這個我很貪愛,要滿足它。再從這個我再延伸,我的家屬、我的地位、我的財富,我的什麼,每一個你延伸出去的我的東西,我的人事物,統統會變成我們貪戀的對象。心有千千結,這個我也放不下,那個我也要,所以人愈活貪求的東西愈多,愈笑不出來。
所以為什麼老子要說返璞歸真,要柔如嬰孩,小孩子每天樂呵呵的,他貪欲還沒有增長。要能慢慢放下這些貪求。所以真正的自愛是要恢復自己的性德,這叫尊重己靈。所以這個尊重己靈跟無我沒有衝突,這個無我是要認識清楚,這個是假合的,因緣聚散,你看這個人一斷氣了,一把火燒了,我在哪?這個是我的身體,不是我。然後我們看我們的心念,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那請問哪一念是我?照見五蘊皆空,都是剎那生滅的、不住的。
真我真我,什麼是真?都不會變的才是真的,會變的都是虛幻的。這佛法的標準很直接,都不會變的叫真的,會變的都是妄的,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它是聚散無常的。就像《心經》說的,「五蘊皆空」,色受想行識,色是這個身體、物質,受想行識是精神。其實精神念頭一直在變,哪一個是真的?我們最討厭人家變心吧,其實我們一天變多少心?所以真心不變,借假修真,這真正自愛了。藉現在這個臭皮囊,這幾十年好好修行、好好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就成佛了,就恢復常樂我淨了,恢復無量的德能、智慧、相好,這是真正有智慧的人,真正知道取捨。你現在再喜歡什麼、再貪愛什麼,再有地位、再有財富,過眼雲煙,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我們做的善惡業跟著我們,其他什麼也帶不走。所以不出輪迴解決不了問題。
所以我們可以推薦,我們剛剛還講,推薦《認識佛教》給親戚朋友,大家在朋友圈把《認識佛教》的鏈接發出去。有善根的人,說不定收到你這個,他就開始了解佛法,佛法這麼好,佛法就是覺悟,面對一切境界清楚,然後清楚不能再輪迴了,要出輪迴了。
謝謝我們倪女士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很實際,非常好。
倪居士:謝謝法師。
成德法師:大家這樣互相探討。
倪居士:您對自愛的這個解釋給我打開了一扇門。
成德法師:這第六個問題問到了,曾經吃素兩年,去年九月腸道出現點小問題,腸道黏連兩週,後喝中藥治好了。看病的中醫不是佛弟子,他建議我吃點肉,擔心我的身體,因此弟子至今恢復吃肉五個月多。加上近一年新冠病毒,很多醫生也在說蛋白質對免疫力的重要。弟子很慚愧,自己還沒有放下這個身體,還在為它起煩惱。
這個問題,首先這個醫生的建議也是為我們好,但是畢竟他們還沒有學佛,因為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所以我們對這個因果要相信。再來,植物裡面的蛋白質並沒有比肉少,都可以從這個植物裡面攝取。那大家注意,我們今天有聊到一個很重要的重點,我們人生經歷過一些事情,這個結論不能下錯了。這個都是屬於什麼?見取見跟戒取見,就是錯誤的知見。所以見思煩惱,身見,誤認這個身是我;邊見,邊見就是對立了;第三,戒取見,從果推因推錯了,見取見是從因推果推錯了。
就像我們剛剛推說,這個人很自私,結果她的孩子跟她的先生對她挺好。那這個結果就分析錯了,那是因為什麼?變成一家人四種關係,佛講得很清楚,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她的兒子跟先生就是來還她債的。所以不是因為她自私所以他們對她好,那是本來就欠她們的來還的。所以很多女人,假如在這些事情當中真看明白了,看破放下,不埋怨,都還完了,我要回去作佛了,做得也很歡喜,還得很痛快。尤其歡喜去還,說不定人家一看很感動,打八折,後面的不用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幹得心不甘情不願的,他給你加利息都說不定。
