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北部 義工交流會 & 馬來西亞淨宗同修交流會

台湾北部 義工交流會 馬來西亞淨宗同修交流會

馬來西亞淨宗同修交流會08_成德法師

東西都有屬性、都有功用,但是要用對。就是上一次講,文殊菩薩智慧第一,善財童子的老師。然後文殊菩薩就跟善財童子說:「哪一個是藥?取過來」,就跟學生善財講。善財童子就接話:「遍地都是藥。」每個草藥它都有屬性,當然遍地都是藥,其實這個用佛家講就是無有一法不是佛法,遍地都是藥。等了一下,幾秒鐘過去了,文殊菩薩說:「哪個是藥?取過來。」講第二遍。善財就不能再接遍地都是,老師已經講第二次了。第一次他這樣接也接得很好,哪一個是藥?他說遍地都是。再問第二次,哪一個是藥?取過來。善財童子就拔了一個草藥起來,就拿給文殊菩薩。文殊菩薩拿著:「此藥能救人也能殺人。」這個就很值得我們去體會。所以禪宗是一步登天,這個藥好不好?

大眾:好。
成德法師:都是好藥,可是你踏上去踏不好,就摔得粉身碎骨。所以你沒看那個公案?諦閑老法師有個學生,他就是過去生修禪宗,把他推薦到禪宗道場,一下子很快時間升到首座和尚,他過去生學這個的。首座和尚就是教務主任,不得了,講經說法,結果起了慢心。再來一個關鍵,他出家就是太太不同意,他硬出家了,結果他太太想不開自殺了。就是這個緣分的處理還得妥當。所以為什麼老法師說學佛要學釋迦牟尼佛?要看清楚釋迦牟尼佛他是怎麼修的,看清楚他怎麼處理事情,你得看得懂。比方說出家是什麼?你要兩年跟著僧團,兩年習慣出家生活。不是「好,出家了」。現在很多團體,一看到,第一次見面,我都遇過,「來出家吧」,把我嚇死了,那時候我才二十出頭。你說這個做法是不是佛教的?不是。可是他有沒有覺得他不對?沒有,他覺得出家好事。所以你一執著,好的都變成有問題。
所以佛法為什麼難學?佛法的核心是般若,就是不能著相,一著相就有問題了。所以有一句話叫一執成病,一執著了就變病了。一執著了,好的東西就會給人家壓力,因為你會一直要,你就沒有顧及到他的感受。所以好事有時候會變得強勢,因為我們覺得好事情、好事情。所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也不能施於人,己所欲你還要看他能不能接受,他接受度怎麼樣。所以為什麼叫柔和質直攝生德,菩薩四德很有味道。所以我們很佩服佛菩薩、很佩服祖先,為什麼天地萬物那麼多東西,他可以用五個東西就完了,金、木、水、火、土,你統統不會跳出去了;菩薩萬行,他就可以給你講六度就包含一切了;他可以給你講四德就包含一切了,這很厲害;佛跟你講身、口、意,就全部都包括進去。所以誰最會歸納?我們佛菩薩、祖先那是number one,世界第一,最會歸納。身口意講完了,「唵阿吽」,三業就一切了,打開來就是所有的行為。
因為他整理了那麼三個、四個,這麼少,六個,十個,普賢行;仁義禮智信,它五常、五戒,這個打開來就是一切行,所以這個很厲害。它那麼少,你只要在這個少當中完全體會它的心境,那你基本上所有的行為你就會判斷了,可是你要掌握它那個心境。比方說威儀住持有則德,其實它就是一個心境,就是老法師常常講的,隨時隨地要給眾生做好樣子,它就是威儀住持有則德,它其實就是我們有沒有那個心境,隨時給人家好的影響。這一點就很難做到,我們稍微要「沒關係,不要這麼嚴」,就是你要稍微放縱一下,你就做不到了。就隨時都要給,比方說在家庭裡面,隨時要給孫子好榜樣。我翹個二郎腿,做個什麼的。你一做,實實在在講,我們娑婆界的人,學好終年不足,學壞一日有餘。你看老法師每天講給我們聽、每天做給我們看,我們要效法他其中一條,我們還在那討價還價,那一步都不肯跨出去。可是你假如看到不好的榜樣,「他也這樣」,對,你看到不好的,馬上你就覺得別人也這樣,所以不容易。
你說老法師說「學佛就學釋迦牟尼佛」,這句話意義很深。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學佛,我的標準是誰?釋迦牟尼佛。隨時所想、所言、所行,釋迦牟尼佛是怎麼考慮事的?釋迦牟尼佛會怎麼說?釋迦牟尼佛會怎麼做?所以老法師的法一句話,那個受用就大了,但是得去做,在做以前得了解清楚。那一句學佛就學釋迦牟尼佛,這句假如放在心上,這個人學佛,不出三年鐵定有很大的提升,因為他聽懂了,我從今天開始不是跟張三,也不是跟李四比,我是跟釋迦牟尼佛比。釋迦牟尼佛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當然老法師說,你現在去樹下一宿,明天就要送醫院。不是這樣的,他的精神你要學。他的精神就是不能稍有貪念、增長貪念,吃也好、住也好,一定要高度警覺,我是知足常樂、安貧樂道,我不能在世間有貪。我進了佛門還換對象繼續貪,那不是本質還是貪?那不是冤大頭?進了佛門可以去作佛的,搞成進佛門的人也繼續在貪瞋痴,這個就是對自己是太冤枉了。所以那《勸發菩提心文》說「尊重己靈」,就是佛已經成佛了,我怎麼可以還繼續在這裡生死輪迴?譬如寶珠沒在淤泥,就像那個摩尼寶珠是我們的佛性,結果不小心掉在那個泥土裡面,全部都被泥土給沾髒了,起來好好洗一洗,砰就發亮。所以很尊重自己的法身慧命,然後很有志氣,我這一生一定是最後身,這種心念就是菩提心,就是尊重己靈。
可是人在修行路上很容易對自己沒信心,一沒信心就不是尊重己靈了。一沒信心被什麼障住了?懷疑自己。這懷疑很厲害,老法師說懷疑是愚痴的核心。一懷疑,俗話說的兵敗如山倒,只要懷疑自己了,好像氣球消氣了。所以障礙是不在我們本來的佛性,習性一做主,那個正能量很快就消下來,那個叫做認賊作父了,認自己的煩惱賊做父親。其實它是虛妄的,做賊心虛,賊是虛的,煩惱賊也是虛的。它為什麼能障礙我們?因為我們把假的當真的。「沒辦法,我這個人就是這樣」,這樣就完了,這個念頭障礙就來了。所以《了凡四訓》好,《了凡四訓》說:「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其實修行也沒那麼複雜,就是一念之間而已。所以說回頭是岸,那個回頭就是念頭,你肯不肯轉迷為悟、轉惡為善、轉凡成聖。所以印光祖師說:「念佛方能消宿業,竭誠自可轉凡心。」這個佛號,「無量光壽,是我本覺。起心念佛,方名始覺。託彼依正,顯我自心。始本不離,直趨覺路」。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然後「積功累德」,我們在讀「少欲知足,專求白法」,其實是阿彌陀佛以他的行持,以他的大願大行,在喚醒我們自性本有的大願大行,這個是非常善巧。你比方說夏蓮居老居士,他在《寶王三昧懺》,它裡面就是,每每讀到那一句「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他說我們會流下眼淚,會感動,這不就是阿彌陀佛的行持在把我們的善根啟發出來?
所以老法師很善巧,就是老法師的善巧慈悲,我們得用心去看。所以現在能看懂一個善知識也真的不容易,老法師真的教得很圓滿,但是我們拿得太容易了,他每一句法都是寶,真的很可貴。所以學佛要學釋迦牟尼佛,這個就是老法師特別強調的。他的善巧在哪?他那個早晚課還幫我們挑,早課第六品,晚課三十二到三十七。有沒有人去想過老法師為什麼這麼挑?就是當學生的人常常要去體會老師的苦心在哪裡。你看像我們這麼年輕,老法師派任務給我們,看起來好像在相上我們去服務眾生,事實上老法師沒派任務給我們,我們就墮落了。任務派過來,不做不行,逼著我們,不然我們這種年齡,在這種社會的因緣裡面很容易懈怠,也很容易染著。所以讓你承擔責任,不是說我們去幫助眾生,老法師是用這個緣救我們。透過這樣做做做,才能夠體會到社會的苦在哪、眾生的苦在哪,不然我們現在年輕人能夠想得出來嗎?從小就沒吃過苦,不曾耕過田,我沒有下過田,那怎麼知道什麼叫辛勞?都沒體會過。
我們很多同仁一離開團體就退得很厲害,他在的時候,他還覺得這裡還不滿意、那裡還不滿意,但是他沒有去看到可貴的地方,已經很難了。大家能聚在一起為正法、為眾生,已經很難了,不要太挑毛病了。可是他自我的感受太強,他看誰實在不順眼,這關他過不了,他走了,一走回去社會,五欲六塵,這是退得很快了。所以我們你看做這個事業,接觸的都是你們這些老前輩,我們也不會去接觸這些社會欲望的追求,我們的緣就比人家好。所以這個有時候是我們要去體會善知識的善巧。現在培養人好難,真的很難,所以老法師說找一個好學生更難!
老法師讓我們念第六品,誰去思惟為什麼?就像有人聽老法師說,好像是說要跟他學,先把《無量壽經》念三千遍。結果有一個人念了三千遍,就來問老法師,「我已經念了三千遍,接下來呢?」老法師說:「再念三千遍。」這個很有味道,念了三千遍還不知道要幹啥,他是在趕那個三千遍的數字。所以人為什麼難,難在哪?他容易產生執著,他那個遍數也是執著,他每天在那裡「我的日子是到了沒有」,他不能安住當下,隨文入觀。三千遍讀下來,阿彌陀佛是怎麼修行的還讀不明白。你看連阿彌陀佛這麼樣的好榜樣,你都不會起一個「我去跟他效法吧」,那你再念三千遍吧。所以有時候難,難在悟性。我們在這個時代,尤其我們那更明顯,都是學知識,幹什麼?考試。讀書的時候是考試的機器,出了社會,工作的機器。三四歲、五六歲,眼睛明亮,對不對?大學畢業,眼睛看不清,靈性弱了,悟性差了。看起來很有能力,都是幹死的事情,他變機器了。所以傳統是強調悟性,不是強調給你塞一大堆知識進去。
所以我們這個仗很難打,佛法到谷底。其實我們已經不算是谷底,老法師真的是谷底,他用他的願力把我們「啪」(拉起來),我們現在都有好的修學環境,那是仗著他的福氣,真的。你看全世界的佛教團體都缺錢,他老人家福報那麼大,都給我們罩住,就是他講經的功德。可是畢竟是從谷底,他帶領我們要把正法能復興起來,所以難。五十年前他跟星雲法師見面,老法師說,每一個出家人學一部經,十年之後,這裡面好像說二十個超過我。老法師掛保證,掛保證拍胸脯。你看,星雲法師說什麼?「是很好,不像學校。」這個話很有深意。請問,像什麼學校?像西方東進以後的國民小學。國民小學不是中國的,中國是什麼?私塾。國家辦什麼?太學。教育誰負責?父母、家族。所以那個家族裡面最重要的人百里尋師、千里尋師,打聽清楚哪個比較有德行的,請來教誰?教他的子弟,還有貧窮的人,肯讀書的人。你看范仲淹,把自己地都捐出來辦學,栽培不止栽培自己的,栽培鄉里的。而且那個教學方法,求根本智,跟佛門的相應,所以你看為什麼代代都出高僧。所以印光祖師說:「世有真儒,方有真僧。」有真正儒士才有真正的高僧,沒有真儒沒有高僧,沒有基礎。小乘的基礎已經被儒家跟道家取代了,假如不學儒、不學道,直接跳大乘,沒有基礎。
所以我們在聽這些話,不勝唏噓,很感嘆。老法師假如不是生在廬江,那是儒家最後一個宗派,桐城派,方苞,方東美教授就是桐城派的創始人第二十幾代。所以老法師假如生在其他地方,就沒有老法師了,他就沒有那些經歷了。對,萬法因緣生,全是冥冥中都有佛菩薩、祖宗在做主,我們有信心,後台老闆很硬,我們好好幹就對了,不用怕。這個也是師父教給我們的,你真心為正法,你沒有飯吃,韋馱菩薩撤職查辦。我第一次聽老法師講經的時候,震撼我了,師父邊講就比著旁邊那個韋馱菩薩像。老法師對佛法的信心是不折不扣的,這個是最根本,信為道元功德母。信心有了,接觸一切境緣,增長善根;信心一沒有,一接觸一切人事物,增長煩惱。一有信心,都是佛菩薩,變善財童子,無有一法不是佛法,信心清淨,則生實相,信心很重要。
所以那天我跟大家說,口罩是不是佛法?因為我們去分享,大家都戴口罩,回台灣,不像我們現在這樣,這裡是福地,不會有地震,也沒有颱風,冠狀病毒也殺不到這裡來。我回台灣都戴口罩,我分享《淨修捷要報恩談》,學習分享,只有我一個人沒戴,他們全部戴。一開始還說考慮我也戴著講,我說這樣很奇怪,不好看,我說沒關係,你們離我一公尺以外沒事的,要不然我要戴口罩分享。我說這個口罩就告訴我們,無常迅速,那這個口罩是不是佛法?我說這個手機是不是佛法?這個手機就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境界。
《楞嚴經》說:心能轉物,則同如來。我一句話就說完了,你會不會覺得佛法很厲害,他一句話就給你講完了。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樣不是一句話就說完了?一切法從心想生,那你要去極樂世界,你要念佛就到佛那裡了,所以你念貪就到餓鬼道去了。你希望改變環境,你改變心就改變了。佛法很偉大,很佩服,它就是一句話就把那個心法告訴你了,或者徹法源底的道理就告訴你了,整個宇宙就是你的心變的,那你的心改了,你的世界就改了。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你的心自己變的,不干別人的事。修行的功夫就是要轉境,不被境轉,就是《楞嚴經》這句話。所以手機就是境,你能轉它,你能用好它,你能用它提升自己,又護念到眾生。那個手機真的要護念人很方便,你一有靈感,留一句話,它就過去了,然後有空的時候再給他回一句,一有靈感給他回一句,很方便。尤其現在年紀大了,很容易忘,一有靈感,他也覺得這個成德法師還挺關心我們,不花什麼時間,你沒有這個工具還做不到,你用它為眾生。可是你不能用它變成被它整個給你迷掉了,每天就盯著它,被它給控制住了,你是要轉它,不是被它轉。那你說手機是不是佛法?對。所以文殊菩薩說,「哪一個是藥?取過來」。沒有不是藥,沒有一法不是佛法,但是得要對症下藥,這個就很重要。其實這些老法師都教了,可是我們得要善於去領悟。
我真的是祖上有德,不然其實我也是呆呆的,我很好騙,真的要騙我很簡單,我不容易懷疑別人的。可是還好,佛菩薩保佑我,我一接觸佛法就是聽老法師講經,講《無量壽經》。怎麼有人把道理講這麼好?那本《無量壽經》我當時候還不懂,就拿著筆開始抄筆記,抄在那個經本上面,那個書還放在我們家那個佛堂下面。覺得怎麼講得這麼好?學得有夠快樂的。結果我就這樣聽了五年,因緣就讓我去海口。一去海口,校長兼敲鐘,又當校長又是下課鈴,鏘鏘鏘鏘鏘,都是我做,又教學,又什麼工作,中心我一個人先創立,後來還有李越老師來,才有人手來。
可是你看我一下子面對那麼多都不認識的人,他們提的問題我們都能應對。為什麼?就是稀里糊塗的剛好守了一個五年學戒,學老師的教誡,不是五戒的意思。因為你五年都聽一個人的,聽了之後,他的中心思想你就掌握住了,他的綱領你掌握住了,你任何時候就用綱領去觀照,邪正、是非你就判斷出來了。所以他怎麼問,你就順著那個綱領就可以給他回答,八面玲瓏,因緣果、理事、體相用。老法師的心法: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心就依這五個心,不是這五個心,錯了,心用錯了;行,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所有佛門的正確的行持都在裡面,不可能超出這五個行門。一對照就知道錯在哪、對在哪,所以人家問也不緊張。你說,人家給你問倒了怎麼辦?我說問倒了太好了,他替我上去講。就是很多人那個怕根本怕得沒有道理,心態對了,沒有什麼事情是障礙。人家要給你問倒了,那我就可以下台了,多好!講話很耗氣的,把他請上去,那有什麼不好?你說,他問的你真的答不出來呢?答不出來就答不出來,我回去請教我師父,我下次再來給你回答。那你也把一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態度供養給他了,有什麼不好?心態好了,事事都是好事;心態不好,都自己想出很多緊張的事情出來,都自己嚇自己的。心態對了,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就是你去領悟師父的東西了,你自然而然在生活當中遇境逢緣,你就順著他老人家教的,當然他教的東西你也要用心去領會過了,你自然就用了。「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楞嚴經》教的。所以講話為什麼?利益眾生。講話假如是我想講什麼話,那叫愛講話,就不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那天我見到一個老師,教書十幾年,挺不錯的,清心寡欲,沒結婚。我看我在勸請他多承擔,他有點膽怯,信心不夠,我就要給他一點信心,我說:「你們學校多少老師?」他說:「一百多個。」「我請教你,像你這樣學佛吃素的有幾個?」他說:「只有我一個。」我說:「那對,你很難得,你一百個裡面能找一個,像你這樣不簡單。」我隨時要給他信心。接著他說:「對,我同事說:『你每天都這樣念佛,為什麼?』」他就給他同事說:「這個世間太苦了,我要求生極樂世界。」然後他同事說:「你好像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其實我是在給他信心,因為我問他問到說,你們學校幾個像你這樣的人?他馬上就生起,「對,我是異類」,然後他就分享了他的同事跟他的對話。我就跟他說,我說你這個答話就不是用佛法答了。看起來是用佛法,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可他的心是什麼心?自我,自我,他不是針對那個同事講話,很細微。
老法師,您看,他在美國的時候那個鄰居,美國是中年人的戰場,人家每天很忙,看著師父每天笑呵呵的,人家就問師父:「老法師,您為什麼每天這麼高興?」「我念阿彌陀佛。」「那念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阿彌陀佛是無量的歡喜、無量的壽命、無量的智慧。」人家說:「那這個我要。」你假如,「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人一聽,「我是耶穌基督」,你就沒對他的機。這個我執在哪裡?在你每一個心態,你是把這個心放在自己身上,還是放在眾生身上?假如是我,我就不會像你這樣回應,我說,「念阿彌陀佛,我的心靜下來了。因為靜下來,面對學生我常常有靈感」。這個老師一聽,好,他每天也被這些小孩子搞得找不到方法。你就是要講他現在最需要的,跟他產生共鳴,這個才叫「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大家都不善於去觀察老法師,為什麼老法師每一次最常講什麼?財布施得財富。有些人聽了說,這重複的頻率太高了吧。因為世間人最注意這件事,「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你給他講了,要發菩提心度眾生,幾個人馬上做?你一跟他切身有關係,佛法這個我現在很需要。這都要觀察,善於觀察、體會,觀察佛菩薩、觀察老法師這些祖師善知識的用心,然後體會到了,就把他們的心變成自己的心,要這樣學。
所以師父為什麼讓我們念四十八願?早課,念到最後自己也要發,發四十八願。念阿彌陀佛是成阿彌陀佛,怎麼可以不發四十八願?「同名妙音如來」,「願己國無異,普念度一切」,我們的願就是跟極樂世界完全一樣,四十八願。「各發菩提心,捨彼輪迴身,俱令登彼岸,奉事萬億佛」,你看極樂世界於一念頃,遍供十方一切諸佛,你看多殊勝。每天聽阿彌陀佛、聽諸佛如來講經,修慧;供養一切諸佛,修福,所以那個地方是成佛最快的地方。所以為什麼華嚴海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普賢菩薩全部勸他求生淨土?因為那是成佛最快的地方。所以老法師說,方東美教授、李炳南老師,好像也有章嘉大師,就是不止一個老師告訴他,「你不要學禪」。禪的根性那是接上上根,那已經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可以修的法門。所以佛為什麼在《大集經》說:「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所以也不能亂給人家開藥的,可是有一帖藥咋開沒問題,叫阿伽陀藥,萬病總治,三根普被,所以這個藥可以開,「如是妙法幸聽聞,應常念佛而生喜,受持廣度生死流,佛說此人真善友」。所以我們遇到這個法門很有福報,自利利他。當然還是不要推薦到讓人家反感,那就又不行了,太急了,沒有去體恤到對方的接受度,循序漸進,不要操之過急。尤其勸家裡的人,一定要自己先表好法,不要急著勸,不然適得其反。因為我們表不好法,他已經不認同了,你一講反而他的那種感覺,第一感受就不舒服。你假如表現得很好,這個學佛太好了,你再把念佛介紹給親戚朋友,那就很能接受了。
所以剛剛說菩薩四德,這個就是一個綱領。其中有一個叫柔和質直攝生德,就很柔和,就是「和顏愛語,勸諭策進」。所以這些經都是相通的,菩薩四德,「積功累德第八」就把菩薩四德詮釋得很好了。「莊嚴眾行,軌範具足」,就是威儀住持有則德;柔和質直攝生德,這個就是剛剛說的「和顏愛語,勸諭策進」;普代眾生受苦德,「於諸眾生,視若自己,拯濟負荷,皆度彼岸」;還有一個隨緣妙用無方德,隨緣,「譬善幻師,現眾異相,於彼相中,實無可得」,他會善用很多因緣,增長大家的善根,抓住因緣,隨緣妙用。那為什麼妙得起來?大公無私,無欲無求。然後隨緣裡面又不會不敢承擔責任,又不會太攀緣,恰到好處,隨緣不攀緣,所以叫隨緣妙用無方德。
洞察因緣也是一門學問,緣就是條件,具不具足?就像收學生,他的家長的心態不對,這個學生緣不成熟。不然會慈悲多禍害,你做得很多,人家都覺得應該的,這樣就不好。所以小孩來上課,家長也要跟著參與。不然你到時候效果有限,他還說「傳統文化、佛法也不過如此」,這樣那個緣就可惜了,浪費掉了。所以隨緣是智慧,不是那麼簡單的,進退都要有隨緣的智慧。你看老法師說,「去講課,看到苗頭不對,趕快先走,不要人家請你走」。有,這都有教,其實師父教得很完整,我們要善於去學。還有師父說,「那個內部已經有不和了,趕緊先走,不然你捲進去就麻煩了」,這個都是進退。
有一套光碟,我覺得教得很多,《太上感應篇》。為什麼教很多?全部是常隨眾,昨天發生什麼事,教,就教很多做人做事。那個講得很細,很值得學。那個對大眾就不是這樣講話了,對大眾那個針對性就沒有那麼強。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師父講《太上感應篇》也特別嚴肅,有沒有發現?跟其他一部經不大一樣,都是最近的人,嚴肅,太近的人,不嚴肅一點,怕他們不守規矩。所以這個也都是學處,但是你要會看因緣,師父對居士很親切,對身邊的人很嚴格。你說那不公平,那你又看錯了,相上不平等是真平等,相上平等是真不平等,心才是根本。現在的民主制度就是相上平等,搞到都不知道怎麼收煞。你們有聽懂嗎?搞到都不知道怎麼收煞(按:收拾),你們聽得懂嗎?煮得很腥臊,腥臊你們沒有聽過?腥臊就是很豐富。所以我跟大家說,怎麼這幾天你們都煮得那麼腥臊,我看你們都沒反應,又是擂茶、又是肉骨茶,又是早上那個粥也是客家人的,那個麵線、米粉,你們很工夫。很工夫,你們聽得懂嗎?就是費很多心,很用心。謝謝,謝謝。這樣我再胖個兩公斤才去英國,謝謝,謝謝。所以煮得很腥臊,煮得很豐沛有嗎?豐沛也沒有?每個地區現在台語用詞不大一樣,豐沛就是很豐盛,就是那個意思,豐沛,不是澎湃,是台語豐沛。
所以我是現在走過來再看一看,我想真的是去碰上一個,就是說傻傻的卻碰上福氣,我運氣,還有祖宗保佑,就聽師父一個人。我也不是說多有慧根,我來守三個條件,不是不是,他就只聽一個老師的,就覺得很受用。師父又強調要去做,我們就在處世、生活,體會的就去做、就去做。比方說布施,我們就試著去做,看到對眾生有利益的,我們就去印書做什麼,有緣就做、有緣就做,都不會去把那個錢放在心上,後來就體會愈施愈多。因為成德去了大陸之後,很多人支持我們,那也是我們在證明布施,所以海口我們也都沒操過心,都是當地的護持就穩定了。法布施得聰明智慧,隨時隨地一有機會就法布施。但是緣不成熟,不能多話,話不投機半句多,看人家不是接受了,不多說話,讓人家多說一點也好。你遇到愛說話的人,他說得愈多,對你好感愈好,你當個好聽眾,也讓他生歡喜心就好。
所以剛剛一開始講文殊菩薩那個,就是給人家建議都要觀人家的機,給他契機的話,這樣他才比較受用。不然現在十個人給他講,十個人說法不一樣,他到最後也不知道要怎麼做。所以有時候在道場裡面的進退都要拿捏好。比方是誰指導他修學?比方說明明就是他爸爸在指導他,他爸爸是主,我們是伴,要變成配合他爸爸。跟他有聊幾句了,然後跟他父親說一下,今天我跟你兒子聊什麼,他爸爸特高興。我以前也是,人家的員工來,我跟他聊完,當天晚上給他領導,「你這個員工滿有善根,我跟他聊了什麼,哪些部分你可以再給他補強一下」。那個老闆特別高興,是吧?
大眾:是。
成德法師:我們尊重他,又為他的下屬在盡一分力。可是你假如沒跟他做這個動作,突然有一天他跟他員工在講,「你講的跟成德法師不一樣」,那就完了,我就跟他結怨了。那個因緣在哪,主是誰,伴是誰,主伴要扮演好,進退得當。比方說整個道場是會長負責抓大家的修學,會長就是主,我們是配合會長。比方說底下同修在談話,「那天會長給我們講課的時候,講了那個那個很重要」,你就幫會長在護持每個人的慧命,再把重點再給他加深,那他對會長講的話重視,他對會長的信心提升。它是一盤棋,這一段時間會長側重東,你都講西,那就合力合不起來。其實你看那是一個團體,再拉回來,跟一個家不是一模一樣?一個道理。父親強調什麼,這個母親一定要跟著配合,不然爸爸的力氣就削弱掉了。她一配合,那孩子對父親肅然起敬。改天孩子對媽媽不恭敬了,就變爸爸,「你媽媽對你恩德多大」,配合一下就……所以我們說懂行的人愈來愈少了,其實就是懂什麼?懂倫理道德、懂倫常關係、懂人情世故,現在都少了。所以李炳南老師說,不懂人情、不懂世故,是書呆子、是佛呆子,會傷天害理。就是他不會配合,好心辦壞事,就壞了人家的一些因緣、鋪墊,他好心就給弄亂掉了。
這個我們都有遇過。就比方說人家看不懂我們在護念這個同修,他又看不懂我們在幹什麼,然後程咬金就殺進來了,那就沒辦法了。這個要具體來舉可能大家會……不過我腦子裡也沒裝哪些錯誤的,一時間也想不起來,但是就是說要懂行,要懂人情事理。所以有時候不懂,比方說有一個弟子,師父有一個弟子跑到學術的佛教了,跑到學術佛教去了,結果拿回來一個博士學位,還寫了個論文,跟淨土宗有關係的論文。結果另一個弟子進來看,其實師父是要攝受這個學生,這個學生已經走偏了。另外一個弟子進來:「師兄,你可以寫這個,你以後可以翻譯經典了。」師父當場呵斥他:「你入拔舌地獄。」就搞不清楚狀況,還在那裡加油添醋。就是這個人已經走錯了,他說你走對了、你走對了,那師父還要咋說話?這個都是真實的事情,師父當場呵斥他,你要去入拔舌地獄,你太多嘴了。你說他壞心嗎?他根本搞不清楚狀況。
所以一個人他首先從小要培養隨時以父母為中心,他才懂得那種恭謙(恭敬、謙退),然後不會搞不清楚狀況。我們說目色很好,目色,你們曾經聽過嗎?但是那個眼色不是那種有心機的,不是,就是他隨時知道該打下手、該配合什麼。就好像一個人去廚房,見識很好,他雖然是配合的,但是他知道這個時候來接這個;不會的在那裡,叫我做什麼?搞半天,去了幫忙,人家也覺得有點不是很順。所以李炳南老師為什麼九十歲還自己講《常禮舉要》?《常禮舉要》人不懂,不懂得基本的禮。舉個例子,「交淺不可言深」,這個一般人就不懂。跟人家聊幾句,覺得緣不錯,啥話都講,家裡的話、道場的話,啪啪啪啪啪,最後人家另有目的的就麻煩了。或者是愛憎很分明的,後來你關係一不好,他就講你的話了。我們自己進退不當。絕交不出惡言,還有不言家醜。現在新認識的人,談到一高興了,我那婆婆怎麼樣,喀喀全講了,給人家看笑話。人家要讓她們家一團糟很簡單,幾句話就給她攪黃了。這個都是人情事理。
而且不懂禮,儒家的東西完全學不上去,道德仁義的基礎就是禮,道德仁義非禮不成,禮是最低的,連這個都不懂,上面就更做不到了。失道而後德,所以三皇以道治天下,五帝以德治天下,夏商周以仁治天下,戰國以義治天下,最後到秦始皇用法,到漢朝用禮,最低的。所以我們是減劫,水平(我們的祖先很高)一直下來。但是禮是最後一個防線,沒有禮就完了,倫常就潰散了。禮是防微杜漸的,這個禮一沒有就像潰堤,你控制不了。就像現在下一代男女關係,他一去大學控制不了,潰堤了。以前還沒有,五十年前,男女談朋友都不敢牽手,怕被人家看到,是吧?五十年前是這樣,現在嚇死人。
我們從谷底要上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們要一起努力,守好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責任,把它鋪墊好。大家已經做得很好了,你們已經是「感得廣大清淨居,殊勝莊嚴無等倫,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芙蓉淨宗學會受安樂。這叫轉經,轉《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就是我的生活、就是我的工作、就是我的處事待人接物。不轉經會被經轉。法達禪師念了三千遍《法華經》,沒有轉經,被經轉了,變傲慢了,值得驕傲,我念三千遍。
你們去吃一下,你看他們的境界很高,統統不會被食物誘惑,他們現在都是聽法比較高興,世間東西沒有法味濃。所以他們的境界很高,我還想要吃一下。來,大家吃,還是要拿回去給家裡人吃,都可以。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這個也是九九八十一關其中一關,就是說修行人很容易被道德的包袱給束縛住。修行人會有壓力,甚至於他會起一個念頭,我還沒學佛以前都不覺得這麼有壓力,怎麼學了佛以後更有壓力?有時候這一關他沒有過,他會學佛就沒有歡喜,久了之後就容易退了。到時候還有基督教每個禮拜還可以去唱唱歌,他還覺得那個比較沒有壓力。有人本來學佛轉去基督教,這個一點都不意外,一定有原因的。所以我聽這個也不會難過,但是我會想去了解為什麼。任何事都有原因的,找到了我們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然後這個事情的問題點在哪,都有自受用、他受用。所以師父說,得不到社會大眾的諒解,我們要反省自己,社會大眾不能認同我們,我們的原因在哪。而以此來困住自己,以及傷害他人。真正的道與德的作用,只是用來利他、愛人,絕不是拿來責罰自己與評價他人的,若能掌握到其中分寸,才能開始入道。當然,我們說這是一個狀況、是一個煩惱,法就是藥,經教就是藥。首先你要治國、齊家、修身,它的理是相通的。所以東方持國天王,有些人會束縛住自己,有些人會放縱自己,一個是太緊、一個是太鬆。所以不能對自己太緊,可是那個緊的動作要再更看深一點,就是對自己信心不夠,會懷疑自己做不到,愈想愈緊張。
所以我們要知道戒是佛的行為,他不是說他要來要求你。所以為什麼說聽經很重要,你把道理聽清楚,你的心態對。所以不是佛牽著我的鼻子走,佛講的都是性德,所以佛的行為是依照真心做出來的。那這樣面對戒律我就會很能接受,它不是來要求我的,它是來幫助我恢復自性的,幫助我恢復德能、智慧的,首先這個感覺就不一樣了。
再來,對念頭要看得更深入,《了凡四訓》說:「惟從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因為束縛跟評價他人,這個還是比較粗的行為,再往更深處看,那就變成評價他人是容易慢心做主。假如我們的心態有寬以待人,就不會落入評價他人,是我們的慢心做主了,慢心調得下來就不會這樣了。再來,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態度有出來,那就不會這樣了。所以這個其實都還是心上的功夫,在面對境界,你面對自己跟面對他人,你的心就起作用,你煩惱做主,那就變成束縛自己了。其實人不是說遇了佛法、遇了傳統文化他才是這樣的,這樣就變成什麼?把責任推給佛法了。他本來就是這個性格,接觸到傳統文化跟佛法是一個緣,他的阿賴耶識裡面有很多種子,最強的那個就先出來了,他很容易給自己壓力。
所以學佛是改性格,跟真心不相應的心念、心態把它轉掉。所以怎麼對待自己?信任自己,「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所以他很清楚我是要隨時放下貪瞋痴慢,隨時放下身見、邊見、見取、戒取,一發生了我就放。那個東西放掉以後是輕鬆的,不是束縛。可是那要放不放的時候是很難過的,因為那是一種習慣。可是你真放下了,你身心舒服。你沒有放下之後,比方說貪的這個東西放不下,它隨時又一直在牽制你,隨時讓你做不了主。比方說貪吃,隨時那些境界都現前,你就忍不住了。大家的體格都很標準,我們到英國去的時候,才知道什麼叫胖子;到美國,美國更明顯,飛機位子,一個位子坐不下去的,沒法坐。你就可以很明顯,那個甜點在他面前他控制不了,那就被他這個欲望給綁住了。
所以這個道德應該不是束縛自己,你不願意做,所以覺得它束縛自己。你為什麼不願意做?因為你沒有認識清楚,所以沒有看破。看破是明理,你知道這些東西明明就是障礙我的自性的,你巴不得它趕快消失掉。當然理有頓悟,事還要漸修,就慢慢去對治、去放下。比方說,當你的身邊的人問這個問題,你家裡的人問了,你馬上要先,「我是不是做得不夠好?是不是讓他有感覺到壓力了?我有沒有用道理先要求他?」老法師從來沒給我們壓力的,可是他自律很強,他一舉手一投足很有威儀,可是對人又很親切。但是很多人戒持得很嚴,可是人家一坐在他對面,馬上就有壓力。奇怪了,師父他心地戒也持得很嚴,可是為什麼人家坐在他對面不會有這個感覺?念頭,老人家對人沒有要求。可是人一持戒持得好,就容易說「你怎麼都不持戒?」所以佛門那個公案,道宣律祖,他已經很不簡單了。所以一個人持戒,只要看別人的錯,戒就破了,他心不清淨了。因為持戒的目的是什麼?得清淨心,因戒得定。持到最後目的忘記了,所以有一次我們也看不懂,剛好一坐上車聊到,師父說:「持戒的目的是什麼?」我們講了半天都不對。持戒,持戒得定,那是不是就是要清淨心,你才能得清淨。但是你只要心裡還冒出來看別人有過,心就不清淨了。所以要不只是知其然,要知其所以然,為什麼要持戒?所以自受用、他受用。
快十點了,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感謝大家的照顧,我這兩天也很努力吃。也很高興,從二月一號到十二號,現在從一號過來,一號到四號,都是我們會長還有大家很愛護,感覺到我很有回家的感覺。所以今天那個老菩薩,老菩薩貴姓?
大眾:黃。
成德法師:老菩薩還問我,一見面就問我:「你下一次什麼時候回來?」我說我沒事我就會回來,但是很難說了,去了之後那邊的工作什麼的,就看因緣。但是事實上佛菩薩都會安排,自然會安排。說不定很快就回來了,因為我也要帶學生鍛鍊,我們要帶出弘法的人才,弘法人才要鍛鍊。最好鍛鍊弘法的地方是馬來西亞,但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女眾:家教有承傳。
成德法師:家教的傳承,有基礎。還有沒有?家教的傳承是馬來西亞人的善根,我現在是說弘法的人,妳的意思就是說他有這個善根容易接受,對,這個自他還是不二的,人家願意聽,你就愈講愈有信心、愈有責任,自他兩利。
女眾:因為我們都喜歡聽法。
成德法師:對,馬來西亞的人喜歡聽法,他們初練講的人,初發心的菩薩一來,愈講愈有信心。一個人剛發心的時候上去講,那個懷疑的眼神,有個三五個人這麼一看過去,他就嗯……
女眾:洩氣了。
成德法師:是吧?然後一聽,眼睛都在鼓勵他。所以老法師說,「你們不要都聽我講」,那時候在新加坡,「這麼多年輕法師練講你們去聽,聽他們講經的功德大過聽我的」。為什麼?你們去聽,就是護持他走弘法利生的路。都沒人聽,他沒信心;你去做影響眾,慢慢他信心就被你帶起來了。所以在底下聽還要會配合。我們一些同事他就說:「我要講課了,老師,你可不可以在底下聽我講?」那就是說我們在底下的時候,那個表情會給他一些feedback,互動。所以妳講得太對了,馬來西亞的人喜歡聽法,對。他就不會去挑毛病,然後這個講的人他就慢慢慢慢鍛鍊起來。還有舞台,淨宗學會那麼多,他今天這邊講講,明天那邊,淨宗學會那麼多,傳統文化單位也不少,李校長那個校長職工會,那個平台都可以去講。我帶他們出來,可能歐洲去走一走,東南亞這些鍛鍊。講法的人,什麼地區的人你都要學會去很敏銳的馬上能觀察到,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一方人的思惟狀況是怎麼樣,都不一樣的。
所以講經或者學佛法,都是活的,不是死的,活的東西你把它學死了就麻煩了。所以中醫也很難學,為什麼?人是活的,你都開死方,活方你死用。人家說活方要活用,甚至死方你能活用,結果現在活方你死用,死方你也死用,那就……傳統的東西,儒釋道的東西它都相通的,它那個理,教學、醫學它都相通的,所以學起來觸類旁通,很有味道。但是你不要一開始學很雜,你就跟著一個老師學,一個師承,一直下去一直下去,到一定程度,「工夫到,滯塞通」,「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所以是用掌握綱領來學,不是學分散的,一句一句好像都是一塊一塊知識,不是這樣。孔子就是用忠恕之道把一切的經典都貫穿起來,其實忠就是自愛,恕就是愛他,就是一個字,愛字。就是真心,真心有自己的受用,清淨平等覺,自受用;他受用,慈悲。體是什麼?真誠。所以師父就是有體有用,這個五心就是真心。儒家是忠恕,佛家就師父這個五心、五行就是綱領,所以不複雜。阿彌陀佛。
男眾:可以問問題嗎?師父可以問嗎?
成德法師:可以,今天沒有問也沒關係,你們隨時有問題,我們都可以交流。我覺得我因為大家這十幾天的護持,都這麼善良的看著我講,我的信心也增長不少。所以……
女眾:師父太謙虛。
成德法師:沒有、沒有,這是真的,真的,自他不二,真的自己也就是……
女眾:其實我們很喜歡聽師父講,愈聽愈法喜。
成德法師:你看你們又在鼓勵我。
女眾: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
成德法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女眾:師父,剛才是有個問題想問,剛才師父有提到信心的問題,如何讓我們的信心能夠不退轉?
成德法師:這個問得好。
女眾:不退心,因為我們在學佛的過程中,一定有很多不同的境緣、有考驗等等。
成德法師:對。
女眾:遇到很多的人事物煩惱,如何讓我們的信心一直保持,不斷可以增長不退轉?
成德法師:這個首先就是要把信心建立在真理上,其實佛開悟的第一句話就教我們了,「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妳信不信這句話?
女眾:信。
成德法師:可是世間人的信心他是建立在比較當中,我考一百分,你考九十分,我有信心,這樣的信心都是假的。為什麼北大、清華,碩士、博士有人信心崩潰?他在高中number one,進了北大變中間,甚至後面,一下子調整不過來,所以他那個信心是建立在比較、建立在好勝,勝不過別人就沒氣了,所以心是根本。我本來也是常沒信心的,你看我長得又不壯,也不帥,然後還有點駝背,是吧?人家說帥什麼好,女孩子講都不會講我的,你這樣比比比到沒信心了。後來信心從哪裡來?佛不會騙我、祖先聖賢不會騙我,他一講我就信。你看佛講得多圓滿,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信心有了;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不會傲慢了,雖然我有佛性,我現在還沒有恢復,所以我既然還沒恢復,我有什麼好講別人的,是吧?講人家貪,我也還有貪,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講。所以第一句信心起來,對治懷疑;第二句對治傲慢,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我還有這些習氣,那我有什麼好傲慢的?所以一句佛法就有一句大的受用,可是他要真入心。
所以我面對境界的時候,我的重點不是在我怎麼做不好,這種念頭一起來,負面情緒就上來。我們關注在哪?我的心,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我的念頭現在有沒有分別執著?這才是我重點。我一直在那裡「我怎麼沒做好,怎麼沒做好」,那個都是相。事情你努力了就一定做得好?萬法是因緣生,多少因緣都在其中,是吧?你的得失心太重了,你就失去了一個對自己、對因緣的客觀的對待,那最後就變成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來,其實都是心態的問題。
我也常遇到,很多學校老師很氣餒,來找我交流,我就跟他打個比喻,我說這片田地已經荒耕五年了,那個地都已經板結了,乾到裂開了,你現在要來耕作,你要來種糧食,請問你會想什麼時候收糧食?你會不會說三個月以後我就收糧食?不會,你絕對不會這麼想,因為這一塊土地已經沒有很好的去培養了。你首先要改善它的土質,然後放點有機肥,運一些蚯蚓來,弄弄弄弄弄,可能一年以後我能夠有收成不錯了。那會不會有一個農夫來了,看完之後,我三個月就要收糧食了,三個月以後收不到,氣死我了,我沒信心了,沒這種農夫吧?同樣的,耕田是這樣,教學不是一樣嗎?那你面對一個這個時代的孩子,他來到你面前都十二歲了、十一歲了,他都用iPad、iPhone,然後你一接他,要三天就讓他乖乖的坐在那裡,那你是跟自己過不去,不是他跟你過不去,因為你太急於求成了。所以我們是要在境界當中也要看出自己的性格,就是別太著急了。可是我們都不是這麼細的去看自己的心念,然後都是從一個現象就開始下判斷了,「我不行,這些孩子沒辦法」,都被自己的念頭給障礙住了。障礙不在境界,在念頭、在分別執著。
所以下一次我們一感覺沒信心了,趕快看念頭,自己那個很慣性的念頭又出現了。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我確實有錯,有錯,經一事長一智,都是正向的。我確實錯了,因為我還不是佛,因為我那個時候還是著急了,確實我的念頭不對了,但是那是我的習氣,那也是虛妄的,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再繼續自責,一點意義都沒有,我還是提起信心,經一事長一智。但是也沒有一個人從一開始聽到這一句有如來智慧德相,他一有信心,然後他就沒有進退,他就……那也沒這種人。所以你哪怕進進退退,你也要把進進退退的氣概、決心表現出來,你就是功德圓滿了。你也找不到哪個人都沒有進退,直接咻就上去了,那他也有問題了,因為他一咻之後,每個人說,「只有他可以,我不行」。那沒有人肯學他,那他那個咻是要幹嘛?我保證他不是再來人。再來人一定是做得讓人家覺得,我也可以這樣,我只要肯效法他,我也可以。這叫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他講的話是這樣,他表現出來也是這樣,因為他根本沒有起心動念,他是應機的。所以印光祖師也批評佛法,最後眼睛瞎了,快瞎了。他儒家的,他謗佛,後來又懺悔,誠心學佛,很精進,眼睛又好了,業障,他就給我們表演。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所以就有問題我們保持聯絡,我們也慢慢把那個平台架上去,那幾天可能交流的一些有錄音,覺得對大家還有一些幫助,我們到時候可以掛上去。可能還會聽到我們高居士,那天他有起來分享。
男眾:有。
成德法師:我們有錄音。那個是法供養的機會,有,郭老師也有。還有我們雅玲菩薩,她馬上說,「不要害我」,她警覺性很高。祝大家夜夢彌陀,阿彌陀佛。謝謝。
男眾:謝謝師父。
女眾:謝謝師父,感恩。
成德法師:你們都這樣看我,我都有點捨不得離開這個椅子,但是又不能執著,得一切隨緣。你們可以多看「達摩祖師傳」。
女眾:達摩祖師。
成德法師:很好看的。
女眾:是影片嗎?
成德法師:對,電影,不過盡量不要在手機看,太小了,電影還是在比較大的銀幕,那個攝受力還是有差別。
女眾:有一個影片。
男眾:比較早期。
成德法師:DVD應該可以下載,然後用USB插在電視就可以看了。
男眾:上網。
成德法師:沒關係,我們會放上去,放上去讓大家可以下載。其實我這次來我們芙蓉很有信心,對正法很有信心。
男眾: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你們這樣表法,功德無量。老法師一切救世的理念都可以融在一個學會裡面,確實是這樣,所以這個叫一即一切,一裡面一切都融在裡面,就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重重無盡,這個很有味道。好,阿彌陀佛。
大眾:阿彌陀佛。

2022-06-21
101:32
comments
No Rating

馬來西亞淨宗同修交流會07_成德法師

成德法師:法師、會長,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吉祥。
大眾: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今天成德來到貴寶地,果然是寶地,芙蓉就是蓮花,這個是蓮花國,大家是蓮花國裡人。剛剛這個,大家要專心看著我,我們昨天一起交流,不能被境界轉,在當下要如如不動,有什麼聲音不能被影響,要訓練定力。
剛剛我們會長有念到成德這些年經歷了一些事,實在愈念自己愈慚愧,現在跟大家交流最主要的以前犯的錯誤比較多,所以可以給大家做借鑑。而且剛剛念說我曾經講過哪些課,現在都想不起來了,一片茫然,都是以前的課,這個實在講是才疏學淺,這一點都不差。但是是因為剛好相信老法師,他是說李炳南老師教給他四個字,叫「至誠感通」,用至誠的心,佛菩薩會加持。老法師又說把身體借給佛菩薩用,我說我這個身體也不怎麼樣,就借一下,借看看。所以一上台,我一個結拜大哥說,他是台中人,他說「你怎麼一上台就像被神靈附身一樣」,他實在找不到其他的用詞了,他也覺得好像有點不恰當,無法形容那個感覺。這個就是佛菩薩加持,確實不是成德自己有什麼能力。

而且想到現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還是非常特殊的時代。在成德自己任教的時候,我所看到的學生不是一代不如一代,是一年不如一年。我們就不說別的,我父親那一輩孝子很多,要看到忤逆父母的人都少;到我們這一輩孝子就不多了;再到我們下一輩就不好找了。多少年的時間?才四五十年。所以我們所處的社會是快速在下墮。所以老法師他老人家很幽默又有智慧,他其實一舉手一投足都在教導我們。他有一次跟人家剛見面,對方就問他:「請問你是哪裡人?」這老人家想都沒想:「我是地球人,我跟你同鄉。」大家要會聽,老人家為什麼這麼講?第一,不要太分別;第二,現在的地球真的是像個村,互相影響,牽一髮動全身。
你看這次武漢肺炎,影響的面很大。但是這個屬於身體的問題,我們佛門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你看這個結果一現,大家都非常的擔心。可是假如惡因已經種了,這個惡果要停止、要避免,有沒有可能?不可能。連佛陀他那個時代,他釋迦族前世造下了殺業,把一群魚全部都趕盡殺絕,結果這個輪迴以後,這一族的魚變成一個國家,就要滅他釋迦族,佛都阻止不了,因為他業力現前。目犍連尊者有大神通,他拿著那個缽把五百個釋迦族的人托起來拿到天上去,想說救他們,但是三天之後,這一缽裡面的五百個人全部變成血水。
所以菩薩是覺悟的人,他敬畏的是不要種惡因,就不會有惡果。當然,在現在的時候,我們也要至誠心迴向給這個受難的人。我們的至誠心念這一句佛號,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也能夠化解這個共業。但是我們冷靜用佛法的智慧,就是貪心感水災,瞋恚心感火災,愚痴感風災,傲慢感地震,所有的災難都是心感召的。所以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他契入的境界就是天人合一,人心善,風調雨順;人心不善,好多天災人禍就來了。所以閩南話講的,「人若不照天理,天就不照甲子」,大家聽過嗎?芙蓉不是講閩南話嗎,都有是吧?失敬失敬,我初到寶地不懂規矩,請大家見諒見諒。
所以沒有我們儒釋道聖人的教誨,有時候活在這個世間,好多事情沒法解釋,有時候也想不通。所以擺在我面前,一年不如一年的學生,再讓我領納稅人的錢我也領不下去。後來知道,都是缺老祖宗倫理道德因果教育。可是自己也缺,我又沒有讀過芙蓉獨中,我也是去上一般的學校,然後偶像是席維斯史特龍(Sylvester Stallone),看好萊塢電影,我也是迷惑了好一陣時間,沒有遇到老法師醒不過來。所以我們佛門有一句話叫「總在遇緣不同」,我們從自身想想,我們假如沒有遇到師父上人,沒有遇到中華文化,現在會變怎麼樣?我們感同身受,假如我們的下一代,假如現在的華人,甚至於全世界的人,因為現在是地球村,互相影響,都沒有遇到聖人的教誨,他們會怎麼樣?能不隨波逐流也非常困難。
我前幾天,應該是上個月,聽到一個孩子十三歲,打電動玩具,最後可能有點虛擬了,就跳樓自殺了。十三歲,大陸才一個孩子,大家想一想,他這麼一死,他的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你說那個活著有時候比死還難過,想到就流眼淚。
我們佛法,大乘佛法慈悲為本,「於諸眾生,視若自己」。所以我們佛門常常說要發菩提心,菩提心是修行的主帥。《華嚴經》又告訴我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所以菩提心太重要了。菩提心什麼時候可以發?其實我都覺得這個小孩,這個事件讓我聽到了,我就有責任,他在鞭策我,現在這樣的孩子還有多少!這樣的孩子怎麼救?我們要發願,盡力的把正法、把中華文化弘揚出去,很可能他的老師就接觸了,他的父母就接觸了,他親戚朋友有接觸了,這個孩子就有緣,遇緣不同,我們得造更多好的緣,讓更多的人能接觸。
所以我們今天很高興,我們陳堂主來了,中華大會堂,而且我們這個陳堂主,您的名字是您父親給您取的嗎?永明,就是來照亮世界,而且都不會滅的,永遠在照。你看,他這個名字跟中華大會堂相應,現在這個時代就要靠中華文化才能亮起來,才能見到光明。而且我們淨土宗祖師,六祖永明延壽禪師,永明是無量光,延壽是無量壽,永明延壽禪師是阿彌陀佛再來,你看他那個稱呼就看出來了。
所以成德很有福報,這次到我們芙蓉,跟我們顏會長,還有我們整個淨宗學會的團隊,成德來參學,現在覺得好像每一會都有諸上善人出現。我們陳堂主,還有我們這些都是發心的菩薩,在護佑下一代,護佑眾生,這個是非常可貴。難怪我們老法師為什麼九十四歲還要特別說,好,我還走得動,到馬來西亞去過年,還到馬六甲。這些大修行人做任何事都不是偶然的,絕對不是因為喜歡吃榴蓮來的,絕對是看到這一方的眾生有善根,很發心,來鼓勵鼓勵大家。
所以前不久十二月五號,老人家才護持好多位聯合國大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使到台灣的弘明去參觀,他們辦了十八年,教得很好,孩子們都非常有氣質,很善良。誰創辦的?連淑美女士,是李炳南老師的學生,也是老法師的學生。當時候辦班,八個學生,六個老師,李炳南老師是一個,其他五個也是李老的學生,他們六個人來教這八個人。結果李老親自帶八個學生,給他五個學生行拜師禮,李老代表八個學生的家長,李老那個精神讓人很動容。老法師很遺憾的說,當時候怎麼沒有錄像下來。當然,這個事跡我們也要多去體會李老的苦心。結果八個學生都非常有成就,沒有一個沒有貢獻,其中有一個在律宗,現在是泰斗了,果清律師,就是這八個學生之一;還有一個是退休的,啟聰學校的校長;有兩個女眾都沒結婚,其中一個就是創辦了弘明,連淑美女士。所以教的學生不一定要多,你看八個,就照亮儒釋道。這個連淑美女士一創辦很成功,老人家就是希望把中華的文化,尤其是教育這一塊,五千年的智慧,教育智慧、理念、經驗、方法還有效果,每一代都出聖賢人,推薦給每一個國家,使他們做成,就可以來了。
其實我們華教在林連玉老先生、沈老的努力之下,本來只有一顆種子,後來長成一棵樹,這個樹又生了很多種子,後來就變成一片森林了。「森林與森林攜手,山巒與山巒連接」,你們沒有聽過嗎?這一片天地就是華教。你們鼓掌,我很久沒唱歌了,最近中氣比較不足,得要先悠著點,不能用得太凶了。而我們佛門強調要去領悟,要有悟性,要有智慧、有悟性,還要有願力。當我們唱著這首歌,這個林老先生跟沈老他們確實是一個種子,但是現在幾十年過去了,呈現這樣的成果。我們每一個人假如效法他們,再過五十年,馬來西亞是什麼情景?可能這個華教就不是只有我們馬來西亞的山巒與山巒連接了,會連到哪裡去?連到全世界,不是華人而已,全世界都在學華文、都在學華教。
所以有一本書贈送給大家,《勸發菩提心文》,裡面就說「虛空(整個虛空)非大,心王為大」,我們的真心比整個宇宙還大;「金剛非堅」,金剛石可以劃破玻璃的,金剛非堅,「願力最堅」。所以這一篇勸我們發菩提心,而且這一生要了脫生死往生作佛,八個字很重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定要發菩提心。我們密宗的修行為什麼殊勝?黃老說的,因為密宗最強調菩提心,這是成佛的真因。
那什麼時候是發菩提心?菩提心有順理菩提心,我們都知道我們本有佛性,所以一學佛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順理菩提心。還有一個是隨事菩提心,隨著我們遇到的事情,我們的願心就起來。比方說,成德是發得很不夠,但是一看到這些孩子一年不如一年,那怎麼可以袖手旁觀?這個孩子是不是他也是一個緣,在讓我提起一種責任?同樣的,剛剛跟大家說到,一個十三歲的孩子,這種年齡,好好的教多好,被網路、被這些遊戲給困住了,生命都沒了,那個一跳下來,用佛門來看,萬劫難復,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出惡道。我們看到了,我能做什麼?
比方說,老法師有很多救世的理念,我們剛好前幾天還跟我們同修們討論,老人家哪些救世理念我們現在可以做?有救急的,有根本救急的。根本怎麼救?一條龍,就是真正培養出真為家庭、為社會國家的棟梁人才。可是人才沒有十幾年要培養不容易,這個是根本救起,培養儒釋道的弘傳人才,這是根本救。救急怎麼辦?老和尚都有講,你們怎麼好像很無辜的看著我?
女眾:我們是很期待法師的開示。
成德法師:老法師說,救急還是要辦班教學,像我們學會每個禮拜都有對外的小孩課、家長課,這是播種。再來可以辦道德講堂,五天、七天。我們當時候在大陸是辦五天,效果非常好。有些吸毒的,五天之後孝心起來了,在我們面前說我一定改過來,太對不起我父母。你看服刑人員上完之後,也是都很懺悔。人之初,性本善,是他沒機會遇到,遇到了,我們辦班辦了那麼多期,沒有一個人反對的,也沒有人不感動的。所以老法師在那三年他證明了什麼?人是可以教得好的,人之初,性本善。
所以成德自己就人生有很多遺憾,但是佛門說,悲憤是力量,危機是轉機,煩惱是菩提。因為我去上大學,一進去還沒開學,我的學長就告訴我,大學,University,是由你玩四年,我是這樣揮霍了好多黃金的歲月。等我懂事了,學了中華文化,我說那現在大學生有多少?我說那我得盡力。可是真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就安排我在二OO五年在北京各個大學講課,北大、清華、北京師範大學、交通大學、農業大學、郵電大學、地質大學,都在北京。真的你有願,佛菩薩一定派你任務。假如你發願了,佛菩薩還是沒有派,不要難過,再充實充實。佛菩薩他有智慧,還沒派,你可能還要再積累一點,不然你這個準備得不夠,到時候一出去,幹了一半,耍賴皮,我不幹了,那給佛菩薩就添亂,給佛菩薩添亂那不行的。所以安住敦倫盡分,發了願,真是該你做的,真的你推都推不掉。不用去攀緣,最重要提升自己。願不要退,真的任務來了,全心全意去做,就對了。
當時候有這個緣,後來大學裡面就有老師發心辦七天的課程。慎於始,這個是很重要的智慧,我們說先入為主。俗話說「教婦初來」,媳婦,媳婦什麼時候教?一進門她還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個時候好教;她一進來一段時間了,那就不是那麼好教了。「教兒嬰孩」,他還很天真,父母是他的天、他的地,講什麼他容易聽,都要抓住那個機會點。我們老祖先就特別厲害,這一點。所以為什麼讓他讀經?讓他天真保持。現在的孩子有那個iPad、iPhone,刷刷刷,那腦子都亂了,這天真很快就不見了。所以讀經,把祖先最好的磁場全部灌入他的身心,然後到那個理解力上來了,一給他講解他就懂了。讀經什麼都不胡思亂想,叫根本智。等到他定力夠了,你看以前那個十幾歲都像小大人,中規中矩,十八歲就可以當縣長了。我們現在十八歲可以當什麼?當寢室長就不錯了。教育教得對跟教得不對差太多了,所以人才得要正確的教育才出得來。
有一部書很不簡單,叫《五種遺規》,第一本就是《養正遺規》,開篇就說:「天下有真教術」,真正教育的正確方法,「斯有真人才。教術之端,自閭巷始」,教學的方法在哪?在巷子裡面的私塾。「人材之成,自兒童始」,人才從什麼時候培養?小孩。所以《易經》有一卦叫蒙卦,「蒙以養正」,就是教小孩,「聖功也」,這是最偉大的功業。出一個人才可以造福很多人,就像我們林老跟沈老,你看造福了多少人,這樣培養出來的都是就像沈老寫的,「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都是這樣人格的人。
所以這機會點,兒童是機會點,媳婦剛來是機會點。其實要舉一反三,那個小朋友上小學一年級是個機會點;要上初中一年級、上獨中一年級,又是個機會點;上高中一年級,機會點;大學一年級,機會點。所以我們大會堂這些因緣都可以去護持,這些孩子就有福報了。
成德自己回想,我也不是沒有善根的人,我記得讀書的時候,念到那個「岳陽樓記」,高中的時候念,念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微斯人,吾誰與歸?」就是沒有這樣的人,我要跟隨誰?我一念到那兩句話頭皮發麻,很佩服、很感動。然後發麻了幾十分鐘又麻木了,又回去了,沒有繼續的緣。假如那個時候真的有持續的緣,我有到中華大會堂去上課,或是有到淨宗學會。這個成德是講真心話,我們投生到炎黃子孫,都是有來歷的,沒有善根福德因緣還做不了華人,I am sure(按:我確定),這個是我確定的。為什麼?佛門講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不是只有得生彼國而已,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當華人。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中土難生,中土就是能接觸到中華文化,這就不容易了。所以我們能看到現在的家庭問題、社會問題,我們在我們單位跟平台,盡力的把儒釋道的教誨弘揚開來。
《華嚴經》勸勉我們,「勇猛精進,度一切眾生出生死海」。我們學佛首先要學的是地藏菩薩,你看地藏菩薩孝親尊師。這個時代,我們要孝我們的中華民族的祖先,他們現在看著現在的子孫很著急,我們盡力去做,這些祖宗都會庇蔭我們,非常明顯。這個是孝,孝親。再來,尊師,你看地藏菩薩面對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是老師,釋迦牟尼佛摩地藏菩薩頂。大家《地藏經》讀過沒有?有。請問,釋迦牟尼佛摩地藏菩薩頂幾次?好幾次吧?你們讀到「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議」,摩他的頂。你們讀到這裡的時候,有沒有覺得頭上有點麻麻的?都沒有?你們讀的時候,地藏地藏,地藏不干我的事。
佛經最關鍵的是隨文入觀。而且四大菩薩表什麼?「當信佛經語深」,佛法不能輕易就這樣耳邊風聽過,菩薩表修德。所以每一個修行人都要效法菩薩,因為那是我們的修德,修德有功,性德方顯,我們的性德就會恢復了。所以四大菩薩就是我們恢復性德的步驟,第一個是首推地藏菩薩,開發心地的寶藏,就要靠孝親尊師,就能開發起來了。只要學佛不從孝親尊師下功夫,路就走錯了,會走成什麼?學術的佛教,宗教的佛教,就不是教育的佛教,還有企業的佛教,觀光的佛教,更嚴重的還有邪教的佛教,就麻煩了。可不能走錯路,Ladies and gentlemen(按:女士們、先生們)。告訴大家,現在走錯路的多!《無量壽經》說:「惑道者眾,悟道者少」,這不是開玩笑的。菩薩表修德是每個人要照著這樣修。
而你看地藏菩薩面對釋迦牟尼佛,然後釋迦牟尼佛交代他,我滅度之後到彌勒佛來這段五十六億七千萬年的眾生就交給你了,他們有一絲一毫的善,你不要讓他墮到地獄去。我們都讀過《地藏經》,誰是地藏菩薩?我們要提起,眾生有一絲一毫的善,都要把他增長,不要讓他墮落下去。
所以老法師當時候指導我們辦這個講座,幸福人生講座,後來又辦道德講堂,道德講堂有五天的、有七天的。現在我們馬來西亞有辦道德講堂,有幾個地方,挺好的,救急。他五天手機先收掉,不然他不夠專注。所以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斷其手機,他才能專注,專注學習。不然他去上一個課,好多義工投入,他上的效果又不好,福報又報掉了,多可惜。
所以大家都是同道中人。我們馬來西亞,聽到對大家的一種稱呼,「諸位同道,大家好」,這個稱呼真是好!也很有典故,同道中人,志同道合。大家不分彼此,整合資源,怎麼樣來救急,來讓更多的人有機會聞到正法。當然,我們只要把我們自己的單位辦好,尤其一定要重視學風、道風,有學風、道風,任何人一進來,他就被感染了、就感化了,這是環境的教育,境教。還有每一個人的身教,以身作則。
所以成德覺得打從我講課以來,這幾天講的算是比較好一點的。其實人還是我這個人,都是借大家的光,我才這幾天講得覺得自己好像以前也沒有這麼講過話,都是靠你們的光照的。這個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說光光互融,你們的那種好學,愛樂佛法,你們的眼神都在加持我。還有,這個地方你們教化了快二十年了,今年二十年,這裡磁場好,我是來這裡吸收正能量的。所以真的是很感謝,大家這個願力都是互相交融。而且現在華小好多所,我看今天來的老師真的都很有愛心,善根都很好。獨中昨天也去了,我們那個蔡校長,你看他那個耳朵,好像沒看過耳垂那麼大的,他的曾祖父就是私塾老師了,你看DNA裡面就有教育的種子,他很愛學生,很愛護。所以這裡的教育,你看從幼兒園,又有華小,又有獨中,這樣上去。芙蓉有沒有大學?
男眾:富建有私立大學。
成德法師:私立大學。
男眾:還有伊那。
成德法師:好,就是能把中華文化在每一個年齡層有緣就去護持。其實很有意思,你只要發願了就會有緣。不用怕,阿彌陀佛是靠山,佛菩薩是靠山。信為道元功德母,其實從初發心到如來地,所有的境界考試就考一個東西,信心。你信心夠了,關關難過關關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你信心一動搖,煩惱就跟著來了。所以其實考試也不是很複雜,看好自己的心。「信心清淨,則生實相」,《金剛經》勉勵我們。發一念淨心,念於彼佛,一念十念都能夠往生。
所以我們剛剛講到就是,你有這個願會有感應。其實每個人目前我們遇到聖教都不是偶然的,過去生應該都有發過願。我曾經在大學時代,我的過去生習氣很重,喜歡做生意,你們看得出來嗎?我小學一二年級回到外婆家,當時候就做小本生意。我記得很清楚,本錢二十八塊,番薯糖,他們可以抽一張打開來,然後有八十張,抽一張是五角,然後他們全部抽完,我收回四十塊,減掉本錢二十八塊,淨賺十二塊,我第一筆生意。你說怎麼一個小朋友回外婆家不去玩耍,他要去賺錢?這個就是過去生的習氣。人家玩彈珠玩得很快樂,我玩彈珠贏回很多,然後市面上六顆賣一塊,我二十顆賣一塊,賺錢。真的沒有遇到師父,不知道已經……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在這個世間。但是很有意思,後來遇到師父,他介紹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我說這一筆生意做定了,跟阿彌陀佛合作,沒那麼好的事情,太好了!一跟他合作,他就加持你,四十八願一跟你放光,你的能力跟他差不多了,中了佛門第一特獎,是吧?所以那個時候你看我這個習氣很重,大學四年級就做Amway。今天我的這個底細全部都交出來了。我大學還沒畢業……
男眾:真實的一面。
成德法師:就到五星級飯店接受表揚,去領獎。不是專職,差多了,那個是……我有點忘記了,我不是很記得,那時候叫什麼?真的想不起來,反正就是有領獎,真的忘記了。這些東西忘了沒關係,阿彌陀佛不要忘就好了。
因為修行其實就是兩件事,再說得更深入一點,其實是一件事,哪一件事?生處令熟,熟處令生。我們現在在無始劫的輪迴什麼最熟?財色名利很熟。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有一條就要拉到地獄去了,我自己好幾條,那就是必死無疑了。所以我們對這些五欲六塵太熟了,現在要變成什麼?陌生,所以以前的事想不起來是好事。生處令熟,生,本來什麼是陌生的?正念陌生,還有念念為眾生陌生,阿彌陀佛佛號陌生,念著念著失念了,想到其他的地方去了,拉回來又一會兒,又跑掉了。很正常,每個人都是必經過程,但是不要擔心,老老實實慢慢念,不知不覺十方諸佛都放光照你,然後過去生的善根就慢慢喚回來。很多人念一段時間,突然有一天就痛哭流涕了,善根發動,他過去生的善根就慢慢喚醒。大家要知道,你一念佛就很高興,也不是偶然的。所以跟大家說到任何事都不離因果,一個人會遇到阿彌陀佛佛號他很歡喜,《無量壽經》答案告訴我們了,「已曾供養諸如來」,就是你過去生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才能「歡喜信此事」,所以不是偶然的。
可是大家要注意,雖然供養了無量無邊諸佛如來,很歡喜念阿彌陀佛,那就不是這一生才開始念阿彌陀佛,代表前世就念了,那前世為什麼沒去?《三時繫念》說:「便就今朝成佛去,樂邦化主已嫌遲」,意思就是說,你今天就去阿彌陀佛那裡,阿彌陀佛見到你的第一句話說:「傻孩子,你怎麼現在才回來?」那我們前世為什麼沒去?還有放不下的。所以這一生又遇佛法了,可要牢牢抓住這個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一日。當生成佛的機會只有這個機會了,為什麼?現在要靠我們這自力斷見思煩惱,沒人辦得到了,太難太難。
所以我們也是淨土宗,也是禪宗、密宗的大德黃念祖老居士說,不管你修哪個法門,一定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才能出輪迴,不然不可能。所以要很冷靜的,一定是還有放不下的,所以我沒有去極樂世界,這一生一定要放下。從什麼開始放?最難的。
大眾:情執。
成德法師:你們自己說的,我沒說。女眾的致命傷,情,妳們要看破放下。「他說他愛妳,聽聽,點點頭,假話,別當真,當真妳麻煩就大了。」這不是我的話,這個是老法師在「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我這麼講,妳們不要回去對妳先生說,都騙我的,成德法師說你都騙我的。妳們不要害我,我剛剛什麼都沒說,妳們也什麼都沒聽。
《金剛經》說,佛陀說,若說我有說法者,即是謗佛。你們要把意思聽懂。所以其實這一段話就是說人,我先把原話講一遍,老法師說:「他說他愛妳,聽聽,點點頭,假話,別當真,當真妳麻煩就大了。」為什麼?這個是我講的,妳一當真,他愛我,那妳一當真,妳就會覺得,他愛我,他隨時要把我擺在哪裡?Number one(按:第一),是吧?他的言語行為一沒有這樣,妳就生煩惱了。當真妳麻煩就大了,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也不是他的甜言蜜語動,是自己的心動。所以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不能怪別人。
體會到這裡,佛法說:「不見一法離心別有」。整個宇宙怎麼來的?自己的心變現出來的,是吧?所以轉變心,境界就轉了。所以學佛就學什麼?不被境界轉,能轉境界。心能轉物,則同如來,這個是《楞嚴經》上,其實修行就是修這個,我們不被人家影響。那我們不被人家影響,我們又能做榜樣,那我們就能帶動別人的善根,能轉境界,就有功夫了。
老法師說,「假話,別當真,當真妳麻煩就大了。他說他恨妳,也是假的,過兩天他就好了。」為什麼?師父說,眾生都是虛情假意,他的心一直在變。其實告訴大家,眾生都是虛情假意,這句話我們一聽,第一個念頭是什麼?「眾生」都是虛情假意。不對,為什麼?向外了,佛法是什麼?內學。眾生都是虛情假意,其實你看,女人最氣的是什麼?他怎麼可以變心?其實我告訴大家,我們每天不知道變了多少次心。你看這個人,「哼,我對他這麼好,他怎麼可以這樣?我不理他了」,我變心了。自己都常常變心,還要罵別人變心,這樣很難為情,不好意思。所以六祖大師有一句話說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句話再轉一下說,若見世間過,不是修道人。所以等於告訴我們,我們還會見世間過,我們連佛門都還沒進,就不是修道人了。所以這一點,祖師留的這些話,都是要護念我們的菩提道,我們可不能輕易放過這些重要的開示。
接著老法師說,誰有真感情?
陳堂主:法師,謝謝你,我剛好有一些事情。
成德法師:您方便。來我們掌聲謝謝,謝謝我們陳堂主今天的普照,謝謝。對,公家的事要趕快去辦,對。
陳堂主:謝謝,對不起。
成德法師:不會不會,阿彌陀佛,一切新年吉祥,闔家平安。
陳堂主:謝謝,我真的是有很少的機會看你們大家。
成德法師:多指教,多指教。我今天剛下樓的時候就想著今天要多聽聽大家講,結果我又講這麼多了,你看習氣很重,我要馬上對治,待會換你們講了,但是剛剛這個話要收個尾。師父說:誰有真感情?佛菩薩有真感情。真感情是慈悲,一個人假如不把我執放下,他怎麼可能愛人,是吧?他有我的話,我付出那麼多,他就會想著對方要回報他。所以那個不是真愛,那是情欲。所以眾生情迷,世間聖賢是情義,佛菩薩是情覺,他覺悟,他是什麼?同體大悲,沒有條件的。世間的人自己放不下,付出都會求回報,怎麼會沒有條件?所以師父這些也是告訴我們,要看清楚自己的狀態,然後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所以別人變心都能包容,自己變心要趕盡殺絕,這個才是學佛。所以佛門叫忠恕之道。
孔子所傳的是什麼道?當時候孔子面對很多學生,他說:「吾道一以貫之」,我所講的一切教理用「一」整個就連貫了。結果曾子就說:「唯。」我們曾老師,有來嗎?妳不要嚇一大跳,因為妳的身上有曾子的DNA,所以我請妳起來一下。妳聽過這個典故嗎?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曾子說:「唯。」唯的意思就是是的,老師。妳知道這個典故嗎?
曾居士:中學的時候有讀過。
成德法師:有讀過,妳是讀獨中的吧?
曾居士:不是,普中和國小,不過我們有學過華文。
成德法師:這一個典故妳們從國小就學了?
曾居士:國中。
成德法師:國中。那妳知不知道答案是什麼?
曾居士:忘了。
成德法師:沒關係、沒關係,這個我來馬來西亞太少了,所以還沒講二十一次,科學家說講二十一次就記住了。當時候曾子說,「唯」,然後孔子就出去了。其他的學生都搞不清楚,然後就問曾子:「什麼意思?」曾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盡己之謂忠,我有沒有盡心盡力;然後推己及人是恕,寬恕別人。其實人還會太苛求別人,就是我們自己對自己太寬容,對別人比較苛刻,這個叫顛倒。修行要遠離顛倒夢想,才能究竟涅槃。顛倒在哪?心用錯了。
所以范純仁,范仲淹先生他的兒子范純仁留了一句話,對我們修行非常好,他說,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責人之心來責備自己,我們每天看好多人的問題,這個苛刻馬上換個角度來對自己,責人之心責自己,則寡過,不容易犯過了,他會提升;以恕己之心,我們很容易寬恕自己,我們每天幾個念頭不對,講的幾句話,一言一行有沒有錯的?一天一定有,可是有沒有每天抓著自己的錯不放,今天不用睡覺了,講錯話,面壁?沒有。可是有可能一個人對我們不錯,突然他講錯一句話,跟他沒完沒了。所以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恕己之心寬恕人,則全交,統統能跟人家結交成好朋友,因為你能寬容別人。
所以修行確實是像我們蕅益大師說的觀心為要,時時要觀照這個起心動念。用功用在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所以剛剛跟大家說,修行就是兩件事,事實上是一件事,生處令熟,熟處令生。我們佛號本來提不起來,好好念,老實念,慢慢的任何時候一來,提起來。比方突然有個車很快速開過來,「阿彌陀佛!」這樣就對了。你假如一台車開過來,「媽媽!」這就麻煩了。所以這個第一念很重要,念熟念到什麼程度?任何境界現前,你不會起其他的,趕快阿彌陀佛,哪怕無常來,你也跟著這句佛號去作佛。所以學佛的人不怕死,根本沒有死。「何期自性,本不生滅」,六祖大師說的這五句話很好。佛號愈來愈熟,那世間這些東西就愈來愈淡了。
我剛剛其實就是要勸請我們這個陳堂主,藉由中華大會堂的平台,他們有威信,有社會的這種威望來弘揚聖教。我剛剛講了那麼多,你們看懂我在幹什麼嗎?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你們不要好、好、好。所以我們也要看懂佛菩薩在演什麼,老法師在給我們表演什麼,大寶法王在給我們表演什麼,大寶法王在英國的威望很高,華人都很佩服,這些都是我們的皈依處。但是我們假如看不懂他在幹什麼,就學不到東西了。所以其實學習還要善學,還要善觀察、善領悟,還要善思惟,還要善言、善行。就像今天這麼難得的因緣,請大家做個法供養,廣修供養,做個普賢菩薩,機緣很好,大家就要善言、善供養。
我講了那麼多了,哪一位仁者願意來,我們已經聚會了七天,今天是第七天,有沒有人這七天大家這麼難得,互相切磋,你有哪個領悟,覺得願意供養給大家。
女眾:沈老師。
沈老師:成德法師、滿慧法師、顏會長、諸位佛友、諸位老師,晚上吉祥,阿彌陀佛。
大眾:阿彌陀佛。
沈老師:我今天才是第二天來到這裡聽課,其實我這個本子日期上已經記的就是二O一二年三月五日,蔡老師講課的筆記。我從二O一二年就開始,每個星期一上到吉隆坡李金友居士的那個課堂去上課,都有追從蔡老師(成德法師)的課程,由於善根不厚,所以沒有開智慧。就是在我二O一二年結婚,還好我在結婚之前認識了蔡老師,認識了中國傳統文化,讓我們知道什麼叫做生而不育等於無後。所以我自己發願,有了兩個孩子,女兒,她們以後就是孟母,我一定要把她們教好,然後影響更多的父母,讓他們落實《弟子規》,好好的學習。所以我第一個限制她們的就是不給手機,我是肯定限制不讓她們看手機、滑手機。因為在這個社會我們出門去晚上用餐,都可以看到每一桌的孩子、孫子在滑手機、看手機,奶奶長輩在餵飯,這是非常消他們的福報。所以以後的日子,除了武漢的疫情,不知道還有什麼災難會來,所以這個真的是很有很有必要的,讓我們這種年輕的媽媽學習《弟子規》,一定要把它落實,影響身邊以後未來的後代,讓他們的後路走得更好。
成德法師:對。
沈老師:對,所以我不斷的在學習,希望有一天能夠做更多的分享。阿彌陀佛,感恩。
成德法師:沈老師這個是發菩提心,要把兩個孩子培養成孟母,所以我剛剛頭皮還在麻,一下子不知道怎麼講話了。人跟人相處,能看到對方發菩提心,這個都是很殊勝的因緣,也會鼓舞著我們。也感覺特別有感應,為什麼說有感應?因為成德這些年跟著師父做一些服務,就覺得老人家做什麼事都有很深的含義。你看去做英國漢學院,挺難的,不像我們馬來西亞要多少義工來多少義工,在那裡是蘇武牧羊北海邊,雪地又冰天,頭一抬起來看到雪,還有看到羊,真的看到羊,旁邊都有羊群,然後離倫敦又五個小時車程。其實華人在英國,在這些歐美國家生活是不容易的,它那個物質水平很高,你每個月要賺多少錢,不然花費不夠,所以要找倫敦的同修來做義工也不容易。這麼困難,我們那時候都覺得老人家辦這個值不值得?過沒多久我就覺得太值了。所以有時候我們也看不懂師父在做的,但是最起碼不懷疑,先跟著做吧,邊做邊明白。就是這個一辦,有超過一百萬學子,都是從小讀私塾,沒有去學校的,這個學校一辦,這些學子有一個目標、出路了,振奮他們的心,我們再怎麼辛苦都值。結果真的已經好幾個讀了十幾年的書,那個寫文章我們都寫不贏他的,學生已經到了漢學院。現在我的預估,再過一二年,有從胎裡就開始學的了,所以我再撐幾年就可以鬆一口氣了,那我會回到馬來西亞來鬆幾口氣。因為這個鬆幾口氣,得回到一個正能量很強的地方補充能量,到時候會長就我要再來叨擾,您可要多包涵。
會長:歡迎歡迎。
成德法師:當時候辦不一定看得懂師父的用意,所以我們學佛首重要對善知識百分之一百的信心。可是這個善知識大家要知道,是《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說的,「從明師受戒」,他要是一個修行的過來人,明,明白的明。不然我們這個時代第一個情執重,第二,要名聞利養的人太多了。所以佛為什麼說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他一下子有名來了,基本上沒有根基的沒有不倒的。老法師講經都說,跟了我十幾年、二十幾年,在財色名利面前都過不了關。但是師父接著那一句話是我們的學處,他說:「不能怪他們,世道,不能怪他們,因為他們也不是從小學的」。所以《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這個明師是很重要。而只要你所依止的他是修行的過來人,你就不能懷疑他。但是他你都不確定,然後就「他講得都對」,那就搞情執了。
所以曾經成德在分享課程的時候,有那個同修就過來:「蔡老師,你講什麼我都相信,你講什麼都對」。我說:「你別害我,我修行還很差,我講的有一個字跟佛不一樣、跟老法師不一樣,你要提醒我,不然到時候我墮到地獄去,我跟閻羅王參你一本。」所以這個要理智的,不是用感情的。依,依法不依人;依,依智不依識,不能依情識的,要依智慧;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所以佛其實都講得很完整。為什麼老法師說你學佛,其實這個是章嘉大師教的,你學佛就要認識釋迦牟尼佛,讓他看《釋迦譜》、《釋迦方志》,不然你會學錯了。你說,那佛陀已經三千年了,我們社會變了。你又錯了,佛「如來定慧,究暢無極,於一切法,而得最勝自在故」,他的智慧是超越時空的,他表的那個法都是超越時空的。
就好像出家人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生活環境會變,我們現在假如樹下一宿,明天就抬去醫院了,因為現在功夫不到那裡。但是這個精神在哪?不能貪,你不能去貪著施主的供養。而且要什麼?少欲知足。生活是什麼?最低生活水平,這個精神。佛給你示現的精神,決定都是你要不能打折扣的,要掌握他的精神。而且他連臨終都交代了,以苦為師,以戒為師,你看這麼圓滿。所以為什麼章嘉大師跟老法師說要看《釋迦譜》、《釋迦方志》。而且其實老法師很慈悲,他在講經的時候常常都講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在教我們什麼,我們要效法他什麼。那很善巧,他怕我們沒有去看。甚至於那個書是文言文,後來老人家,去年八月,剛好我跟在身邊,老人家交代,把《釋迦譜》《釋迦方志》翻成白話文。我接到任務,趕快去招兵買馬。後來成大有個教授全包了,他說他帶領他的研究生來做,那就太好了。
所以剛剛我們沈老師,我為什麼說有感應?因為我們這一段時間都在討論老法師的救世理念,我們馬來西亞能做哪一些?其中就有一塊最重要的,印光祖師常說:天下之安危,女人家操之一大半。大家聽過嗎?因為每一個人,每一個下一代從哪裡來的?從母親的懷抱來的,所以母親一有德行,個個都是人才。而全世界的女德要從哪裡弘揚開來?我調查過了,全世界最願意做家庭主婦的就是馬來西亞的女性同胞,肅然起敬。當然,妳能夠照顧家庭,又能兼顧工作,那當然這個也是挺好的。可是絕對不能工作了,把家庭給忽略掉了,那這個有失道義,賺到的錢也留不住,有虧,虧了自己的福報。這個不是我講的,《易經》都是這麼講的,我一下子想不起來那一句了。
剛剛她說從二O一二年開始參與課程,她說她沒有智慧,沒有智慧怎麼知道看懂這一生自己要承擔什麼使命?而且老法師說,發現自己過失叫開悟。我覺得老法師這一段話特別有味道。什麼叫開悟?不要一下子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那個是要積很多悟才會這樣的。所以老法師的法語真的很,用大陸話叫很接地氣,就是我們老百姓聽了很能去落實。發現自己過失叫開悟,改正自己過失叫真修行。接著老人家說,你每天磕那麼多大頭、念那麼多佛號,處事待人接物不能夠落實,你的佛是白修了,你的成就很有限,佛不是這樣教導我們的。所以大家冷靜去看,老法師講經裡面出現最多的有一句,大家應該我一講你們就有印象了。老法師常常說:「要落實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重複好多。老法師說,佛陀在經典裡面重複最多的就是最重要的。其實我們弟子應該懂什麼?淨空老法師、大寶法王他們在講經當中講最多的就是什麼?最重要的。你不要說,那是佛陀。那就學呆了,學成知識了。要用心去領會,為什麼?佛如是,大善知識亦如是。
好,謝謝。