所以我們這個結論可要注意,可不能說吃素了最後身體不好,不能下這種結論。而且這個也提醒我們也要會吃,你不能一吃素了,都吃那些含有防腐劑的、加工的,都不天然,你這樣吃哪會吃得健康?還是要隨順自然,要新鮮、要均衡。所以這個也要稍微懂一點,要吃粗糧,不要吃太精緻的東西。你看白米那就不太有營養,你加糙米,那個叫全營養,什麼營養素它裡面都有。所以其實大自然很慈悲,大地是母親,它生長的東西對我們幫助很多,我們就給它去這個、去那個,去到最後,它本來是很完整的,都被我們給搞得不只可能沒有太大好處,還有壞處了,你看太精緻的東西,一吃去都轉成脂肪了,都發胖了。所以都說現在三白不要吃,白糖不要吃太多,白麵、白米。可是問題是人家本來都是很完整的,都是我們聰明反被聰明誤,把它搞得太過了。
所以大家也都要走過,要懂得總結經驗。那當然,現在調好了,就要飲食、睡眠、運動,這個都要多管齊下。運動不妨礙修行的,拜佛就是很好的修行,剛剛楊居士說的,禮佛一拜,滅罪河沙。你哪怕是走路也可以念佛,經行,兩步一句佛號,又可以運動,又可以修行。所以念佛法門很方便,運動不妨礙念佛,工作不妨礙念佛,煮飯不妨礙念佛,沒有障礙。所以這一個法門是至方便,方便到極點的一個修學方法。
所以您可以多了解一下植物當中的營養,搭配好,相信有空再去放放生,一定這身體會慢慢轉過來,愈來愈好。更好的一個方法,發願。李炳南老師看到學生短命,就讓他們發願弘法利生。我們發願有機緣盡力弘護正法,您假如願意出來弘法更好,這樣對健康、對長壽非常有幫助。
最後一個問題,剛剛接觸了《地藏經》,有個疑問是關於迴向。我們每次誦讀完《地藏經》後都會迴向,迴向給自己的家親眷屬,但如果家屬已經在病重,且不可逆轉的情況下,例如植物人,我們該如何迴向發願?早日康復已然不太可能,因為身體日日衰竭,日日忍受著病痛的折磨,如果我迴向菩薩保佑他身體康健,永住人間,那豈不是要讓他承受更長時間的折磨與煎熬?但如若我發願,願他早日離苦得樂,卻又不捨,也覺得很不應該。請您指教,遇到這種情況,我該如何發願迴向給我的親人?
這裡面我們首先要為生病的親人著想,一心為他著想,這是我們要不斷提起的心念。剛剛這位同修有說到,求他早日離苦去極樂世界又有些不捨,那這個就是自己問題,不是他的問題。不捨,那我有情的作用了,那就不是一心為他了。我們現在先不談你要怎麼迴向,現在先要看我們的念頭,我們是不是一心為他?這樣才能感通。我們夾雜很多,有時候想這樣,有時候想那樣,你說這樣的念頭,佛菩薩那邊常常雜訊一堆,這個感應就不通暢了。今天想求這樣,明天又想求那樣,這不好辦。「又覺得不應該」,你看好多心裡的煎熬。不過不要擔心,有佛法就有辦法。
我們發什麼願?假如他還能恢復健康,能恢復健康,那請佛菩薩慈悲,讓他恢復健康;假如他的整個情況沒有辦法恢復健康了,那不要讓他再受苦,趕快讓他往生作佛。那這樣去求,也不會自己覺得好像不應該吧,因為你是一心為他著想。我們沒有智慧,我們看不到他整個業力,其實這些情況都是業力,我們又沒有六神通,還看不清楚,可是佛菩薩是圓滿智慧,他們很清楚。我們用我們的至誠心跟佛菩薩交感,他們同體大悲,我們跟他的願力就交感。所以「祈天立命,都要從無思無慮處感格」,你求完了就一心念佛、一心讀經給他迴向,你不能每一天都是很多擔憂害怕、很多煩惱,這個就很難交感了,要無思無慮,然後積累功德,會感應的,至誠感通。
再有一樣,能夠讓他多布施,幫他做布施,他還有一些財物,以他的名義去做布施,甚至於你在他面前告訴他,尊重他,我拿你什麼東西去做布施。那功德會很大,這幫他消業。這個《地藏經》裡面都有教,佛菩薩都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你真信,一絲毫懷疑都沒有,照著去做,都有不思議的感應。「信心清淨,則生實相」,這《金剛經》教導我們的,你完全相信,那個感應就不可思議。以上供這位同修做參考。
不知道剛剛回答的,有沒有同修你發問問了,還是沒有解答到,我們可以再提出來。假如沒有了,因為還有現場提問的,現場提問的同修,這個問題今天沒有回答你睡不著覺的,您現在就直接把麥克風打開。
男居士:成德法師,我可以提個問題嗎?
成德法師:可以可以,請。
男居士:您好。
成德法師:您好。
男居士:我是最近在網上聽見一個歷史學家,那是個網上名人。我想他也是一個學佛之人,因為他佛法懂得很多。可是他的話語之中就點到了,他說為什麼要聽這些法師的?不管是誰,他們又不是佛,為什麼要聽他們的?因為現在是末法時期,他舉了很多的例子,當代這些法師,有些法師確實講得比較偏。因為他自己學得比較多,他講了很多的佛教裡的經典,像釋迦牟尼講的很多的佛法,講得很透徹。所以說他這怎麼能夠解答?他說的,就像現在當代的法師們,怎麼能夠說他們講的就是正法?