2022-06-21
81:30
comments
No Rating

馬來西亞淨宗同修交流會06_成德法師

成德法師:法師、會長、諸位大德同修,晚上吉祥。
大眾: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今天晚上是跟我們學會幹部們,還有《弟子規》老師,《弟子規》老師是坐在……
男眾:在這。
男眾:在後面。
成德法師:在後面。
男眾:坐過來,這邊。
女眾:還有很多位。
男眾:我不客氣。
成德法師:沒關係、沒關係。成德好像跟大家已經交流了五天了,是吧?
男眾:是,五天了。
成德法師:五天了,第六天了。
男眾:是。
成德法師:我這個話講太多了,該換大家講了。想說今天晚上,比方說諸位幹部、《弟子規》老師,我們這五天有沒有聽完,給成德一些feedback(反饋),一些交流回饋一下,也跟所有的大德同修可以切磋一下、交流一下,我們說相觀而善,互相觀摩、互相學習。林副主席,還有陶祕書,剛好這是高副祕書,還有幫我灑甘露水的,我記得,很清涼。再來是我們財政陳居士,副財政蔡居士,阿彌陀佛。
男眾: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同宗的。弘法主任龍居士。
龍主任: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是老朋友了,我們以前好像在中心的一些課程龍主任常去參加。副弘法主任李居士。
李居士: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委員,勞委員。你這個名字可能注定要做阿彌陀佛的義工,勞,辛勞一生,往生作佛。這個姓很少,但是成德是之前香港有個同修也姓勞,這次在我們芙蓉淨宗學會。還有委員溫居士。
溫居士: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阿彌陀佛,陳居士,阿彌陀佛。她們就比較含蓄,對,所以我說馬來西亞的女德好就是這樣的,害羞。還有我們淨宗學會的《弟子規》老師,李老師。
李老師: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還有龍老師也是。再來林老師,阿彌陀佛。
林老師: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這些老師都是這幾天聽課特別認真,你們的眼神都有正能量,讓我補充能量,我都記得。曾老師。
女眾:會長的太太。
成德法師:妳的那個素肉骨茶,還有那個飯,那個飯也很好吃,謝謝謝謝。黃老師,阿彌陀佛。沈老師,阿彌陀佛。吳老師,阿彌陀佛。郭老師。
男眾:主任。
成德法師:主任你這麼謙退,你寫在最後一排。我還在那裡念說怎麼一個男生都沒有,壓軸。我們男同修更發心,出來承擔。當然,這個行政工作還不少男眾來承擔。
接下來哪一位仁者先開始?跟大家分享一下。還是你們現在有點一片空白?比方說昨天看電影了,也可以分享,這個內容不限,只要這五天的都可以,一句話、一個鏡頭都行。你們要了解,我一點都不恐怖,你們不要擔心,不要被自己嚇壞了。我看高居士先來,會長已經跟他pass一下,他也是很配合。
男眾:這邊這邊。
高居士:成德法師、滿慧法師、會長、各位女士、老師們,還有佛友們、師兄大德們,晚上吉祥,阿彌陀佛。
大眾:阿彌陀佛。
高居士:從禮拜天我們就開始,這是我第一次,以前成德法師還是蔡禮旭老師的時候,我從來沒有真正的face to face(面對面)這樣子聽蔡禮旭老師講課。
成德法師:face to face。
男眾:面對面。
成德法師:one to one(一對一)。
高居士:這是第一次,而且近距離的聽成德法師講法,真的是所謂的法喜充滿。我還不曉得,以前我沒有真正的去學習《弟子規》、傳統文化,我是第一次來到淨宗學會的時候,一開始就是學習《無量壽經》,會長從起初的星期三一天,我聽了也是非常的法喜充滿,就接著每一個星期都期待著下個星期三。會長第二次就說連星期一都開始講了,變成星期一、星期三,我似乎都是盡量的天天都出席,從二O一四年到現在。偶爾現在中斷,偶爾因為工作的關係所以停了一停。
從第一天聽成德法師講,起初我也是很害羞的,感覺到底成德法師會講一些什麼?從第一天講最主要的「清淨信念」,然後又說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從這句話講到根本。因為我從二O一四年開始學習《無量壽經》,這句話今天來聽的話,感覺以傳統文化的《論語》來看,講根本其實都是感覺很迷濛。好,從孝敬,尤其淨業三福,第一福裡面孝敬的開始。因為學習《無量壽經》我們也以抓住綱領為主,明白到,譬如說《華嚴經》的四弘誓願,這一句第一福開始講孝敬,其實就是成佛道的根本,也是佛道無上誓願成的那個,原理在那邊。
從這些學習下來,還記得成德法師也說到說,他看了菩提心貫徹到一切人事物,我試試看上網我找不到,不過我看到在馬來西亞淨宗學會裡面有一片是老法師說的「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
成德法師:對,就是這個。
高居士:我相信是一樣的。
成德法師:「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
高居士:成德法師看了三百遍,他說他看了三百遍了,所以我就很注重的去觀察,看進去它裡面就是我們的三福六和。
成德法師:對,三福六和。
高居士:三福六和。
成德法師:三學六度。
高居士:三學六度、十大願王,這是《華嚴經》的精髓等等的,就很法喜的。這一切哪怕從傳統文化開始,哪怕他是從《無量壽經》的學習開始,我們淨宗學人學習的主要的整個手冊,解釋的一切都是可以一起學習,不分傳統文化,或者是分成大乘佛法的學習,只要是依老法師教導的去學習的話,都很容易的去領會,這一切都是很圓融的去學習。這個是學生看了非常法喜,因而每一天,到今天都盡量的出席成德法師的開示,以前真的是沒有去聽蔡禮旭老師講什麼開示,今天感覺到這一切真的都是圓融的,很高興。這是這幾天所學習、所看到的,我就分享到這邊,謝謝,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好,謝謝我們高居士的分享,佛法裡面講次第不礙圓融,圓融不礙次第。次第也是一般修學一定要遵循的,就像三世諸佛淨業正因,它第一福是基礎,然後第二福是小乘,第三福是大乘。但是他在基礎的時候,說不定他過去生善根很厚,人家在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突然大徹大悟,有沒有可能?我們看婆羅門女,你看她就是孝心發起來了,一下子發廣大心,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人家一下跳到哪?從婆羅門女一下子變法身大士,直接到了地獄去了。到地獄去不是業力,就是已經她的神力、她的功夫了。而修行最怕的就是自己學了道理之後產生傲慢,然後去產生我高你低,在佛法裡面就很怕這個,在菩薩戒裡面說的自讚毀他,這個是嚴重的大戒了。
比方剛好拿到弘一大師的冊子,這幾天也跟大家介紹了不少句,大家看這個,翻開第一頁,就講到「迦葉白佛」,迦葉尊者是佛的侍者,修苦行的,很不簡單。可是大家要了解,持戒很精嚴的人有時候容易犯什麼?看人家不精嚴。其實當一個持戒很精嚴的人,覺得別人不持戒太差了,他已經起什麼心了?我慢心了,戒怎麼樣?破掉了。什麼是持戒?夏蓮居老居士講得好,這些都是再來人,他講法都是應我們的機。
夏蓮老為什麼編《淨修捷要》?他老人家在那個年代已經看到我們未來的社會工作怎麼樣?太忙了,編這個「三十二拜」,把五經一論的精髓、重點全含攝在裡面,大、小乘,禪、密、教,都在裡面了,非常圓滿,就為我們著想。包含他的開示,你說六度,他怎麼開示的。所以這些祖師真的大慈大悲,我們對他們的每一句話不能輕易放過。他說:「以慈悲歡喜為布施」,我們所在的地方要讓人家歡喜,首先不能有不悅的臉色,「面上無瞋供養具」,慈悲歡喜都給人家歡喜,做的也歡喜,這樣叫布施。「以嚴淨三業為持戒」,嚴淨三業就收攝身口意三業,代表身口意都沒有犯十惡。但是我們一起輕慢,這是傲慢,傲慢是瞋,那就沒持戒了。他老人家說:「以隨緣順受為忍辱」,逆來順受。你看講得具不具體?就是這樣練功夫。
大家注意,持戒高還是忍辱高?忍辱第三層,所以忍辱之為德,持戒跟布施是比不上。大家看《金剛經》裡面特別表哪兩個六度?布施跟忍辱。大家有沒有發現老法師一生表演得淋漓盡致的,是不是跟《金剛經》很像?老法師的布施真正是number one(第一),不曾看過完全免費,很多人不敢做,我最起碼收一點吧,我不賺錢我收一點吧。所以信佛容不容易?不容易。
當初成德剛到海口去,我剛去,其實已經有不少人已經去做傳統文化了,結果我去,師父派我們去,我們上課不收錢,書也不收錢。然後這些人也很好心,他就跟我說:「你不收錢,你做不下去的。」「謝謝、謝謝。」人家好意提醒我們,我們繼續做。過一段時間,他做不下去了,我們好像做得還可以。我們做這個事業,真的不要加自己的意思,加自己一點意思就變味道了。佛菩薩哪有跟眾生要錢的?同體大悲,要啥錢?當然,你們聽我這句話也不要執著,因為因緣有些不同,就是什麼?絕對不以辦聖教賺錢,這是一個態度。聖教又不是我們的,哪可以我們拿它加錢?聖教是哪裡來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他都沒版權,我還拿什麼版權?那不是太狂妄了嗎?連本師都不收錢,我們怎麼收錢?所以原則是什麼?不用聖教賺取自己的財富。
像有一些辦學,他辦學不容易,為什麼?他要建房子,那個花費不得了。所以我們現在英國漢學院那個辦學,我知道什麼叫燒money。那是剛好師父福報那麼大,如果要辦個英國漢學院,假如是我,十個都不夠使,那師父威德夠。但是也不是決定沒有以賺錢為目的的,所以現在傳統文化打出來,兩年、三年月入多少錢、賺多少錢,這個多危險!我們佛法叫裨販如來。
有人就說,孔老夫子也收束脩。大家知道吧?就是這個學生他拿了禮物來拜師,孔子沒有不教的,「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束脩是表什麼?恭敬,不是說孔子一定要人家說挖一些出來,不是這樣的意思,那是表一個恭敬。你要知道那個學生真的生活有困難,孔子都拿東西去送他,自己也很辛苦,為什麼?師徒如父子,是表這個法。所以那個束脩那是表一個拜師的恭敬心,你不要現在的人都以小人之心度孔子之腹,說他收錢收多少,錯了、錯了。因為這些聖賢、佛菩薩他都是希望成就眾生,都是道義相處的。
所以剛剛跟大家講老人家的布施跟忍辱,給我們表很好的法,我們很有信心,老人家關關難過關關過,佛菩薩安排,自己不操心。
我常跟同修分享,說章嘉大師教給老法師的很重要。我們還有最後一天,最後一天來講一下章嘉大師教了什麼,交流一下。其中有一個最重要,因為這句跟信心有關,信為道元功德母,我們說君子務本,這個功德母也是本,信心是本。「信為道元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法,除滅一切諸疑惑」,所有的疑惑都打掉了,「示現開發無上道」,信心滿滿的人,你看他得佛菩薩加持,信心清淨,則生實相,你看他提升得很快。
就像老法師,年年不一樣,月月不一樣,這樣一直上去的,都是信心。因為章嘉大師教他,你一生學釋迦牟尼佛,你一生佛菩薩安排,自己不操心。大家聽過這句沒有?
大眾:聽過。
成德法師:你們聽完有什麼感受?你們聽完是說:佛菩薩對老法師真好,對我沒有這麼好,那你就誤會佛菩薩了。所以要善聽、善體會,老師在點我們什麼?這一句,這一句是章嘉大師教給老法師的,跟我有關嗎?完了,著相了。老法師講這句不知道講多少遍,那講給誰聽?慈悲為本,當然是講給我們聽。講給我們聽了,我們假如馬上納受這句話,過什麼日子?不操心,法喜充滿,人生最高的享受,不操心。可是他說學釋迦牟尼佛,我還不能出家,你又著相了。所以不著相容不容易?
大眾:不容易。
成德法師:所以我們昨天看「達摩祖師傳」很重要,破執著。你看一打坐就執著打坐是修行了,是不是?在那裡打坐都是形式,著相了。在那打,打到其實不是打坐,打瞌睡了。結果第一個人怎麼樣?嗯,醒了,你看他自己都打瞌睡打到醒了,當下他馬上看到別人在打瞌睡,明明他自己是打瞌睡打到醒了,他都沒有檢討,他馬上眼睛就對外了。所以佛法是內學,你說我們這個心態不調整過來,跟佛法不相應。你看他馬上打完了,看到別人,然後那個表情就,「打瞌睡」。其實這個看電影,馬上一拉回來,我可能也是這樣,都說別人脾氣大,我好像也不怎麼小;都說別人執著、貪著,我還有放不下的,我也是。不能落入「工於論人者」,就是常常都是很會論斷別人哪裡不足,「察己必疏」,你精神都耗在看別人有過,那還有多少時間、精力看自己?這一關也不好過,所以六祖大師才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論語》裡面大家知不知道所有孔子弟子當中誰的口才最好?子貢,大商人。孔子周遊列國那麼多學生跟著,誰是護法?子貢,他有錢,他口才非常好。結果有一天他在批評人,所以《論語》裡面說:「子貢方人」,他在批評人。子曰:端木賜,你很賢德了嗎?假如是我,我沒時間批評別人,我自己用功時間都不夠。你看孔子,他把真正修道人的狀態給我們講出來了。剛好我讀到這裡,想到夏蓮居老師有一句法語,真的都是他們修學領悟流露出來的,夏蓮老說:學道之人無剪爪之暇,就是連剪指甲的時間都沒有,用功到都忘了剪指甲,安有時間說閒話?哪還有時間去說別人的閒話?跟孔子一不一樣?完全相同,真用功的人他會發現什麼?對治一個習氣可不容易、可不容易。
所以弘一大師有挑選了一部書,很薄,他把兩個大儒的讀書筆記精華挑出來,這個對我們扎做人做事的根基非常有幫助,叫《佩玉篇》。他的第一句也很震撼,這個大儒也是學問很好,他說,二十年,這一位大儒二十年對治一個怒字,就是脾氣,「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的盡」,就是還沒完全把它調伏,他說「以是知克己最難」。克己復禮容不容易?要真正把貪瞋痴克除、放下。他用了二十年,很用功,他還沒完全放下。我們還有沒有二十年?不一定。全力用功都不一定能夠放下,那還常常在看別人、說別人,時間都……那要成就可不容易。所以祖師這些教誨的提醒,對我們還是非常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向外著相,或者是跟人對立、或者指責。
所以大家記得電影那一幕,是吧?嗯,看對方。突然一陣風吹進來,油燈滅了,然後他一看:「啊,油燈滅了」。第二個人說:「你為什麼說話?」第三個人說:「我們不能說話。」第四個人說:「只有我沒說話。」你看統統在看別人。結果你看達摩祖師很厲害,當下怎麼樣?機會教育來了。你看他不升座講經,他破我們的執著,他看到這個機會點,再破我們的執著,厲害。他在那裡磨有沒有?在那裡……「大師,你在做什麼?」「你們在做什麼?」「我們在坐禪,坐禪成佛。」「我在磨瓦成鏡。」他們馬上:「哼,磨瓦焉能成鏡?」祖師說:「那坐禪焉能成佛?」他說:「要知道佛並沒有一定的形式,或坐或臥,你們只知道坐禪,而不知道為什麼坐禪,這樣就不能見大道。」「怎樣才能見大道?」「從根本修。」你看精不精彩?所以這個片子要多看幾遍。罪從心起,還從心滅,假如連這個道理都不知道,只在表面上下功夫,徒然浪費時間。其實章嘉大師已經教了,重實質不重形式。
所以再說回來,我又講很長了,我要控制一下,我不能執著,這個一出去好像就收不回來。我們剛剛講,你看老法師這一句很重要的法,學釋迦牟尼佛,不是表象的出家在家。所以佛陀那個時代也破我們的相,讓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帶領諸大阿羅漢去見誰?維摩詰尊者,居士,他生病。他是不是真生病?他就是菩薩看到眾生有病,他示現病。這一部經就治我們的執著、治我們的病,著相。殊不知這個居士也是佛,不要說出家人高在家人低,已經不是佛法了,佛法是平等,哪有高下?
所以你看佛法的詞句就在破我們的執著。生佛不二,有沒有念佛生不二?沒有,怎麼念?
大眾:生佛。
成德法師:眾生擺在佛前面,生佛不二。怨親平等,誰擺前面?怨擺前面。擺前面,有沒有很不歡喜、很不願意?所以這個《維摩詰經》破執著。而且《維摩詰經》又說,發菩提心,是名真出家。又在破相,不是剃個頭就是出家。出什麼家?不是出田宅之家而已,要出生死之家,要真正入如來家;要出十法界之家,入一真法界,這個才是真出家。這個不關外在的出家在家,重要是什麼?放下。見思煩惱一放,就證阿羅漢了,出輪迴了;起心動念一放,就入一真法界了。
所以老法師這句話是告訴我們,我們這一生聞佛法,知道萬般將不去,有什麼好去貪求的?這一生最有意義的什麼?行菩薩道,為佛法、為眾生。妳說「我家庭主婦」,又執著了。我們已經念的那一本師父的開示有沒有?家庭主婦如何圓成佛道,家庭就是道場。佛在哪?家人都是佛。普賢行就是每天的生活,六度萬行就是每天的生活,破盡一切分別執著。
所以每一個人都可以受持章嘉大師教老法師這一句,你這一生學釋迦牟尼佛,做個什麼?多元文化教育的義務工作者,你不跟眾生要好處。可是我講到這裡,你們不要又有新的執著,所以講法很難,「義務工作者,不能拿薪水」,你又著在有拿錢跟沒拿錢叫義工,又著相。要不執著,甚難甚難!你看一著,「那個有拿薪水,我沒拿薪水」,麻煩了。你沒拿薪水,你領的是西方功德財,比他更有價值,是吧?所以你應該要幹得比他努力。所以不是著相拿不拿錢不叫義工的分辨,是他是不是道義來做,這叫義工。你說他有拿薪水,因為他全心全意為正法、為眾生,所以我們協會、我們弘法的團體有道義讓他沒有後顧之憂。道義之交,不是利害之交,也是義工,為道義而做的,平等平等。所以你看佛法圓不圓融?不了解圓融的佛法,一解就分別執著,就著相。
所以每個人都能受持學釋迦牟尼佛,這一生佛菩薩安排,自己不操心。從今天開始不操心好不好?好。成德還在我們貴學會還有幾天,尤其我們元宵節會共聚一堂,你們這幾天假如煩惱又來,明明我就是要過佛菩薩安排自己不操心,我咋又操心了?你自己觀照看看問題出在哪?你不相信佛菩薩安排了。你假如想通了,元宵節那天就讓你做普賢菩薩,你來做法供養。假如你這個疑惑,你看,馬上就叫你們做普賢菩薩,這一尊菩薩,每一次鈴的時候都是重點,德遵普賢第二。假如你實在是想不出來,我還是有疑惑,可是為什麼?這個時候你也可以做阿難尊者發問,也是廣修供養。都是普賢菩薩,有沒有想通都是普賢菩薩。只要是利益眾生的心,到時候可以發問或者分享,好嗎?
大眾:好。
成德法師:對,我們今天聽了法就要去用,用用看用幾天,大家再來切磋切磋。這個才是善友為依,我們說的「淨社銘」。而且你這個善友為依裡面還包含什麼?觀心為要,我的心有沒有動、偏在哪。
剛剛跟大家講到,我們說的不能見他人過,而這個迦葉尊者他就白佛,你看他持戒那麼精嚴,他說:「我等從今」,我們所有佛陀的弟子,就這些常隨眾,「我等從今,當於一切眾生生世尊想」,就是他下定決心怎麼樣?往後看到任何一個眾生,都當作看到世尊一樣的恭敬。「當於一切眾生生世尊想,若生輕心」,輕心就是輕慢一個眾生,「若生輕心,則為自傷」,其實是傷害什麼?傷害自己的佛性。你看他下這個決心猛不猛?猛,很可貴。結果佛一聽完馬上,「佛言:善哉快論」,說得好!這個決心下得好。
我們念了這一段「首楞嚴三昧經依寶王論節文」,我們都念完了,大家決心下了沒有?不能白念這一段、白讀這一段,下定決心,我從此刻開始,見一切眾生生阿彌陀佛世尊想。我告訴大家,你在道場裡面一定要這麼做。這麼和合的道場,有沒有佛菩薩在裡面示現?
大眾:有。
成德法師:你看得清楚哪一個是嗎?分不出、分不清楚,你剛好輕慢他,他真的是佛菩薩來,那不是很冤枉嗎?那全部都是、全部都是,不然一不小心造大罪業。我敢跟大家保證,我們芙蓉淨宗學會一定有佛菩薩再來在裡面,有時候往往都是在哪一個部門?最熱、最辛苦、汗流最多的那個地方,你們自己去想,我不要把你們的悟門堵住了。
再來,跟大家講個公案,這個真的對我們很啟示。所以我們學的道理多了,要過這個「不見人過」挺難的,真的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見人有微長可取,小善可錄」。在這個世間,我們為大眾去付出都很不容易。能在學會付出,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能到學會來,不管是教《弟子規》,不管是領眾念佛,或者是在齋堂,或者在哪個部門付出,對成德來講,成德都肅然起敬,為什麼?善根深厚。人在這個時代不被這個物欲所沖走,都已經是很不簡單了。所以我們能共聚在我們芙蓉淨宗學會,彼此能見一個面,都是impossible(不可能),都是奇蹟,在七十幾億人當中碰到了。
我們佛門的公案都是在啟發我們的,唐朝南山律的始祖道宣律祖,大家聽過嗎?持戒精嚴。持戒功夫到什麼程度?感天人來給他送供養,每天給他一餐,他日中一食,每天都來,很欽佩他。當時候有跟玄奘大師出家的一個三車法師,窺基大師。要請他出家不容易,他談條件,他說:「要讓我一車金銀財寶,一車書,一車美女伺候我,我才出家」。你看玄奘大師厲害吧,「好、好,都同意、都同意」。所以有時候我們不要去看他這些枝枝節節,要看得到人家的善根,稱讚如來。這些都是假的,不覺本無,可以去掉的,你要看到他的善根,你去鼓勵他,他就善根發動。窺基大師真出家了,一進佛門,他很多善根就流露出來,這三車他就放下了。這個叫「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
後來窺基大師也很仰慕道宣律祖,然後因為經過終南山,他就要去拜訪、去親近他。道宣律祖知道了,「太好了,你看他三車法師,他來了,當天一定讓他看到天人來給我送供養」。結果當天來了,天人沒來。結果窺基大師來了,走了隔天,天人又來了,這道宣律祖說:「你昨天怎麼沒有送供養?」這個天人說:「昨天有個大乘菩薩來了,護法神把這個山團團圍住,我進不來。」這個道宣律祖聽到這裡,背後流汗。所以我們不能因為持戒,在那裡看誰沒有我持得好,誰怎麼樣怎麼樣。這個公案就提醒我們,持戒是攝受自己的身口意,決定不能變成貢高我慢。
所以我們看到了凡先生,他也有大智慧,他舉了舜王,「舜在雷澤」,你看當時候的百姓都互相爭奪,舜王都沒有見他們的過,舜王是「惻然哀之」,就是很憐憫他們。為什麼?在那裡爭,迷失自性,愈爭愈沒福報。然後自己親身去做榜樣給他們看,最後,一年就把所有這個地方的人都感化了,都互相相讓了。所以了凡先生說「以舜之明哲」,他威信智慧那麼高,「豈不能出一言教眾人哉」,他可以用言教,「乃不以言教,而以身轉之,此良工苦心也。」假如四千年前舜王用嘴巴講,我們就學不到東西了。為什麼?我們的威德沒他高,再用這個講的方法不一定能讓人家折服。可是你看他用身轉之,我們想連他都是用身教,我們做得又沒他好,都是用自己正己怎麼樣?化人。
所以老法師為什麼叫我們扎三根?這是德行,是人天的基礎,正己才能化人,不應該先去要求別人。而且正己用這個「化」字,太上老君用這個「化」有沒有味道?化是什麼?自然感化,不是要求來的,也不是指責來的。所以接著了凡先生說:「吾輩處末世」,我們現在在末法時期,「勿以己之長而蓋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就好像你持戒好,你做的工作多、善事多,就顯得高了,「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在那裡炫耀。所以《太上感應篇》又說:「不彰人短,不衒己長」,這個都是做人的基本修養。可是假如我們連三根的基礎都沒有,念頭、言語、行為很難不造業。
所以佛給我們交代了一個重點,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這個話講得很重,不是佛弟子是什麼弟子?
大眾:魔弟子。
成德法師:你們說的,我沒說。大家要知道,這個時代very special(很特別),正法危急存亡的時刻,每一個人一起善心就跟佛菩薩交感。可是一起不好的念頭,會跟什麼交感?魔王,因為他要破佛法。所以現在佛菩薩跟魔王在搶人,真的是這樣,一點都不差。你看老法師說,跟著我十幾年、二十幾年的,最後在財色名利面前也過不了關。所以你們不能迷信,跟在老法師旁邊的也不一定過得了關。所以你們也要好好護念成德,看到我做的有什麼跟老法師講的不一樣,你們要護念我,這樣你們才夠道義,不然我到了閻羅王那邊參你們一本。沒有、沒有,我不能參你們,為什麼?你們不敢講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一定是我修養不夠,我沒有「聞譽恐,聞過欣」,所以你們不敢跟我講,不參你們、不參你們,還是我的錯。
所以同參道友之間是理智的,不是感情、不是情執,這又是一關。什麼關?你很喜歡他,你就看不到他的問題;你對他有看法,你就看不到人家的優點。這個《大學》講:「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就是很少人能過這一關。尤其我們做主管的人,這一關一定要過。因為你當主管,你會用人,明明這個人雖然你看他不順眼,他有他的優點,你就用不出來了;你喜歡的人,你又看不出他的問題,你護不了他。而且你愈喜歡他,然後產生情執,他會狐假虎威,你這個威望會被他影響。所以連當主管都要學《群書治要36O》,這個《群書治要》的精華,怎麼當領導?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我再想一想,有沒有哪一些整理出來比較精華的,我有挑《群書治要36O》的精華,我再給顏會長,再供養給大家。
所以這個時節因緣特別難,特別難。夏蓮居老居士說:「末法眾生」,就是我們,「根鈍業重」,根器比較鈍,業力也滿重的,根鈍業重,「外魔內障」,內的煩惱障,外的誘惑、魔境,「外魔內障,無人不具」,沒有一個人沒有這個問題。你看分析得透不透徹?透徹。「邪多正少,退易」,退很容易,「進難」,進很難。「若都無苦,忍從何生?」雖然進一退九,還是得勇猛往前,若都無苦,沒有這些境界,忍辱怎麼修?忍從何來?「借彼魔惱」,借這麼多境界的考驗,「借彼魔惱,堅我願力」,「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借彼魔惱,堅我願力。只要將猛,不怕賊強。」橫批,橫批是我說的,不是夏老說的,橫批:放馬過來。這個是夏蓮居老居士他在修行閉關過程領悟的寫下來,親筆寫的,附在我們《蓮公大士淨語》後面,「六信四願三幸一行齋自警錄」,他自己怎麼鞭策警惕自己的法語,我再發給大家。
所以這個時代念頭不能錯,不然就被魔王拉走了,而且拉走要拉回來好難。成德也接觸不少,貢高我慢一起來,不要說我拉不回來,連老法師都拉不回來。其實我們看到這個景象,就愈體會到老法師為什麼說要扎三根。其實三根當中的根之根是什麼?孝親尊師。只要有這個,絕對不會被拉走;會被拉走的,還是這個大根大本根基不牢,因為畢竟都不是從大家族出來的。我們馬來西亞還有個好處,看到,你看我們顏會長那麼多兄弟,住在附近,我看不少我們大馬的同修是這樣,在台灣就很少看到了。所以我們已經約好了,老法師救世的理念,OK?要靠馬來西亞來弘揚,勸發菩提心。
所以為什麼老人家一直讓我們要重視扎根是有道理的,我們老實、聽話、真幹。不能老法師在那裡講要扎根,我們心裡想,我是大乘根性,我念佛,這個無上深妙禪,最高的,我還去學什麼《弟子規》?起這個心,我們可能沒有自知之明。當然,你假如一句佛號可以念到底,你不要學《弟子規》,一句佛號裡面圓滿的《弟子規》在裡面。可是假如我們還達不到,好多念頭都跟孝親尊師相違背了,我們當然要從入則孝、出則悌下功夫,這個叫自知之明。無量善法對治自己的煩惱,所以師父他會講要扎三根,會講強調要修什麼,都是觀機的,觀我們的狀況。
再說回來,我們剛剛說,不見世間過之外,你看了凡先生那段話好,「勿以己之長而蓋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斂才智,若無若虛」,謙虛,從來不邀功,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是自己的態度。再來,「見人有微長可取,小善可錄,翻然舍己而從之」,就是去讚歎他、去學習他,假如你還幫得上忙,跟他利行同事,這叫成人之美,隨喜功德,普賢行。
所以我們看到現在正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還有廣大的大眾根本都還沒有接觸過淨土法門,還沒接觸過《弟子規》、傳統文化,是吧?所以有這些本來是家長,他願意發心來護持講《弟子規》,甚至發心出來護持《弟子規》,或者發心出來當《弟子規》老師,難不難得?很難得,我們要護持他們。而我們整個道場學風、道風好,自自然然,不管他是從學《弟子規》,還是當《弟子規》老師,自自然然,他看到我們很莊嚴、很殊勝,他就水到渠成,也會學佛、念佛的。任何事情都要讓它什麼?水到渠成。不能感動別人,我們都是反省自己,天下無不可化之人,但恐誠心未至。而且實在講,我們假如是先學佛,都應該要怎麼樣?有涵養、有度量。甚至什麼?不輕後學,不輕慢後面才來學的人,這個才是先學的人的功夫,表現在這裡。所以你看了凡先生,他說我們在末世,他用哪個字?見人有微長,微,細微,小小的,微長可取,小善可錄,都要稱讚。這個時代要多鼓勵、多稱讚,才能把人家的善根帶動起來。
而且我們時時,我們都約好了這一生是要去極樂世界的。去極樂世界叫當生成佛,當生成佛在大乘經裡面誰表當生成佛?善財童子,善是善根,財是福德。為什麼他是善財童子?因為他有一個非常可貴的態度,而這個態度隨時保持,所以他的善根福德隨時在增長。哪個態度?只有他是學生,其他的都是老師。所以我學佛十年了,遇到一個剛進來的人,誰是老師?
大眾:剛進來的是老師。
成德法師:他來考我有沒有耐心護念他,是吧?所以還是自己是學生,他是老師,說不定他真的是西方極樂世界派來成就我們的耐性的。所以我們剛剛已經說了,我們學會一定有佛菩薩再來,我們不要看不懂。
雖然我又講了這麼久,但是我還要再補一句,我們剛剛高居士他說:「我每個禮拜聽我們顏會長講這個大經好法喜,每天都在等禮拜三,後來禮拜一也有,你看我從二O一四年到現在,我能去我一定去」。這個功德無量,你看他常隨眾,都在表法。這個我聽起來也有點請轉法輪的味道,意思說,會長你每天都講吧。所以大家看,為什麼佛講經不中斷?你看我們每天互相切磋,一切磋,我們的善根就互相增長。善根一增長有沒有煩惱?沒有煩惱。而且是一直增長,那假如一直薰修下去,不成佛都難!但是末法不容易,真正能堅持講經不中斷,那是真有願力,尤其是什麼願?以師志為己志。所以會長這一分孝師長的心不簡單,我們掌聲。
無三不成禮,有一就有二,無三不成禮,今天沒有三個人以上講不能下課了。來,再來哪一位?好,請。李居士。
男眾:李居士,是。
李居士:阿彌陀佛,法師,成德法師、滿慧法師、顏會長、法友,今天我講得不好,法師見諒,阿彌陀佛。今天我講來了四天,第一天我沒有來,那天不得空沒有來。今天我講到「淨土為歸,觀心為要」,今天我講到淨土為歸,我們淨土法門有兩種人,一種積功累德,一種最後十念法。十念法,五逆十惡這個人一定可以往生。往生我們要有信心,不要懷疑,真正念佛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一種,法師剛才講了一個有搖動了,怎麼搖動?後面講觀心為要,我們學佛成就弟子,做東西要真實,真實,這老法師講到這邊。昨天晚上我講錯一句話、一個字,我不認識中文的,我不認識字,我靠聽老法師講的,其實我不認識字。昨天晚上佛教規矩,佛教……一下講不到了,隨順……
成德法師:隨順佛教。
李居士:我錯了一個,隨順我教,《無量壽經》,講錯一個字,我回家,不對,對不起,講錯一句話,大眾。
成德法師:沒關係,依義不依語,意思對了就好了。
李居士:今天我講,法師你講了兩天講得我們動心了,你講到學小乘不學大乘,非佛弟子。我們很多老菩薩他老實念佛,我們淨宗學會很多老修念佛念了很多年,有聽到要學小乘,非佛弟子,不學大乘。法師,你開示,今天您講一點,講多一點,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謝謝李居士,他剛剛說他不識字,師父說,這個成就、開悟跟識不識字沒關係,也不要罣礙,更不要執著識字不識字。而且我跟他有感應,他還在那裡講,他一開始起來,我說他姓李,還有我們雅玲菩薩也姓李。這個李字怎麼寫?十八子,第十八願的孩子。你看他剛剛分享十念必生,嚇一大跳,這麼感應!所以姓李的同修,你們一想到李十八子,都鐵定要去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第十八願就是專門對我發的,五逆十惡只要懺悔都能往生。剛剛他還講觀心為要,很重要的要真實,這句話跟善導大師講的相應,一切皆從真實心中作,這個對積功累德特別特別重要。我們的心是不是都是真實心,都是要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的心去做。
另外剛剛他問的問題,good question(好問題)。其實法沒有定法,你可以一直念佛,你不扎三根,可以的,理論上講可以,「聲聲喚醒自己,念念不離本尊,阿彌陀佛」,但是你要愈念煩惱愈輕、智慧愈長。不是說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定要扎三根,我剛剛什麼都沒說,你們也什麼都沒聽。法沒有定法,所以為什麼叫因材施教,有時候你要護念別人,再來更重要的護念自己,要勘驗自己學得怎麼樣,自我勘驗、自我檢查。「請問仁者,你學佛多久了?」「十三年了。」「你進步還是退步?」「我怎麼知道,我也不知道。」這個不行,稀里糊塗十幾年不行,這個就要自我勘驗。假如你用這個方法,可是你並沒有提升,那你繼續用這個方法叫執著,是吧?明明學禪宗就不得力,你說我就一定要學禪,那就是執著,這種人我都見過。
所以老法師大智慧,老法師說四依法是佛陀給我們的指導,「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識,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我覺得師父開解這個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你去翻註解可能翻不到,太偉大了!真的師父沒有開出來,我們都會生煩惱。師父說,你用了得利叫了義,你用了不得益,哪怕《華嚴經》也是不了義,是吧?對,你用了都不受益,那不是變執著嗎?那就是說,你假如一直念佛,你就一直提升,那你不用再去聽三根的內容;可是假如你一直念,愈念煩惱沒有減少,那可能就是根基不牢。
所以老法師有講過,你讀《無量壽經》,讀讀讀,我就曾經請教過師父,就是讀《無量壽經》,可不可以讀到開悟?師父說可以。那他假如沒有扎三根,他就讀《無量壽經》,可不可以開悟?師父說,可能時間要比較久。其實意思就是說,假如你有扎三根,你去讀《無量壽經》,那很可能怎麼樣?比較短的時間功夫就得力了,但是師父這麼講也沒有說勉強我們。那成德自己的發現是什麼?我看過讀經超過兩萬遍的人,可是我發現有一點,他的傲慢不減反增,這個是要很謹慎的地方,兩萬。大家要知道,讀經是要得清淨,是要攝受自己的心,可是假如因為讀了遍數別人都趕不上,這個讀遍數多也是個緣,這個緣會不會調動我們的什麼?傲慢。結果又很多人去請教他,有人請教他,我們連講話的資格都沒有了,為什麼?人家是teacher,老師。老師也要注意「老是會輸」,不小心會變成老是輸掉,因為孟子說人皆好為人師,這樣就輸掉了。所以我見過很多,我還不是見一個,見到都是念二三萬遍以上,但是他的習氣沒有減少,他也不願意扎三根。所以這個人得真正清楚自己有沒有得力,這個才重要。所以「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又有「賢護等十六正士」,賢護,護誰?護自己。護不了自己,泥菩薩過江,怎麼護別人?所以得先自己護得了自己,得力了才能護別人。
最後一位,無三不成禮。我也覺得今天氣象很好,因為講話的都是男眾菩薩,代表男人站出來了。你看,女……不是,我的意思是說,你看我們女德有女德的表法,男眾也有男眾的表法,男人承擔,是吧?我們芙蓉這個男人的道跟女人的道統統表,太圓滿了。好,接下來請這個……
李居士:尊敬的成德法師、滿慧法師、會長,以及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
在這裡我是要向師父和大眾懺悔,阿彌陀佛。因為昨天我看了達摩法師的影片,其實我來的時候也是看到從一半開始,我是第一次看,所以我就看到那個情景講請達摩法師上台講法,所以我就是以自己的意思,我在昨天就上來講說,我們法無定法,就是說不需要說一定要有一個好像形式來講經說法,而是說到處都可以來講法。所以我覺得這個是我自己已經……這是表示我好像有些師父來講法,我們要安排,因為要莊嚴道場,也是好像給大眾能夠容易上來聽經聞法。所以我昨天表達的就是我自己覺得已經講錯了,所以我就給大家有一個錯誤的觀念,所以我在這邊要向大眾懺悔,師父、法師對不起,阿彌陀佛,請大家原諒。
成德法師:雅玲菩薩妳昨天講的沒有錯,我們是針對影片大家有什麼領悟,而且實在講那個片子也是表我們不要執著一個相,一定要升座才能說法,所以您的分享是沒有問題的。那當然,我們不能聽了又著一個相,我們是聽而無聽,雅玲菩薩是說而無說,無說而說,所以我們領會它的義理,不要著在它的文字的表象上。我們也感佩我們雅玲菩薩的勇氣,你看她在大眾面前給我們表普賢行的懺悔業障。阿彌陀佛。
李居士:法師你叫我雅玲就好了,不要叫我菩薩,承擔不起,阿彌陀佛,師父。
成德法師:有沒有看到,又給我們表一個法,警覺性非常高,「成德法師不要用八風吹我」。
最後有沒有哪一個同修不分享今天睡不著覺的?我們要顧及到方方面面,不能讓一個人睡不著,是不是?你說我本來要分享的不能分享了,我又犯了殺戒了。來,有沒有哪個同修跟大眾分享?龍菩薩。
龍居士:尊敬的法師,成德法師、滿慧法師、各位佛友,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
大眾:阿彌陀佛。
學長:其實不是睡不著,沒有睡不著,今天我們濟濟一堂,最重要的就是我們一定要秉持我們師父上人的,就是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學習淨土法門一定要信解行證,這個是最主要的。就是通過信解行證,我們信有了;解,我們也時常有聽師父上人開示;行,就我們一定要好好的念這句佛號,最後我們一定要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學生最近學過我們師父上人的,去年就是二O一九年三月三號的這個開示。在這個開示之中,師父上人一直勉勵我們,就是我們學佛是要做什麼?我們要去作佛的,不可以忘記這個。所以在這個開示之中,雖然是短短的開示,也是在過年裡面開示,就是三月三號他有講到,三月九號他又講到,這個三月三號是非常非常的重要。所以我們的劉素雲老師就是有提到,我們一定要把這個三月三號當作我們的每天要學習一遍的。
男眾:去年三月三號。
學長:學習一遍的,每天一定要學習一遍。裡面就有提到,這個世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我們時時要記在心中。最重要就是,師父上人最期望的就是我們一定要求生淨土,我們學佛就是要成佛。而且今生今世我們遇到這個淨土法門是非常非常難得的。還有我們的會長,時常還勉勵我們,我們不可以忘掉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根。謝謝。
成德法師:謝謝龍菩薩,確實阿彌陀佛是根。尤其《三時繫念》說:「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我們不念佛就會起分別執著了,分別執著就是輪迴心造輪迴業。所以剛剛我們高居士講到那一片專題,好像這裡有一本小本子,就是這個專題的文字檔,大家也可以請。老法師一開頭就講:「學佛是學作佛,作佛是心去作佛。」就是要用菩提心才能作佛,念佛的心才能作佛,輪迴心修什麼樣的法都不能往生,所以心是根本。而且念佛真的是「六字統攝萬法」。剛剛說信解行證,實實在在講每一部經典都是你在解,你解完以後怎麼做?就是這一句妙法。
比方舉例子,你研究《十善業道經》,晝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間雜。你學完了,真的,要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怎麼做?晝夜常念阿彌陀佛、思惟阿彌陀佛、觀察阿彌陀佛。一本《十善業道經》、一句佛號,OK了,圓滿了,是吧?你又讀《金剛經》、學《金剛經》,一部《金剛經》念下來二十分鐘,講什麼?「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這部經就講這個。你看我們學佛的人,應云何住?南無阿彌陀佛;云何降伏妄心?南無阿彌陀佛。不用講了,《金剛經》結束了,是吧?對,你看六字,《金剛經》在哪?南無阿彌陀佛;《十善業道經》在哪?南無阿彌陀佛;菩薩六度在哪?南無阿彌陀佛。真的,蕅益大師說:「真能念佛」,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每一句佛字句分明,你的身心就不罣礙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即大布施」,你連身心都可以捨掉;「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一句接一句;「真能念佛,不復妄想馳逐」,你不會有其他的念頭,「大禪定」;「真能念佛,不為他歧所惑」,就是人家給你講其他的法門,你都如如不動,「大智慧」。那你看,一句佛號裡面有沒有六度萬行在裡面?所以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根,我們要把它牢牢抓住。
今天時間也晚了,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我們感謝今天四位菩薩的供養,阿彌陀佛。
大眾:阿彌陀佛。

2022-06-21
97:58
comments
No Rating

馬來西亞淨宗同修交流會05_成德法師

成德法師:法師、會長、諸位大德同修,晚上吉祥。
大眾: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今天我們孝悌書軒還有青年學校一起過來,大家交流、探討、分享,所以晚上想說,看還有沒有要交流探討的問題可以先提出來,不然問題沒有問,到時候回去睡不著覺,這個成德就惱害眾生了。我們佛門要守五戒,第一個是不殺生。而這個不殺生祖師開解得更透徹,不只是不殺害眾生的身命、傷害身命,更進一步是不惱害,就是不讓眾生生煩惱,你連讓他生煩惱都不忍心,不可能去傷害,更不可能去殺害他了。這是不殺生。
不偷盜,不與取,不只是說你去偷盜人家的東西,就是沒有人家同意,你不要去拿人家的東西,有這種心態,他根本不可能去偷盜。其實這個內心裡面最重要的,真正對人的愛護、對人的恭敬尊重。但是大家要知道,佛法是活活潑潑的。因為怕大家一聽完,這是別人的東西,沒有同意不能拿,結果大家一回到家,打開冰箱,這個是媽媽買的,「媽媽,這個我能吃嗎?」然後一天問了十幾次,你媽說你煩不煩,你這是回去是什麼?你昨天是去哪裡了?去聽成德法師講話。所以你看戒律開遮持犯。因為家裡人太親,他又不會跟你分自、分他,跟你計較,所以跟家裡的人,假如你要寫個字,你爸爸的筆,「爸爸,這個筆我能用一下嗎?」你爸爸說,你還是我兒子嗎?
所以這個法是活活潑潑。比方說你今天到朋友家,你第一次到人家去,你要寫個字,「這枝筆可不可以借我一下?」人家一聽很舒服,你很尊重人家,這個時候就不能少恭敬。親的人,太親的人,你禮數太多了,那就見外了。所以是任何東西都要活學活用,但是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要是跟愛敬的心相應,不能是隨便、自我、自私,這個就錯了。
終於有人舉手了,我說我已經又講了十分鐘了。來,謝居士。
男眾:假如我沒有問,等下可能睡不著。看「達摩祖師傳」,不是說他,他怎麼坐在講台上不說法?為什麼坐在講台上他不說法?達摩祖師剛才那個,弟子不解,想請師父解。
成德法師:我們看了這個禪宗,它就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它不取於相,就是讓我們不要著相,不要執著,任何時候都不要執著。可是其實這個很不容易,大家有沒有發現,比方說你很習慣做哪一件事情,突然改變了一下,今天不用做了,你那天還是照做。「對,已經說不做了。」就習慣了,他就會產生一個慣性,但這個慣性本身有可能就是一個執著點。
所以下午我不是跟你們說,你們來就有一個想法、就有念頭,我是來聽成德法師講話的,是吧?突然我說該你們說了,不是我說,你們,啊、啊。你看有執著點了吧,著相了,一變化,你不知道怎麼反應了。若心有住,就是你心裡有執著了,突然一變,你就煩惱了、慌了,就不能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假如沒有住了,成德一說,來,接下來誰要做法供養,你馬上接這句話應這個境界,我!你就不會在那裡別叫我、別叫我,我都沒有準備,我是來聽課的,念頭。其實你能不能做法布施?你鐵定可以,每天發生那麼多事情、那麼多感悟。可是你首先那個一變,你心裡就害怕了,就有念頭了,然後你本來有能力,就被自己給自廢武功了。所以會緊張的人,本來他體會很多,但是他心裡有一個念頭,我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講話,我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講話,所以一讓他上去了,被自己嚇壞了,腦子一片空白。有沒有人就是很怕在人多的時候講話?請舉手,有沒有?你們今天要不要突破一下,來前面試試看?現在不多,差不多七八十個人。所以應無所住好不好?
所以你看,《無量壽經》說:「亦無希求不希求想」,沒有想要,也沒有不想要。人多的時候不想講,沒有這個不想講,沒有想講,也沒有不想講,機會到了,該我上場就講。不過不知道大家的名字,不然應該做一個籤,抽,是佛菩薩加持的,不是我抽的。
所以很多時候都是心態的問題,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你看那個執著裡面最厲害的,懷疑。人一懷疑自己,你本來有十分的力量,一下子打對折再對折,真是這樣的,就像消了氣一樣。
成德學佛有一個心境,就是佛菩薩不可能騙人,聖賢人不可能騙人。我為什麼這麼想?就是我也不願意騙人,這多難受,騙人多難受,連我都不想騙人,佛菩薩更不可能騙人,是吧?這個應該很容易想通。既然佛菩薩、聖賢、師父不可能騙人,那他們講的一定對。所以佛菩薩怎麼講我不懷疑,他講的我就接受了。他老人家開悟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我接受了,感覺自己不一樣,比較不會沒信心。
我也跟大家講,我從小成長,考試so so(一般)。so so是英文吧?
大眾:是。
成德法師:不是日文。不怎麼樣,成績都十幾名,不是什麼很出類拔萃的。而我姐姐都是全校第一名,你們就知道我成長的過程挺有壓力的。所以諸位同修,你假如比你兄弟姐妹優秀,請你留心,可能無形中會傷害到他們,這個你要很柔軟你才能體會得到。因為學柔軟是學菩薩四德,「柔和質直攝生德」,要都能體會到身邊人的感受,這樣你所在之處,讓一切眾生生歡喜心。
從小成績不怎麼樣,也沒什麼才能,這個畫畫、美術好像都很痛苦。沒有一樣才能,所以從小都沒參加過什麼比賽,長得也不怎麼帥。所以在這個社會風氣比來比去,愈比愈沒信心。所以我記得我念初中的時候,我們那些女同學就說,長相要像某某男同學,那個聰明要像某某男同學,某某才能要像某某男同學,我們班好幾個男同學就被她們列出來了,就沒有列我。可是最後我可以感覺到她們很善良,還是把我列上去了,她說,禮旭的善解人意。我知道她們怕我傷心,所以給我列了一條。
這個已經形成沒有信心,它是一種障礙,所以我會很容易緊張。你沒信心,遇到事情你就很怕做不好。所以一考大學聯考,睡不著覺,也考不好。後來學佛了,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佛不會騙我;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那我只要做一個動作,觀察我的念頭裡有沒有分別執著,然後我再把它放下,這樣我的智慧德能就慢慢慢慢恢復了,障礙就小了。但是障礙不在外面,但以妄想執著,那是自己的,跟別人都沒關係。
所以老法師教講經至誠感通,我也相信。所以十七年前,剛好因緣在海口。其實我去,本來我父親還交代我,你跟著這個楊老師,你要跟在她後面三年,意思就是你不要出來,你就先跟著好好學三年,我爸爸就給我這麼交代,一定要跟在她後面。結果我真的去了海口,楊老師從北京過來,跟我交代一句話,「這裡交給你了」,她就飛回去了。人算不如天算。你看我這個時候能不能怎麼這樣?怎麼會這樣?我爸爸交代三年以後,怎麼會這樣?這樣我不就自己嚇死,是吧?這個時候要想到什麼?應無所住,一切隨緣。剛剛大家印象中有沒有這句話?
大眾:有。
成德法師:一切隨緣,這句話有自受用、有他受用,這個待會我們再來說。這一部電影,禪機,所言誠諦,這個經義很深、很廣,待會再來討論。甚至於是他不講話都很有味道,我們剛剛這個謝居士提出來了,不是話,是他為什麼不講經?你看都沒講話,這也是個禪機。
所以你說般若在哪裡?禪在哪裡?每一天都是。你今天去面對一個人,你要跟他溝通,你一定要應無所住,你的內心不能落他的不是,因為你就對他形成成見。當你還沒開口的時候,對方就會感覺到你的磁場,他就會感覺到你是不是看我不順眼,你就沒有應無所住了。假如你很自然的、不用刻意的,你說:「兒子,來來來,坐下來,我跟你聊一下」,你兒子當下精神緊繃。你覺得這樣溝通會挺好嗎?假如你回去,然後放個「達摩祖師傳」,你自己看,你兒子剛好回來。那個剛好是你算好的,怎麼那麼巧,這個叫善巧方便。
我就認識有一個媳婦,她就覺得她婆婆教育有一些執著點,媳婦想要說教婆婆impossible(不可能)。為什麼?大家要知道,人跟人的緣分是有差異的,對上是感化,平輩是勸化,下一輩叫教化。可是你不要又聽我的話又執著,成德法師說,對我下一輩的,對兒子就是要教化,我今天非回去好好教化教化他不可。結果你兒子已經十四歲、十五歲,這個時候跟他四歲五歲一不一樣?不一樣。十四五歲已經不是講道理給他聽的時候了,再加上我們學佛也不怎麼樣,他也不是很欣賞。你要表好法,家裡的人才會愛樂佛法。所以孩子們、家裡人不是很認同我們學佛,可不能怪他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這個不是我講的,老法師有一片光碟勸大家要多聽幾遍。我們的鋼琴,我們廚房餐廳鋼琴上面有一個合冊,是「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還有「成佛之道」,這兩個光碟的文字檔。這兩片光碟對修行非常關鍵,它教我們怎麼觀照自己的心、觀照自己的行,怎麼讓菩提心時時刻刻保持,怎麼修六度萬行、行菩薩道,行菩薩道就是成佛之道。我現在一宣布,待會那幾本書不夠了。不過你們放心,這個應該一般淨宗學會都請得到。但更重要的不是讓大家聽而已,聽了,你覺得這句話師父講得太好了,你就要把它放在心上,變成自己的心境。
前幾天成德也提到了,怎麼樣不見人家的過。老法師講到了,他說我看一切眾生皆是阿彌陀佛。因為有人問老人家說,「老人家,你是怎麼念阿彌陀佛的?」老法師說:「我念跟你不一樣,我的心目中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我對一切眾生的供養跟對阿彌陀佛決定沒有兩樣。」我不知道在座的人有沒有親身見過老法師?你可以去感覺,老法師的眼神,他在看每一個人,那真的都是非常非常的柔軟,很恭敬。那種眼神會讓人終身難忘,他真的是以佛眼看一切眾生,一切眾生都是佛。
這片光碟裡面,老法師又講到,「得不到社會大眾的諒解,一定要回過頭來反省自己」。這句社會大眾的諒解,包不包含自己的家人?當然包含。一定要回過頭來反省自己,反省就是開始覺悟,發現自己的過失,立刻就要痛改。因為你一反省就看到,我的念頭不對,然後要把它放下,發現自己過失,立刻就要,不是改而已,立刻就要什麼?痛改,就是那個決心要很大,「好啦好啦,我改改看」,這不行的。無常迅速,有習氣,無常一來,鐵定輪迴,不能讓習氣一刻停留,立刻就要痛改,改正自己的過失叫真修行。我們既要學佛了,就要幹真的,不能幹假的,改正自己過失叫真修行。
接著老人家說,你每天念那麼多佛號,磕那麼多大頭,處事待人接物不能夠落實,你的佛是白修了,你的成就很有限,佛不是這樣教導我們的。所以佛法濃縮四個字,「知過改過」。
所以我們剛剛看那個電影,假如你看下來,你有感受到,哪一個情境讓我知道我的問題了,那就很可貴了,你們就是說看到這個,就代表今天怎麼樣?開悟了。發現自己過失叫什麼?開悟。請問大家,剛剛看「達摩祖師傳」有沒有開悟?你們要feedback(回應)給我一下。哦,很好看,很好看。好看在哪?就是很好看。受用在哪?不知道,武功打得很好。所以佛法是內學,每一個情境反觀自省就有悟處了。
回到剛剛我們謝居士說,為什麼達摩祖師不講話?你們現在也不要執著等成德法師回答,又執著。來,你們有什麼領悟?為什麼他不講?
男眾:時機未到。
成德法師:時機未到,很好。還有沒有?這個就是說,人的佛性在哪裡?六根接觸六塵,他有所領悟。為什麼?智慧是他本有的。假如你看下來說,你有什麼悟處?就很好看。有什麼觸動你的沒有?沒有。看了一個半小時,連個觸動都沒有,這樣也是很厲害,那兒厲害?麻木的。一個半小時,沒有一個鏡頭讓你流眼淚,這樣你的心也真夠狠。真的,這個片子你假如真的看下來,一滴眼淚都沒有,我也很佩服你。我每一次看這個鏡頭我一定流眼淚,沒有一次不流的,我現在講我都快流眼淚,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跟我一樣。你們知道哪一個鏡頭嗎?有沒有人講一下你在哪個鏡頭流眼淚?這個同修。
男眾:在強盜的首領,他把達摩祖師射那支有火的箭的時候,達摩已經用慈悲的心感動了這個……
成德法師:阿彌陀佛。所以這個眾生得度,還是在我們的慈悲心。所以你看忍辱仙人,歌利王割他的身體,你看割割割,忍辱仙人佛陀前身,他跟他講了一句話:「我成佛之後第一個度你」。大家想一想,這個歌利王震不震撼?所以佛陀其實在那一世就已經長了他的善根,不是到了憍陳如的時候。所以這一位老師他觀察得很細膩,你看他用瞋恚心要射他,達摩祖師是這麼恭敬的合掌給他射,這是普賢行,恆順眾生,你要我的命,我就給你吧。但是你們不要回去隨便給人家命,你得要像達摩祖師命給了以後還能咚咚咚咚。不過你真的閃不過,他真要你命,你也不要恐慌,這個身體是假的,是假的,臭皮囊,他只是早一點送你去極樂世界。我是說真的躲不過,你也要歡喜接受,命債還他,送我去極樂世界。所以任何境界都沒有障礙,事事無礙,我們要相信這個真相,障礙是在我們的念頭,不在境界當中。
還有沒有哪個?就分享你哪一幕流淚了。你不能自己流淚有這麼深的感悟,都不跟我們分享,這叫吝法。
男眾:師父,我還可以講多點嗎?
成德法師:等一下、等一下,他們沒講到的你再講,留一點給他們講。你是第幾次看?
男眾:我看過有好幾次,至少超過五次。每一次我都流淚,但是其實整個戲,每一句他們講那個佛法,三王子他每次用誠心去求佛,他搭那個屋子的時候,每個鏡頭都讓我很感觸,他很誠心的去求道,修成佛道。還有那個慧可法師在求達摩祖師的時候,他能夠斷臂求道,那個也是令我非常感觸。
成德法師:對。今天有沒有發現,今天看的時候悟處更多?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今天看,很多人一起看,很多人的善根都出來了,所以這個善根出來,這個能量互相影響,叫光光互融。所以今天有很多悟處,要感謝在座在場的菩薩們。來,互相感謝一下,掌聲互相感謝。這個叫依眾靠眾。來,還有沒有同修,你在哪裡觸動你的內心世界?來,請。
女眾:其實我也是看了很多次了,我沒有哭過。
成德法師:你們不要執著,沒有哭也不代表什麼。
女眾:阿彌陀佛。其實他是我先生,其實我們看過很多次,我們有一起看過,就是我從來沒有流過淚,今天是第一次,可能是磁場的關係,好像師父說的這樣,就是有大眾在,依眾靠眾。我流淚的時候是當慧可法師他去到那個洞的時候,他跪下來求達摩祖師的時候,他一跪下去我就流淚了。還有就是剛剛我先生講的那一幕,達摩祖師被射那個箭的時候。
成德法師:對,好。
女眾:所以……謝謝,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你們夫妻感動處相同,可貴可貴,琴瑟和鳴,以後菩薩道、弘揚文化有這個夫妻檔,也是非常殊勝。其實剛剛這位老師她分享這一點會觸動,其實也是代表她的內心很想這一生要成就,所以她才會感受到慧可大師那種求法,然後真正要成就的心,所以這個是相互交感。所以每個人在哪些點上觸動,其實都是他本有的善根藉這個緣觸動起來。
而恭喜大家,我們遇到淨空老法師,就是這一生了脫生死、往生作佛的機緣成熟了,I promise(我保證),這個成德可以跟大家保證,只要大家肯聽他老人家的話,依教奉行,決定成就。他老人家也是表演效法釋迦牟尼佛,等於是三千年之後,全心全意效法釋迦牟尼佛,講經不中斷的一代高僧。所以他的講經是非常的圓滿,尤其最後幾年專弘《無量壽經》,「當來一切含靈,皆依此法而得度脫」,決定可以去。
更何況我們馬來西亞還是很有善根的,馬來西亞人很善良。我離開這裡二O一六年,已經快三四年了,一直覺得很感謝大家。我在馬來西亞七年,大家對我非常的照顧,一直覺得還是挺愧對馬來西亞,自己也沒有做好很多事情。所以這次回來,能跟大家這樣交流,我這個內心減少不少遺憾。但是因為英國漢學院任務還是比較重,到那個地方是蘇武牧羊北海邊,雪地又冰天。開始人手不夠,講師很困難,我自己都要包好幾個科目,又要帶學生,而且前面的三五年要把子弟兵帶出來,就比較不容易離開身。而且兩年之後我還得考雅思,考英文。三十多年沒有碰英文,所以為什麼我今天晚上講了好幾句,大家包涵,我是在practise(練習),要多練,才能恢復記憶。所以也跟大家承諾,真的有子弟兵可以扛住這些教學任務,我比較寬鬆,成德保證每一年一定會回來跟大家好好切磋。順便回來找找年輕人、找找小孩,以後到英國漢學院讀書,回來招生招生。
剛剛是跟大家講要珍惜跟老法師的這一個法緣。我們馬來西亞同修特別善良,又有這麼多淨宗學會。而且像我們顏會長他的善根很厚,很年輕就非常愛樂佛法,後來又遇到老法師的經教,然後就非常恭敬在深入、在依教奉行,帶領我們整個芙蓉淨宗學會的同修,也是學風、道風建立得很好,講學不中斷、念佛不中斷。從二O一二年六月十一號,那個時候剛好是二O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號,前半年就每一天念三個小時的佛,每天早上九點到十二點,到現在都沒有斷過,這個道風好。「萬德洪名,能滅眾罪,果能一向專念,自然垢障消除,不但道心純熟,且可福慧增長。」「一心觀禮,六字統攝萬法」,這「南無阿彌陀佛」統攝萬法,這一句佛號包含一切諸佛名號在裡面,包含一切戒律、一切禪宗的公案,包含一切的經典,都在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所以「六字統攝萬法,一門即是普門」。「無量光壽,如來世尊,光明普照十方世界,眾生有緣遇斯光者」,你一念佛,佛光就注照,「眾生有緣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憂惱莫不解脫,如是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們也期許芙蓉淨宗學會在我們顏會長帶領之下,能愈來愈多講經、講課的老師出來。
其實老法師也在給我們表法,他老人家一個人講經不中斷,影響多大!所以師父說一個道場要興旺,沒有別的,講經不中斷,因為受益的人愈來愈多,自然就很多人來擁護。而且這個受益是指什麼?他的慧命增長,這個比救人的身命功德大多了。各方都需要有弘法的人才在一方護念。而且現在老人家畢竟九十四歲了,他要再像以前這樣升座講一個半小時、兩個小時……事實上我們也不要遺憾。大家看老法師現在沒有講經,遺不遺憾?
大眾:沒有遺憾。
成德法師:所以大家不能用感情看待老法師,老法師是乘願再來的,所以他示現一定是要啟發眾生的。你遺憾,那是煩惱,應該生起什麼?承擔。所以老法師對我們說,「我講經六十年夠了,你們要講經不中斷。」其實老人家是很善巧的,以他的退怎麼樣?讓我們弟子們懂得去承擔。不然都他老人家講,造成我們弟子們產生執著了,有師父講就好了。
所以佛為什麼要滅度?佛難道是不管我們了嗎?不是的。所以佛滅度也是大慈大悲,因為佛洞察到我們執著了。佛不會死,佛命很長,我明天再去聽經吧。這個明天再去,請問會什麼時候再去?明天、明天、明天,說不定他無常就來了,還沒去聽佛陀講經就往生了。所以佛他有滅度、歷代高僧有圓寂,都是提醒我們,法是尊貴的。慧可都是斷臂求法,我們怎麼可以明明善知識他每一天在學會講經,我們都不去聽?這個就大福報現前給折損掉了,沒有好好惜緣,惜緣的人才有福報。所以我們看佛一滅度,阿難尊者就證阿羅漢,他一下子他那個依賴的心沒得依賴了,他就證果了。
所以我們不跟老法師搞情執,我們體會到老法師要給我們的啟示。再來,他九十四歲,春節的時候還在那裡,「巴黎人家要辦一條龍,我們有事幹了」。老法師的衝勁比我這個四十幾歲的人還猛,讓我看到很慚愧。所以我們昨天有人沒有來,我們昨天一起討論。我們昨天每個人發了一本書,《勸發菩提心文》,大家待會也可以請回去。
我跟大家一起討論,我們馬來西亞可以落實師父哪些救世的理念?師父有大智慧,世界有那麼難的一些問題要解決,他老人家有智慧、有方法。他不止有方法,他帶頭落實這些方法。可是一場戲,一個弘法的大戲,有沒有可能只有一個師父在那裡唱?不可能的。哪怕是他一個人唱,大家只會產生一個什麼想法?只有老法師行,我們不行,還是不相信。可是假如有學生一配合,一個威力就很大,更何況是一個團體,甚至一個地區。
當時候廬江做了三年的時間,當地百姓很善良配合,一下子就把傳統文化的種子撒到全大陸,甚至於我們馬來西亞還去了五百多人,尤其校長職工會去的特別多,才三年而已。假如我們發願,把我們芙蓉建設成和諧宗教團結,宗教回歸教育互相學習,還有儒釋道講經不中斷,那這個力量更大。以後全世界到哪裡來參學?到蓮花國來,芙蓉是蓮花,這個叫「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芙蓉受安樂,「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無邊苦眾生」。所以《無量壽經》都可以在我們當前去落實,只要我們隨緣隨分,盡力就是圓滿,不要去想能做多少、能做成怎樣,那叫未來煩惱,我們安住每個當下,真心去做,就對了。昨天跟大家討論,昨天不在的也可以回去想一想。
你們看過「暖春」嗎?你們覺得那個片子裡面哪一句話最有味道?我個人的感受,我覺得那一句「我最喜歡看爺爺笑」,那句話我的印象最深。你們有沒有這個印象?有。那小花喜歡看她爺爺笑,請問大家你喜歡看誰笑?
大眾:老法師笑。
成德法師:老法師。那老法師為什麼笑?
大眾:大家聽話。
成德法師:因為他可以吃榴蓮笑嗎?不是吧?依教奉行,尤其依教奉行誰得利了?眾生,眾生歡喜,佛菩薩歡喜。每一次只要有人跟老法師說:「我們馬來西亞淨宗學會有登記、沒登記加起來超過一百個。」師父每次聽到這裡就笑得很高興,所以就又讓我想起來,最喜歡看爺爺笑。我們一起努力,讓老人家常常很歡喜,回到馬來西亞來,對著大家,善哉善哉,然後摸著大家的頭,善哉善哉,那你就是地藏菩薩。
還是回到為什麼達摩祖師不說話。禪宗就是破相,破你的執著。因為我們東土已經(有)很強習慣,怎樣是學佛?聽經,聽經,所以就要請他講經。因為你已經執著這樣才是講經,我就不講。你執著空,我跟你說有;你執著有,我跟你說空。你執著一定要開口講經,一定要站在講台上,結果你看達摩祖師有沒有在講台上講經?他什麼時候講經?他一切隨緣,他一有緣他就講,是吧?所以他就破了一個固定的相。
所以一個講課的人也要破相。我明天要講課了,我今天得好好備課,備它個三個小時,備得頭昏腦脹。他有沒有著相?請問,什麼時候是備課?因為明天要講課了,今天要備。有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當然,他是對這件事尊重。可是因為他很尊重,但有時候他又不會權變。有沒有遇過很多人很講原則,但是不大會變通,是不是?可是你去遇到很講原則的人,你就要對他肅然起敬,因為這樣的人已經不多了。你不要再說,太不會變通了,都不懂得權變。可是有時候我們還不如他,他那種堅持也是不一般的。
所以應該是什麼?以成德的經驗,不只是課前在那裡備是備課,隨時隨地都是備課。這是成德的感受,為什麼?因為我去海口,很快的給我一個任務,就是要對三百多個老師講課,我有任務了,要講《弟子規》。我覺得我接到這個任務以後,我看到的每個人、每件事、每個東西都是《弟子規》,你們相不相信?沒有一幕不是《弟子規》,所以我感覺我隨時在備課。一個禮拜講兩個小時,然後你每天都在備課,那請問講兩個小時難不難?不難,那幹嘛壓力很大?就好像你每天有所領悟了,回到家跟你的家裡人坐下來,來,嗑瓜子,然後你在那跟他分享,有什麼壓力?所以講課不能有壓力,有壓力就著相了。底下聽課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就是你的親人。我告訴大家是真的不是假的,因為你執著這一世,你不知道他們過去生都是你的至親,不然這一生也不會碰在一起。
所以都沒有定法,他執著空,就跟他講有;他執著有,給他講空,最後空有二邊都不執著,入中道。所以達摩祖師也是應,看他們執著了,就應機說法,而且不是用嘴巴,用行為。還有沒有?
男眾:末學覺得,剛剛達摩這一幕不講經,我剛剛才想起來,我看了再回憶一下,應該是達摩師父看到中國當時學佛的和尚條件非常好,而他那個時候在印度的時候,是通過很多生活的歷練來去明白佛法。所以他上台看了看經書,覺得說他們這些所謂的中國的法師們只是在讀的層次而已,反而生活上層次他根本沒有體驗到什麼是佛法,所以他也不講,就離開了。我的領悟是這樣子,謝謝。
成德法師:對,好,謝謝。所以不講也是留下來讓所有在場的人自己去什麼?去領悟、去反觀。這個對教學又是一個啟示。所以「達摩祖師」每一段、每一個鏡頭,對我們弘揚《弟子規》、弘揚傳統文化有沒有關?有關,都完全相融合的。我們要了解,我們這個時代,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所以我們的學習方法其實不是照幾千年的老祖宗留下來的,我們在場沒有一個人是這樣學的。有沒有人讀過私塾?沒有。所以我們本來的學習狀況,假如不是遇到師父,都是錯誤的學習方法。中國的學習方法跟大乘佛法相應,它先求根本智,再求後得智。什麼是根本智?般若無知。他一直讀經,腦子裡沒想其他的,然後到十四五歲了,那個臉還憨憨的,很天真,心地清淨,一跟他講經,一講他就懂,一講他就懂。你現在去跟十五六歲的人講經典,很難講得懂,不一樣。
我們是怎麼學的?灌輸,一直記、一直記,壓進去、壓進去,為什麼?考試要考。然後每一次要考以前很痛苦,考完以後幾天就忘光光了。你們想一想,擠進去的東西幾天就忘了。你這麼一擠下去,傷不傷腦筋,傷不傷?
大眾:傷。
成德法師:所以大家有沒有觀察一下,大學生的眼睛比較亮,還是小朋友的眼睛比較亮?
大眾:小朋友。
成德法師:你愈學應該愈有智慧、眼睛愈亮,怎麼會愈學眼睛「眼力不好,番石榴看做蓮霧;眼力不好,瓠瓜看做絲瓜」,愈來愈沒有悟性。所以老法師說,錯誤的教學方法把我們的小孩腦子都教成漿糊了。他為什麼竭盡全力要辦一條龍?為什麼要辦英國漢學院?這個時代正法到谷底,要拉起來不容易,全部要做給人家看,講沒有用,你拿證據來吧。所以老人家一生都在做實驗給人家看,包含他自己出家講經,他要證明什麼?講經不會餓死,不一定要趕經懺,給後面弘法的或者出家的人信心。不是老法師,誰要給眾生做實驗?誰要給眾生表法?每一個人,自己。因為跟我們有緣的眾生也都因為我們在看佛法是什麼、傳統文化是什麼,我們能表好法,他有信心;表不好法,他又產生誤解。所以佛法為什麼說「為人演說」。
所以剛剛這位老師講得很好。師父有強調,不要把人的悟門堵住了。這個是一門藝術,這個就不能再講下去了。大家以後再教小朋友怎麼拿捏?不要把他的悟門堵住了,其實經典都有。不要把悟門堵住了,那我到底怎麼教?有沒有人當下想到哪一句經句?應該怎麼教?
女眾:因材施教。
成德法師:因材施教,正確,來掌聲鼓勵一下。還有沒有想到哪一句經句,用什麼方法來教?罰大家回去讀一篇文章,哪一篇?《禮記.學記》,這非常精闢的教育哲學。怎麼教?講到這裡了還想不出來,不行。我待在馬來西亞的時間太少了,不能怪你們。有沒有想到哪一句?「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開而弗達,啟發他,但是不要給他灌輸,都給他講完了,要留一些空間讓他去領悟。古人留這些很重要,大家有機會讀,多學。
我們最後讓很想突破自己,在眾人面前講話的普賢菩薩分享。掌握機會,剛剛有人說不敢在很多人面前講話,今天就是突破的機會。有沒有對這個片子做一個法供養的?老法師說要做法布施,法布施得聰明智慧。
女眾:大家好,學生看到這個片子的時候,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達摩祖師在少林寺面壁很多年,九年,好像是九年,為什麼?祖師是開悟的,為什麼需要等傳人等那麼久?然後就想起有一個鏡頭,有一位法師,忘了他的名字是什麼,開始的時候他比較傲慢,在一個好像是餐廳是嗎?去喝茶,就看到達摩祖師,然後空智法師,他是空智法師。
成德法師:空智大師。
女眾:空智大師。鳳雯記得空智大師請教法師問題的時候,自己好像比較傲慢,顯示比較傲慢的樣子,然後達摩祖師好像就給他一個這樣碰一下,然後他好像就開悟了。開悟的時候,達摩祖師起身就走了,然後他好像覺悟了一些什麼,但是就沒有追上去,也沒有……就是很感恩達摩祖師給他啟示,但是自己並沒有跟隨。就給學生一個啟示,如果是自己的話,希望自己可以緊緊的抱住達摩祖師的腳,然後跟著開悟的明師學習,直到自己成就。以上這一段是給自己比較深刻的片段,向大家報告。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這個片子真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是法,大家可以多看幾遍,更細微。比方說這個空智大師,你看他走出來,你看他的動作就在啟發我們,他那樣,空智大師,阿彌陀佛,空智大師,阿彌陀佛,你看他聽到那個「大師」很舒服有沒有?「我們是出家人,對世間名利都不應該貪著」,其實他的表情他已經很享受了,但是他一直講給旁邊的人聽,不要貪著。所以要看到自己也不容易。所以你看每個動作都很有味道,我說這個拍片的人挺厲害的,導演也很厲害,你說不是修行人能拍出這個東西?
再來你看,他一看到達摩祖師,然後就跟祖師講:是不是達摩祖師?貧僧什麼什麼,有問題請教。你看他要坐下來,他並沒有跟達摩祖師說:「請問我可以坐嗎?」他自己順勢的喀就坐下去,然後就現象也是空,什麼也是空,什麼也是空,在大談他的佛法有沒有?你這個態度怎麼跟善知識請教?他那個每一個動作都是傲慢。所以禪宗有一個公案,有一個人要去跟一個禪師,說要跟他請教。那個禪師就拿了個杯子給他倒水,倒倒倒倒,滿出來了。他說:「滿了滿了。」「對,你滿了我還能給你講什麼?」所以我慢高山,法水不入,我慢就像山一樣,法水怎麼流得進去?都被擋住了。所以這個空智大師他就一直在那裡談一些很玄妙的義理,然後談得不亦樂乎,都止不住了。那個假如達摩祖師不敲下去,他可以講三天三夜。鏗!「你為什麼打人?」「看那看不到的東西,聽那聽不到的聲音,知那不知的事物,才是真理。」其實他已經在啟發他,你不要著在那些文字相,真理是要用心去感悟的。他也在啟發他,他也沒有講破,看那看不到的,這是啟,「道而弗牽,開而弗達」。結果他要走了,他不是給他跪下去,「師兄,你是不是被打昏了?」他說:「言語無法說清,只能用心去感受」,他就跪下去了。他很有善根,但是還不夠。雖然達摩祖師這麼一敲他,給他講的這句話他有所收穫,可是這樣的善知識不好遇,是吧?所以他不應該只是跪下去磕頭,剛剛鳳雯說的,趕快跑過去抱住他的大腿,這個大腿一抱住,中國禪宗的歷史要改寫,二祖空智,就不是慧可了,二祖是空智。
但是這裡又延伸出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啟示,這也是佛門的規矩,一個人沒有開悟以前不能離開老師。可是現在標準降低了,一個人沒有能夠分辨是非、善惡、邪正、利害、真妄以前,不能離開老師。為什麼?你一離開你分辨不出來,你很快就被污染了。所以不離開是藉由老師是過來人,護念我們的道業。你有了真正這樣的基礎,你出去了就能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你才能五十三參;你沒有這個判斷力是參不了,愈參愈混亂,參到最後一大堆是非人我就麻煩了。
剛剛這個鳳雯也是表法,是吧?她跟著成德一起回到馬來西亞,她是來配合的,當看到都沒有人講話的時候,她不出來就是不懂默契,總不能大家在這裡你看著我、我看著你,挺尷尬的,這個叫該出手時就出手。
你會不會跟你父母出門?會不會跟你的領導出門?出來的時候要不要會配合?你不要到時候你的領導說,「早知道就別帶你出來了」。所以學佛首先學什麼?學怎麼當兒子、當兒女,怎麼當學生、怎麼當下屬。我們連這個都不會,那怎麼學佛?佛法是什麼?是孝道、是師道。不會做兒子、不會做學生,不可能能學大乘佛法的。
那我們再具體講怎麼當學生,怎麼當下屬、當孩子。我們有一個小東西要供養給大家,我們有七個及時、八個落實。七個及時是做人,八個落實是做事。做事也很重要,禮敬諸佛,什麼是諸佛?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這七個及時完全都是《弟子規》的句子,只是它是平常我們幾乎每一天都會用到,假如每一天都要用,我們都用不出來,這個根基會扎不下去。我會供養給我們帶團隊的領導,到時候他再share(分享)給你們。
來,有沒有人要?好的,淑媛舉手舉得很高。還有淑媛要突破了,在那麼多人面前講。
女眾:尊敬的成德法師,尊敬的滿慧法師,還有尊敬的同修大德們,還有爸爸媽媽,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
看了「達摩祖師」這個影片,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時候他求法的時候,他問了師父,「我的心很不安,你可以幫我安我的心嗎?」師父就說,「拿你的心來,我幫你安。」然後他拿不出來,師父說:「你的心安好了」。然後就深刻體會,不安的心都是虛妄的,所以都要放下它,然後提起這句阿彌陀佛是真的。剛剛媽媽其實鼓勵我,師父問說有沒有人要分享,然後我媽就給我一個眼神,「妳要不要分享?」那時候我就本來說不要。剛好師父也鼓勵我們分享,然後我就說,那個不要的心是假的,所以要放下它,要孝親尊師,聽師父的話,聽媽媽的話,然後出來分享。其實佛法確實很簡單的。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剛剛這個淑媛分享,我都有點接不下去了。她每一句話,你看真心流露出來的都是法。你看,我就是聽爸爸媽媽的話,就是聽師父的話,這個有福報。兩種人念念想著成就你,不會嫉妒你的,師父講經說的,誰啊?父母、老師。你一聽話,你的彎路就不用走了。而且《晚晴集》有一句話,弘一大師挑了一百句,其中有一句非常重要,一個修學的態度,「聞教便行」,就是你聽聞了教誨,怎麼樣?聽完便行,就是馬上去落實。「奚待更勸?」就是這樣的態度不用人家勸他。這一個人這個心態保持,三年就會有很明顯的提升,因為他一聽就去做,聞教便行,奚待更勸。
所以剛剛她分享到,她覺得這些心都是假的,都應該放下。所以她還分享一句,什麼是真的?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是真的。對,無量光壽,「彼佛何故號阿彌陀……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所以這一句佛號就是「無量光壽,是我本覺,起心念佛,方名始覺」,我有本覺,我現在覺悟了,念我的自性,「聲聲喚醒自己,念念不離本尊,阿彌陀佛」。這樣很快,這樣下去,下一次成德就不用來了。
所以剛剛敘述這個,代表這幾天大家一起這樣薰習,淑媛薰得很有相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這個真心是我們本有的,「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妄是什麼?妄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把它當真,它才會障礙你。你說:「哎呀,我不行,我的個性就是這樣。」你把假的當真的,造成障礙。你把假的一放,「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所有假的你就放下了,你本有的真的就現前了。「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當然,再更細微一點,我可能就要問她,比方剛剛媽媽給妳示意,她這個父子有親沒有失去,你看都不用講話,眼睛瞪一下就知道媽媽是啥意思了。父子有親的天性要終身保持,然後再把這個天性延伸到對兄弟姐妹、對家族、對鄰里鄉黨、對一切人,接著「凡是人,皆須愛」,再延伸,凡是物,皆是愛,這個就是菩薩道了,就是整個中華儒釋道的教育就是達到這兩個目標。
你看媽媽給她示意,她第一個反應不要。那我是要問她,妳那個不要裡面的念頭是什麼?是害怕還是怎麼樣?有點緊張,你看,請坐。緊張是煩惱,為什麼緊張?信心不夠。但是大家注意,把什麼排前面?我,我貪、我瞋、我痴、我慢、我疑。我一緊張,我疑了,我一緊張講不好好丟臉,好丟臉,你看我執作祟了。「這個難得,我做個法供養,利益大眾。」把自己排後面。
前幾天我們跟大家討論四個字,「強者先牽」,大家記不記得?你們怎麼現在修如如不動。不過你們沒反應也正常,科學家說要聽二十一遍才會記得,所以跟你們沒關,因為我才講一遍而已,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大家注意,我們假如不用心領悟,連聽經都會執著聽經聽到的那個文字相。比方說,強者先牽,人臨終那一念什麼比較強就把他帶去了,貪念強墮餓鬼,瞋恚強墮地獄。那你會不會聽完之後說,強者先牽就是臨終的時候強者先牽?那這句話我們講臨終會強者先牽,跟現在有沒有關?
大眾:有關。
成德法師:對。所以強者先牽,是在我們當前任何境界現前,我最容易出現的是什麼念頭,觀照到這樣、思惟到這裡就受益了。而且我連現在身體這麼健康,我這個貪瞋痴我都伏不住,我臨終能伏得住嗎?你看,去思惟。靜中十分,動中一分;動中十分,病中一分;病中十分,臨終一分。所以這個強者先牽跟現在有沒有關?關係非常大。所以這個時候就要觀照,我平常最容易起的是什麼念頭。
佛法,我們很好的反觀,很多的領悟,你有自受用了,進一步什麼?你就懂得去護念別人。我們自己都不受用,那很難,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所以自助,欲助人者先自助,欲愛人者先自愛,欲敬人者還要先自敬。
來,我們最後一位。雅玲菩薩。我覺得她不用麥克風,她丹田很有力。
女眾:阿彌陀佛,成德法師、滿慧法師,以及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剛才我在樓下就看達摩法師的影片,有一項就是說,他們請達摩法師上那個講台來講經,其實以我自己的感覺,就是說法無定法。你這樣子等下來一個人上講台來講經,這就是太執著了。其實有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一言一語,我們的動作,就好像剛才媛媛講一個眼神,其實這些都是表法的,而不是要用好像老這樣隆重這樣來講法,所以達摩法師他覺得並不需要。這是我個人的想法,不懂對不對,請師父和大眾多多批評,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謝謝雅玲菩薩。我們看剛剛這段話,其實影片裡也有,最後要結束的時候,達摩祖師不是教少林寺的出家人武功,有沒有?你們要學道就要參悟禪機。禪機在哪?一個動作,你們有沒有看他們在那裡練武,是吧?「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其實禪機,禪是什麼?佛心。所以你們要參悟禪機,就要看老法師的一舉手一投足,他講話、他做事,真的都是法。任何一個東西不整齊了,他馬上就去把它扶好。你看,你只拿給他吃,他絕對不吃。他對人的尊重,他是從小已經習慣成自然。哪怕他現在威望那麼高,他只要他要吃一個東西,看到別人沒有他不吃。「你們呢?」「師父,我們都有,你先吃。」他有時候就等大家來再吃。尤其有客人來,有傳統文化根基的人,那對客人好恭敬,真的中國人華人好客。
我是親身看過一次,有一個人他的乾媽是一個導演,女導演,北京人,氣質非常好,也很有成就。她沒有接觸佛法,然後因為她身分特殊,這位同修就說:「師父,可不可以帶她來親近您?」師父答應了。接待她十天,老法師從頭到尾表演怎麼當主人。他親自到了淨宗學院,親自,這個是萬姓祖先,它是什麼意義,一一給人家介紹環境,非常恭敬。這些他的學生都可以做,可是他都親身做,他老人家已經八十幾歲了,就是給我們表演,教我們。所以我們不會看真的是太可惜了。然後每一天因為去參加課程,每一天聽完課回來,「今天聽了有沒有什麼收穫?」每天還陪伴她、護念她,就這樣聊啊聊。到第十天,這位應該也有五六十歲的人,她說:「淨空法師,我可不可以皈依?」她自己提出來了。師父說:「可以。」師父一說可以,她就開始哭了,都沒有停,就一直哭,那個善根,被師父的恭敬折服了。她也是在北京很有成就的人,然後就一直流眼淚。師父親自搭衣,拿起引磬,我這輩子只見過師父拿一次引磬,原來就是那一次,給她做三皈依。所以其實師父從一開始接待,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都是禪機,怎麼做人,怎麼用佛心去恭敬人,我們要善於去觀察。
藉由剛剛雅玲菩薩講的,就不是執著在一定是上台講經,但是我在這邊要聲明一下,大家也不要又落成「不用升座講經」。大家聽懂我的意思嗎?好像沒聽懂。不要看完這個電影,「哎呀,那不用升座了,隨時都可以講的,隨緣度眾,遊步三界,無所罣礙,開示正道,度未度者,不一定要升座講經」。那可能又偏到另外一邊去了,是吧?所以為什麼你執著有給你講空,你執著空給你講有,但是不要,你要不在這一頭、要不在那一頭,隨時都會產生執著點,就是提醒我們。「神光,不要太執著。」記不記得這句話?你看他執著,精進執著到都不睡覺,有沒有?最後還割自己。你看一執著,人一執著就沒理智了,觀照不到了,自己在割身體,他還覺得他很精進,有沒有?他的師父你看很善巧,也不罵他,他要拿刀拿不到,他師父割。「師父,你怎麼割自己?」「我割自己關你啥事?」你看這個要啟發一個學生,只能讓他終身難忘。接著告訴他:「我以為你是沒感覺的人。」「你割自己徒兒心痛。」「我還以為你沒感覺呢。」都是啟發式的教學。所以告訴他:「神光,不要太執著,君子當自強不息。」「這句話是儒家之說。」你看又執著了。「儒釋道本是一家。」你看那個對話裡面,那個老師很厲害,都在破他的執著。
所以我是擔心大家,現在看看看,又產生新的執著點:「講經不一定要上座,隨時都可以講,儀式也不要做得這麼繁。」儀式也有必要,儀式為了什麼?為了讓人生起恭敬,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但是有沒有看到,老人家是不執著的。以前講經的儀式好像要十幾分鐘,或者比較長,老人家說現在人工作很忙,他能來聽經很不容易了,你不要一個上座以前就做得太長,你可以簡短一點。但是簡短不代表隨便,所以你要調整,可是不能調到連根本的東西都不見了,那不行的。所以這個都要善於去領會,不然領會錯了,又變成新的一個執著點可不行。
時間到了,一切隨緣,不能執著。更重要的,今天這麼多人陪我看「達摩祖師」,不能讓他們白陪,我們今天的領悟希望能伴隨我們終身。
最後還有沒有同修大德有問題要問的?因為我怕有人睡不著覺,因為人一想通了很好睡,非常好睡,理得心安就很好睡。
男眾:尊敬的成德法師、滿慧法師,各位長輩、各位同學,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適宇這邊有個小的疑問,適宇好像有印象當中,老法師有提到「世界宗教是一家」,然後想聽聽法師關於不同宗教的人結合成家,對於這個概念師父有什麼看法嗎?因為適宇身邊也有聽到一些人就是會覺得,如果是兩個來自不同宗教的人結合在一起,或是不同觀念的人在一起,就會產生矛盾或者是家庭的不和諧。請法師多多指教,謝謝,感恩。
成德法師:謝謝。Good question(好問題)。因為我們現在處在這個地球村,所以一個家庭裡面可能都有,一個家族裡面有不同宗教的。當然這個問題是夫婦,是吧?假如要成家,又是不同宗教,這個我有遇過。那法沒有定法,真的要不同宗教成家,一定要學進去的人才做得到,要學進去的人做得到;學不進去,我們說量力而為,是吧?你的功夫不夠,但是你每天要面對這個境界去考,假如成德說可以,以後這個人進去以後,每一天說這個成德法師害死我了。所以你看回答問題容不容易?所以回答問題方方面面有時候都要考慮到,上根、中根、下根。所以念佛法門比較好,三根普被,你講禪宗,接上上根人。
老法師在國際間走,有時候到了一個國度要填一些資料,結果這個填資料裡面有一欄叫做興趣,當時候老法師看到這個興趣,想都沒想,寫了八個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說我們一般拿到興趣,爬山、畫畫什麼的。所以大家要會看,師父寫八個字你看出什麼?老人家在什麼境界?普賢菩薩的法界,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是普賢行,很有味道。假如有一方他已經可以恆順眾生,又隨喜對方宗教的功德,那這個沒問題了,是吧?大家要知道,一個巴掌是拍不響的,所以只要有一個人有功夫,是吵不起來的,能吵得起來叫做半斤八兩,彼此彼此,一般見識。所以就是是可行的,但是你得真正時時能提起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時時能提起神愛世人,那就沒問題了。
老人家為什麼要提世界宗教是一家?要團結起來,不然這個世界沒救了。所有的問題都出在於人心的問題,人心要透過宗教來教化,那宗教徒再不團結表演出愛,不信宗教的人怎麼認同你?你還說愛世人,你們之間就不互相愛,甚至一個宗教裡面互相攻擊。所以我們一不小心就毀謗佛法了,甚至讓沒信佛的人不相信我們了。所以師父有大慈悲,他開出這個時代的妙方,只能從宗教團結,宗教回歸教育,才救得了這個世界,互相學習。
而且這也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精髓,求同存異,這都是做人的涵養,你不要去要求全部一樣,他百分之八十倫理道德因果都是一樣的。那百分之二十為什麼不一樣?你通的人沒有不一樣。相上為什麼不一樣?因為他在不同的時空,是吧?你比方說有一些人,「哎呀,這個伊斯蘭教徒居然可以娶好幾個太太,我們一聽就很反感。」這個是不是有因緣的?是不是?萬法緣生,它一定有它的因緣,那是不同時空。所以通的人應該是都沒有衝突。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身在什麼境界?事事無礙。外面的境界都不會障礙,只有什麼會障礙?念頭。因為我們有所侷限,心量不夠大,才會分自分他,形成障礙。
所以婚姻是一個重大的抉擇,你假如覺得可以,自己的功夫夠,那沒有問題;假如還沒有把握,那一切隨緣。因為我們華人的文化重視什麼?門當戶對。其實那個門當戶對的重點在哪?不是錢,都錯了,門當戶對什麼?思想、價值觀相應。其實他兩個宗教的人都信進去了,他其實是英雄所見是同的,但是你要入進去。所以我們婚姻為什麼門當戶對?其實就是六和敬的第一條,見和同解,那門當戶對的重點叫見和同解。所以六和敬在哪裡?家庭、團體。
不知道這樣的回答可不可以讓你晚上能睡得著覺。阿彌陀佛。好,那謝謝大家了,阿彌陀佛。