成德法師:好,這個問題非常好。我們剛剛已經講到了,佛要滅度以前,阿難尊者啟請了四個問題,其中第三個問題,有擾亂僧團、擾亂正法的怎麼辦?默擯。所以這一位學者他可能也是好心,但是我們要考慮到流弊。第一個,他這麼去講,或許是有一些錯誤的事情,可是問題他一講,那可能大家都會去爭論,是非就來了,所以為什麼佛要用默擯?再來,他這麼一講,假如他聲望又大,那你佛弟子聽了以後,「對,不能聽法師的」。那假如剛好有發願來的法師,他不聽了,那這些因果他要不要背?所以這言語要很謹慎,發一言行一事,都要給世間人做榜樣,不能有流弊出來,不能好心做壞事。說實實在在話,佛已經講了,四依法,佛沒有說讓我們一定是依哪個人,佛是說依經典,依法不依人。這個法師都是依照佛經講的,他有正知正見,那當然可以依止,可是你自己要判斷。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這個我們自己也要對自己的法身慧命,當生成佛的機緣,自己可不能掉以輕心。你要依止一個善知識,你得要看清楚、判斷清楚,這個師父不能亂拜。
所以一般在密宗裡面講,拜師很慎重,收徒弟也很慎重,沒有看三年不能隨便拜,也不能隨便收,因為你一收有責任的,你一收了他,他名聞利養很重,他還搞名聞利養,那還藉你的威望,那情何以堪。所以我們還是依法不依人,佛讓我們默擯,我們就不要捲入是是非非了。佛讓我們什麼?顯正破邪。我們要把正的演出來,別人不依教奉行,但是我們要依教奉行。我們要把正法在我們身上展現出來,不能讓眾生誤會正法。那這一些做錯的人也是我們的增上緣,他們在鞭策我們,「不行這樣,不能讓佛法繼續衰下去了」。所以連邪師也在讓我們發菩提心,我們不忍心看正法再衰敗了,他也是我們的增上緣,就看我們怎麼用心了。
不知道這樣回答有沒有回答到您的問題?
男居士:是,謝謝成德法師。我最後一個小問題,我就快速的問您一下,就是為什麼阿彌陀佛不顯示一下神通,叫我們這些跟隨者,或者是更多的跟隨者深信切願、不再懷疑,叫更多的眾生跟隨佛去極樂世界?我這點小疑惑,能給我解答嗎?
成德法師:好,所以這個問題,跟上一個問題有一個相應的地方,就是做任何事情,你講一句話、你做一件事,不能有流弊。所以為什麼佛菩薩他不現神通?因為邪魔外道他也會現一點神通,這個時候就分辨不出來了。假如佛菩薩他現神通了,那眾生容易著,他看到一次佛了,他每天都想著我還要再看,那他就很容易著魔了。所以說實實在在話,佛有沒有現神通?有。現給誰看?不會執著的人會看到。但是那個公開的,佛不會現神通。再來,大家冷靜去觀察,很多這個修行很殊勝的,那沒有佛菩薩加持不可能。你看鍋漏匠一個字都不認識,活得很痛苦,沒有福報,「人生太苦了,諦閑老法師,我可不可以跟你出家?」那是他小時候的玩伴。不認識字,可能也不是很聰明那一型的,謀生都困難,一生鍋漏匠,補鍋子的,結果你看他很老實,教他你就念阿彌陀佛,他也沒問要念多久,念了之後會怎麼樣,都沒問,很老實,就念,念了三年,站著就走了,你看多殊勝。佛號的功德,佛菩薩的加持,才念了三年,站著就走了,站了三天,去通知他的師父來回三天,你說這個不夠殊勝嗎?
犯戒的比丘瑩珂法師,出家了還犯戒,那要墮阿鼻地獄的,你看三天就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都是不可思議的感應。「你還有十年陽壽,十年之後我來接你。」他有自知之明,「我不要,十年我不要了,我繼續下去我還是會犯戒,我現在就跟你走」。佛菩薩有智慧,沒有馬上帶他走。馬上帶他走了,人家門一開,餓死了,三天沒吃飯餓死了,那他誤會了。「好,我來接你,三天之後我來接你。」他門一開,歡天喜地,阿彌陀佛三天之後就來接我了。人家不相信,你這個犯戒的人,真的三天就走了嗎?不過三天很短,看看吧。然後就告訴大家,你們念佛送我吧,大家念了一刻鐘,他就走了。這麼重的業,一心向佛,佛都滿我們的願。他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他能力很大的,我們肯依教奉行,得到不可思議的加持感應。所以這一些例子,雖然沒有現神通,都已經把殊勝表演給我們看了,我們得要會看、得要看懂,得要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