2022-06-21
108:32
comments
No Rating

馬來西亞淨宗同修交流會04_成德法師

成德法師:法師、會長、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吉祥!
大眾: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我們今天好像有要討論的重點,有沒有人回去想了半天睡不著覺的?要放輕鬆,很多靈感就來了,不要製造緊張。今天晚上應該是我們第三天。
男眾:第四天。
成德法師:已經第四天,第四天了。
男眾:是。
成德法師:其實這幾天的交流,首先我們認知到修行首重要發菩提心,菩提心是成佛的真因,有因才能結果。尤其有一本教誨,叫《勸發菩提心文》,就是教導我們怎麼發菩提心。其實我們很有福報,遇到當生成就的念佛法門。其實能夠遇上也不是偶然的,這個世間從事相上,印光祖師講不離兩個字,「因果」。其實這段話我們應該都有聽過,也常聽老法師常說深信因果。我們問問自己,我們相不相信因果?
大眾:相信。
成德法師:相信多深?什麼時候都信嗎?
大眾:是。
成德法師:被人家騙一百萬了還信不信?被人家打了相不相信?所以這個信還得真金不怕火煉,任何(境缘)來,時時不忘因果。其實這個因果是真相,也是個妙法。
深信因果的人,這一生不會再埋怨了。埋怨這個病好不好治?不好治,因果能治。其實埋怨不去掉,能不能往生?
大眾:不能。
成德法師:我們這個念佛人一聽到能不能往生,耳朵就豎起來了,very important(非常重要),key point(關鍵點)。我們這幾天還問了一個問題,不是老法師的知己,能不能往生?因為三世諸佛淨業正因,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怎麼孝得好,怎麼奉事得好。你連父母、老師的心你都體恤不到,你怎麼事奉?事奉到你媽媽說:你回去啦,會把我氣死,你回去、回去。
因為一個人要孝順,有一個字很重要,哪個字?順。我們有時候覺得這樣好、這樣對,變成要求父母、強迫父母。我為你好!你看,這個說法好不好聽?
大眾:不好。
成德法師:看起來是為他好,事實上我們的念頭還太硬了,還有控制。其實人的控制在哪裡凸顯得最明顯?愈親的人控制愈厲害。你們要自己去觀察,不然你們也不相信我講的。愈親的人控制愈厲害,為什麼?你是我兒子,你是我丈夫。所以張三的兒子你都不會控制,是吧?李四你都不會去管,因為這些人你沒有產生「我的」。所以修行就是放下這個我、這個身,我執還有我所,我所有的東西要放下,不然它都會把你牽絆住,你就留在這個世間。
所以說我們昨天講到一個蕅益大師的「淨社銘」,我們複習一下,第一個,淨土為歸;第二個,持戒為本。大家注意,我剛剛講的話有沒有淨土為歸?有,我跟大家講能不能往生,這句跟淨土為歸有沒有關係?有,你有放不下的不能往生,你不能做師父的知己,不能往生,因為你就沒有真心去奉事師長。所以人本有的天性是什麼?父子有親,父母跟子女同體的。
我記得我姐姐當時候生產,在我們家坐月子,我們在那吃飯,她一下就站起來,我說什麼事?「孩子哭了」。奇怪了,我怎麼都沒聽到,她怎麼都聽到了?很神奇。還有一個情況更神奇,剛學講話,小外甥學講話,他講半天我一句都沒聽懂,奇怪,他媽媽每句都聽懂了,還可以翻譯給我聽,她的耳朵也沒比我好。有沒有看到,這個就是父子有親,它是一體的。那個母親,這是我,跟我是一體的,一下子就感同身受了,他講啥都聽得懂。
真正的孝子也是這樣,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王希海先生,他每天都洗床單,人家問他,你幹嘛要每天洗?他說我父親中風已經很難受了,他每天還會有熱氣,這個床單會有潮氣,我父親已經很難了,我不想再增加他一點點的不舒服,所以每天都洗得乾乾淨淨,晾得乾乾淨淨。有一天他父親發燒了,找不到原因,他很著急,半夜就作夢,好像作夢剛好夢到爬上梯子摔下來了。你看,一個人夢到爬梯子摔下來,接下來醒了,你會想什麼?哎呀,好痛,哎呀,嚇了一跳。他不是,他摔下來說,摔下來跟腳有關,是不是我爸爸的腳有問題?所以古人留了一句話給我們,孝子心中只有父母。這句話很有味道,他馬上去很仔細的看他父親的腳,有一個地方發炎了,難怪發燒。這是近代。
你看古代,在座有沒有姓曾的同修?曾子的曾。曾子是孝子,他的父子有親終生保持。有一天他的朋友來找他,他在山上,可能是去砍柴在忙。他母親很厚道,那個朋友來找,有時候一年才一次,甚至幾年才一次,很不忍心讓人家朋友等,可是又通知不到曾子,怎麼辦?咬手指。一咬,曾子心痛,家裡一定有事,趕快回來,果然有事情。這個故事有沒有給我們證明母子連心,它是一體的。所以師徒如父子,我們的身命來自於父母,我們的慧命來自於老師。對我們所有人來講,我們的慧命都來自於淨空老和尚,這個恩德跟父母是平等的。我們這個念恩的心一起來,我們的天性,父子有親、師徒如父子的天性就起來了,那老師講一句話,你都感受在心裡。
所以為什麼大迦葉,禪宗是他傳的,你看釋迦牟尼佛只拿了一朵蓮花有沒有?其他人搞不清楚狀況,什麼意思?只有他笑了,禪宗就傳給他了,以心傳心。今天應該準備一朵蓮花,因為芙蓉。一看蓮花,我們同心,因為我們今天要共同討論的主題是什麼?老法師有哪些救世的理念,而我們芙蓉能落實他哪些救世的理念,能表哪些救世的法,這是我們今天要一起討論的。討論出來,跟你很相應,我終生一定把它落實,那你跟老法師的心就連在一起了。
所以這個是剛剛講到的,你有放不下的,你不能往生;你不是師長的知己,不能往生,跟淨土為歸都是相關的。包含我剛剛還問了大家一句話,還會埋怨,對人對事還很有怨氣,能不能往生?
大眾:不能。
成德法師:所以大家一看,一個淨土為歸再展開來,今天兩個小時都講不完,所有的經教都是這一句的註解。你看佛法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要用心領悟。埋怨跟往生有什麼關係?我們很熟悉的一句話,「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大家熟不熟?這個跟往生有沒有關?有,隨緣消舊業,你業愈消你的心愈清淨,心淨佛土淨。
而且人能夠隨緣消舊業,一定要深信因果,不然那個境界一現前,「蒼天啊,怎麼對我這麼不公平」,不只不能消舊業,還造了一個新罪叫什麼?怨天尤人。怨老天有沒有罪?
大眾:有。
成德法師:《太上感應篇》說,「呵風罵雨」,在那罵上天、罵風罵雨,不行,就造業。造什麼業?輪迴業。甚至於這些都是什麼?三惡道的業因。所以深信因果很重要,不深信因果,隨緣消舊業做不到。
所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都是我前世對不起他,不然他不去跟別人討債,幹嘛跟我討債,心就平了,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有什麼好生氣的。有三種債要小心,錢債、命債,還有情感的債。《楞嚴經》說:「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就是還人家命債,吃牠半斤還牠八兩。其實現在這個冠狀病毒很厲害,我們也很憐憫這些患病的人,有些那個搶救也很痛苦的,要花很多錢。可是我們要知道,這個是結果,結果還是原因?結果。
佛門很多話真的是太深刻、太有智慧。「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他敬畏什麼?不要種惡因,就不會有惡果。所以他非常謹慎什麼?自己的念頭,自己的一言一行。他身口意不造惡業,他不可能有惡果。但是眾生怕什麼?怕結果。地震,好恐怖!怕了多久?過了兩年又繼續去揮霍、享樂,忘了。他不知道,地震怎麼來的?傲慢感地震;火災那麼嚴重,這個澳洲燒成這樣,火災,瞋恚心來的;水災,貪心;風災,愚痴。所以假如我們不知道原因,根本解決不了。所以世間人在這個時代,只要不學佛、不覺悟,他人生會有很多不明白,甚至他人生會有很多的無奈,無奈再嚴重,怨恨,甚至對社會、對國家都憤憤不平。所以理得心安,道理不明白,這個時代說心要安,能不得憂鬱症已經very lucky了,就算很幸運了,是不是?太多事情了。其實所有的事不複雜,兩個字,「因果」,都離不開這兩個字。
所以我們第一天見面就約好了,我跟你們約的我都記得,主伴圓融。你們跟我約要記得,英國漢學院我是主,你們是什麼?伴。芙蓉淨宗學會做全球淨宗學會的榜樣,你們是主,我是什麼?伴,我不會袖手旁觀。這個都是約定。這個《弟子規》說:「凡出言,信為先。」我最近都在用USB供養會長一些好東西,會長有了他就會護念你們。我還第一次跟大家說,我們從今天開始過什麼日子?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的日子,是吧?對。
人真正深信因果了,那就沒有壞事了。你說他坑我三千塊,怎麼不是壞事?你還了,無債一身輕。有一點不能接受,還是不信因果。這個又有配合的聲音,深信因果很重要,要相信,不要懷疑。所以真信因果的人,沒有一件事是壞事的,是吧?世間人的壞事是因為他不相信因果,他會覺得為什麼是我遇到,太不公平了。那真信因果了,哎呀,該還的錢還了,該還的命還了。你說「哎喲,那我會死!」老法師講經說,「人家要你的命不要怕,他提早送你去極樂世界。」你們有沒有聽過?
大眾:有。
成德法師:相信嗎?
大眾:相信。
成德法師:我也很想早一點去極樂世界,真的有人要我命我會給他。為什麼?因為我屬牛的,每一天、每一年都幹得很多。屬牛的人,做牛就拖,做人就磨。那我又做人又屬牛,所以要拖磨。對,所以我覺得每一天、每一年很忙,早一天去極樂世界很好。現在在做事情,又沒有宿命通、又沒有他心通、又沒有神足通,很不方便,去英國還要坐八九個小時,好累,下了飛機還要坐五個小時的車子,坐到腰酸背痛。我假如已經往生再來,咻,是不是?所以他早一點送我去好!這個身體是臭皮囊,他幫你早一點看破放下有什麼不好。那死都不怕了,誰要跟你要什麼,有什麼好怕的,都是小菜一盤,給你。所以師父說看破放下,這個很重要。
再來,這個命債有時候不見得是你還他命。尤其是修行人,尤其有念佛的人,我們要相信因果,重罪輕報,因為你在修行,你有懺悔,你吃素,都有功德。
有一個人身體不好,常常有病,他一個朋友修行就勸他,「你吃素,吃素有功德」。他是覺得自己身體不好,好,吃素是無畏布施,那我就這麼做吧。做了好幾年,做了三年,他身體還是不怎麼好,他就不歡喜了,他就跟他那個朋友說:「你看我吃了三年,我的身體也沒有很明顯變好。」他的朋友看他這麼不高興,就說:「不然這樣好了,你把你三年吃素的功德賣給我」。一天看幾個令吉,就算給他。他一想,這算下來我還能拿一筆錢,也好,賣給你,就賣了。當天晚上黑白無常來了,就要帶他走了。他說:「你們怎麼要抓我?」他說:「你幾年前就應該死了,是因為你吃素,你才能活到現在;現在你已經賣掉了,今天就得跟我走了。」這個在《安士全書》裡面,這是真人真事。當下他說:「你們可不可以給我一天,你給我一天,我去買回來。」這個黑白無常也是很慈悲的,這些其實在陰間的神都是很慈悲的,他說:「好啊,給你一天的時間」。趕緊,天還沒亮就跑去找他朋友買回來,「趕快跟你買回來,這錢我不要了」。他朋友眼睛瞪得很大說:「不好意思,我昨天回來就把它化掉了。」他當場就斷氣了,他命到了,就沒了,就被帶走了。所以要相信,不要小看吃素,不要小看行善,如是因如是果,功不唐捐,不會白做的。所以「信心清淨,則生實相」,要有信心。
我們很佩服,我們有一位祖師,我們受他的陰德非常大,玄奘大師,我們多少經典都是他老人家的帶領翻出來的,他是第一人,翻經第一人。結果他臨終生了很重的病,他最可貴的在哪裡?他起了什麼念頭?「是不是我經典翻錯了?」他為佛門、為眾生做了那麼多事,突然生了那麼重的病,他都是想自己有問題,他都不會想說,「我做了那麼多,怎麼還這樣?」所以深信因果不容易。
有一個台灣的真實故事,助念團團長,帶大眾助念可能有一二十年,幫好多人臨終助念。結果他老了生病,病得還滿重的,結果不念佛了,人家要去幫他念,都被他趕出來。大家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他付出都是有求的。他覺得我做那麼多了,我以後一定很多福報,可是他忘了,因果通三世,你不能只看你這一世。他就覺得我做那麼多了,還得這種病,他就不相信佛法,那他不願意人家給他念佛了。所以要用無求的心去做功德、去學佛。
所以玄奘大師可貴,他做了那麼多善事,心裡頭痕跡都不落,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我們要學玄奘大師,我們到道場來也是不求有功,做了,做完就完了,不放在心上;但求無過,做完每一件事檢討,這樣叫精進,愈來愈進步。因為你在哪一個部門做事,你把經驗總結,叫廣修供養,下一次辦這個法會,下一次辦這個活動,都是在我們總結的經驗基礎上再辦,這叫禮敬諸佛。所以普賢行在哪?在做事當中。對這一件事,我負責的,非常恭敬;做完了,總結經驗,錯的反省,懺悔業障;反省的寶貴經驗,廣修供養。所以普賢行就是生活,六度萬行就是生活,這叫不二法門。
所以玄奘大師起了這個念頭,是不是我翻錯了?但求無過。有感應了,菩薩就來告訴他,說你翻得一點都沒有錯,你今天為什麼還生那麼重的病?因為你過去生曾經做過國王,殺了很多人,這一生是要去作佛,這個業報報了,重罪輕報。
所以我們再回到自己身上,我們這一生沒學佛以前,吃了多少眾生?不好算。那只是這一生,那過去生呢?更難算。你這一生要去極樂世界作佛,你要跳出去輪迴,你這些冤親債主說,快點把他拉下來,要不然就討不到了。討不到了,所以鐵定要有一些業障會現前,可是你要信心堅定,都是重罪輕報,不要擔心。然後佛號懇切,反而什麼?真的生了重病,不會太痛苦,這個我們看得很多,有病,但是病者沒有病的痛苦。
所以剛剛跟大家說隨緣消舊業,欠命還命,因為我們修行,重罪輕報,用什麼還?生病。因為只要跟身體健康有關的,都會跟殺業有關,都會跟因為我們沒有做無畏布施,有心無心傷害了眾生的命。所以假如我們現在、未來有病苦,我們深信因果,心平氣和,不怨天不尤人。但是我們懇切的念佛,因為我們已經知道這個身體不是我,這只是我的一個工具而已,要捨掉它,不要罣礙它。你真的生病,你不罣礙它,認真念佛,你的病很快就好了。你真的這個生命到了,這個身體臭皮囊捨掉,換哪個身體?阿彌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跟阿彌陀佛長得一模一樣,「清虛之身,無極之體」,金剛不壞身,好不好?
大眾:好。
成德法師:對。所以這個是我們從深信因果,你看我們一講深信因果,已經過了半個小時。你看看,佛經,「當信佛經語深」,每一句其深無底、其廣無邊。「當信作善得福」,不要懷疑。我作善了怎麼還生病?重罪輕報。
第二個是錢債,這一點,事實上錢是身外之物,不要罣礙。而且該是你的福報誰也搶不走,哪怕你現在沒錢,只要你真有福,你做什麼行業都會賺錢,不要擔心。
第三個是情債。《楞嚴經》說:我憐汝色,汝愛我心。這個就是一般講,「我憐汝色」,這個是指男人愛女人的女色;「汝愛我心」,女人感情比較執著,你心裡到底有沒有我?你看,男生跟女生一不一樣?有點不一樣。所以男人跟女人的習氣不一樣,要放下的也有點不一樣。男人有沒有認知自己最難的在哪?女人有沒有認知自己最難放下的在哪?這兩句話討論,一天晚上又要過去了,你們自己回去冷靜下來觀察觀察,約三、五個好友,好好檢討這一點。為什麼?修行要從哪裡下手?從最難放下的,這才是真幹,才是真想出離生死。所以《楞嚴經》說:「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黏在一起,扯都扯不開,你儂我儂,纏綿悱惻,只羨鴛鴦不羨仙,橫批,完蛋了,出不去。「人在愛欲之中」,看清楚,「獨生獨死,獨去獨來」。你看看梁山伯與祝英台,最後變成兩隻蝴蝶,他要一轉念,變成兩尊西方的佛。人總在遇緣不同,沒有遇到佛法變兩隻蝴蝶了;遇到佛法,賢伉儷一起當阿彌陀佛的左右護法,一起去陪阿彌陀佛度盡虛空法界一切眾生。
接著《楞嚴經》講:「唯殺盜婬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為什麼我們有那麼多債?殺,命債;盜,錢債;淫,情債。所以我們之前有討論一個重點,「君子務本」,大家印象深不深?你們要feedback(反饋)一下,印象深不深?深,你以後看句子看到根本,肅然起敬,都是最重要的。「唯殺盜婬三為根本」,它什麼根本?輪迴的根本,你要把它連根拔起,不然你脫離不了。
所以剛剛講隨緣消舊業,要深信因果;不再造新殃,也是深信因果,為什麼?你再造一個新殃,輪迴心,又是什麼?輪迴業等著我們,怎麼往生?帶業往生是帶舊業,每天還一直在造業,這個業是有存在的,業愈重,連走路都很重,是吧?業愈輕,身心輕鬆;業愈重,渾身沉重。不再造新殃,隨緣消舊業。
我們再回到「淨社銘」,第一個,淨土為歸。已經講了四十分鐘了,還是淨土為歸,全都是。第二個,複習一下,第二是什麼?持戒為本,尤其什麼戒?孝親尊師,根本大戒。為什麼我們說,不能做師父的知己,能不能往生?你看持戒為本。三世諸佛淨業正因,第一條就是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連第一福都沒有,是不可能往生極樂世界的。老法師說,你只要把第一福好好的去落實,你不求世間福報,以此迴向,決定往生。老法師是大修行人,他跟你說我給你掛保證,我跟你保證,I promise(我保證),這個你就不要懷疑。
所以老法師有一段開示:修行的基礎是三福,待人依六和,處世修六度,遵普賢願,佛之教化,佛四十九年的教誨,能事畢矣,你可以畢業了。你要聽懂師父這段話,他的意思就是,你只要照這個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做,我保證你畢業了。畢業是什麼?你去作佛了。這個跟印光大師說:「果能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極樂世界。」你說那印祖講的跟老法師一樣嗎?完全一樣,文字不一樣,也是講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入境界的人,祖師也好,我們老和尚也好,稱性,講出來的話都一樣。「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六和敬;「忍人所不能忍」,忍辱;「行人所不能行」,也是忍辱,也是廣修供養;「代人之勞」,廣修供養;「成人之美」,隨喜功德,稱讚如來;「靜坐常思己過」,懺悔業障;「閒談不論人非」,這是善護口業,不譏他過;「行住坐臥,穿衣吃飯……一句佛號,不令間斷」。你看最後,「果能依我所說修行」,不是跟老和尚講的都一樣嗎?所以持戒為本也很重要。
第三,觀心為要。第四,善友為依。所以我們曾經講過的,「君子務本」我們講了,要做老法師的知己,還有要深信因果。我們差不多一百個人,我們共同一起善友為依了第四天,是吧?以後一見面互相提醒,他很難過了,重罪輕報、重罪輕報,深信因果。他可能馬上正能量就上來了,印象又加深了一格。我們這一會就沒有散,持續在善友為依。其實我們所有講的都離不開觀心為要,我的心有沒有是師父的知己?我的心相不相信因果?我有沒有懷疑因果?我的心是輪迴心還是想淨土為歸?所以這個觀心為要,今天講了四十幾分鐘了,都是講觀心為要,是吧?所以你看,佛法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很有味道。佛法不是讓你記一堆東西,它都是通的、相融的,用心去領悟。
今天也跟大家講到,我們修行的主帥,元帥,這個是印光大師說的,修行的主帥就是菩提心。等於你修行就像打仗一樣,你沒了主帥,兵敗如山倒;沒了主帥,則亂成一團,甚至自己人打自己人,所以這個主帥重要。同樣的二十四品三輩往生,上輩、中輩、下輩,共同都有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所以不管是修行也好,或者是往生也好,最重要最重要的首重發菩提心。
其實成德今天為什麼要跟大家討論,老法師有哪些救世理念,我們要怎麼表法?其實為的是什麼?我們這一會共發菩提心,是吧?都約好了,要互相提醒,你有發誓的。我都想過的,你們隨時可以提醒我。
接下來我們來討論,有沒有哪位同修先講,老法師有哪些救世的理念?你們現在如果腦中一片空白,也是很嚴重的事情,代表什麼?老法師講那麼多,你沒有一句放在心上,回去要跪香。沒有,你自己跪,不是我罰你。是不是?你要注意。你看那個孝子,他父親交代他一句話,尤其臨終,他一輩子都不敢忘。比方說在臨終,他爸:「你要把弟弟妹妹照顧好」。他再怎麼辛苦,把弟弟妹妹都培養成材,為了什麼?我答應我父親了。對,所以這個信字很重要,信像大地一樣,信是屬土,有這個基礎。人有信,守信的人可以往生。每一天點香,戒定真香,那個香傳哪裡去了?傳極樂世界去了。所有清淨海會眾菩薩說:那個人發願說要來,他應該會守信用,他會守信用。我已經說我要去了,我鐵定去,不食言。這個是對父親。
大家冷靜去觀察,我們的師父真的是重信義,還有道義,這麼累,他為了文化、為了眾生,九十四,還跟我們說:「現在巴黎人家要供養一個道場,我們過完年有事幹了」。九十四歲了,你看那個心跟年輕人一樣,你看那種道義,要辦一條龍,在巴黎要辦。仁義,很仁慈;忠義,對國家、對民族、對政團毫無保留的付出;信義,他守跟章嘉大師的信諾。你們要看我,不能看旁邊,Hello,心不夠定,傷害我幼小的心靈,因為他們比我有吸引力。
修行首重戒、定、慧三學,任何境界就讓你不專心,考試沒過關,回去跪香。你自己跪的,不是我。所以佛法有一點很重要,自我勘驗,自己檢查,自己想要如何。因為老法師又不在你身邊,是吧?你不能學了三年、五年,到底學的有沒有進步,自己都稀裡糊塗的,搞不清楚狀況。「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意思就是天底下善根很好的人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都沒什麼提升,甚至還退步。大家要知道,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就要退了。「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耽擱一生」,因循就是得過且過,因循苟且,沒有好好檢查自己。我效法顏回夫子,不貳過,我今天犯了,我提醒自己不能再犯。所以這個是要自己檢查,自我勘驗。
剛剛是跟大家講我們要去觀察老法師,他是怎麼把中華文化和佛法落實的。就像他的信義,他說章嘉大師教我學釋迦牟尼佛,他再苦,他都不趕經懺、他都不還俗。為什麼?他答應章嘉大師了,信義。所以香也是表信。還有老法師親手把李炳南老師那本會集本,眉批、眉註,是李炳老親筆批的眉註,交給老法師。所以老法師說:「天底下沒有任何人弘揚這部經,我一定弘揚,因為我不弘揚,我背師叛道。」其實就是那個信念,我已經答應老師了,我決定這一生盡形壽做到。所以我們能看懂老法師在給我們表什麼法,我們進一步才能效法他。
所以今天我跟大家要探討這一點,老法師有哪些救世理念?大家要知道,這句話代表只有大智慧的人才能解決這個時代這麼紛繁複雜的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真的智慧像太陽一樣,你沒有智慧,只能看著這個世界愈來愈挽回不了。可是師父有智慧。大家現在要想一想,你記得哪些師父說可以救世的?所以剛剛我也在提醒大家,我們聽了那麼多老法師講經,假如這個時候你連一句也想不起來,這樣心腸有點太狠了,有一點太狠了。
你們有沒有看以前古代有跟敵人打仗,那個皇上說御駕親征,有沒有?底下的將軍跟士兵怎麼樣?拼啊、衝啊,是不是?要保護皇上,皇上御駕親征。請問大家,現在我們這個弘法團隊,誰走在第一位?
大眾:老法師。
成德法師:對,你看現在老法師九十四歲衝在第一位,你們跟在後面要怎麼做?衝去前面,是不是?這個才是有什麼?有血性的弟子。血性大家知不知道?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特色,拋頭顱灑熱血,這個有血性。就是只要為了道義、為了情義,犧牲生命,在所不辭。林則徐先生要去禁鴉片,你知道多危險嗎?多少人是靠鴉片賺錢的?他要去禁鴉片,九死一生他都不怕。他留了兩句話給我們:「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的精神要不要學?現在我們去弘揚正法,又不會死,又不會有人暗殺,有時候做一做,香積菩薩還給你煮個紅豆湯喝,陳皮紅豆湯有多好喝。那比起林則徐先生差遠了,有什麼好不承擔的、不衝在前面的?
所以都要觀照,假如我問大家這個問題,你想不起來,我們要回去好好沉澱沉澱、檢討檢討。就像剛剛有人走過來,你就嗯、嗯,這個也要冷靜,平常心不夠定。就好像前天,我們邊講,咚,剛好有人放炮,剛好初八晚上、初九,他在放一下他的炮響不響,因為待會十二點他就要放炮了。初八,前天,砰,我說你們有沒有嚇一跳?有嚇一跳就是平常心不夠定。比方說你走路,你在趕時間,突然有人衝過來,嗯,嚇一跳,也是心不夠定。這個都可以勘驗自己的功夫。
我又講了五分鐘了,讓你們好好有空間可以想,想到了嗎?
男眾:老法師時常教我們《無量壽經》裡面講到,「隨順我教,當孝於佛,常念師恩」。
老法師:對,隨順佛的教導,「如來所行,亦應隨行」,再來就是「恭敬三寶,奉事師長」,就是「付囑汝等作大守護,為諸有情長夜利益,莫令眾生淪墮五趣」。大家念過這一段沒有?有。念給誰聽的?彌勒菩薩。剛剛說的是彌勒菩薩當機,「彌勒菩薩跟我沒有關係」,那完蛋了。佛經每一句話講給誰聽的?當機者。所以「當孝於佛,常念師恩,當令是法久住不滅,當堅持之」。這個師兄他強調的隨順佛教,其實這個就是依教奉行,以師志為己志。這個表什麼法?尊師重道。佛法是師道,沒有師道就沒佛法了,所以我們一定要表尊師重道的法。來,我們掌聲感謝這位師兄。
還有沒有哪個具體的做法是救這個世界?請。
女眾:記得第一天聽師父講話,師父就很震動的對我們姐妹說,母教為天下太平之源。
成德法師:她把這個重任接過去了,來掌聲。有感有應,妳這樣一發出來,請問跟誰感應了?《無量壽經》裡面有說,清淨海會眾菩薩,「何時度脫,得道往生,皆豫知之」。就是清淨海會眾菩薩,你起個念頭他知不知道?
大眾:知道。
成德法師:所以剛剛我們淑涵現在護法很多,清淨海會眾菩薩都是她的護法,她這一念心都感應了。所以這個是我們馬來西亞的母教要表法。我覺得這樣還不夠具體,應該是說我們芙蓉的母教要表法,芙蓉帶動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再帶動全球的華人。你們覺得好嗎?
大眾:好。)
成德法師:OK嗎?
大眾:OK。
成德法師:再具體講,芙蓉淨宗學會帶動芙蓉,這個叫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芙蓉淨宗學會,依報是芙蓉;芙蓉是正報,馬來西亞是依報;馬來西亞的母教是正報,全世界的母教就是依報。四個人見和同解,就可以把正法弘傳到全世界,更何況是我們一個圖體,決定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
再來,剛剛我們雅玲居士她講了教育,「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現在這個世界只有教育能解決問題,你再有錢,你武器再厲害,你什麼再厲害都沒用,因為所有的問題都跟人心有關。人心只能靠什麼?教育、教化才能轉。你說環保問題喊了那麼久,喊了幾十年,愈來愈嚴重,因為人沒有教育的話,他自私不去掉,環保問題不能解決。他自私,他不管,我才不管那麼多,反正我現在舒服就好,他哪還管你下一代,甚至未來生生世世的子孫,不管了。
但是教育,師父有沒有講哪些具體的做法?具體的,辦什麼樣的教育?傳統文化又有點抽象了。傳統文化,但也對,為什麼?東方的儒釋道教育是整個解決東方問題的法寶。所以師父的大智慧在哪裡表現?他一句話就把所有問題的根本講完,他老人家在聯合國說:「世界為什麼有災難?因為東方忽略儒釋道教育,西方忽略宗教教育」。
傳統文化是儒釋道,可是我們的儒釋道要用什麼樣的做法來弘揚?是不是更具體了?怎麼做?
女眾:學《弟子規》,還有三百千。
成德法師:那個是教的內容,做法呢?
男眾:家庭教育。
成德法師:做法呢?
男眾:從家庭做起。
成德法師:從家庭做起。
男眾:培養弘法人才。
成德法師:培養弘法人才,這個就具體了。培養儒釋道弘法人才,甚至是什麼?培養宗教的人才。所以老法師在英國漢學院出錢辦了一個和諧博士,他就是為各個宗教培養傳教的人才。英國漢學院辦了和諧博士,那跟我們馬來西亞有什麼關係?有沒有關?有。師父說,四種關係處好,就能把這個世界重新走回和平。請問這是不是救世的理念?對。那第一個,宗教與宗教和睦相處、平等對待。所以師父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宗教方面的理念:叫宗教互相團結,宗教回歸教育,宗教互相學習。在哪裡做?馬來西亞。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講的話,忘了,這幾天講了不少話,就是以後成德會跟著老法師帶聯合國的大使到馬來西亞來參觀、訪問、參學,是吧?第一站,芙蓉,聯合國大使要來的。「虛空非大,心王為大」,虛空不大,什麼最大?心,心王為大。「金剛非堅」,金剛石可以把玻璃刷一下就把它劃開了,「金剛非堅,願力最堅」。好,今天送大家這本《勸發菩提心文》,這句就是裡面的話。那個書先拿一百本過來,應該夠了。我這裡面前就有,待會大家拿一本回去,因為我們今天共發菩提心。發完,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是吧?
大眾:是。
成德法師:好。你看師父的每一句話一定理念要轉成什麼?具體的做法,理事不二。老法師這次為什麼九十四歲還到馬來西亞來?成德的觀察,第一,馬來西亞是我們海外華僑最多的地方,所以老人家這個動作就是中華民族一體,帶領中華民族復興中華文化,來解救這個世界,是吧?我的解讀應該沒有錯。因為大年初一師父跟徐醒民老師打電話,那個電話錄音很難得,或者有文字我去看看能不能弄到,那個會讓人很感動。你就看出來,師父那一代的人沒有自己,一開口就是國家、就是民族、就是老師。然後老人家說:「華僑很熱情,邀約我,我還走得動,過幾年我就走不動了,要來。」其實這是一個重點。再來,馬來西亞的環境特殊,多種族、多宗教。老法師他後來走上聯合國,都是在做這個救世的工作,宗教團結、宗教回歸教育、宗教互相學習。而馬來西亞有很多宗教領袖也是非常有善根,所以我們是年初,好像是除夕前一天還是前兩天,就安排跟這些宗教代表見面了。所以老法師每一個動作他都有他深遠的考慮,不是因為他喜歡吃榴蓮,大家不要看錯了,不會看。宗教團結。
但宗教團結在哪裡做?宗教互相學習在哪裡做?宗教回歸教育在哪裡做?在馬來西亞,在芙蓉,在什麼?在每個人的家族裡面。不然我們都會覺得那跟我沒關係,那是師父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做的,跟我沒關係。不會的,佛法說小大圓融,你在台面上做,這個是大的平台,再大的理念必須落實在哪裡?落實在每個人的心裡、落實在每個家庭。你看在台灣,一講到宗教,一家人可以吵架;一講到選誰,就吵起來了,電視可以砸壞掉。阿彌陀佛。所以師父的每一個救世理念都可以落實在我們的心上,也可以落實在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團體、我們所在的國度。
老人家在宗教團結這一塊有一些做法,當時候在居士林他邀請其他的宗教來講。我們最近在跟很多同修說香港要辦教育,他們從英殖民地,你看一百多年前,幾代人對中華文化都陌生了,再不大力弘揚可能就斷了。我們跟我們香港王會長,他們賢伉儷大家一起來討論,首先就是儒釋道合在一起辦講座。成德一月十七號,過來馬來西亞以前,在另一個法師,他們有一個觀音講堂,他們很歡喜,師父辦祭祖他們都來參加,說「你們有什麼需要都告訴我們」。後來說:「我們要辦課程,你們有沒有場地?」「有。」後來那個場地可以坐五百人,以前是電影院,後來把它裝成道場,好莊嚴!電影院,所以講課的背後就是整個電影銀幕,全部是琉璃佛,很莊嚴。所以一發心有感應,人家都送講課的地方給我們。
儒釋道一家,互相去講課,或者一起辦中華文化研習大專營,都好。
再來進一步,因為我們祭祖的時候,還有其他天主教、基督教,到時候都可以互相學習。這是這個部分。另一個部分,我們華人儒釋道,儒家的、道家、佛家的傳承,其實就在我們自己的道場裡面。剛剛會長講的,培養儒釋道的承傳人才。會長都是帶頭,現在學講經會長帶頭來培養,這個太重要了。
其實我們想想師父給我們表的法,一個人真心為眾生,他沒有背景,他沒有錢,是吧?家裡人都沒過到台灣,只有他一個人。可是他的願力,他堅持講經不中斷。所以我們的道場講經不中斷,學風;念佛不中斷,道風,這個堅持下去很殊勝。所以師父說道場怎麼興旺?講經只要不中斷,一定興旺。而且講經還要不中斷,自己要練講。歌不可以一天不唱,拳不可以一天不打,課不可以一天不講。其實你們有沒有注意到,我們今天是第四天相聚了,你們不覺得我第一天還有點鈍鈍的嗎?今天第四天了,就是不中斷。所以我感謝大家讓我有學習的機會,現在都到第四天了,好像有點上軌道了,所以這個真的是講課不能中斷。講課不能中斷,眾生的薰習也不能中斷。三天不讀書,面目可憎;一天不聽經,胡思亂想,正念就不容易保持。
我們再看具體落實。其實大家注意,一個道場可以完全將師父所有救世的理念都在這一個地方做出來,一即一切。但是你在做的當中還有主有次,你主要做什麼?講經、念佛。因為我們畢竟是什麼?淨宗學會。你不能淨宗學會搞到最後,最重要的宗教團結。你的因緣不同,你的主次要找出來,是吧?我不能搞到最後英國漢學院都不回去了,那我主次也搞糊塗了。主伴圓融,主角、配角要搞清楚。
我們看到每個禮拜有講佛經,還有每個禮拜有講《弟子規》,有講課給小朋友聽,有講課給大人聽、家長聽,這個都是「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的具體做法。可是有一些是什麼?有一些是結緣播種,有一些是什麼?培養人才。可是播種跟培養人才也不衝突,你在播種的時候你去挑人才。我們在海口傳統文化十七年了,現在的講課老師都不是當時候講課的,都是什麼?十七年前在底下聽課的,現在都出來承擔了。發掘人才重要。
再來還有哪一些師父救世的?因為我們儒釋道已經都在弘揚了,也在培養講經的人才。當然你再延伸開來,真正的人才,「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從胎教,甚至不是從胎教而已,要從積德行善,感應再來人,感應聖賢人來投胎。做不做得到?做不做得到?
大眾:做得到。
成德法師:你們信心不夠。還是說,我已經五六十歲了,那你的媳婦可以,你的女兒可以,是吧?只要我們覺悟了,沒有一件事你來不及,你不能做,你可以請你親朋好友、有緣的人來,你可以請轉法輪、請佛住世。所以師父說重視胎教出聖人;重視三歲以前教育出賢人;成年以後才學,學到君子不錯了。代表教育愈早愈好。
可是一個人才沒有十五年以上培養不出來。我們馬來西亞的華小、獨中重要,甚至也有可能在馬來西亞會辦一個跟弘明一樣的一條龍。假如對一條龍教育有興趣的,我們會把這個弘明很精闢的一個小時經驗分享郵給會長,到時候可以跟會長要,你有這個志向的,有願必成。我們芙蓉有幾所獨中?一所,再加一所沒問題。巴生就有四所獨中。芙蓉,這個人傑地靈,這塊地可好了,一下來就是一朵蓮花,很有靈氣。看看,看看在哪裡辦,弘明人家大力支持。所以辦一條龍,我們可以再辦一個。但是我們眼前就有華小、就有獨中,所以一條龍跟我們有沒有關?有,我們淨宗學會要去護持好獨中。因為大家要知道,做這些事都要有願力,一般都是有學佛菩薩發願比較有願力,學地藏菩薩、學觀音菩薩、學普賢菩薩,都要發願。
請問你們有沒有獨中的親人?親人有沒有在獨中教書的?朋友有。對,所以我曾經就跟大家講,我說,老法師說只有兩種人可以救世界,國家領導人跟媒體負責人。很多人一聽完,那跟我沒有關係,都撇得很清楚,都跟我沒關係。告訴大家,「於諸眾生,視若自己」,「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怎麼會跟我沒關係?有。我說你不是國家領導人,你有沒有親戚朋友認識一方的長官?好像我們芙蓉還有馬來西亞的中央幹部吧?有,對,說不定就是你的三叔公的媳婦,牽一牽都會有關係的。你有願心,佛菩薩就會有感應去安排。你沒有那個心,都不會出現;一起那個心,住在我們家後面,真是這樣的。所以「虛空非大,心王為大」。
所以你看師父這些救世的,還有沒有?還有沒有人有想到?師父講經的時候講了好多,假如怎麼做可以救中國、怎麼做可以救世界、怎麼做可以救佛教,有沒有?對。師父只要說可以救佛教、救世界,你耳朵要豎起來,那個跟往生很有關,因為那些都是快速積累往生的資糧。老法師說你全心全意護持中華文化復興,以此功德迴向西方,決定往生,因為這件事五千年來第一等好事。為什麼這麼講?因為五千年來從來沒有遇過文化繼絕存亡的時刻出現,以前沒有,以前亂就是朝代更替而已,文化沒有絲毫影響,現在是要被砍斷了。所以五千年來第一等好事,因為這一件事你全力做了,影響的是什麼?往後生生所有中華兒女都得利,這功德很大。
來,你們有沒有想到哪一點?還有。有沒有做事業的同修?諸位在家男眾菩薩,你們有沒有想到我做事業跟救世界有什麼關係?老法師有說。隔壁,這個狗很靈,你看牠說:「時間到了,時間到了,時間到了,要收回來了,要收回來了」。有感應,你看我剛剛說深信因果,牠就嗯……
老法師有說,有二十個企業落實中華傳統文化,可以救中國文化。這很有智慧,為什麼?洞察這個時代的快速變化。以前時代叫士農工商,誰排第一?讀書人,當官的;現在誰排第一?商,是吧?因為現在是什麼?企業王國,時代變了,佛法應機也是隨時代的,法沒有定法。所以每一個做事業的人你有這個使命,我以身作則來帶動。很有意思,你的員工裡面含有不同種族、不同宗教,所以你能不能弘揚宗教團結,宗教回歸教育?都可以。所以師父的救世理念就在我們心中、就在我的家庭、就在我的企業團體裡面。
還有沒有?老人院,老人院是送人去作佛。其實老人院又是我們,這個老人院它表的法是什麼?敬老。所以這裡面再延伸什麼?家文化。家文化非常重要!家文化很重要。大家知不知道為什麼家文化很重要?孟母要三遷,所以培養一個人要不要環境?小家庭能不能培養棟梁之才?難,所以大的家庭。可是現在大家族少。我覺得馬來西亞特別可貴,一除夕,二三十口人一起吃年夜飯,現在在台灣這部分不多了,有的更多,七八十人,七八桌,十幾桌都有。可貴,可貴,這個家族的凝聚力還很強。
可是師父很厲害,大家族沒有了,師父馬上,以前大家族用血緣維繫,現在企業團體用道義、仁義來維繫。然後這個企業團體發揮什麼?家的功能,養老育幼,要讓每一個人安心付出。所以我們的道場也是一樣,這位同修為道場十幾年、二十幾年,他年紀大了,我們有念佛的地方,有人把他護持好。因為一個團體、一個家庭只要恭敬老人、孝敬老人,才有大福報。上行而下效,這個倫理就非常的好,長幼有序、敬老孝親。所以剛剛會長強調的這個很重要,家文化裡面第一重要敬老、孝親。
接著還有愛幼。所以團體裡面要注意培養孩子,注意培養年輕人,然後要形成家文化,很團結,六和敬:見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家文化不分彼此,家文化裡面又有家規,我們團體的規範,三福六和、三學六度、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還有更具體的,我們這個家有哪一些做人做事要表的法。家文化是不是救世的法寶?
大眾:是。
成德法師:一個人他是靠環境慢慢培養起來的。他只有父母很好,能不能培養成?也不容易。他假如整個家族的長輩都知道怎麼樣教育,就很容易培養起來。同樣的,我們一個團體、一個道場,這個集體的氛圍,大家都很肯付出,年輕人一來,你都不用叫他,他就去幫忙洗碗了。
好,時間到了,那個狗菩薩已經提醒我了。我們今天就交流到這裡。

2022-06-21
97:58
comments
No Rating

馬來西亞淨宗同修交流會03_成德法師

成德法師:法師、顏會長、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吉祥。
大眾: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首先感謝會長還有大家一起來參與我們每天晚上的座談,大家也是不嫌棄,因為成德自己修學也是很不得力,而且以前走過的路錯的比較多,所以也是給大家一個借鑑。而這個開示,這個是佛陀他出現於世的目的。在《法華經》當中講到:「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是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就是佛來到我們這個世間,就是要幫助我們入佛的知見,再講得白一點就是讓我們這一生就作佛,這是釋迦牟尼佛來的目的。大家聽懂了嗎?
大眾:聽懂了。
成德法師: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來?就是讓我們每個他的心肝寶貝這一生就作佛。他是開權顯實,前面講的是方便說,最後真實說,「唯有一乘法」,一乘法就是當生成就了,「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當時候要講《法華經》,五千人退席,就覺得不可能,他們就沒參與。所以跟佛陀跟了四十多年,聽到這個法還不一定相信,當生成佛的法,都退席了。大家善根不簡單,都沒人退席,我們一起座談是研究怎麼當生去作佛,大家居然都相信,我可以,我可以去作佛。這個太重要了,為什麼太重要?淨土宗三資糧,信、願、行。
第一個信自,蕅益大師又教我們六信,六信裡面哪一個排第一?信自己,信己,「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要有這個信心。六祖大師他去找五祖弘忍大師,一進門,五祖大師問他:「你來做什麼?」你看人家六祖大師的氣概,「我來求作佛」。結果五祖說:「你這個獦獠(gé liáo)」,獦獠是指在文化落後的地方,在那個時代叫做蠻夷之地,講簡單點即不怎麼讀書的地方,然後五祖說,「你這個獦獠從這個沒讀書的地方來,文化比較落後的,你怎麼可以作佛?」六祖說:「佛性哪分南北?」每個人都有。
所以佛他開悟的第一句話很重要。大家知不知道佛開悟第一句話說的什麼?臘月初八,夜睹明星,開悟了,講了這句話,大家可不能忽略掉,它是大教之源、萬法之本,四十九年的一切經都從這一句流出來,又流回這一句,佛陀四十九年就是詮釋這一句,這句很重要。他老人家說的:「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你相信嗎?相信了,那你這一生不會氣餒了,不會懷疑自己了,真的嗎?你還會不會講鬱卒!我實在有夠差勁的,我沒辦法,我這個人就是這樣子,這樣你一句話也不會相信。所以不要小看這一句,這一句你真正相信,因為佛是生生世世不妄語,他舌頭伸出來可以蓋住臉,他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你對佛的話不懷疑,善根深厚,因為你不懷疑他說的,你就會照做,這樣你就會老實念佛。
「無量光壽,是我本覺」,我本來的佛性,無量光壽就是阿彌陀佛,佛號,「無量光壽,是我本覺,起心念佛」,我現在開始念了,「方名始覺」,我本有佛性,我現在覺悟了要恢復,那就「聲聲喚醒自己」,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很快就恢復了。
所以每一句佛經的話都有很大的受用,有自受用,也有他受用。第一,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我不再懷疑自己了,就有信心了,信為道元功德母,你自己的善根就開始增長了。我們的善根為什麼增長不起來?常常不相信自己,懷疑,這個念頭一下子就障礙我們了。所以外面有沒有障礙?沒有,障礙在哪?
大眾:自己。
成德法師:念頭。所以老法師很慈悲,他的法真的是妙法、甘露,他都是針對我們的問題,開示得非常的深入透徹。比方說他老人家說,貪心的核心是什麼?情執;瞋恚的核心是什麼?傲慢,他都把那個最嚴重的給我們點出來了;愚痴的核心是什麼?懷疑,我們因為愚痴才生煩惱,不愚痴就不生煩惱了。愚痴最核心是什麼?疑。你假如恢復信心了,你的潛力慢慢慢慢就出來了。
像成德從小就比較沒信心,你們看得出來嗎?因為我成績都不怎麼樣,沒有辦法跟人家比,所以成績比不上人,才能也比不上人,長得也不是很帥,什麼都比不上,愈比愈沒信心。可是我就想,佛不會騙我,聖賢人不會騙我,我沒有懷疑過這一點。所以一接觸師父,師父說「至誠感通」,我不懷疑。十七年前我到海口去,剛好因緣要上台講課了,我心裡想,至誠可以感通,所以要上台前就念十聲佛號。現在學了《淨修捷要》,不止十聲佛號,第三十一拜,「一心觀禮,盡虛空遍法界,常住三寶,十方護法菩薩,金剛、梵、天、龍、神、聖賢等眾」,就是常住三寶跟天龍八部都是護法,還沒開始講,先把他們請過來,他們就加持你了。所以不懷疑就很有能量,就跟佛菩薩交感了。
所以我有一個結拜大哥說,說你怎麼一上台像被神靈附身一樣,因為他不知道要找哪一個來譬喻,覺得被神靈附身又有點不是這樣,但是又很難形容,就好像用一句簡單說上台如有神助。其實實實在在講,不止是佛菩薩幫我,最主要是所有聽課的諸位在幫我,因為你們的眼神都充滿了對我的信任,所以你們的眼神就把我的善根喚醒來。你們假如聽了之後,嗯、嗯,我就講不下去了。所以都是互相成就,我們佛門叫光光互融,你的善根護念我,我的善根在這個當下互相護念。為什麼說奇怪,自己在家念佛,跟在我們淨宗學會念就是有點不一樣?那個磁場是不一樣,每個人那個願心,那個信願的力量交融在一起,愈念愈大聲,愈念愈相應。
所以師長老人家他講的這個,就讓我們一定要從最難的核心問題去下功夫。情執就有控制了。控制是什麼?貪。你看我們最容易生氣的是什麼?我把你養這麼大,你都不聽我的話。看起來好像自己是對的,但是你看念頭是什麼?你不聽我的。所以老法師說放下控制的念頭。這句話講給誰聽的?講給我們。你說:「沒有,我當父母,要盡責任。」你不承認自己有情執,不然張三他兒子不聽話你為什麼不生氣?為什麼你兒子你就生氣?我兒子。佛法下功夫下在哪?我這個身體不是我,要把這個我放下,還有什麼?我所,我的孩子、我的房子、我的車子。你有覺得這個世間哪個是你的,你就走不了,你就留戀世間。
這本書很好,弘一大師在《大藏經》還有祖師語錄挑了一百句。我講到這裡,你們要有想像力。想像什麼?整部《大藏經》還有祖師語錄擺在你面前,讓你挑一百句,你挑到腦袋都暈了,你就是挑不出來,可是弘一大師慈悲,他挑出來了。每一句都很關鍵,你可以每天看個一二句。你說文言文看不懂,再跟你介紹一本老法師講記,把《晚晴集》講一遍。你們手中有很多法寶,要拿來好好深入。
老法師在七十三歲的時候講《太上感應篇》,有一集我印象很深,老法師對著大部分是出家的學生,他在新加坡早飯後對這些常隨眾,不是對大眾,講《太上感應篇》,當下老法師說:「我隨時都可以走」。你們聽過嗎?我當時候聽了很震撼,老人家七十三歲修學就已經成就了。請問老人家今年幾歲?九十四。他隨時可以走,不用在這個世間這麼辛勞,可是他老人家又留了多久?
大眾:二十一年。
成德法師:已經成就的人再陪我們這些弟子二十一年,我們不去作佛,對不起他老人家,也對不起釋迦牟尼佛講經四十九年。不能辜負釋迦牟尼佛,不能辜負師父老人家,這樣你的菩提心就發出來了。念本師恩是菩提心,念師長恩是菩提心。你再想著,我們顏會長、我們這些幹部、這些同修每天都把我照顧得這麼好,我沒先作佛給他們看對不起他們,我要表演一下,作證轉,大家說好不好?
大眾:好。
成德法師:如果有幾個老菩薩作證轉,真的,我們芙蓉淨宗學會光照大千。以後全世界淨宗學人到哪裡來參學?芙蓉淨宗學會。難怪現在我們右邊那棟也買下來了。現在厲害的是旁邊還建了個旅館,以後參學很方便。佛菩薩已經安排了,現在都在建,大家都要表演,跟老法師同台演出度眾生。只有老和尚人家不會相信,人家說只有老和尚而已,老和尚不是普通人,我們做不到的。枉費他說法六十年,所以我們學生要配合同台演出。你看一個劉素雲老師,讓多少人生信心?她就是聽師父的話,紅斑性狼瘡念好了,現在每一天講《無量壽經》。所以說這樣的學生,師父說善哉、善哉,很欣慰。如果又多出幾個,對不對?又有道場依教奉行,師父說那我非吃到一百二十歲不可。對呀,這樣就叫依教奉行,真正的請佛住世是這麼來請的,不是用感情,不是在那裡:「師父你要多留些日子!」師父想說你也沒有要聽話,硬要叫我留下。不是用感情,用願力,跟老法師同心,這個很重要。
老法師說情執都要放下,他七十三歲他說我隨時可以走,憑什麼?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了。你會聽這句話的人,你就知道,會不會往生關鍵在哪裡?放下。接下來你還會想什麼?你聽到師父說世出世間法都放下了,你會聽的人想說,我還有什麼沒放下的?是不是這樣?對呀。我想不想去?想。世出世間法放下沒有?放下了。不一定準確,你不要太激動,你覺得你自己都放下了,你真放下了嗎?佛門說你要勘驗自己,檢查看看。
有一個年輕人二十出頭,他就問我,他說:「我幾年前,我覺得阿彌陀佛現在來接我,我就跟他走了,可是我現在覺得好像比不上幾年前這種心。」我說:「你幾年前就想跟阿彌陀佛走也不是真的。」為什麼?我說你真想跟阿彌陀佛走是什麼?歸心似箭。大家聽過這句話沒有?
大眾:有。
舉個比喻,你二十年沒有回老家了,嫁出去二十年沒回家,現在可以回去了,坐在遊覽車上,妳腦袋在想什麼?我媽媽一定煮什麼我最愛吃的菜在等我,妳腦袋都想著妳家裡的這些人這些事,是不是?妳會想其他的嗎?都不會,一心快點你開快點,開車快回去,媽媽,爸爸,投入媽媽的懷抱有沒有?我講到這裡,你們有沒有想到哪一幕?回到阿彌陀佛的懷抱,有沒有?《三時繫念》說:「便就今朝成佛去,樂邦化主已嫌遲。」這句話我跟你翻譯一下,「便就今朝成佛去,樂邦化主已嫌遲」的意思就是說,你如果今天就往生,阿彌陀佛看到你第一句話說,你這個傻孩子,你怎麼現在才回來。這樣有聽懂吧,你怎麼這麼傻,不快點回來,在那受輪迴苦,你實在是枉費我那麼疼你,不早點回來。閩南話聽不懂,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有沒有聽不懂閩南話的?有一些人不懂。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講到太開心,母語都出來了。但是這個閩南話,唐朝的普通話,唐詩的味,平上去入,普通話念不出來唐詩的,我就不唱唐詩了。
我們回到這句很重要,所以師父說,不要自討苦吃、不要自作自受,要自信自度、要自覺覺他。所以阿彌陀佛他同體大悲,「黃金臂晝夜常垂」,隨時等著你,一念淨信,「發一念心,念於彼佛」,他就把你接走了。一念、十念,十念必生,一定會去的。其實這個太容易理解了。我們理解佛菩薩最容易的,父母,父母怎麼捨得你受苦,是吧?然後你浪子回頭,你媽媽會把門關起來嗎?半夜就來幫你開門,早就在等你了,半夜都在那裡念著你,你一敲門,她都跳起來,趕快給你開門。所以很多人在那裡「我能回去嗎?阿彌陀佛會接受我嗎?」這都太傻了,佛菩薩比父母還愛你,他是同體大悲。父母的愛是一生一世,佛菩薩生生世世沒有離開過你,生生世世,心無暫捨,一看到你有善根了,趕快加持你,趕快造緣長你的善根。
所以大家假如留心去看,我們學佛過程有很多感應、很多好的因緣出現,都是佛菩薩在加持你,你會突然好像業障要現前,就會有貴人出現了,這都是加持。我自己都想,我還沒學佛以前有很多情況,只要我那時候念頭不對,我就完蛋了。所以是沒學佛佛就在加持了、就在護佑了。所以人真的靜下來,用佛經去思惟,佛恩浩大,要報恩。
所以《三時繫念》講了,你今天往生,佛已經告訴你,你太遲了,怎麼現在才來,太傻了。接著,「那堪更欲之乎者,管取輪迴沒了時」。阿彌陀佛要來接你了,阿彌陀佛等一下,等一下,我再去看一下孫子,阿彌陀佛就走了。其實你不要擔心孫子,兒孫自有兒孫福。而且你真正冷靜,你擔心他對自己有沒有好處?沒有;你擔心他對他有沒有好處?沒有。都沒有好處,你還在那擔心,那不是很愚痴?對誰都沒好處,你還浪費你的精神,你還浪費你的時間。學佛要學覺悟,轉個正念,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滅自己的重罪。萬德洪名,「勸發菩提心文」講的,「暫持聖號,勝於布施百年」,你說這句佛號的福德有多大?那你不如好好別擔心、別操心,念這句佛,自己得大利益,又把念佛的功德迴向給你兒孫,這樣你比較有智慧。結果妳真的念,結果妳真的在那裡念啊念啊,變化出現了,依報隨著正報轉,妳愈念煩惱愈少,妳愈有智慧。再來,妳的子孫一看,我奶奶不一樣,她以前很囉嗦,現在怎麼不囉嗦了,就在那裡念佛,有時候還給我丟兩句法語,很有智慧。妳看妳就做表法,為人演說,妳念佛念得習慣改了,嘮叨、囉嗦改了,妳的家裡人說,學佛厲害,可以轉變一個人,給家裡的人信心。
諸位同修,阿彌陀佛現在來接你,你去不去?
大眾:去。
成德法師:所以我剛剛跟那個年輕人說,你幾年前說真想去是你自己感覺的,你有沒有檢查?你說你真想去,請問,你還有沒有看哪個人你會不舒服?有。那你還說你想去?你在那不舒服,還跟這個世間打得火熱,是不是?你說我很討厭這個世間。討厭從哪裡來的?從喜歡,喜歡不到了就變討厭了,是吧?所以討厭也是情感在作用,情執。所以當你非常討厭,我要來去西方極樂世界,我要往生西方了。突然你那個很討厭的人變很喜歡你,你說我過兩天再去極樂世界吧,你的情感又作用了,是吧?所以喜歡跟討厭都是情執,都是留戀娑婆。所以黃念老這個話真的很厲害,真的把我們講透了,不然我們還稀里糊塗的。《無量壽經》告訴我們:「亦無希求不希求想」,希求是喜歡,不希求想,不要、討厭,「亦無彼我違怨之想」,沒有誰我看不順眼,怎麼不順我的意,統統都好,逆來順受,「捨離一切執著,成就無量功德」。《無量壽經》這句話很重要,跟黃老開解的讓我們更聽得懂。所以我們從此刻明白了,對一切人沒有喜歡討厭,都是什麼?平等恭敬,平等愛護、慈悲,那你就是普賢菩薩。
什麼時候做普賢菩薩?我往生再說。大家要知道,佛法有一句話叫「生則決定生」。什麼叫生則決定生?舉個比喻,看電視是不是有一個按鈕?你一按,請大家按四十八頻道。知不知道按四十八頻道?四十八是什麼?四十八願。你的心要跟阿彌陀佛同心,這樣頻道有沒有接上?一按,叮,四十八出來了。請問,這個四十八頻道本來在哪裡?是因為你按了它才出來嗎?它隨時就在,只是你頻道要接上去,它就現前了。極樂世界在哪?極樂世界是法性土,遍一切處。阿彌陀佛的身在哪?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這個也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變現的。法身,一切法,整個宇宙都是我的身,叫法身。但是你得頻道接上去,它就現前。極樂世界是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你只要行普賢行,你就接上去了。接上去了,不是往生才在極樂世界,是不是?接上去了,你已經在普賢菩薩法界。所以你能不能往生?決定能。所以我們的祖師都表演給我們看,蓮池大師、省庵大師,祖師。省庵大師有一篇「勸發菩提心文」,大家都要學。
蔡學長,那三百本什麼時候會到?沒事。見者有分,每一個人成德供養一本,你到時候沒拿到,都找顏會長。大家要知道往生有八個字,上輩、中輩、下輩都有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菩提心怎麼發?當下要發,這篇文章教你怎麼發。其實我們剛剛一起交流過來的,每一段話都是勸我們發菩提心。我們剛剛說「便就今朝成佛去」,我們就是念求生淨土,就是菩提心;我們剛剛講,老法師講經六十年,我不能辜負他,就是菩提心,念師長恩;這個世間太苦了,輪迴出不了,念生死苦,就是菩提心;我一定要跟老法師同台演出,要讓正法久住,這一念心,念正法久住,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我們本有的真心,省庵大師說:「必有因緣,方得發起」,你遇到一個緣,觸動你的真心,你就起來了。起來以後要怎麼樣?保持。還有音樂配合,知道這句話是重點,鈴鈴,這句話不要忽略了,這個有感應的,感應。不止要保持,讓它不斷增長。
「知土如影像,恆發弘誓心。」每一個境界都在勸我發菩提心,六塵都在給我說法。今天天氣很熱,這個世間天氣控制不了,還是到極樂世界好,極樂世界無有……第五拜,「一心觀禮,圓滿報身,所居之處,永無眾苦諸難惡趣魔惱之名,亦無四時寒暑(寒暑很辛苦)雨冥之異」,它那邊都是放大光明,沒有黑夜,也沒有很熱,也沒有很冷。所以很熱的時候,這個熱也在給你說法,這個世間不能待,剎那生滅,這是業報土,「五燒五痛,久後轉劇」,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現在澳洲都燒大火,還有冠狀病毒,現在到機場都要戴口罩,很無常,業報隨時現前。那個地方「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請問,天氣不好有沒有在給你說法?
大眾:有。
成德法師:轉個念頭,六塵都在說法。
昨天跟大家說,我們今天要講蕅益大師的「淨社銘」,我都還沒開始講。「淨社銘」,大家不要執著,聽到哪我們就領會到哪。其實都是相通的,你不要以為這個跟那個不一樣,每一個祖師講的全部是通的,都是講性德,都是告訴我們什麼?「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講到我們習氣,就是讓我們注意,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怎麼把妄想執著認識,然後放下它,你沒有看清楚,都隨著它,一念接一念,都被它控制住了。
「淨社銘」第一個就是淨土為歸。請問大家,你什麼時候歸?隨時隨地,你都不留戀。可是我現在要照顧兒子,我要照顧孫子,兒孫自有兒孫福。所以說到這裡大家要注意,佛陀講經四十九年,般若講了二十二年,所以整個佛法的核心是什麼?般若。請問我們要不要學般若?待會你就知道了。好好念這句佛就是無住生心,就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就是念實相,不可思議。這句佛號叫什麼?暗合道妙,巧入無生。這個待會再講,為什麼巧入無生。
剛剛講到般若是大乘佛法的核心,佛門又說「五度如盲,般若為眼」。大家聽過嗎?這句話挺重要的。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實在講,你所做一切善事不會離開這五個,它叫六度萬行,就是所有的菩薩行都不離開這五個。可是這五個菩薩行,沒有般若了,它就不是波羅蜜,波羅蜜是到彼岸。只要沒有般若,你所做一切善只是世間的福報,再講得更嚴重一點,只是輪迴裡面的福報而已,出不去。所以大乘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再來,「自淨其意」,這個最重要。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只是世間行善,你還有個自淨其意,你是清淨心,你就不是輪迴心。你哪怕是穿衣、吃飯、掃地,統統是功德,因為你是清淨心,你是真心,真心做一切事都是功德。你以有著相的心、有求果報的心,就不是清淨。
所以有一個最明顯的例子,第一天有沒有講到,梁武帝他建了四百八十所寺院,幫助十幾萬人出家,你說歷代哪一個人做的佛事比他多?可是你看他見到達摩祖師,跟達摩祖師說:「朕有沒有功德?」他做那麼多,這一念心,把他所做一切翻成輪迴的福報。告訴大家,輪迴不是人天的福報,有時候享福報在畜生道。你們有沒有聽過一個報導,有一隻狗,牠的主人死了,把上億的美金要留給牠。牠有沒有福報?可是牠當狗,牠愚痴沒有去掉。我到老法師住的香港山頂花園,好多狗都是有一個外傭伺候牠,帶牠出來。我說我們台灣人找不到幾個比牠福報大,台灣的部長也沒有隨時有一個人照顧他,牠的層級比部長還要高,隨時有個人伺候牠,還要給牠剪毛,還要給牠做spa。
告訴大家,福報可不一定在人道享。可是在人道享也不好玩,你看現在大企業家、政治人物有沒有福報?
大眾:有。
成德法師:在幹什麼?造業。還發動戰爭,那個在阿鼻地獄不知道要待多久,好可憐。所以修行人不求福報,三世怨,第一世修行;第二世沒往生、沒脫離,輪迴,就享福報;一享福報,腦子不清楚了,造業,一下子就三惡道。所以三善道是觀光旅遊,老法師說的,三惡道是什麼?老家,長住在三惡道老家。所以不能不出輪迴,不然我們又要回老家報到了,不行。
所以我們剛剛提到的,般若為眼,五度如盲,般若。《了凡四訓》裡面說的三輪體空,「內不見己,外不見人,中不見所施之物。」其實就是你做了一切善事,心裡面痕跡都不落,這就是功德。甚至於人家,「你做很多好事」,「慚愧、慚愧,我還有做得很多不足」,你不受,你還不斷的提升自己,做得更好,做完你又不放在心上。有些人跟人家說,「我跟你說我吃素都二十年了」,報掉了,你有炫耀的話,就不是功德了,就名聞利養了。所以善用其心,才能成就勝妙功德。
請問大家,照顧兒子是不是菩薩道?照顧公婆是不是菩薩道?是,無有一法不是佛法。所以大家照顧好兒子、照顧好孫子,以後你的子孫他登台說法,利益無量眾生,你記頭功,功德無量。老法師是他媽媽培養出來的,爸爸媽媽功德很大。為什麼?印光大師說「敦倫盡分」。所以人最重要的不要分別、不要執著,對大乘佛法要圓解圓修。佛法是圓融的,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可以行菩薩道,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角色、沒有一個行業不能行菩薩道,你覺悟了都可以行,所以才有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那家庭主婦是不是行業?是。
老法師有一段開示,「三皈傳授」裡面附上了,而且這段開示在我們馬來西亞講的,在李金友先生的綠野仙蹤開示的。老法師講,家庭主婦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菩薩道?大家有沒有想說我在家裡行菩薩道,有沒有想過?你沒想過,你在家裡幹什麼?「沒辦法,就是要做,我苦命。」你的功德全部被你自己報掉了,被你自己的念頭報掉了。所以要護好自己的功德。你看老法師很慈悲,他說每天做同樣的工作一定會覺得很厭煩,尤其是家庭主婦,好像永遠沒有解脫的一天,到底是要做到什麼時候?許多人都覺得苦惱。你看師父有沒有慈悲?老人家那個甘露水有沒有在灑?你們清涼了沒有?所以一打開師父的經就清涼了。
假如能將觀念轉變過來,就可以做得非常快樂了。我這一段不是講給家庭主婦聽而已,你們不要又分別了,男生開始打瞌睡,這跟我沒有關係。就是你把觀念一轉,你很不願意做的事就變成菩薩道了。凡夫觀念中執著有我,所以苦的根源是什麼?執著我。諸苦皆從貪欲起,我貪出現了,才有這些苦。在觀念中執著我,我在做,我好辛苦,我為什麼要替他們做?這個不是老和尚念的,我念的。愈想煩惱就愈多。
若學菩薩道,發大誓願要普度眾生,他的想法、看法就不一樣。行菩薩道第一個要修布施波羅蜜,家庭主婦菩薩,主婦菩薩在家庭裡為一家人服務,就是修布施波羅蜜。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種。財施有內財、外財,外財是指在外面賺錢供養給家人生活;內財是用自己的體力、智慧、愛心,這是我加的,愛心,為一家人服務,在家事裡做出圓滿的三種布施。
你看內財布施,你在教孩子,把學到的《認識佛教》教給他,是不是法布施?你都很用心照顧孩子,孩子一進這個家門心就安了,無畏布施。我真的從小到大我都覺得我沒有怕過什麼,因為父母就是我最好的靠山,這真的是無畏,我們的身心非常安定,健康成長。一出社會,得到滿滿的愛,就願意去付出,不會跟人計較,不會跟人家要這個、要那個,計較這個、計較那個。所以這個是母親給我的無畏布施,我才有健康的人格。你們有沒有見過控制欲很強的人?那個都是小時候沒有安全感,所以你也不能怪他,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這三種布施。
你將家事整理得井井有條、乾乾淨淨,使家人生活舒適,讓鄰居羨慕、效法,這是持戒波羅蜜,有規矩,持戒就是守法;你能很有耐性的做,不疲不厭的做,即是忍辱波羅蜜,你很有耐性;每天還要改進,希望明天做得比今天更好,就是精進波羅蜜;雖然每天做很多家事,心地清淨、一塵不染,也不求家裡人要回報,即是禪定波羅蜜;清淨心中常生智慧,法喜充滿,般若波羅蜜。於是覺了,覺悟什麼?原來菩薩的六波羅蜜就是擦桌子、掃地、洗衣、煮飯,圓圓滿滿的成就。所以佛法是事事無礙,圓融無礙,你學佛學得很煩惱,覺得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這個也不對、那個也不對,你學錯了!這就是《華嚴經》上善財童子所表演的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諸位同修,誰是善財童子?誰?
大眾:自己。
成德法師:每一個當生要成佛的人就是善財童子,他就是表這個法。他的態度是什麼?所有的人都是老師,只有自己是學生。因為我們有這個態度,你面對每個人、每件事,你都在增長善根。為什麼叫善財?善就是善根;財,福德,所以善財童子就是有多善根、多福德。你念佛,念這一句,善根福德就跟佛一樣。所以你過去生再沒有善根、再沒有福德,不怕,只要肯念萬德洪名,你的善根福德快速提升。
所以一切人都是善知識,只有自己是學生,你這個心境,遇到一切境界,增長善根、增長福德。只要你保持這個心態,你不會有煩惱。為什麼?只有我是學生,所有的人是老師,都是來成就我的,那怎麼會有煩惱?都是來成就我的,高興都來不及,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所以從今天開始,見到一切人事物,一有煩惱,我不是善財童子了,念頭不對了,趕快調整,煩惱就不見了。大家相不相信?不然你們這兩天做實驗,好不好?有煩惱了,趕快我是善財童子,調整一下,只有我是學生。假如煩惱不能解除的,包在我身上,晚上我們來討論。妙法,你只要這一法,所有的煩惱都能去掉。佛法不用多,一句你完全落實,就解脫了,煩惱就上不了身。你沒有煩惱,做一切事都是行菩薩道,你又念佛,正助雙修,絕對往生。
我再念一下,妳將家事做好了,即是做世間所有主婦的榜樣、一切家庭的榜樣,這普賢行,廣修供養。我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有沒有聽過「母教為天下太平之源」?有沒有聽過?有吧。我再換一句,印光大師說:天下的安危女人家操之一大半。聽過沒有?印祖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天下要真正能安定,眾生要真正能安定,什麼最關鍵?母親的教育,也就是女人的德行。都聽過。所以真正要讓這個世界化解災難,最需要弘揚什麼?女德,這是從根本救起。所以你看聽這個話要會聽,母教為天下太平之源,「那個跟我沒關係」。你愈聽愈分別、愈聽愈執著,聽的都是發不了願,都是讓別人做自己不要做,那你怎麼是佛法的當機者?
那我再問大家一個問題,女德才能讓全世界安定,解決問題,請問現在全世界哪個地方最適合弘揚女德?你們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你們都沒有思考,代表你們沒有把天下的蒼生放在心上,有的話你一定會想,是吧?以前沒想沒關係,right now(馬上),現在要想!你看連那個鳥都在配合,「真的啦、真的啦」,key point、key point(重點)。這些話你不能小看,母教為天下太平之源。全世界要靠中華文化教育,中華文化的大根大本是母教。所以全世界最適合弘揚女德的地方,我去調查過了,我走過全世界那麼多地方,尤其華人,現在全世界要靠華人救了,其他人不是他沒有佛性,是他沒有那個因緣遇到五千年的文化,我們都遇到了。全球華人離婚率最低的地方,馬來西亞;最願意做家庭主婦的地方,馬來西亞,所以要靠馬來西亞弘揚女德、母教,救天下蒼生。
你們覺得馬來西亞哪個地方救最適合?沒掌聲,有人說芙蓉。告訴大家,這個叫當機者。佛法講給誰聽的?講給那個心態說,就我來承擔,這叫直下承擔。老法師說,正法的信心要建立在哪?你假如一聽,「包在我身上」,這個人有氣概。就跟六祖大師去見五祖,「你來幹什麼?」「我來求作佛。」所以下一次,有一個人到我們芙蓉淨宗學會來,然後顏會長說:「你要來做什麼?」「我來求作佛。」他不是來做義工而已,我來求作佛,我來行菩薩道。所以以後人家問你,你到芙蓉淨宗學會做什麼?作佛,行菩薩道。你的目標非常明確,不然你想我去幹嘛?看有什麼事我就做。那不一樣。
所以你有這個心境,那個佛法就入你的心,相應。《無量壽經》要怎麼讀才能讀進去?你的心要跟阿彌陀佛的心相應。不然你邊讀,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跟我沒關係,阿彌陀佛。你要每一句讀進去,「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願當安住三摩地,恆放光明照一切,感得廣大清淨居」,殊勝莊嚴芙蓉淨宗學會,「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學會受安樂。你就轉《無量壽經》,你就沒有被《無量壽經》轉,你就轉《法華》、轉《無量壽經》。所以《無量壽經》在哪?當下,就是我的家庭,就是我的道場。佛法是不二法,經典就是生活、就是工作,就不二了。經典是經典,工作是工作,二了,分別了、執著了,就入不了不二法門。所以我們要把蒼生放在心上。
我們明天要共同討論,我們在這個時代可以表哪些重要的法。我今天已經洩題一題了,我們可以弘揚女德、母教。今天我們一起發願,放心,我不會袖手旁觀,我也會盡力,主伴圓融,你們是主角,我是配角,配角也要盡力。再來,英國漢學院我是主角,你們可不能袖手旁觀,主伴圓融,你們要把孫子送來給我;你們要把身邊有緣的小朋友、年輕人護好,然後就告訴他,以後要去跟成德法師,他就種一個善根;或者把一些光碟送給他,他就立志了,這樣你們就幫英國漢學院招生,我們一起培養儒釋道承傳的人才。
所以我們讀經也好、聽經也好,都要用我們的真心去聽,用我們的恭敬心,用我們的感恩心,用我們的孝心、願心,那個話你就相應了。所以剛剛跟大家講到的,老法師講到說,世出世間法統統都放下。你會聽的人就用心去感受,師父在點我,是可以往生的,只要你肯放下。馬上就反觀,那我還有沒有留戀、放不下的?什麼時候放?無常迅速,你每天想著明天明天,最後無常一來你絕對往生不了。所以諸位同修,不能留戀世間,每一天都是最後一天。我跟你們共勉,每一天最後一天,你不要回去跟你家裡人說,成德法師說,今天是我最後一天,他們明天不給你來了。你一定要會聽經,不要害我,不要害我,我這個用意你們要聽懂。有人學佛他不去改執著,他就在自己的房間寫了一個大大的死字。結果他家裡的人沒有辦法理解,說我兒子怎麼學佛變成這樣?然後進他房間就全身不舒服,死。所以不要做讓家裡人煩惱的事,事事無礙的。我念佛他生煩惱,你心裡念就好了,哪有什麼障礙?所以外面都沒有障礙,障礙在哪?太固執了、太執著了,跟別人沒關係。
這個都是師父教的,我不是自己想的。師父教每一天都要練習,無常來了,臨終了,所以躺下去,最後一天,觀想阿彌陀佛來接我。每天練習往生,躺下去就阿彌陀佛來接我了,然後就開始念佛,什麼都不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突然睜開眼睛,天亮了,又有一天,還是最後一天,還是最後一天。可是我們現在沒有這個態度了,每天忙忙忙,忙到連作夢都在那裡忙,這樣會形成習慣。所以每天什麼事都放得下,每天都準備阿彌陀佛來接你,哪一天到了,決定往生,要練習。而且這樣做也很好睡,是吧?你在念念念念,不胡思亂想了,很容易就睡著,也很容易被阿彌陀佛接走了。
接去好不好?
大眾:好。
成德法師:今天去好不好?
大眾:好。
成德法師:你要知道你今天去了,你說孫子誰照顧,孫子誰照顧?還有曾孫。注意,注意,往生皆作阿惟越致菩薩。請問大家,你現在比較能照顧你的曾孫,還是你作阿惟越致菩薩比較照顧得了?
大眾:阿惟越致菩薩。
成德法師:你現在是泥菩薩過江。
大眾:自身難保。
成德法師:是不是?對,所以想清楚了,什麼最重要?念佛最重要。什麼時候去?right now(馬上),隨時去最好。你那聲佛號非常懇切,念念念很懇切,突然有事了,真誠心去做,歡喜心去做,又是積功累德,跟往生是一不是二,正助雙修。正修念佛,助修呢?任何因緣行菩薩道。這都是往生的功德,這叫淨土為歸。
我剛剛跟大家說蕅益大師有四條,淨土為歸,持戒為本。其實戒的大根大本是什麼?孝親尊師。其實真正有孝親尊師的根基的人,他念念想著不能讓父母老師操心、傷心。請問有這個心念的人會不會做壞事?對,其他那些要持很容易的。持戒為本。所以「孝名為戒,亦名制止」,你有孝心,很多惡事你不會做的。而這個孝親尊師就是戒,就是無上菩提本,就是你所有的善根都從這個孝親尊師就慢慢增長。持戒為本。
觀心為要,心是根本,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尤其觀照什麼?觀照不能忘失菩提心,我隨時的心都是菩提心,都是菩薩道。菩提心是什麼?老和尚慈悲,讓我們很能去體會,大乘經聽起來比較抽象,他老人家把它融匯了,用最淺白的話告訴我們,真心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只要我們的心跟這個五心一不相應,要怎麼樣?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轉過來。「須臾背念佛之心」,《三時繫念》提醒我們,「剎那即結業之所」。結什麼業?輪迴業。我們只要不念佛,就打分別執著、就打貪瞋痴,就是情執了,這個就是輪迴業。所以貪心的核心是情執,不能有;瞋恚的核心是傲慢,要平等、恭敬,不能傲慢。怎麼做?老法師在「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這一片光碟大家多聽幾遍,非常精闢。老人家把他的心法教給我們,他老人家說:「我念阿彌陀佛跟大家不一樣,我的心目當中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我對一切眾生的供養,跟對阿彌陀佛決定沒有兩樣。」這段法語精不精彩?師父把他成就的心法和盤托出,這兩個小時每一句都是老法師修學契入境界和盤托出。這一片光碟我最少聽了三百遍,聽了好幾年,聽到隨時就用這五個心還有五個行來觀照。五個行是什麼?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所以心有根本、行有根本,你完全不會離開正念了,你就不會造輪迴業了。所以這一個法語對治什麼?傲慢,每一個人都是阿彌陀佛,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剛剛一開始我們講到,釋迦牟尼佛開悟第一句話:「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也是一切眾生就是阿彌陀佛。這一句話你相信了,你不懷疑自己,你有信心,你的善根能力會一直增長;再來,你不會懷疑任何人,這才是你相信了。你看誰不順眼,你不相信。你跟誰過不去了,你跟誰有對立了,你否定人了,你批評人家的過失了,你已經不相信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你真的相信,你的眼神在面對每一個人,你會把那個相信他是佛,會不會傳給他?會。所以你的親戚朋友會覺得,我很喜歡跟你講話,我怎麼覺得和你講話我挺有信心的?傳遞了一個能量。所以每一個從事教育的人,老法師說最重要的,你一定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你完全不懷疑。
我們也曾經遇過全校惡名昭彰的學生,可是因為我們已經跟著師父學了,我們不懷疑他有佛性,所以這個孩子在你面前乖得不得了。有一天,你們應該聽過我講這個故事,他說他很想死,後來我就安慰他。過兩天,他在他的手臂上畫了一尊釋迦牟尼佛。你看你信任他,他的善根就出來。因為我送他一本《地藏王菩薩本願經畫冊》,讓他翻。我為什麼送給他你們知道嗎?提醒他不要做壞事,做壞事會墮地獄。孩子畢竟是小學生,還很單純,他翻翻翻,觸動他的善根,他自己用筆在手上畫了一尊本師釋迦牟尼佛。我當時候看了很感動,他要畫那一尊佛,請問他的念頭裡多長的時間都是佛?所以不是眾生度不了,我們要有慈悲、要有善巧方便,都能度。所以佛法一句話有沒有很大的受用?相信自己,相信一切人。這第一句。
第二句,「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這一句我們就不會傲慢了,我自己也有分別執著,不好意思講別人。所以這一句對治我們,愚痴的核心是懷疑,第一句我們不懷疑了;第二句,對治我們最嚴重的瞋恚,瞋恚的核心傲慢,我自己也有分別執著不能證得,有什麼好說別人的?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別人有,正常的,你就不會對人很苛刻。所以佛法很好用,你真的把一句領納在心,很大的受用。
其實這已經跟大家交流座談,今天還沒座談,你們還沒回答問題,我今天還沒有出題目,待會要出題目了,明天換你們粉墨登場。昨天還好幾個同修講了,有十幾個人。我們昨天討論那個很重要,討論哪一句?「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這一句真思考清楚了,你所有的用功都用在哪?根本,你不會在表象枝末打轉了。
所以今天又說蕅益大師四個,淨土為歸,持戒為本,觀心為要,那個要是不是本?最重要的,因為念頭是本,所以要觀照這個念頭。整個世界誰變的?自己的念頭。所以念頭一轉境界就轉,觀心為要也是本。第四個,善友為依。這四句真的是,它叫「淨社銘」,淨是淨土宗的淨,社是社團的社,銘是座右銘,意思就是所有修淨土的團體一定要抓住這四個重點,這是關鍵。你能抓到這四個重點,你修身也好、你護持道場,就抓到綱領了。所以第四個是善友為依,依眾靠眾。你要懈怠了,好的同參道友,「來來,我去載你」,不好意思不去了。我們有什麼缺點,提醒我們,「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當然大家要注意,勸別人要什麼時候勸?私底下勸,歸過於私室,要給人家留面子。當你要勸他,還特別私底下,甚至還泡一杯怡保白咖啡給他喝,他馬上感覺你是為他好,他就容易接受。所以「親有過,諫使更」,你是真的要成就他的,「怡吾色,柔吾聲」,注意態度,「諫不入,悅復諫」,注意耐性、注意時機,他高興的時候、沒人的時候再勸。這是「淨社銘」這四點。
大家今天回去想一想,我還有什麼放不下的沒有?明天不用講,放在你心裡就好了,講出來不好意思。但是一定要看破放下,我再留戀這個,對誰都沒有好處。大家不要覺得好像貪愛個小東西沒關係,你放不下它,它一定障礙你。我跟大家舉一個真實的例子,有一個人特別喜歡吃水果,喜歡到什麼程度?沒吃嘴會抖。聽得懂嗎?沒吃嘴會抖,就想吃想到像吸毒一樣,沒有吃睡不著覺。所以有時候他半夜醒過來,想吃水果睡不著,然後半夜就到人家水果店,把人家拉出來,水果賣我。然後回去吃,很滿足,再繼續睡。連吃水果都會貪,執著。所以你沒做什麼很難過,你一定要放下。所以有潔癖也是執著。後來他學佛了,過去生善根很厚,念佛很精進。所以不能輕慢任何人,人家機緣遇到了,比我們還厲害。他念念念念,突然念到整個虛空都是阿彌陀佛,瑞相。就在那個整個虛空都是阿彌陀佛,突然在他的面前出現一盤水果。這個魔變現的,看他都是阿彌陀佛,這個人要跳出三界了,趕快變一盤水果。他當下那個念頭就要去拿,起這個念頭,阿彌陀佛全部不見了。
所以大家要注意,佛門說,強者先牽,這句話大家聽過沒有?
大眾:有。
成德法師:注意,這句話不是只有用在臨終,這句話用在哪?隨時檢查自己,還有東西能把我們的佛號拉過去,這個東西臨終鐵定把你給帶走。你現在人身體那麼好都會被它拉了,怎麼可能你臨終不被它拉?大家聽懂我的意思嗎?
大眾:聽懂。
成德法師:祖師留了一句話,靜中十分功夫,你看他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靜中念佛,突然有事叫你辦,你可不可以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好不好做?你靜中有十分,動中才一分;你動中有十分,你病中才一分。我得過蚊症,在我們馬來西亞中獎了,發高燒,燒幾天,真的要念佛念不起來了,昏昏沉沉。突然警覺功夫差太多了,往生不了,念不起來了。動中十分,病中一分;病中十分,臨終一分。所以什麼時候練功夫?你現在不練,你臨終那一仗能打嗎?你現在不覺察,強者先牽,我哪個念頭會把我拉走,我一定要把它放下。
所以剛剛跟大家介紹這一本書,幽溪大師說,「娑婆有一愛之不輕」,就是這個娑婆界的人事物,你還有哪一個有愛,貪愛放不下,「臨終被此愛所牽,矧多愛乎?」意思說怎麼可以再多愛?你有愛就留戀娑婆。所以哪怕是你的孩子,你都不能貪愛,你要即相離相,就是般若。即相,因為境界成熟了,他來我們家投胎了,即相就是面對這個境界;離相,不貪著、不搞情執,行菩薩道,他不是我的,他是眾生的,他是要去服務眾生,要去替佛菩薩扛責任,你就不會情執了。即相離相就是般若。即相,而生其心;離相,應無所住。
我們念這一句佛號就是入無生、就是入法身,為什麼?當你全神貫注,其他雜念都沒有,字句分明的念,所有雜念都沒有,暗合應無所住;可是所有的妄念都沒有,這句佛號字句又分明,而生其心,你就入了《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叫巧入無生,妙法!其他八萬四千法門叫證入無生。怎麼入?先斷見惑,再斷思惑,再斷塵沙,再斷無明,不知道要修多久。這個法門不用斷見惑、不要斷思惑、不用斷塵沙,什麼都不用,只要老實念佛,你就入無生。
所以「如是妙法幸聽聞,應常念佛而生喜」,「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應常念佛而生喜,接著有緣就勸人家念佛。「受持廣度生死流,佛說此人真善友。」你不是往生才跟阿彌陀佛配合,你現在就跟阿彌陀佛配合了,一起接引人,接引眾生到極樂世界去。所以佛才說,給你豎大拇指,「佛說此人真善友」。這句話,佛經這句話念給誰聽的?你念《無量壽經》每一句要念到心裡面,講給我聽的。所以老實持名,信願持名,「暗合道妙,即是行深般若,無異念實相。」所以你念這句阿彌陀佛,就是念自己的本來佛;念這句阿彌陀佛,就是自己的法身,含攝一切的功德。「無異念實相,是故能滅重罪,能消重業。」所以老實念,業障去得很快。
明天我們還是要座談一下,不能只有我講話,這樣不公平,我們互相來善友為依,做法供養。我們想一個問題,老法師有哪些救世的理念我們當下可以做?我們想一想,我們馬來西亞可以做,甚至是我們馬來西亞最適合做。老法師有智慧,他才能想出解決這個世界問題的方法。老法師講很多,假如想不出來,就是老法師的話我們沒放心上。老法師在那裡講得很辛苦,你說那是老法師做的事,跟我沒關係。這樣不對,老法師九十三歲都飛歐洲飛好幾次,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己身求安樂,我們一定要把他救世理念從我自己、從我的家庭、從我的道場、從我芙蓉開始做。芙蓉是什麼意思?蓮花。我下了交樓道,我第一次來芙蓉,一下來,我說,哇,蓮花,一朵一朵花瓣,那個山就是花瓣,大家就是蓮花國裡人。所以生在芙蓉就要表法,沒有人逼你到芙蓉投胎的,是你自己來的,你要心甘情願,表演蓮花國裡人的願心、智慧,還有孝親尊師。
好,今天就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大眾:阿彌陀佛。

2022-06-21
100:51
comments
No Rating

馬來西亞淨宗同修交流會02_成德法師

成德法師:會長、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吉祥。
大眾: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我們應該本來是每天晚上來乘涼,然後一起聊聊天,互相交流一下學佛的心得,現在這個氣氛好像變成是我一個人講話。也是想因為難得跟大家相聚,也想跟大家多交流、多切磋,我們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在淨土宗有一位祖師,應該是所有念佛的人都會認識的,就是淨宗九祖蕅益大師。蕅益大師他最有名的一部教導,《阿彌陀經要解》,印光祖師說,縱使古佛再來,為《阿彌陀經》下註解,也不可能超過這一本註解,所以這個已經讚歎到極點。請問大家,印祖為什麼要讚歎蕅益大師?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為什麼要讚歎蕅益大師?因為他們關係不錯嗎?昨天跟大家說,我們要做老法師的知己,是吧?
大眾:是。
成德法師:沒有做老法師的知己,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
大眾:不能。
成德法師:你們說的,我沒有說,我說的不算數,你們自己說的比較有感受,但我也不能強迫你們說,這只能自己去領會了。《無量壽經》說:「願己國無異,普念度一切。」代表極樂世界的人都跟誰的願一樣?阿彌陀佛。所以老法師給我們建議早課,上午第六品,晚上三十二到三十七品。有沒有去想過為什麼老法師要給我們定這樣的早晚課?很可能我們就是沒辦法,師父叫做的。這叫心不甘情不願,這樣效果怎麼樣?所以每個人做同一件事,受益也不一樣。所以印光祖師才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看這句話大家都熟悉,跟我們成就有沒有關?最關鍵的。
我們佛門說「法器」。今天,無上甚深微妙法我們遇到了。為什麼叫我是不是法器?器是器皿,器皿拿來裝什麼?裝茶。茶是水,水是什麼?法水,你得把它接住。我接了多少法?老法師哪一句你念念不忘,那是接住了;這邊聽這邊就出去了,漏掉了,那這個器皿就是漏的了,就裝不了法了。所以一定是法器,才能把法納入心田。法器,具體怎樣的心境是法器?印祖這句話就很有道理了,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有誠敬心才能接得住法;沒有誠敬心不只接不住法,造業。李炳南老師提醒我們,不能玩弄佛法,不能消遣佛法。這個尊貴的東西,今天好無聊,拿來看一看;跟很多人打完電話,沒事做了,念念佛吧。把最尊貴、最重要的事情排在人生的哪個位子?最後的位子,那就很難受用了。所以李老師這些話,其實對我們這個時代的,我們算是徒孫,都是很重要的教導。
所以師父常說,方東美教授送他一句話:「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其實這句話很重要。大家想那個是方教授送給老法師的話,那跟我們有沒有關?
大眾:有。
成德法師:老法師講經講了多少次?
大眾:無數次。
成德法師:講給誰聽的?老法師沒事幹,常常講這句。所以大家要知道,真正入境界的人他是慈悲為本,他講的每句話出發點是什麼?慈悲,成就我們、利益我們。所以為什麼他要一直提這句話,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其實這句話就讓我們不會學錯了。這個方向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假如愈學愈煩惱,錯了;愈學愈笑不出來,錯了;愈學愈看人不順眼,錯了;要愈學愈快樂,愈學煩惱愈少,學對了。學佛沒有學對,會愈學愈分別、愈學愈執著。
我接觸一些企業家,他也接觸佛法,他一開始很高興,只要他的員工是學佛的,他就覺得特別親,尤其在大陸,學佛的人比較沒有像我們馬來西亞比例那麼高。結果後來他發現,員工學佛的愈難管、愈不好溝通,他認知錯了,很固執,有時候跟他講話講不過他。為什麼?他都搬出來釋迦牟尼佛說什麼、老法師說什麼,他老闆都不知道怎麼接他的話了,因為他學的時間比老闆久。所以這個沒學對,可能變成愈難溝通。尤其有一點,剛學佛,懂的道理不多,都看人家的好,誰誰誰對我真好,誰誰很有優點;學了三年,道理懂了不少,就變成看人家的問題了,這就走錯路了,陷到一個修學的誤區。
請問大家,我們從開始學到往生西方作佛這幾十年,請問大家有幾個關?這個是很值得思考的問題。請問大家有幾個關卡?你們以前看過武俠小說還是電影,要出少林寺要先通過什麼?十八銅人陣,你要打得過的才能到下一關。最後十八,十八不是數字。你看這個,我們從初學佛到往生西方要過幾關?還有一本書也在提醒我們,叫《西遊記》。《西遊記》有幾關?九九八十一關。所以請問大家,誰是唐僧?玄奘大師嗎?也是,也不是。請問誰是孫悟空?誰是豬八戒?這個就有點敏感了,豬八戒有點罵人。誰是沙悟淨?那誰又是白骨精?誰又是紅孩兒?誰又是牛魔王?我們都是。你的心定不住的時候,在那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魂都出去了,在那裡正念著佛,一個妄想接著一個妄想,我那個兒子、我那個孫子怎麼樣,還在那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還在那想。這個要小心,看起來是在用功,事實上用功用錯了,他念到什麼?打妄想還能念佛。請問大家,打妄想會不會增長阿賴耶識的分別執著?
大眾:會。
成德法師:對。所以夏蓮居老居士有一句很重要的話,「不能輕忽養識」,識就是阿賴耶的分別執著。不能輕易忽略了,你雖然看起來在那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可是你是要字句分明,攝住你的心。可是你現在是雖然在念佛,打妄想的功夫愈練愈厲害,那你一打妄想,一直在把分別執著提升上來。所以為什麼昨天說要跟大家交流章嘉大師教什麼?章嘉大師講的其中一個理很重要,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你念佛是為了用這一句佛號伏住其他的分別執著和妄念,可是假如我們念沒有達到這個目的,反而是讓打妄想的功夫在提升,平常是沒念佛打妄想,現在念到念佛也打妄想,那就不一定能受益跟提升了。
為什麼要聽經?因為師父是過來人,會點到我們這些問題。為什麼要看祖師的註解?像我們顏會長,對蕅益大師、對黃念老、夏蓮老這些為什麼那麼關注?因為這每一句法語可能都讓我們過一個關卡,你沒有讀,根本認識不到這個問題。所以最大的福報就是有善知識,我們遇到老法師了,又有會長這樣好的領導,跟這麼多善友互相護念。我們說善友為依,這個是在末法時期修行很重要的一個關鍵,因為自己很難看到自己的問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好像是蓮池大師,有一次,有一個人他決定到山裡面一個人閉關修行。他就問:「祖師,可不可以去?」祖師說最好不要。為什麼?有兩個問題,第一個,你自己住,你不容易看到自己的問題。而修行簡單的講,老法師說修行是什麼?知過,然後改過。師父說修行是把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加以修正,叫修行。你認知到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叫知過了,進而把它改,改過,這個才是真修行。所以老法師說,發現自己的過失叫開悟。所以今天沒有發現自己過失,今天就空過了。大家記住這句話,發現自己過失叫開悟。好事還是壞事?好事。可是我們現在變成,發現自己過失,氣餒;發現自己過失,沒信心;發現自己過失,還是別人告訴我們的,惱羞成怒,好面子了,那就不能知過了。所以知道過失不是壞事情,知道了,我們就能改掉它,那就「德日進,過日少」,就提升上去了。
剛剛講到的蓮池大師對這個人說,你自己一個人修行,首先第一個你不容易察你的過,那你怎麼改、你怎麼提升?第二個,你修行過程,你怎麼知道你悟得對?是吧?你今天有一個領悟了,你覺得自己對,你就朝著你那個領悟的方向一直走。可是現在的人沒有老師指導的,自己都悟偏掉了,這個很多。成德也遇到一些同修,就閉關三年念佛,還聽師父講經,聽了一千二百個小時,聽了幾千個小時,出來講的話沒有一句是師父講的。你每天聽,你應該最熟悉的是這些話。所以講到這裡,我們自己也要觀照自己,每天在聽師父講經,一開口講得跟師父相不相應?講的話相不相應?做人、做事有沒有愈來愈像老法師?我們跟他學,應該像他吧?假如你已經學了五年、十年,突然有人跟你說,好像你的笑容挺像淨空老法師,那你學對了。假如今天你學了很多年了,突然你的親戚朋友說:「你不是跟老法師學嗎?那老法師挺溫和的,你脾氣怎麼這麼大?」那是不像了。
你看老法師對每一個人都很恭敬,哪怕對一個小朋友。老法師在什麼法界?普賢菩薩。禮敬諸佛,誰是諸佛?一切人,小朋友也是,不止人,一切有靈性的,甚至是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桌椅、板凳你要恭敬它。恭敬它不是對它好,對誰好?自己的性德,隨時都是禮敬,用真心。老法師有一次回到六和園,剛好下車要走差不多兩百公尺才到住的地方,走走走看到小朋友,老人都很慈祥,看到小朋友都很疼愛,然後就對那小朋友說:「明天給你糖吃」。結果就走了,進到自己的屋子裡面,一進去首先交代弟子:「趕快去給我準備好糖放那裡,我明天出去不能失信於小朋友」。你看禮敬諸佛。真正會學的,比方說你聽到這裡說,成德法師剛好有跟著師父身邊。這個也不是我親眼看到的,我也是打聽的。我到了香港,剛好幫師父開車的梁居士來載我,我就給他挖寶。他能親仁,無限好,他每天親近,我就給他挖寶,聽到這個很感動。感動還不夠,進一步什麼?效法老法師,我們才沒有白聽他的教誨,才沒有白聽他的故事,是吧?能聽到他的行持、聽到他的故事是緣分,我們要知緣,他是效法釋迦牟尼佛的當代高僧,這麼難得,我們要珍惜跟他的法緣,好好聽他的話,好好效法他。
所以知緣、惜緣容不容易?接著還要造緣,造什麼緣?因為你都依照老法師的教誨修行了,每個人看到你很歡喜,就問:你的佛是跟誰學的?你說淨空老和尚,這個是給佛菩薩、師父臉上貼金,這個重實質不重形式,是吧?我們現在都著形式了,好,去買一個令吉(馬來西亞法定貨幣),去貼金嘛,佛寺不是有那個金帛嗎?然後去貼在佛菩薩臉上,那個叫形式。真正的形式還有什麼?實質,能真正給佛菩薩爭光、給師父爭光,依教奉行。所以《普賢行願品》裡面廣修供養,「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最殊勝。《金剛經》裡面也有較量給我們看,以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這個量大不大?
大眾:大。
成德法師:我們這個地球才是一個小世界而已,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這個數量很驚人。但是這樣的布施都比不上四句偈,就是你給人家講四句佛法,因為再多的財富解決不了生死問題,這四句偈你給人家講,人家接受了,他就可以去作佛了,他就可以度無量無邊眾生了。所以財物是有數量的,他真的成佛了,他無量的智慧德能恢復,他又度無量無邊眾生,《金剛經》把這個真相講出來了。假如因為我們大家對佛法有信心了,那這個真的是廣修供養,真的功德無量。所以我們昨天說要跟老法師同台演出,不用站在他旁邊,怎麼樣?依教奉行,就在跟他老人家共同來度這個時代的眾生。
今天是好日子,初九,拜天公。其實中國人的習俗背後都有含義的。為什麼要拜天公?上天有好生之德,他在護佑我們,他不止護佑我們的安全種種,他也在護持正法,忉利天主都是天龍八部,這叫護法的恩。這個講起來又很久了。三種根本,一個是成就的根本,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本尊,密宗。我是淨土宗,跟密宗有關係嗎?淨土宗是密教顯說,我們念阿彌陀佛就成阿彌陀佛,所以我們的本尊是阿彌陀佛。所以聲聲喚醒自己,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自性,無量光、無量壽,聲聲喚醒自己,念念不離本尊阿彌陀佛。《淨修捷要》大家念過沒有?這個是……麻煩了,我愈講愈多,講不完我沒辦法回去台灣。這個都幫我記一下,這幾個還是要抓緊時間講,因為這個都是夏蓮老對這個時代人的大慈大悲,現代人工作太忙碌,他要整個掌握淨土宗的教誨不容易,可是這一部《淨修捷要》可以辦到,太慈悲了。三個根本,一個是本尊,這是成就的根本;第二個是護法,事業的根本。其實我們聽到根本兩個字,都要高度的警覺。為什麼?有根本才有枝葉花果,沒有根本就是死的,學不成的。所以《論語》有一句很重要的話:「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什麼道生了?自己的道業、佛道才能生,自己的家業、家道才能生,自己的事業才能生。你看每個行業都有道,商道、醫道、師道,你要務本,這個道才能生。
講到君子務本,講到根本,那請問大家,什麼是根本?我們剛剛說諸供養中法供養為最,請問,什麼時候做法供養?right now(馬上)。你學的東西什麼時候做?當下。你假如一邊聽經,我明年再做,我老了再做,你這樣聽三十年,愈聽愈分別、愈聽愈執著,會不會?會。什麼是會聽?老法師、佛陀這句話講給誰聽的?講給我聽的。我要什麼?直下承擔。直下承擔就是真幹,當場聽當場就做。所以剛剛說諸供養中法供養為最,只要可以供養大家法,我是最歡喜的事。機會來了,現在有機會了,什麼是根本?對你的修行,對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什麼是根本?來,誰要說一下?沒人舉手?剛剛說法供養為最。教育,教育是最重要的。所以要有家道,才能把孩子教育好,這是一個根本。還有沒有?沒有標準答案,你們不用害怕。
女眾:就是當時的時候,當下。
成德法師:當下的……
女眾:淨空老法師的指導我們當下就要活用,在當下人情方面。
成德法師:你看,當下的念頭你要用對。這個鼓掌一下,這個太……我們為什麼修學不能得力?就是因為不能安住當下。念頭都在哪?擔心未來。念頭都在哪?懊惱過去。尤其上了年紀,一講就是我年輕的時候……,都講這些,回憶過去。所以《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統統是煩惱。為什麼不念佛就生煩惱?因為都是這三種:過去煩惱、現在煩惱、未來煩惱。
所以過去煩惱怎麼消除?多念佛。再來,「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過去已經過去了,不要再懊惱,不要再留戀。然後記取教訓就好,要經一事長一智。還有一點,把過去的悲痛轉成一種力量,這叫轉煩惱為菩提,化危機為轉機,化悲憤為力量。所以大家要看,學佛就是懂得轉念。我們昨天約好了,我們以後要過什麼日子?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我們昨天有約好吧?
大眾:有。
成德法師:你們跟我約好了,沒打勾勾。「凡出言,信為先。」這樣才叫什麼?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們不能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愈修愈煩惱。難不難?不難。在哪裡?念頭,煩惱菩提一轉就過來。
我這一陣子遇到一個同修,他以前做的行業不好,造了很多孽。可是他現在學佛了,他懺悔,痛哭流涕,他懺悔的力量很大。而且你誤入歧途,假如你現在念佛,真用功,業障消掉,跟你一樣誤入你那些不好行業的人,跟你有緣,他再看到你會嚇一大跳,「你怎麼變一個人?」你說我跟老法師學,我念阿彌陀佛。我告訴大家,那個在不好行業裡面的人知不知道他錯了?他知道,他抵不過他的煩惱,可是他知道他錯了。當有一個人真正浪子回頭變好,是所有他認識這些錯誤人的救星。他這麼一轉過來,一有願力,那他是在哪裡行菩薩道?在這些罪業的行業裡面行菩薩道,他可以度很多人。所以只要有了佛法、有了願力,人生所有的遺憾都可以變成什麼?願力。
有沒有人心很痛,我的孩子沒教好,很不孝順,有沒有想到很痛苦?你繼續痛苦沒有用。好,我沒把孩子教好,首先我現在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還能做好,感動他。再來,我去勸那些剛結婚的,勸別人好好教自己的孩子,別走我的錯路,你那個遺憾變成什麼?願力。所以過去的煩惱一轉,變願力。大家心裡還有沒有痛苦的事?今天統統不要帶走,轉個念頭就變願力了。
我認識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他到台上自我介紹,講到他念初中,老師偏心,他媽媽沒有送禮物,就對他歧視,最後他痛苦到轉校,待不下去了。他講的時候手還在抖,那個老師給他的陰影它還在。所以大家以後講到什麼以前的事手還會抖,執著,還沒放下。我就跟他講,我說人都有良心,你說你老師對你這樣,他在夜闌人靜的時候會不會良心不安?會。再來你要知道,你老師造的是什麼業?地獄。我們學佛的人有前後眼,你能看到自己的未來,你也能看到現在這個社會的人做這些事,他以後到哪裡去。所以我們處在這個時代,你還會跟哪個人生氣,度量不夠大,慈悲心不夠大。為什麼?讓你生氣的人,以後要到哪裡報到?他不懂道理,他可能要到地獄報到。你一想到他以後要墮地獄,你的慈悲心就起來了,你還跟他計較什麼?地獄很苦。所以你根本不會跟人家生氣,你會想,我一定要好好做,感動他,他才願意學佛。這個時代不學佛,幾乎不可能不墮落,幾乎不可能不造業。
大家仔細去觀察,哪一個富貴的人不造業?很有錢、很有地位,請問,他一過年他吃肉,那一桌上有多少肉?別的都不算,一個富貴的人一生嘴巴造了多少業?吃。講話就先不算,一天講幾百句話,造口業這又是一筆帳。這不說了嘛,吃肉,吃牠半斤,還牠八兩。你說富貴好不好?
大家要聽懂老法師有一句話,三善道是消福報,三惡道消罪業。請問大家,三善道好還是三惡道好?人家三惡道是消罪業,還把罪業消一消。三善道呢?把福報花完了。哪個花福報的人不造業?你請了三個傭人,動不動就罵人家,造業。「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不然你有錢有勢,造業更容易。你說當個部長,做錯一件事,跟多少人結怨?兩千多萬。你當個農夫,還不會跟那麼多人結怨。所以師父這些法精闢,聽了印象深刻。所以當人最可貴的是能聞佛法、能修行,不然當人有啥意思,不是就是造業而已嗎?七八十年造的業,到三惡道要消多久?
大眾:五千劫。
成德法師:三途一墮五千劫,這就不好算了。所以這些黃老的法語,「三途一墮五千劫」,我們一聽,警覺性還要非常非常高。
所以我們每一次聽經、每一次交流,一個半小時交流下來,有幾句佛經的教誨?多不多?請問我們帶走多少句?不一定要很多,但是你一定要有幾句印在心上,你一印在心上,你的想法會不一樣,你的言語行為會不一樣,你就變了。
所以就像剛剛說的,人要惜緣,這句話真放在心上,人的心境就不一樣了。就好像我們今天跟著老法師,老法師他有今天的成就,你知道他生命當中有多少個不能缺少的人跟事嗎?老法師假如三個老師有一個沒有,就沒有老法師了。那我們今天還有大家共聚一堂嗎?全沒有了,全球超過上億的人的法緣。
所以我一想到這裡,我就說老法師的老師我們要感恩。老法師出家的時候,有一個甘老太太找了十五個人,每一個月出十塊錢台幣,護持多久?十年。師父不是出家就遇到韓館長,沒有,十年都是這十五個人省吃儉用供養十塊錢。再來,十年過去了,物價也上漲了,老法師還是一百五十塊。所以他老人家什麼?以苦為師、以戒為師。結果我聽到這一段以後,我每天迴向,迴向甘老太太等十五個人,是吧?緣分不容易。
老法師不容易。今天我們拉回來,我們自己芙蓉淨宗學會也不容易,沒有我們會長帶領,會長也要有這麼好的父母栽培他,他還有很好的祖先教導他,然後他們一生下來就是「我是顏回夫子的後代,不能給他老人家丟臉」。所以你說我們芙蓉淨宗學會有沒有得到顏回夫子的庇蔭?
大眾:有。
成德法師:萬法因緣生。所以知道緣分不容易的人很惜緣,我們閩南話說很惜情,這個情是情義,受人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所以一個人真的知緣惜緣、知恩報恩,他的氣質會不會變?他心變了,他的相貌就變;心變了,命運就變了。
所以大家每一次參與聽法或者座談,對了,今天是座談,一下子又變成我講了,這是我的執著,我要改。就是大家要記住,聽完回去靜下心來,哪幾句很深刻,把它寫下來,天天提醒自己,看到什麼?不看都不會忘了,你就每天在落實。所以今天要帶回去一句,「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假如這句話沒有深刻放在心上,我們走的是什麼?捨本逐末,本末倒置。這個不是很冤枉嗎?努力到最後,捨本逐末,徒勞無功。
大家冷靜去思考一個問題,請問這五千年的華人,哪一代人花最多時間教下一代?哪一代人?就差不多現在四五十歲這一代人。請問大家,哪一代人教育出來效果最差?也差不多是這一代人。花最多時間效果最差,這個矛盾,投資報酬率不符合。大家學過經濟學沒有?不符合。問題出在哪?你把力量花在枝末上,就好像你澆水,不是澆在根上,澆在葉子上,沒什麼效果。現在全世界的國家都花了一大堆錢都投在教育,結果不是一代不如一代,一年不如一年,因為他們沒有聽聖人的這一句話,「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甚至於搞教育搞一輩子都不知道教育的根本是什麼。
所以我們淨宗學會每個禮拜講佛法、講傳統文化重要,正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所以我們學會在顏會長帶領之下,一個月做了多少法事,這功德無量。我帶了我們幾個同仁,我們是來芙蓉參學的,真的,很歡喜。今天我們一早參加了放生的法會,一起念了一下大悲咒。我們這個副祕書他主法,他的甘露還撒到我的身上,謝謝、謝謝,甘露水。因為那個磁場非常好,你看那多少魚都跟我們三寶結了緣、佛法結了緣。所以不要小看一個淨宗學會,你真依教奉行了,光照大千。那無形的眾生,哪一個地方真正修六和敬,依照佛陀的教導去做,這個多少看不到的都來學會參學。所以你看學會又買了一棟樓,提供人家參學住的。
所以師父把道理給我們講清楚,我們弟子能夠依教奉行,這樣人家才能對老法師講的東西有信心。假如沒有弟子做,配合不了了,講了很多都做不到,那善知識就走了,他不要讓弟子玩弄佛法,他就走了。所以有人依教奉行,善知識就會久住。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更何況是一個道場依教奉行,那老法師一定會繼續留下來。所以大家要注意一個重點,老法師今年九十四歲了,為什麼還跑那麼遠,坐五個小時到我們馬來西亞來過年?是因為他想來吃撈生(馬來西亞傳統年俗之一)嗎?不是吧?入境界的人做任何的事,都有深遠的意義。
所以我們選一天晚上來討論,老法師為什麼九十四歲這麼高的年齡,還要特別坐五個小時的飛機到馬來西亞來過年?你真正懂了,你就是老法師的知己了,你的人生也會不一樣。
再說回來,我們說君子務本,剛剛有同修們分享得很好,家道是本,安住當下,就是起心動念是根本。從念頭修、從起心動念處修,這個又是章嘉大師教老法師的。
還有哪個是本?晚上我們是座談會,要名符其實,所以每一個人都要講話,沒講話的不行。我這麼一講,明天又有人不敢來了。告訴大家,學佛就是要改變自己的性格。你說我很怕講話。只要為眾生好,怕的事都要變不怕,不然怎麼叫把眾生擺第一位,是吧?只要眾生能得利,我的身命都可以給出來,這個才叫行菩薩道。這個不是我講的,大乘經裡面說佛菩薩在過去生行菩薩道,頭目腦髓,有沒有?都供養給眾生。其實他表的是什麼?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佛經都是真實語。請問我們這一生要成就,是不是要行菩薩道?要。請問,我們頭目腦髓捨出來沒有?肯不肯捨?捨不得,那就是看自己看太重。看自己看太重的念頭是什麼?輪迴心,自我、自私。輪迴心修什麼樣的法都不能往生,輪迴心造輪迴業。所以大乘經講給誰聽的?講給我要當生成就的人,我要行菩薩道的人聽的。所以假如我們現在還沒有感覺奉獻犧牲過,在學會裡面還沒有犧牲奉獻的感覺,那還不夠。
我們為什麼感恩本師釋迦牟尼佛?因為他對我們恩德太大了。在佛陀那個時代,那個提婆達多破壞佛法,結果他就把五百隻象灌醉,然後打聽好佛跟僧團要經過這個地方,然後他就把五百隻醉象,就是把牠們推向佛陀走的地方,就讓這五百隻醉象把佛跟這些大阿羅漢給踩死。那眼看這五百隻醉象就瘋狂衝過來,這個是千鈞一髮,佛把手一舉起來,在五百隻醉象前面同時出現五百隻獅子,然後那個獅子馬上獅子吼,哇一喊,這個醉象馬上都服服貼貼的,很溫順了。所以你看說法獅子吼,它表什麼?獅子一吼,任何動物都降伏了,什麼魔都不敢亂來了。一下子這個場景,魔王一看很驚訝,他怎麼有這樣的力量?他就問釋迦牟尼佛:「你為什麼有這樣的力量降伏魔怨?」釋迦牟尼佛說:「地神知道。」這個魔王就跑去問地神,「釋迦牟尼佛為什麼有這樣的神通、智慧力、威德力?」地神,管地的這個神祇他就說:「因為我們地球上的任何一寸土地,都是佛陀為一切眾生捨過身命的地方。」這是佛經講的。
所以這一個真相我們了解了,諸位同修,我們從此刻開始再踏在大地上你會想到什麼?我們芙蓉的每一寸土地也都是釋迦牟尼佛曾經捨過身命的地方。所以你把這個真相放在心裡,你每一次走路都會提起本師的恩德。你能提起本師的恩,保證你再念這一句佛號一不一樣?不一樣。這是佛陀為我講的當生成就的法,我感他的德,依教奉行。
所以《法華經》說到的:「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芥子就是這麼小的一個芥菜子,這麼小的地方,「非是菩薩捨身命處」,都是佛菩薩捨過身命的地方,這《法華經》講的。所以這個是你真的懂恩,真的明白佛的恩。而且大家要知道,一佛出世,千佛擁戴。你說佛那個時候就要千佛擁戴他,這個佛法才示現在這個世間。然後接著傳到我們多少年了?三千年。請問在這個過程,又有多少佛菩薩才能把這個法傳到我們身上來?容不容易?三千年有一代人斷了,後面就沒有了。現在佛法能不能傳、傳統文化能不能傳?到我們手上了。所以老法師給我們表法,我犧牲生命都要把儒釋道傳下去。諸位同修,你們聽過這句話嗎?我們聽到眼眶沒有氾淚水,沒良心,真的,自己的老師,這時候我也覺得這樣心太狠了。我有時候聽一些師父的話,想起來也是……
抱歉,抱歉。聽師父一些話,觸動很大。比方師父講經的時候說,「我沒有學生」。大家聽過沒有?我說假如說師父是在成德面前講這句話,都覺得應該挖一個洞鑽下去了。老人家是掏心掏肺教,我們不肯聽他的話,真的是就太忍心了。他不辭勞苦講了六十年都沒有中斷,所以師父每一句話都飽含智慧、飽含慈悲、飽含人生的閱歷。
剛剛講到說務本,所以大家想一想,什麼是本?但是假如你當下想不到一點,那自己就要有警覺。我們想不到一點,那你平常是什麼在指導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你都想不起來了。現在靜靜的就想不起來,真正遇到境界能想起來嗎?尤其又遇到逆境,更想不起來。
剛剛我們是岔出去了,就是提到你假如很怕講話,但是只要對眾生有益的,你還是要突破這個怕。這個對我們馬來西亞的女眾是個挑戰,因為馬來西亞女眾比較內向、比較含蓄。我媽媽教書教了三十幾年,可是你叫她在成人面前講話,她講不出來。教小朋友可以,真正讓她講話,哇,看到人就一直發抖。但是真的有機會了,也要突破。
比方說你在學會擔任工作,這個我怕我做不來,要勇於承擔。這個就是為什麼師父說放下自私自利,什麼時候放?團體真有需要了,把自己放下。你說有比我會做的人,那這個你可以推薦比你會的人。假如實在沒人,那你要表法,勇於承擔,帶動大家去付出、去奉獻。現在真正弘法的團體都很缺人,不過我覺得芙蓉淨宗學會不缺人,我們英國漢學院很缺人,有沒有人願意去的?在第一線挺難的,滿缺人。所以告訴大家,我去英國是辦visiting scholar,訪問學者,只能兩年。結果學校很用心,特批再給兩年,問題也只能四年。所以我再用兩年就不能用了,可是英國漢學院那麼多學生,我要留下來就要考雅思。雅思大家知道嗎?到英國留學要考雅思,馬來西亞人不用考是吧?要考,要考雅思。所以我三十多年沒有學英文了,我都快五十歲的人,要重新學英文,學不學?你們講得很輕鬆。
所以大家知道,我剛剛說九九八十一關,其中有一關考什麼?放下自己,公而忘私,這一關一定要考的。我給你們洩題好幾關。對,這個都會考,不是某個人考,任何一個人要成就,這一生要當生往生作佛,這些全部都不會漏掉。來得晚不如來得早,不要臨終的時候再考試,手忙腳亂,現在就考到什麼?金剛不壞,金鐘罩、鐵布衫。今天講武俠片講不少。武俠片金鐘罩、鐵布衫是什麼?他沒有罩門了。你看他,你打他哪裡他都不會痛,可是你只要知道他的罩門在哪。假如一個人沒有罩門,任何境界都動不了他,那這個人決定成就了。
我們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罩門在哪裡,然後要把它放下,把那個習氣放下。而且真正想成就的人,你愈怕什麼它愈來什麼。對,假如說你覺得,我修到現在好像還沒什麼考驗,因為你的程度人家不想考你。你看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你假如現在覺得怎麼每天考那麼多,考試有夠多的,恭喜你,老天爺瞧得起你,你才會境界很多。
所以黃念祖老居士說:「以前的人幾天沒遇到倒霉的事就痛哭,哭什麼?我都沒有遇到倒霉事,佛菩薩不加持我了。」他覺得很多境界考試是佛菩薩加持的,為什麼?每天考試很多,你警覺性很高,每天都在歷事練心。每天這樣日子真好過,日子真好過就一天過一天,現在不是一天過一天,是一年過一年。我現在步入中年我有一個深刻的感覺,每一年好快,我都覺得我對二O一九年才剛剛從陌生變到有點熟悉,它已經給我say goodbye了,你看真的是日已過,是年已過,命亦隨減。所以每一年過年,除了恭喜發財以外,重要的我這一年有沒有空過?我這一年記取什麼教訓?我來年不能再蹉跎光陰,不能再因循苟且本來的習性,要有所提升。
所以普賢菩薩那個提醒很重要,「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大家有沒有被火燒到頭的經驗?你什麼都不顧了,趕快滅火。其實就是我們假如不把那個習氣趕快放下,無常一來,我們就隨那個習氣怎麼樣?去投胎了。所以印光祖師有一句非常重要的法語,叫「死字貼在額頭上」。他告訴我們什麼?隨時無常會來。當我們有這個,我隨時會無常來,你突然想貪,別貪了,待會無常來怎麼辦?你不就隨著那個貪心去投胎了嗎?你要發脾氣了,一想起來我隨時會死,那這個瞋不就帶我去地獄了嗎?一下子貪瞋痴的習氣就下去了。所以這個「死」字是妙法,學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則道業自成,很快就成就了,因為你很警覺,不敢懈怠。講完了,死字貼到額頭上沒有?你不要明天寫一個字貼上去,到時候你們家的人說,他昨晚去聽什麼成德法師,這樣我的名聲就被搞壞了。佛法重實質。所以有人學佛學回去,看到印祖這句話,就在他的書房牆上貼了一個大大的死字,他們家裡人說這是學到腦袋有問題,家裡的人不了解。你看這個就是愈學愈執著,是吧?他只想著我要寫,他顧及不到這個字他爸爸媽媽、家裡的人看到會怎麼想。
所以學佛最重要的是執著分別愈來愈減少,這個才是重實質沒有重形式。所以看我們學佛學得有沒有對,看你家裡的人支不支持你學佛,你就知道了。假如你學了之後家裡人更反對,一定是我們有一些執著是學佛以後產生的,家裡不認同。很多人都說,我們家裡的人反對我學。其實這一句話就代表責任在誰身上?
大眾:自己。
成德法師:他講這句話是責任在他家裡人身上。但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佛法是慈悲為本,佛法是真正認清楚這個身不是我,這個身體不是我,身體是什麼?我的工具,是我的靈性投在這個身體裡面。所以要借這個假的身體修什麼?真,把真心恢復,借假修真,這是覺悟的人。迷惑的人呢?執著這個身體,貪愛這個身體,為這個身體造很多業,這個就很不懂道理。
我們要透過對宇宙人生的真相了解,就是這個身不是我,什麼才是我?靈性是我,甚至於什麼?法身才是我。一切法都是我的身,這個人入法身境界了。做一個具體的比喻,在佛經裡面比喻就是,你本來是一個大海,結果突然這個大海裡有一個小水泡出來了,然後你本來是大海,結果因為有這個水泡,你變成認知自己是什麼?水泡。請問大海跟水泡能不能比?差太多了,是吧?你看你一覺得自己是水泡,你就侷限在這麼小的範圍,你就忘了你自己是大海了。所以我們現在覺得這個臭皮囊是我,忘了自己是佛,忘了自己是阿彌陀佛。所以佛法舉這個譬喻就是人要把這個水泡怎麼樣?戳破,把這個身見放下,把這個自私自利放下。一戳破,請問這個小水泡一戳破,誰是我?
大眾:大海。
成德法師:整個大海是我。所以一個人真的把這個小水泡戳破了,請問誰是你?一切眾生是我。一切眾生是我,所以《無量壽經》說「於諸眾生,視若自己」。眾生真的是我,為什麼?都是我的自性變現的。所以你對任何一個人好,對任何一個眾生好,就是什麼?真正愛自己。你只貪愛這個身體,是真正害自己。所以明理很重要,不明白這個道理,哪有人不貪愛這個身體的?所以一定要戳破,一定要把自私自利放下,要能夠為團體、大眾著想。
最後我們請十個同修來講什麼是務本,「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來,哪一位同修先講?這個沒有標準答案的。
女眾:孝敬。
成德法師:孝敬是本,太好了,來,掌聲鼓勵一下。這個鼓掌會不會影響到旁邊的鄰居?那就不用鼓掌。師父說學佛就是面對境界要清楚,不能太高興了,一鼓掌,吵到人家,這也是境界。這個同修講的孝敬是本,就是孝親尊師,大根大本,這句話講得太重要了!其實只要本不對了,路就走錯了。地藏菩薩為什麼叫地藏?是因為他喜歡取這個名字嗎?菩薩表修德,就是一個修行人一定要照這樣修。所以請問大家誰是地藏菩薩?那一尊,我們協會那尊,在那個西方三聖旁邊那尊,還有中華民族萬姓先祖那一尊,你著相了。誰是地藏菩薩?自己。誰是觀音菩薩?
大眾:自己。
成德法師:我們就要照這樣修,菩薩是表法,讓我們去效法他。你看地藏,心地寶藏,這個寶藏就是性德,整部《地藏經》它的核心在孝親尊師。你不從這裡下,你走的就不是開發性德的路;你辦再多的大學,你只要不從這裡教,都不是開發性德。所以我們為什麼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因為只有徹底覺悟的人才能講出來。所以佛是根本的恩,孔子是根本的恩。孔子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教育就要從這裡,不然你不是辦教育。就是老法師說的,大學也不是辦教育,是什麼?知識傳習所。
所以我們這個時代華人為什麼遭難?喪失民族自信心,都跟外國學,沒有跟老祖宗學。外國的東西除非他傳的是聖人的,他只要不是聖人,一定夾著他的分別執著,一傳下來我們統統被他影響,所以華人社會一下子也變得很亂了。
所以我們就曾經有一個同修,他事業也做得滿大的,他說他的觀察說:「讀獨中的跟讀英校的不一樣」。我說:「不一樣在哪裡?」他說:「讀英校的人一退休遊山玩水,打golf;讀獨中的人畢業了,比較多去做義工。」有沒有差別?有,價值觀不一樣。讀獨中是學傳統文化的,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他懂得去回饋;讀英校,我的能力,我賺來的,我要把它花了,不然我這麼辛苦幹啥?所以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我們不傳中華文化,我們的子孫就變成欲望的奴隸了,太可惜了!這樣我們有罪,因為我們沒傳給他。到閻羅王那邊報到列第一條,不孝祖宗,沒有傳文化下去。
所以孝親尊師是本,因為這樣開發性德。其實這句話再延伸出來,為什麼修學不得力?問題一定出在孝親尊師,絕對的,就可以讓我們去反思,怎麼樣提升自己孝敬的心。
再來,今天沒講十個不能回家。
女眾:慈悲。
成德法師: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大乘佛法以慈悲為本。這句話大家要會聽,不用慈悲心是學不了大乘佛法。你哪怕是接觸大乘佛法一輩子,也不是學大乘佛法,為什麼?不相應,接不了,都要務本。
還有沒有?
女眾:慈悲清淨根,清淨。
成德法師:清淨心是本,心淨佛土才會淨。對,還有嗎?
女眾:修身。
成德法師:修身是本。
女眾:菩提心。
成德法師:對。妳不要再講了,妳講了答案都被妳講完了。不過我們掌聲鼓勵,你看她很用心在體會。
菩提心是本,菩提心是成佛的因。「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這是《華嚴經》講的。你失了這個本,你做很多善事,都是輪迴,輪迴的福報而已,一享福又墮落了,三世怨,第一世修行,第二世享福,第三世墮到三惡道,也是魔業。
還有沒有?
男眾:覺悟。
成德法師:覺悟,其實就是心是要覺,這個是本。因為你心覺了,一切法都是佛法;你不覺,《華嚴經》、《無量壽經》也是世間法,是吧?比方我們學了《華嚴經》、《無量壽經》的道理,你拿去要求別人,那大乘佛法也變成搞是非人我、搞對立,因為不覺;覺悟了,穿衣吃飯都是佛法。你穿衣服很莊嚴,帶動社會良善風氣,穿衣服是不是佛法?
大眾:是。
成德法師:對,你沒看孔子都是穿寬袍大袖,一看就很有氣度。老法師說現在女孩子穿衣服穿得太暴露,這個我聽人家講會墮地獄。這是有道理的,為什麼?影響社會的風氣。請問,影響社會風氣妳害了多少人?很多。所以古人的存心是什麼?做任何事都要給人好的影響,不能給人壞的影響。
還有沒有?剛剛說修身是本很重要,《大學》最重要的一句話:「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其實這句話就是,不管你是什麼身分地位、哪個行業,「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現在為什麼這麼多人一下很有錢、一下又下去了?他沒有務本,他一有錢,他沒有修自己,貢高我慢、目中無人,吃喝嫖賭都來,就完蛋了。所以修身是本。還有沒有?
女眾:精進。
成德法師:精進是本,精進是菩薩唯一善根。善根對。還有沒有?
女眾:真心。
成德法師:真心是本,就是心是根本。「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我今天有聽妳帶著大家念,「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還有嗎?
男眾: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根本,眾生也是我們成佛的根本。
成德法師:對。阿彌陀佛是我們成就的根本,眾生也是我們的根本,「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所以為什麼佛菩薩感謝眾生?就是眾生的苦難喚醒他的覺悟跟慈悲了,所以感恩他。
好,差不多了,再兩個。
女眾:五倫五常。
成德法師:五倫是本,五倫是大道。所以印祖說:「敦倫盡分」,老法師還加一句「是大道」。老法師加這些話很慈悲,怕我們沒抓到重點。你們一看,老法師幹嘛還加字?老法師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接下來呢?
大眾:萬分誠敬得萬分利益。
成德法師:沒有,不止這一句,百分誠敬、千分誠敬、萬分誠敬。因為老法師透過他講這三句,讓你抓住這一句是你能不能領受佛法的關鍵。還不止講了這五句,還for example(舉例)。你看師父他講經你真正去體會,太慈悲了!哪有講得這麼清楚、這麼細膩、這麼設身處地,把我們真講明白了,很有耐性。他馬上「萬分誠敬得萬分利益」,就像我們六祖惠能大師他就是萬分誠敬,你又很具體可以去體會什麼叫萬分誠敬,是吧?半部《金剛經》他就成佛了,萬分誠敬。五倫是本。還有呢?
好,最後一個我講,格物是本。格物就是什麼?格除物欲,就是對治習氣。「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是吧?其實這每一句而後,前一個就是本,後一個是末。修身是齊家的本,齊家是治國的本,「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不可能。
所以我們每一個弘揚文化的人,你的家庭孩子沒有教好,你出來教人,後面人家說:「你怎麼自己孩子都教成這樣?」不好意思,表不了法。所以一定要務本,你弘法利生才是有生命的,會愈來愈興旺;不然你沒有根本,最後死掉還發臭,還造成負面效果。
男眾:戒為無上菩提本。
成德法師:對,戒為無上菩提本,所以戒也是本,其實就是格物。戒是什麼?戒就是嚴淨三業為持戒,就是身口意三業都不要犯十惡業,這個就是持戒,不貪、不瞋、不痴、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不殺、不盜、不邪淫。所以格物是本。所以「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你們今天可以回去了。有沒有人剛剛很緊張?回不去了。放心,剛剛我們說大乘佛法以慈悲為本,成德不會為難大家,不然我也沒有本了。
明天再從蕅益大師,他有四個,淨宗團體一定要記住這四句教誨,非常重要,我們明天從這裡談起。剛剛跟大家說,祖師勸一個人不要自己閉關,第一個就是沒有人提醒他的錯;第二個就是他自己修了什麼境界,他沒有人可以請教,他就會悟錯了。你說那我也不可能都去問老法師?你可以問顏會長,因為他都是依照老法師經教在修學,而他所帶領的團體都是依老法師的經教在守六和敬。所以你這個境界大家一討論,師父不是這樣講的,你偏了,這樣你的修學才保險。不然你修行那麼多境界,我剛剛問大家,請問,從你發心到往生成佛,多少考試?多少關?我告訴大家,印光祖師說一天有幾個考試?「萬境交集」。一天當中有幾個境界?一萬個。相不相信?念頭。你首先第一個境界,眼睛睜起來,我還想再睡一下,可是好像要做早課了,你在那裡掙扎就不知道幾次了,是吧?
大眾:是。
成德法師:那請問你一天,我該不該跟他講,我該不該提醒他?在那猶豫不決,就好幾個境界。所以萬境交集,每天考試很多,一不覺察你就沒考過關。
剛剛又跟大家提到,《西遊記》說九九八十一,所以唐三藏是誰?是我們的佛性;孫悟空是誰?是我們念念止不住的分別執著,心猿意馬,像猴子一樣抓都抓不住,「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抓不住。孫悟空是誰?自己。豬八戒是誰?豬八戒是代表我們的貪。沙悟淨呢?懦弱。沙悟淨,「大師兄,大師兄」。你每一次遇到事情,「顏會長,顏會長」,不行,沙悟淨。你要學著鎮定,我先想一想,我要自己也要懂得冷靜判斷,然後再去說,「顏會長,我對這件事有這樣的考慮,您覺得怎麼樣?」這樣你就進步了。
再來,你脾氣大你就變牛魔王,是吧?你欲望很重,人家還受你影響,你是白骨精,你把人家的欲望都調出來了。這些也代表我們面對很多的誘惑。所以這個《西遊記》吳承恩我看也是學佛的,不然也寫不出這一部書了。
今天不好意思,有點時間拖久了。好,今天就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大眾:阿彌陀佛。

2022-06-21
101:46
comments
No Rating

馬來西亞淨宗同修交流會01_成德法師

成德法師:顏會長、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吉祥。阿彌陀佛!
大眾: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首先,非常感謝會長給成德這次到我們芙蓉淨宗學會來向大家學習的機會。因為跟會長認識有很多年了,也感覺我們芙蓉淨宗學會在我們會長帶領之下,大家也都非常團結和合,都是依照我們師父上人教誨,在依教奉行,在辦法務,在接引大眾學佛,在帶動弘護一體,帶動整個念佛修行學風跟道風的建立。所以這個都是時時以師志為己志,以我們師長老人家的志向為志向,來在這個時代做表法,給這個時代做榜樣,這個非常可貴。因為在這個時代,假如沒有榜樣的話,大眾不容易生起信心。所以師長講經的時候也常常說到,在這個時代能做好的榜樣,這個功德是相當相當大。
在《華嚴經》上講:「信為道元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法,除滅一切諸疑惑」,因為有榜樣了,大家就不懷疑了,「示現開發無上道」。我們假如老實念佛,又有人往生淨土,給大家作證轉,那大家對念佛求生淨土就沒有懷疑了。所以這個時代雖然是末法,但是能夠聽經、能夠念佛、能夠往生淨土,那這個是末法當中的正法,有人證明了真的帶業往生,橫出三界,徑登四土,這個是九品可階,這是做得到的。所以信心是功德之母,以我們自己真正來表法,那就讓所有的大眾因為我們,我們自身,甚至於是因為我們的團體,而產生堅定的信心。
所以普賢十願當中有提到「請佛住世」,不知道當我們聽到這個普賢十願的請佛住世,當下會想到要請哪一尊佛先住世?成德記得初學佛的時候,就聽到老法師在講請佛住世這一點。老人家講到我們處在末法時期,能得人身,又聞佛法,而且聞的還是當生成佛的法門,要遇到正信的佛法已經不容易了,而且還遇到的是當生成就的念佛法門,而且還遇到會集本。因為《無量壽經》從記錄當中是有十二次的,應該有十二次的翻譯,現在留下來的有五種原譯本。那五種原譯本讀起來都不是那麼好讀,可是夏蓮居老居士一會集,每一字每一句是五種原譯本的句子,可是非常的通順,讓人讀了生歡喜心。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讀過其他五種,成德有去翻過,真的覺得差很多,那會集本好順。所以覺得夏蓮居老居士那真的是佛菩薩再來,太神奇了。
然後又有黃念祖老居士給會集本作註解,每一句經文註解得這麼樣的圓滿透徹。這個在印祖那個時代都沒有這樣的因緣,因為會集本還沒有會集出來。我們是又遇到會集本,又遇到黃念老註解,還遇到老法師每一年,尤其他老人家後來好像是八十五歲那個時候,當時候是一天講四個小時,細講《無量壽經科註》,把黃念老的註解在生活工作處世待人講得那麼仔細,總共還講了四遍,你說這算是空前的因緣。還有海賢老和尚做表演,還有劉素雲老師的姐姐劉素青老菩薩做表演。請問,這麼多我們的祖師,包含我們的師長,包含海賢老和尚、劉素青老菩薩,他們一起來給我們表法,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成就我們自己。他們都是同體大悲,我們每個人都是他們的,用我們世間話講叫心肝寶貝,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真正了解佛菩薩的慈悲,你的信心就會建立起來了。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就把這個真相說出來了,「十方如來」,一切的如來,「憐念眾生」,憐,憐憫,「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其實這只是比喻而已,他用了世間最恰當的比喻,那也只是比喻而已。用什麼比喻?像母親在念自己的孩子一樣,如母憶子。其實《無量壽經》佛自己講出來了,「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超過父母。父母對我們的恩德一生一世,佛菩薩生生世世,心沒有暫捨,他隨時隨地一有機會就善巧方便增長我們的善根。
佛菩薩的恩德,就像我們一開始稱本師釋迦牟尼佛,他們的恩德,假如沒有佛經,我們也很難了解。為什麼?我們業力重,我們前世都想不起來了,那就很難去體會他們生生世世的恩。而佛經它是講出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佛講的境界我們很難達到,我們得修才能達到,但是我們可以先相信聖言,聖人講的話,相信聖言量,佛不可能說謊。
老法師講經曾經說,人家要騙你總有個目的吧?是吧?他要從你身上要什麼好處,他就想盡辦法要騙你。佛不要你任何好處,他幹嘛騙你?再來,他假如真騙你,那也已經騙了三千年的人了。你看這三千年誰被佛騙了?這三千年聽佛話的都成佛了,禪宗成佛就幾千人,淨土宗成佛的可能有十萬都超過了。你看善導大師在的時候,多少人在念阿彌陀佛,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善導大師彌陀化身。所以不只沒有騙我們,聽話的沒有一個不成就的。所謂萬修萬人去,真聽話就是真修。所以人「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在哪裡表現出來?相信佛講的話,他不懷疑,這個就是善根。不懷疑之外,聽了之後照做。就像剛剛我們會長講到,老人家強調我們淨宗五個行門,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其實這五個行門是從整個四十九年所說的《大藏經》。大家應該曾經在我們協會站在《大藏經》前面吧?
大眾:有。
成德法師:請問大家,《大藏經》從第一本看到最後一本要看多久?看很久吧。看完,請你挑出五個行門來修,好不好挑?很難挑,挑到頭髮鬍鬚都白了還挑不出來,是吧?可是老法師慈悲,幫我們挑。
所以誰有福報?聽父母話的人有福報,因為父母愛我們,他要讓我們少走人生的彎路。所以人這一生就是父母跟老師不會嫉妒我們,就是念念想著成就我們。所以老法師走過的彎路,他鐵定不讓我們走,對。所以他常常都說,我是從講《華嚴經》才想說,文殊菩薩是修什麼法門?善財童子是修什麼法門?後來才領悟到,自頭至尾都是導歸極樂,都是念阿彌陀佛的,他才死心塌地。所以老人家是講經講了幾十年,最後才死心塌地念佛的。大家都聽過這一段吧?請問這一段講給誰聽的?講給我們弟子聽,意思就是你肯聽了,就不用像他老人家還得從整個《大藏經》去深入,深入《華嚴》、《法華》、《楞嚴經》,最後才終於明白了,念阿彌陀佛。不用,聽話了,這幾十年彎路就不用走了。「當來一切含靈,皆依此法而得度脫」,這個是易行道,是八萬四千法門之外一個門餘大道,最容易行的法門,就被我們遇上了,我們得很好的來掌握這個機緣。彭際清居士說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
我們聽經重在用心去領悟,不是讀很多經,然後背很多經文,結果跟自己生活、工作、處世沒有關,結果這些話都沒有觸動自己心靈深處,這樣就可惜了。比方說我們讀《無量壽經》,前面幾品介紹阿彌陀佛因地修行,那我們讀下來了,學到什麼?比方說學到說阿彌陀佛修行五劫,你背一個五劫;還有世間自在王如來在世教授四十二劫,都是記這個;那個世間自在王佛跟阿彌陀佛介紹所有的世界的淨土,經多少?千億歲。你背這個幹什麼?因為我們以前歷史,「馬關條約」是哪一年簽訂的?一八九五年。我們的學習都變成知識性的學習了,學完跟自己有沒有關係?
大眾:沒有關係。
成德法師:硬記一大堆,為什麼?考試用的,考完試全部忘記了。這是不是一個學習的習慣?
大眾:是。
成德法師:我們以前學習都是考試用,結果都是知識性學習習慣。請問我們這個習慣改過來沒有?改過來沒有?
大眾:還沒有。
成德法師:現在再學《無量壽經》,會不會也是這樣學?
大眾:會。
成德法師:所以修行是什麼?生處令熟,熟處令生。什麼是陌生?這一句佛號陌生。什麼是熟?柴米油鹽醬醋茶,這個世間的是非人我、五欲六塵很熟,太熟了,不是平常很熟,連作夢都熟。這個太熟了,要讓它慢慢什麼?陌生;這句佛號很陌生,慢慢什麼?隨時提得起來。這是從佛號來講。其實連學習也一樣,你解行相應要很熟,那個知識性的學習慢慢要轉過來,不然就很難解行相應,唯有解行相應才能提升境界。所以學佛不是在修行的時間有多長,而是在功夫得不得力。可是功夫要得力,修行的正知正見要建立起來,因為修行的正知正見指導我們修行,甚至於指導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師父講隨順佛菩薩教誨,不隨順自己煩惱習氣。佛菩薩到底教什麼?你隨時都放在心上,他才能指導。
老法師他修行很有成就,可是他修行的基礎誰幫他扎的?這個很重要,老法師每一次說,講經很常提到三個老師,他老人家說,我這三個老師缺一個都不行,缺一個我就沒有今天的成就了。一來是老人家念念不忘師恩,這是我們的學處。他講經的地方一定都把老師、父母,還有護法,就是沒有這些人就沒有他,他念念不忘。有一天成德就問:「師父,那怎麼沒有您父親?」他說父親照片找不到了,一張也找不到。那個年代確實有照片,幾乎很少,但是沒有一張留下來。這個師父是真給我們表演。
後來最後又增加了一張,周邦道校長,那是他的校長、他的老師。因為老法師講經當中曾經提過,你看他們十來歲就遇到對日抗戰,十多歲,你看十四歲就失學了,逃難。然後他老人家說,他們在國難的過程是流亡學生,政府辦的流亡學校,臨時成立的學校,他說當時候的周邦道校長,還有這些老師,愛護他們超過自己的兒女。這是真實的,為什麼?因為我們英國漢學院創校的院長周春塘院長,就是周邦道校長的第四個兒子。他有五個孩子,四個男的,一個女的,五個孩子。然後我們這個周院長就說了:我可以證明,有物資來了,統統是學生分,有剩下的才有他們的分。然後這個父親常常都是在學校忙,都是先學生,後面才是自己的孩子,先公後私。
所以老法師說,他們在求學過程的老師,對他們人生的影響超過自己的父母。大家聽過這一段沒有?
大眾:有。
成德法師:聽了我們很震撼。就是這些帶他們的老師的身教感動他們,深深影響他們的一生。所以老師勝過父母,同學比親兄弟還親。所以師父每一次回台灣,都跟這些當初讀書的同學聚會。一聚會,最年輕的八十八歲。因為成德剛好去年也在台灣過年,一聚會,最年輕我一看八十八歲最年輕,還有九十四的。每一次聚會人都在減少,每一年都有往生走的。所以老法師念念不忘師恩,好不容易找到周邦道校長的照片,馬上就登上去了。
其實我們講這一段的重點在哪?重點在聽懂老人家為什麼要講這些話。老人家講這些話,不是他喜歡講這些話,因為他講的這些話都是我們這一生能不能成就的關鍵,不知恩報恩的人是不可能往生極樂世界的。成德也是善根很薄,看不懂師父在幹嘛、在講啥。因為二OO六年師父在聯合國把宗教團結,新加坡宗教團結、澳洲宗教團結,介紹給聯合國,除了這件事以外,又把廬江湯池和諧示範鎮介紹給聯合國。為什麼?因為師父回家鄉辦這個學校,是聯合國把他逼出來的。因為他差不多講了十次,把中華文化的智慧、倫理道德教育的殊勝介紹給聯合國,這些專家學者,一百九十多個國家。結果介紹了這麼多次,這些專家就對他說:「你講得很好,是理想,做不到」。師父說,冷水澆頭,當頭棒喝。大家注意,老法師遇到人生的重大的挫折,他都是增長人生的閱歷智慧,甚至是什麼?提升境界。我們遇到這些境界是趴下來、倒下來。你看會不會修差很多,會不會修差十萬八千里。
我們不講別人,成德為什麼要講師父的例子?我們看不懂師父,怎麼跟他學?你看不懂他怎麼表演,你看不懂他在說什麼、他在做什麼、他在表什麼法。連師父,你最親、最信任的善知識你都看不懂,你看得懂佛菩薩嗎?你還能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嗎?你連父母老師都看不懂,你還要參誰?是吧?
大眾:是。
成德法師:對。而且他是離我們最近的善知識。你說我要參蕅益大師,那還遠一點;我要參蓮池大師,那都是遠一點;善導大師。假如老法師你參不了,其他祖師你也參不了,因為他是最近的,離你最親的;再來,他跟你同一個時代。而且我們這個時代變得很快,從一個人電話都不怎麼會打,一下子變成會用微信,帶著一個微信,不要帶錢包,欻、欻、欻、欻,什麼東西都買了,不用拿現金了,變得太快。變得這麼快,人心也變得很快,自己的心也變得很快,那佛法怎麼用?這個法藥怎麼吃?法藥不會吃,會吃出病來。所以這個時代善知識重要。
文殊菩薩有一天跟善財童子說,當時候在說法,他就跟善財童子,善財童子是他的學生,是在郊外講法。文殊菩薩說:「什麼是藥?採過來。」採藥,什麼是藥?採過來。善財童子很有善根,他說:「遍地都是藥」。是不是真的?是真的。為什麼?每一種草、草藥都有它的屬性,都能治人體上某一些偏性,所以沒有一種不是藥。砒霜是不是藥?
大眾:是。
成德法師:對,你把它用好了,好藥,砒霜是毒,它用對了是好藥。人參好不好?有的一支好像賣幾十萬人民幣,可是你吃錯了吐血,你感冒了你吃人參吐血,補錯了。所以這個善財童子說遍地都是藥,就回應了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又問了一句話:「什麼是藥?採過來。」這個時候善財童子不能說「統統是」,又講一遍。你看他也很有善根,知道老師的意思,隨手把一個藥拿過來,拿到文殊菩薩的手上。文殊菩薩說:「此藥能救人也能殺人。」你看藥用對了,能救人也能殺人。
所以老法師說,他學佛的時候,方東美教授、章嘉大師都勸他:「你可不要學禪」,有沒有?
大眾:有。
成德法師:他的老師為什麼叫他別學禪?禪好不好?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一步登天,登不好粉身碎骨。這個禪是藥,可是不對我們的症,一生就去輪迴了。「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你修禪沒有修到一定境界,還是出不了輪迴,還是得投胎。所以蘇東坡的前世是五祖戒禪師,蘇東坡的後一世就不知道了,好像只是個小官而已,代表這個世間一直在退,你當生不能往生,當生不能了脫,愈退就愈往下去走了。
所以善知識他幫我們選藥,所以要看懂老法師在講什麼,我們才知道他開的藥方好。其實老法師的藥方也是依據本師釋迦牟尼佛開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大集經》說了,正法時期戒律得度,像法時期禪定得度,所以禪宗在中國興盛了一千年。可是我們現在是什麼?末法第二個一千年。末法時期,「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億億,億已經很多了,兩個字排在一起,億億人修行,罕,罕是什麼?很少,很罕見,都看不到,罕一得道,唯依念佛,才能得度生死。這不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為末法時期選了該服什麼法藥了嗎?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我們再說回來剛剛說的,你得看懂師父怎麼把佛法用在這個時代,我們才會學佛。佛法不能用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我們就不得力。所以佛法是不二法門,佛法就是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假如生活、工作跟佛法是二,那就不得力了,我們學裡面、我們的念頭裡面還有分別執著,自己不知道。所以其實我們看起來都是跟老法師學,事實上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是跟自己學,跟自己的分別執著。
舉個例子,比方說我們在聽經的時候,聽師父在那裡講行菩薩道、發大心!我們在那裡聽的時候心裡想,那個是師父才做得到,師父何許人也,師父是再來人!那個我們做不到。你看我們邊聽邊分別、邊聽邊執著。你說明明師父教我們發心、行菩薩道,我們心裡在那裡想我不行,你才有辦法。你說這個是在跟老法師學嗎?所以師父為什麼說愈學愈分別、愈學愈執著?不聽話就愈學愈分別了。什麼叫聽話?每一句都聽才叫聽話,挑著聽那就不叫聽話了。挑著聽也是聽話,聽自己的話,是不是?
大眾:是。
成德法師:你說可是師父講這句、佛講這句話我做不到。成德初學佛曾經聽師父講一段話,印象很深,老法師就說:「釋迦牟尼佛講的法都是契我們這個時代的機的」。不然全宇宙的法有多少?講無量劫都講不完,那釋迦牟尼佛這四十九年挑哪一些講?契理契機。所以老法師說,釋迦牟尼佛講的法都是契合我們的。假如不契合,就好像釋迦牟尼佛講了法,講完以後對我們說,「對不起,你做不到」,那不是跟我們開玩笑嗎?那時候印象很深,哦,講的都是我們做得到的。請問這個知見重不重要?非常重要。
所以這樣講下來,要把一個重點講了,今天都不夠時間,真的要把一個重點講透,一個小時講不了。比方我們剛剛說,老法師說的他修行的基礎,為什麼說三個老師不能缺一個?因為只有方東美教授才能扭轉老人家先入為主,覺得佛法是迷信、是宗教,其他人轉不過來,因為師父聰明絕頂。老法師還沒遇到方東美教授,儒家跟道家的造詣好深。有一本書就是師父寫給方教授的信,叫《哲理蠡測》,這個有些地方有流通,我看了都傻眼了。為什麼?老法師還沒跟方教授學,他對儒家跟道家的精髓完全掌握。所以難怪方教授把他叫到家裡來,這樣的學生疼惜有加,one by one,直接傳給他。而且單純,說你不要去學校了,去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怕他去被污染了。為什麼?他一去學校,每個老師講的不一樣,同學又跟他嘰嘰喳喳的,讓他都亂了,保護他。所以師父的慧根不一般,能說服他那也不是一般的人,一定是他最佩服的人才說服得了他。因為他最佩服方教授,他是台灣哲學第一把交椅。所以為什麼說我這三個老師缺一個都不行。佛法是跟章嘉大師學,可是是方教授把他引入們。哪一句話把他引入門?「人生最高的享受。」這一句話,那我要,就開始學了,自己學佛經。感應,真想學,佛菩薩加持,就有人把章嘉大師介紹給老法師,也是one by one教。但老法師強調,他學佛的基礎是章嘉大師教給他的。
我剛剛跟大家強調一個重點,你要用心去領悟佛經,領悟《無量壽經》,你要用心去領悟師父講的每一句話。成德跟著老人家學這二十,算二十三年,我學到現在,我感覺老人家講的每一句話都是重點。老人家輕輕的講,我們要重重的聽,因為他的話裡面除了智慧,它飽含人生的閱歷,他經歷過太多事了。你看,他說信心危機是人類最大的危機,這是他人生的閱歷。他遇到了一百九十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都不相信倫理道德了,他很震動。所以他那句信心危機有沒有飽含這個時代的閱歷?有。
還有一句話大家最熟悉了,老法師說:「找一個好老師很難,找一個好學生更難」。我們都會背了,你知道這句話有多大的威力嗎?真聽懂了嗎?聽懂的人行為就不一樣了。所以要聽懂一句也很難。我們就說第一句就好了,「找一個好老師很難」,真的,尤其這個時代。
台灣有一個人影響力非常大,後面也沒有了脫生死,但這個人太有名了,我就去問老法師,老人家也很熟悉這位修行人。而且我問都要什麼時候問?沒有任何人的時候。為什麼?因為他是公眾人物,我們問了假如傳出去,這個成德法師搞人我是非,批評誰誰誰,那不行。所以我有一些事都是偷偷的問,都是key point(關鍵),那我偷偷跟你們講。今天沒有外人,都可以關起門來就可以講。我就很疑問,為什麼他這麼精進、這麼向道,為什麼沒有成就?沒有當生出離生死?我一講,老人家想都沒有想,馬上回答,「他這一生沒有遇到過來人」。這句話終身難忘。
其實這句話也是照佛經講的,《阿難問事佛吉凶經》,是吧?「從明師受戒。」明師那個明是哪個明?明白的明。什麼是明白的?過來人,他才是明白的。他沒有遇到明白的人,所以他就在那裡摸索,而且在那裡找老師,最後沒找到過來人,很可惜,真的很想學。所以人這一生修行,最大的關鍵、最大的福報就是遇到過來人。所以老法師他遇到章嘉大師、遇到李炳老。
我們這一生遇到老法師,是這一生成佛的機緣成熟了,這一句這一個體會一定要有。你看我們過年共聚一堂,是吧?
大眾:是。
成德法師:聚,我們這一生又跟老法師聚在一起了,幹什麼?不是吃吃喝喝。相聚是為了什麼?一起為佛法、為眾生,給眾生表法,這是我們這一生遇到他老人家,自度度他。珍惜跟他老人家的法緣,珍惜跟他老人家的師生緣,跟他老人家同台演出,做他老人家的知己,好不好?
大眾:好。
成德法師:那我再問大家一個問題,不能做老人家的知己,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因為現在講什麼?只要說跟往生有關,我們的耳朵就豎起來了。請問不能做老人家的知己能不能往生?能?麥克風給那個講能的人。
大家注意,韋提希夫人遇到家庭悲劇,她的孩子殺父害母,晴天霹靂。請問遇到這樣的人生苦不苦?
大眾:苦。
成德法師:難不難?難。好事壞事?你看她沒有遇到。跟著她好像是五百個婢女,全部到極樂世界去了。所以你看,殺父害母,只要遇到佛法,事事是好事,人人是好人。所以諸位同修,真學佛的人過什麼日子?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是不是過這樣的日子?是。是的話每個人額頭都發亮,好日子,怎麼會油頭垢面?為什麼油頭垢面?佛法沒有用上。心能轉物,則同如來,你的心可以轉境界,不被境界轉。孩子不孝,氣死了,被境界轉;孩子不孝我不留戀,老實念佛,那孩子不孝也是好境界,是吧?
大眾:是。
成德法師:身體不好,痛苦啊,被境界轉;身體不好,無常迅速,正好念佛,那身體不好也是好境界,是吧?
大眾:是。
成德法師:那你舉一反三,任何境界念頭一轉都是增上緣。都是好事、都是好人、都是增上緣,那有什麼不高興的?都是來幫我成就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所以念佛是當生成佛。整個大乘經誰是當生成佛的榜樣?善財童子。請問誰是善財童子?不是每個人,我,每個人還不夠準確,每個人又指別人,我!所以叫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為什麼叫善財?善就是善根的意思;財,福德。所以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看懂善知識,看懂老法師在講什麼、在表演什麼,也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也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能夠到芙蓉淨宗學會護法,你善根福德因緣不夠待不住,福報不夠,想修這樣的福報修不了,是吧?
大眾:是。
成德法師:對。有一些人到學會來,看誰不順眼,我不想去了,沒有善根、沒有福德。
所以這一句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可不是只用在得生彼國而已,也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聽別人的勸。道場你是善友為依,依眾靠眾。可是我們能依眾靠眾,首先是我們自己有接受別人勸的度量,要有《弟子規》的基礎,「聞譽恐,聞過欣」,這樣「直諒士,漸相親」,不然你遇到這麼好的團體,也不得力。別人一講,臉色很差,誰敢講?下次人家就不敢講了。人家一講,「謝謝你,我一定改,下次你看到一定要再講我」。人家很被你感動,難得難得。所以大家在福報當中不能當面錯過。當然,很重要的要聽得了師父對我們的勸,這一點很重要,每一句都要聽,不能挑著聽。
有一個朋友他就說,他說阿彌陀佛比較疼我。所以我說信很難。他就說阿彌陀佛比較疼我。假如你是我,你聽了之後你會怎麼回答他?自己在那裡偷笑,偷笑說有夠高興阿彌陀佛比較疼我。偷笑也是煩惱,偷笑就是八風動了,人家才講你一點點好,你就在那裡高興得不得了。「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人家才稱你一下你就高興了,清淨心沒有了。我就跟他說:「你這句話叫侮辱阿彌陀佛。」是不是侮辱阿彌陀佛?他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阿彌陀佛偏心,是不是?
大眾:是。
成德法師:比較疼我,那就比較不疼你。
所以我們有時候念頭都在造業,造什麼業?誤會父母、誤會佛菩薩、誤會老法師。可是會誤會父母的人,很容易誤會佛菩薩、很容易誤會老法師。為什麼?佛法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所以還會誤會父母的人,還會覺得父母不公平的人,你真正學佛very dangerous,很危險,真的是這樣的。所以你看老法師這樣的好老師,很多人都離開他了,看不懂。
大眾:太可惜了。
成德法師:對,所以真看懂父母的人,他就知道父母平等的愛,他還會為父母分憂,是吧?看父母比較操心哪一個兄弟姐妹,他好好去幫助這個兄弟,那父母很窩心,這個孩子沒白生。跟父母同心的人,可以跟老師、跟佛菩薩同心。所以師父這一句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這句話重不重要?
大眾:重要。
成德法師:太重要了。
剛剛講到什麼境界都是好境界,舉了個例子,韋提希夫人,她遇到兒子殺父害母。可是她難得,她產生什麼?出離心,這個世界我不想待了,讓佛給她介紹哪一個淨土、哪一個地方最好。佛沒有直接告訴她哪一個地方,他把世界展現給她看。這個韋提希夫人也很有智慧、很有慧眼,她挑哪裡?極樂世界,她說:「我要去極樂世界」。接下來佛怎麼講?佛告訴了她三世諸佛淨業正因,講了淨業三福。其實意思就是什麼?所有要成佛的人都是怎麼成的?修淨業三福。
所以師父挑了五個行門,那等於是整個《大藏經》的精髓了。而淨業三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一個是孝道,一個是師道,大根大本。沒有大根大本的花是沒有根的,幾天就臭掉了。有根的什麼?根深蒂固,最後枝繁葉茂,愈長愈好;沒有根,再好看撐不了幾天。孝養父母,孝道;奉事師長,師道。所以只要沒有孝親尊師根基,能不能往生?往生不了。所以剛剛我問大家一個問題,不能做老法師的知己,能不能往生?
大眾:不能。
成德法師:你們說的,不是我說的,對。連老師的心都體會不到的人,能不能體會眾生的苦?是吧?
大眾:是。
成德法師:那你不能體會眾生的苦,你能發菩提心嗎?那三輩往生,同樣有上輩、中輩、下輩,都有哪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可是菩提心要發出來,一定是孝親尊師的人才發得出來。
現在幾點了?
大眾:九點半
成德法師:這麼快,我就像還沒開始講一樣,就要九點半了。我們已經點了好幾個重點,第一個,這個時代要表法,我們怎麼跟老法師同台演出,做他的知己?記錄一下。再來,老法師說,他修學的根基是章嘉大師扎的,請問章嘉大師教了什麼?我的意思是說,你會聽的人,一聽到老法師說他的根基是章嘉大師扎的,根深蒂固的人才會有大成就,所以老人家的成就決定離不開章嘉大師教的。請問我們聽完這句話,有沒有誰當天回去上Google?Google老師你們認識嗎?上去搜尋是吧?打章嘉大師、淨空老法師,搜尋看看講了哪些話。老法師常常講經的時候都說章嘉大師說什麼。你有回去查過這個資料的舉手。我們都聽過,老法師學佛的基礎誰扎的?章嘉大師。那這句話我們怎麼沒有下一步?這句話有沒有聽懂?聽懂的人會做什麼動作?趕快整理一下。章嘉大師教了什麼?我們都聽了,不是聽一次,聽了一百次了,一百次還是一百次,跟我們沒關係。所以領悟很重要,用心去領悟很重要。
我們在這裡講佛法,還有人在唱歌打擾,所以末法時期不容易。沒有關係,只要我們願力堅定。但是這個唱卡拉OK也在給我們說法,說什麼法?時間寶貴,要拿時間來念佛、聽經,不能拿時間來唱卡拉OK。請問他唱卡拉OK是不是在給我們說法?
大眾:是。
成德法師:對,無有一法不是佛法。請問他跟誰一起唱卡拉OK?親戚朋友。難得這一生在一個屋簷下做親人,這麼難得的親人緣,要幹什麼?同生極樂國,不然下一輩子都不認識了,「善惡禍福,追命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所以真的懂得出離生死了,真的懂得念佛法門,一有機會,見縫插針,跟親戚朋友講念佛求生淨土,是吧?當然你也要觀機,你講得讓他很討厭、很不滿,那你就反效果了。你說:那他不聽怎麼辦?不聽你做給他看,是吧?你都很恭敬他,他有困難你都幫助他,他慢慢就歡喜了,信任你了,你就可以給他講。所以念念都想著幫助人家出離生死,幫助人家往生淨土,「佛說此人真善友」,這樣我們就把《無量壽經》變成處事待人接物了。所以《無量壽經》在哪裡?《無量壽經》在哪?
大眾:無處不在。
成德法師:阿彌陀佛,這個悟得比我還深,我有點講不下去了。你看,我們一般說《無量壽經》在哪?經本。你著相了,《無量壽經》就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當中。
所以《六祖壇經》有個公案,法達禪師念《法華經》念了三千遍,結果見到六祖大師磕頭不頂地。你看明心見性的人很厲害,看他一個動作就知道他的心是什麼心了。六祖大師說:「你磕頭不頂地,你一定有值得驕傲的地方。」看到他的慢心了。他說:「你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他說:「我讀《法華經》讀三千遍了。」
有沒有嚇一跳?這個鞭炮就是佛法,你被嚇一跳就是心不夠安定。所以這個炮也來得好,不然我們就不能探討這一點了,就代表你平常心不夠穩定,你心本來很安定的,砰,你也不會嚇一跳。所以有時候常常會突然有個人出來,哎喲,那都是平常心不夠安定。為什麼平常心不夠定?沒有老實念佛,胡思亂想太多。你看今天這個人嚇你一跳,你會修的話,反聞聞自性,往自己內心去觀照,我就是平常心都不定,胡思亂想,念佛念太少。所以這個人嚇你一跳,嚇得讓你開悟了。怎麼開悟?發現自己的問題、過失。我講都講到放炮了。
所以這個《法華經》他念了三千遍。然後六祖大師說:「你念給我聽,我不識字。」可能他心裡一想,你還不識字?接著他就念,念了好像念到第二品吧,好,不用念了,就講給他聽了。然後就告訴他,你念了《法華經》十年,被《法華》轉了,你應該要轉《法華》,不是被《法華》轉。結果我們念了《無量壽經》念了十年,被《無量壽經》轉了。為什麼?念啊念啊,這《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無量壽經》,我還是我。你看轉《無量壽經》,那就不一樣了,這個又跟修行的知見有關。因為成德初學佛的時候,聽到老人家有一段開示,我相信學佛超過二十年的應該都聽過這段。老法師說,「你要往生極樂世界,把《無量壽經》百分之一百做到,上品上生;百分之九十,上品中生;以此類推,百分之二十,下品下生。」有沒有聽過?
大眾:有。
成德法師:這就是師父告訴我們,一定要把《無量壽經》變成生活。那我們就在想,百分之二十要做到,那我們現在哪些在做了,就很重要了。因為《無量壽經》的道理是解,你把它落實了是行,解行相應,才能提升。只要我們每天聽經沒有去做,能不能進步?不行,《弟子規》說:「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
現在修行的人必過的一關,就是見人家的過失,每個人都要過這一關。所以六祖大師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句話你要會聽,若見世間過,不是修道人。我們修了三十年,連門都沒進,不是修道人了,因為見世間過了,不見世間過才在道中。
可是我們一開始學,都看到人家的優點;學了三年,都看到人家的缺點。為什麼?教理懂多了,這個人沒做到,那個人沒做到,又落了印象,就常常見人家的過了,就不是善財童子了,善財童子是只有一個人是學生,其他人都是老師。所以每一個念佛的人要是真正的善財童子。所以叫「見人惡,即內省」,往內,佛法叫內學。所以等於是不解行相應,心態就會偏掉,就會長浮華。所以為什麼說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二年,佛在天邊;學佛三年,佛化雲煙。初發心成佛有餘,一開始都很猛的。假如修學的心態觀念不對,愈修離得愈遠。我們可不能著相,念佛三十年了,但是有沒有法喜才是重點,有沒有依教奉行才是重點,不能自己騙自己。我有沒有煩惱愈來愈少?貪心有沒有減少?瞋恨心有沒有減少?傲慢有沒有減少?章嘉大師說,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不是你念很多佛、念很多經,不是你修很多年,那是形式手段,實質是什麼?放下多少,那是真功夫。我們引章嘉大師的話引了好幾句了,對,這些都是最重要的修行的知見,重實質不重形式。所以我們接下來什麼時間?一有時間就講。
大眾:都有時間。
成德法師:我們在這個時代如何表法跟老法師同台演出,這個是重點。再來,我們可以探討章嘉大師教了什麼。再來,怎麼看懂老法師在表演什麼,這個重點要講也很長。再來,我們一開始說的,信為道元功德母,你說信心多重要。我們剛剛就講了,「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你相信嗎?「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你相信嗎?
大眾:相信。
成德法師:真的嗎?
大眾:真的,真相信。
成德法師:我告訴大家,你真相信的人,你的心就不會有煩惱了。因為阿彌陀佛在哪裡?隨時在,無處不在;佛菩薩在哪?無處不在,那你在煩惱什麼?他們隨時都在加持你,是吧?人為什麼有煩惱?信心動搖了,煩惱就出來了。所以信為道元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法。煩惱從哪裡來的?信心動搖了。
這個可以去觀照,我們只要有什麼煩惱一出現,你馬上可以反觀。比方說,今天我跟他說了好幾遍都不聽我的,氣死了。氣死,煩惱,怎麼來的?你不相信他了,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對。你假如相信他,你不會受他影響,你會說本覺本有,他會可以恢復的,是我誠心不夠,我的表法不夠,不能感動他。那他不相信變成你努力的動力,「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對。所以還是信心動搖。所以以後不用問人家問題了,要問的問題先反觀自己的念頭,跟信心有關,找到問題了。請問大家,你的問題是別人告訴你的深刻,還是你自己悟出來的深刻?
大眾:自己悟出來的。
成德法師:對,所以從今天開始,我們不要問別人問題了,是吧?結果現在有一個同修憋得很慌,我本來就是要來問你問題的,你現在叫我不要問問題,我回去睡不著覺了。
女眾:會長叫我們問,還一直鼓勵我們問,我們說會長問就好了。
成德法師:會長鼓勵大家問?妳要聽懂會長的意思,他的意思是叫妳把《無量壽經》用上。用哪一段?學阿難尊者問一個問題,佛陀說:「汝今斯問,勝於供養一天下阿羅漢……布施累劫」,當來「一切含靈,皆因汝問而得度脫」。他是叫你學這個,你就跟他說會長我沒有問題又硬要我問問題。他是提醒妳要為眾生而問,要為別人,妳觀察到別人有哪一些問題,修學不得力,妳幫他問,慈悲,善問的人功德很大。妳不了解會長深意,還責怪他,罪過,罪過。能不能問?能問的,要不然《弟子規》說:「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這樣這句話不就用不上了。
但是我剛剛講這段話是什麼意思?不要急著問人,你能夠靜下來用你所學到的法來思惟,有可能就解掉了,是吧?
大眾:是。
成德法師:有可能你就很誠心的把師父的光碟打開,聽十五分鐘,解了,慢慢的你就不用靠別人了。所以很多人問問題,問到最後依靠別人給他答案,那你不就變成依賴心了、貪求了嗎?所以什麼都是要善用心,善觀自己的心。所以假如你用心去領悟、去思惟了,還是想不出來,聽師父經,聽聽聽還是沒解決,可以問。或者你說我很想探討哪一個重點,也可以提出來。因為有可能你有這個問題,我們同一個時代、同一個地區,也有可能有這個問題,你就代人家問了。
我今天要講的話還沒開始講,時間已經到了。因為我本來一開始就是要跟大家講,大家生在馬來西亞芙蓉是有因緣的,都是感應。大家知不知道,我們叫芙蓉鎮還是叫什麼?
大眾:芙蓉市。
成德法師:芙蓉市。什麼是芙蓉?蓮花,所以你們是蓮花國裡人,是不是?
大眾:是。
成德法師:對。所以生在芙蓉市,都要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這樣才是蓮花國裡人,名符其實。
有一個小插曲,我母親她是生在高雄縣彌陀鄉。我們高雄縣有兩個地方,一個叫彌陀鄉,一個叫觀音鄉,剛好就是用這個命名的。我就跟我媽媽說:「媽,妳可是從彌陀來的,妳不能回彌陀太丟臉了。」
所以大家是從芙蓉來的,「便就今朝成佛去,樂邦化主已嫌遲」,「盡大地是清泰故鄉」,都是我們本來的芙蓉國。所以我一開始本來是要跟大家談我們為什麼會生在芙蓉市,還沒開始談已經九點半超過去了,沒關係,我們這幾天再一起來聊。
好,今天謝謝大家的聆聽,有講得不妥的地方,一定要請大家指正,護念我。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大眾:阿彌陀佛。

2022-06-21
89:24
comments
No Rating

義工交流會01_成德法師

首先非常感恩大家長期以來對老法師團隊整個後製的法寶製作的一個支持,就是大家這麼護持,全球的同修都能夠得到法益,所以成德首先在此非常感恩諸位同修的付出。用大陸的話,大家都是老革命了,成德看大家的資料,有同修從悟梵法師當時候成立這個團隊就在付出了。悟梵法師非常付出,她護持老人家的時間也很長。我們能夠長期的來護持,來聽聞老法師講的這些經教,我們也是從中福慧來雙修。
當然也很高興,今天有這個機會能夠跟大家見面,我真的是挺開心能夠跟大家見面,不過我感覺大家好像挺緊張的,害我也有點緊張。
我們先就大家提的問題大家做一個交流。首先我們說「信為道元功德母」,信心能生一切的善根、善法。所以《華嚴經》說:「信為道元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法,除滅一切諸疑惑」,所有的疑惑能夠滅除掉,然後「示現開發無上道」,這個無上道不是指別人的,是指自己的。這個信心能一直保持,最終可以圓滿成佛。所以《金剛經》說:「信心清淨,則生實相。」所以很可能所有的問題都來自於信心有些動搖了,信心一動,煩惱就跟著動了。
所以老法師很慈悲,他的法語非常的透徹、精闢,然後又容易下手。比方說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煩惱從哪裡來的?從我執來的,所謂四大煩惱常相隨。這個六道輪迴就是從末那識,就是我執來的,它體現出來就是我見、我愛、我痴、我慢這四大煩惱。那你每天想著要破它,這邊壓下去,那邊又起來了,有時候都搞得自己也是精疲力竭的。結果老人家有個妙法,他說「念念為他人著想」。這個法很妙,只要念頭都在利益別人上,慢慢自我、自私它就不起來了,慢慢它就淡了。所以這些貪瞋痴你不要一直去硬壓它,要把念頭轉得念念為他人去著想。因為這個四大煩惱的根就是有個我,透過這個妙法念念為他人想,反而自己的身心比較輕安。
《無量壽經》說:「五燒五痛,久後轉劇」,在我們這個年代特別明顯,我們看這二三十年,整個染污的速度太快了,真的是煩惱熾盛。在這樣的一個特殊年代,有師父上人這樣的大善知識,他就能夠講出可以對治我們這個時代的妙法,所以這個是念念為他人著想。這個法不容易得,我們好好受持它,時時把它提起來,就能在境界當中不生煩惱,生起時時能夠為他人考慮的一個態度。
老人家又講,瞋恚的核心是傲慢,愚痴的核心是懷疑。其實我們只要不愚痴了,就不生煩惱了。愚痴是惑,迷惑了,一愚痴一迷惑,念頭跟言行就要造業了,造業了就要感受苦報了,叫惑業苦,他不愚痴就不迷惑。可是愚痴的核心是什麼?懷疑。所以能把懷疑放下就不愚痴了,不愚痴他就不生煩惱、不造業了。所以不能懷疑自己,不能懷疑佛菩薩及他們所說的經教,也不能懷疑自己的家人、任何人,甚至是任何的眾生。一懷疑,那就有對立、就有高下、就有指責、就有控制了,這些煩惱可能就跟著起來了。
這個是我們一開始以一句《華嚴》的話,大家互相勉勵,「信為道元功德母」。
我們先從第一個問題來探討。王居士這個問題提到,說道:「法師常引用夏蓮老的一句法語:『學者須先打破自欺一關,始有商量處;須灼然見得自己滿身過失,功夫始有著手處。此二關不破,任你談玄說妙,終是門外打之遶。』可否談如何能更好的落實這句法語?在『不自欺』和『灼然見得自己滿身過失』方面,有哪些具體可行的下手處?」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當然我們首先看到這一句法語就要感受到,不打破自欺就根本談不上是修行人,所以這個是一個大關。修行路上有很多關卡,我們得要關關難過關關過才行。這修學絕對不可能不遇到境界考驗的,因為我們是要了脫無始劫的生死輪迴,所以我們也有我們過去生所帶來的業力,都得要真幹才突破得了。所以這句話是很有分量的,一定要打破自欺才可以。因為師父講學佛就是知過改過,就講完了。問題是自欺的話,不承認自己有過,那就連知過都入不了了,更談不上去改,所以要打破自欺。
而打破自欺很好的一個榜樣就是俞淨意公,他整篇教誨都是教我們怎麼樣打破自欺。其實每一個修行人必然要過像俞淨意公一樣的這些關卡,甚至於他身上的習性很可能我們身上也有。所以灶神爺點化他十六個字,事實上也在點化我們。
所以我們修行,不管是讀經還是聽經,受益的程度都跟我們的心態、態度有關。比方說我們讀《無量壽經》,受用的程度可能跟我們的心量有關,我們能不能效法阿彌陀佛的心量?假如我們邊讀經、邊聽《無量壽經》,我們的心境就是:那是阿彌陀佛,我不可能;或者聽老和尚在講經,老和尚何許人也,他做得到,我做不到。其實我們用這樣的心態來讀經、聽經,在那個當下就已經在分別、在執著,甚至是在懷疑、在否定自己了,在聽、在讀的過程都在增長自己的分別執著,那就不容易受益了。所以很多人讀經讀了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聽經也聽了很長的時間,可是客觀看,分別執著並沒有減輕,就是他沒有觀照到自己在聽經、讀經,甚至念佛的時候,都在增長他的分別執著。
用夏蓮居老居士的《淨語》裡面四個字很重要,「輕忽養識」,就是他忽略了什麼?他在念佛當中還在打妄想,那個妄想都是增長分別執著,所以他的末那執著、第六意識分別,都在增長,就是佛門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甚至讀經讀熟了,字也沒讀錯,但是腦子裡不知道在想其他的什麼東西,因為他讀得太熟了,其實那個都在養識,自己不清楚。就好像我們聽經,注意去觀照自己,前面遇到師父前一二年、二三年,全神貫注聽,聽到佩服處、聽到相應處,站起來頂禮三拜,師父講得太精闢了,真的是救了我,前三年聽的時候是這個態度。他聽聽聽,沒有走上解行相應的話,聽聽到最後慢慢這種感恩、勇猛可能就不能保持了。所謂佛門有一句話叫「初發心成佛有餘」,就是我們那個初發心要保持,甚至要不斷的去提升;而不能保持,往往菩提心沒有發出來,縱使發出來,沒有保持它,沒有繼續再提升它。
講到菩提心,有兩個詞,一個叫順理菩提心,因為我們本有佛性,我們當然可以發菩提心;一個叫隨事菩提心,就是隨著我們遇到的事情我們又發菩提心。可是現在問題是,我們現在一遇到事不是隨事菩提心,是變成生煩惱了,這個差別就是覺迷,差別在這裡。我們能夠隨事情發菩提心,才能歷事練心。我們假如遇到事情生煩惱,那就是著相了,那個不可能有法喜的。舉個例子,比方說每一個家庭都有業,都有業力,所以俗話才講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所以《華嚴經.淨行品》它裡面很關鍵的一句話叫「善用其心」,則能成就殊勝功德,菩薩善用其心,則能成就殊勝功德;假如不善用其心,就可能產生諸多煩惱。所以「淨行品」其實就是教我們,見到一切人事物都發起菩提心。比方說,你要上台階了,比方上台階,當願眾生永出輪迴、永出三界,然後心沒有退縮。大家去想像一下,一個人在爬山在那裡爬階的時候,他的心量就是這樣,所以你看他連爬樓梯都是發菩提心。比方說上廁所,大家到一些佛寺去應該有看到,他在廁所裡面,就是大小便時,就是上廁所的時候,當願眾生捐棄貪瞋痴,就是希望眾生都能息滅貪瞋痴,勤修戒定慧。你看我們一進廁所去,怎麼這麼臭?很痛苦;你看他上廁所的時候,他的心就是祝福一切眾生能夠捐棄這些貪瞋痴。
所以你看同樣上廁所、同樣爬樓梯,我們可能生煩惱或者啥也沒想,啥也沒想,無明,有想是妄想,沒有想還是無明。但是你看菩薩一遇境界,他那個心量就是祝福一切眾生。善不善用心,這個是關鍵,善用心,一切時一切處積功累德;不善用心,每個念頭可能都在造業。
就像俞淨意公遇到灶神爺點化,首先說他意惡太重,意惡就是念頭。就像衛仲達到了陰間去,他自己都嚇一跳,我才四十來歲,怎麼那個惡充滿整個房子?閻羅王告訴他,「一念不正即是,不待犯也」。其實我們能聽到這些故事都是我們的福報。衛仲達也是有福報,能夠到陰間,閻羅王給他上堂課,那終身難忘。俞淨意公也是,能夠遇到灶神爺,那當然也是他的恭敬感召。他們又很慈悲,又把這些故事供養給當時候的大眾以及後世的人。
所以能遇到這些故事、這些道理,我們都要很珍惜,要「如貧得寶,改往修來,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願輒得」。所以能夠非常珍惜佛法的人,他是有福報的。印光祖師常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他老人家說:誠與恭敬,實乃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之絕妙祕訣。你看他的遣詞用句都已經達到極處了,實乃,實,真實不虛;超凡入聖、了生脫死,絕妙,你看都是用到這種詞,絕妙的祕訣。我們聽到印祖這句話,那是不是給我們昇灌頂階,給我們灌頂?我們每一個當下都能存真誠恭敬,對待老法師講的法語、對待佛經,甚至於對待一切人、對待一切事,那我們得的利益就非常大了。其實真誠恭敬就是用真心。所以佛法沒有別的,就是恢復我們本有的真心。那要恢復就要時時觀照,只要跟真心不相應了,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趕緊要把它給調回來才行。
剛剛提到「淨行品」就是善用其心。而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淨行品」第一條是「菩薩在家,當願眾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第一句是講的菩薩在家修行,要知家性空,緣聚緣散,不要太認真,不要太較真。不然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到時候愈念念得愈執著、愈放不下,甚至於還會有這些埋怨存在,這些都會障礙我們的清淨心,障礙我們往生。所以要不生煩惱,還是常常想起章嘉大師教導老法師的,要看得破、放得下。看得破,看破世間因緣聚散,「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不要太執著。「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我們這個團隊Skype叫做「回老家」是吧?這個是本來就取的一個Skype的平台,還是為了我們這次見面才建的?
居士:是一直以來就有的。
成德法師:一直以來,這個……
居士:我們領導取的。
成德法師:要隨喜這個領導,她取這個名字隨時就提醒我們,什麼是最重要的?回西方老家。今天成德還要加一點,回老家不能只有自己回,要多帶一些人一起回,這樣才是……
居士:感覺自身難保。
成德法師:不能動念頭。當然,動了自身難保的念頭,不能產生恐懼,是要產生警覺性,這樣就是用對心了;假如這個自身難保是產生恐懼,這不行。這個產生我自身難保,馬上要提起《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哪有我想回家,我媽不讓我回?不可能的。「便就今朝成佛去,樂邦化主已嫌遲」,這個意思就是說我們今天往生了,阿彌陀佛看到我們第一句話說:「傻孩子,你怎麼現在才回來?」「那堪更欲之乎者」,你不能再有其他念頭猶豫了,不然就「管取輪迴沒了時」。
所以說到最根本處,心是根本。所以為什麼章嘉大師要教師父從根本修、從起心動念處修?這個是會修行。其實灶神爺教俞淨意公也是從念頭,都是點他念頭的偏頗處,「意惡太重,專務虛名,滿紙怨尤」,那滿紙怨尤就是常常念頭裡都是抱怨,只是沒講出來而已,「瀆陳上帝」,因為他那個埋怨就是埋怨上天不公,這不是褻瀆上帝了嗎?
請問,我們會不會覺得父母不公、佛菩薩不公?曾經有一個朋友他就跟我說,他說:「阿彌陀佛比較疼你。」我聽了當下我就很嚴肅的看著他說,我說:「你這句話是造阿鼻地獄的業。」他一聽,不能理解的看著我。我說:「你這句話叫侮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同體大悲、平等慈悲,怎麼會說對誰比較好?」
所以會不會埋怨父母、埋怨老師、埋怨佛菩薩,其實要完全沒有也不簡單。我們要了解,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所以我們很多處世,比方說對老師、對善知識,我們有一些不好的、不妥當的心態,都跟孝道有關。所以「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孝是百善之先,我們對老師或者對領導的態度有不妥,根源還在對父母上面。跟人相處有些摩擦不愉快,還是跟父母的相處有關。所以《孝經》說:「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但是現在我們甚至於對父母都有惡、都有慢,那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我們看二十四孝,尤其舜王那是孝的代表。我們看他,老法師讚歎舜王是普賢菩薩的行持。諸位同修一聽到普賢菩薩,我們的耳朵有沒有豎起來?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極樂世界是普賢菩薩法界,所以我們這個頻道得先接上。總不可能活著的時候都不接普賢菩薩的頻道,然後最後一念就接上了,這個應該不大可能吧。你說那剛好運氣好,這可不能僥倖。因為強者先牽,哪一個念頭強,就帶我們去哪裡了。這一輩子從來沒有普賢的存心跟行持,突然臨終就去了,那不大可能,從理上講就不大可能了。所以普賢行是我們的學處。
成德是感覺,現在真的相信依止一個善知識,然後守三個條件,能這樣做的人很少,是愈看愈覺得不容易,以前一開始聽師父講經還沒這個感覺,經歷了很多人事,還真是不容易。就像老法師當時候到美國、到各地弘法,每一次回去就跟李炳南老師說:「老師,我一個人在外弘法很辛苦,你多培養一些學生吧。」講了好多年。有一年又講了,結果李炳南老師說:「你給我找學生去。」師父被李師公這麼一問,他自己靜下心來,現在要找個學生不容易,後來都不說了。
請問諸位同修,那一段話講給誰聽的?
居士:又是講給我們自己聽的。
成德法師:我們心裡就說,那是講給弘法的人聽的。
居士:對。
成德法師:大家要知道,聽經的態度,我們剛剛說態度,時時心態就是我是當機者,都不是講給別人聽的,就是講給我聽的,這叫直下承擔,隨文入觀。
成德曾經剛好當時候在海口講課,我在台上在論述一段道理,然後就看到底下有一個先生,聽著聽著就轉頭望著他太太,然後他們都沒講話,可是我看那個先生的眼神就是,「老師在說妳」,就是那個意思,結果那個太太就狠狠瞪回去她先生一眼,我在台上感覺到殺氣很重。所以我說,就是說當下這個聽的人說:「在講誰、在講誰,誰應該來聽的。」那他邊聽就邊分別、邊執著了,這樣的心態去聽經,聽得再久,不見得能夠得力。所以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不是說讀的經多、聽的經多了,就一定修學比較得力。有時候不善觀自己的念頭,有可能讀的經比人家多,好勝心起來了,傲慢心跟著這個緣就起現行。
所以我們經歷愈多事情,愈覺得修學的知見非常重要,因為修學的知見隨時在指導我們修行。修行首重要發菩提心,接著要建立正知正見。所以為什麼老法師強調「我佛法的基礎是章嘉大師幫我扎下的」?我們要知道,有好的成就,最主要是根基好,根深蒂固才能枝繁葉茂。我們剛剛探討的,都沒有離開章嘉大師教的,重實質不重形式,你一重形式,又執著在形式上了。佛法就是要我們不執著,一執著,《華嚴經》都變成世間法了;不執著了,一切法都是佛法。
比方說戴一個口罩,口罩是不是佛法?是佛法,口罩代表不能自私,要為大局著想。我們看到歐洲有國家在要求戴口罩,他上街遊行,「我有我的自由,不能干涉我的自由」,結果那個國家最後疫情最嚴重。你說這個口罩是不是提醒我們,隨時不能為自己在那裡設想,要為團體設想,為社會、為國家、為整個地球人民。那口罩是不是教導我們無常?你看它這個疫情一來,多少人去世了,那個人數也很驚人。你看光是英國,我們現在處在英國,三萬多人去世了,每一天都還有增加不少人。所以你用覺悟去看,沒有一法不是佛法。
我們戴個眼鏡,眼鏡也提醒我們,可能以前壞的習慣,所以現在我們才戴這個眼鏡,這也是個果,它也提醒我們。或者往正向去講,「開彼智慧眼,獲得光明身」,我們的慧眼要開,那它不也在給我們說法嗎?你說手機,手機是不是佛法?《楞嚴經》說:「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被物轉就是凡夫,就是造業;不被物轉,能轉物,這就是佛菩薩了。所以我們在手機裡面練功夫,不被它轉,還能轉它。那手機是不是在提醒我們,落實《楞嚴經》說的「若能轉物,則同如來」?
所以沒有世出世法,最重要是覺跟迷,你覺了,一切法都是佛法;迷了,連《華嚴經》都不是佛法了。尤其我們更容易犯一個,懂了一些經教,慢心會增長,「你怎麼這個都不知道?」所以一般我們在家居士學了之後一回到家裡,一般家裡的人都比較怕我們,因為我們容易給他講道理,他就怕了。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那我們就表不對的法了。就像剛剛說的,你能夠念念為他人想,我們就會考慮到,這樣去講他會不會有壓力、他能不能接受?你就不會這麼做了。
就好像我們學了佛,到學校辦公室,我們也不會給他九十度鞠躬。為什麼?我們可以設想到,這麼一做,這個同事就嚇了一大跳。你先以他能接受的方式,給他三十度,他也覺得挺好。慢慢慢慢你又把一些很好的教誨跟他交流,他就能理解了。不要讓人家覺得很突兀,不能理解,不然我們學個東西就執著一個東西了。
所以老法師說放下控制的念頭,放下要求的念頭。比方說,以成德自己,全家成德先吃素。我母親比我學佛早很多,早了可能有七八年。自己先吃素,也沒去要求任何人吃素,後來有一些機緣出現了,我媽就吃素了,後來我姐姐也跟著吃素了,後來爸爸就在家也吃素了。那就很自然的,我們說依報隨著正報轉。
所以這些教法不容易遇到,沒有佛(徹底覺悟的聖者),講不出這種徹法源底的佛法來。一切法從心想生,依報隨著正報轉。這句話我們一明白了,不去調整境界,我們調哪裡?調這顆心。所以所有的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都是在給我們說法。不是西方極樂世界六塵說法,這個世間也是六塵在說法。
所以老法師很慈悲,他說他最佩服老祖宗的一句話。其實成德聽到都很感動,就是老法師很善巧,他怕我們忽略修學的重點,他還得要把老祖宗請出來。老祖宗又講了那麼多話,他又說最佩服一句。請問諸位仁者,是哪一句?
居士:「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對嗎?
成德法師:不對。來。
居士:「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成德法師:不對。其他有沒有哪位仁者來答一下?所以這個要善於去體會。老法師他講經他都有一個磁場在的,他會引哪一句都有他的用意在。他講經會不會突然冒一句,「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不會吧?他一定是前面論了很多事情,這些事情要解決,其他方法沒用了。你看,什麼環保問題,講了幾十年,環保愈來愈嚴重,因為他沒找到根本,心靈的環保才是根本。你用經濟、用外交、用種種手段,你看解決問題了嗎?人心才是根本,所以「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只能靠教化,他的心才會變。所以法都是因緣生,他會講這一句話,一定是有他前面分析得讓我們體會得很深刻,真是對,只有靠這個了。
你看現在的物質環境遠遠比幾十年前的人不知道多多少。物質環境這麼多了,為什麼問題更複雜?身心的疾病、家庭的衝突、社會的亂象愈來愈多。不是科學很厲害嗎?那怎麼問題愈來愈複雜?統統「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都是人心不善了。人心怎麼善?你給他錢他就善?不行。還有的我們國內很大的基金會跑去問師父,「師父,為什麼我們幫助愈多的地方,給了他們很多錢,他們都不知道感恩?更不珍惜?」師父跟他說:「他連他父母都不感恩,他怎麼會感恩你?」你看錢能解決問題嗎?都是症狀解,只有教育才能根本解。所以你看師父說的每一句話。
再來,師父說,我最佩服孔老夫子的是哪一句?「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師父為什麼要提這句?因為孔老夫子是聖人,他是求學問的number one(第一)的表率。孔老夫子都守了,你能不守?那你不可能成,所以把孔老夫子請出來了。因為修學裡面很難的就是伏住傲慢,學著學著連師父的話都不聽了。你看師父說,跟我十幾年、跟我二十幾年的,在財色名利面前抵不過了,這個就是已經不聽師父的話了,慢很厲害了。還有疑,疑也很厲害,所以信而好古對治懷疑。
所以師父講不只是智慧,他很慈悲,他都很善巧提醒我們最嚴重的問題。老法師又把老祖宗請出來說,我最佩服老祖宗的「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等於是你在做人做事裡面會有很多境界,只要一覺得別人錯了,就向外馳求了,就著相了。一著相就生煩惱,就生對立了,就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了。所以「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變成一往內反求諸己,就跟徹法源底的道理相應了,因為依報隨著正報轉,我一反省了,我從我的心開始調,他就能轉境。因為我從我的心調了,一切法又從我的心想生,境界就慢慢慢慢會調整了。可是往內才是覺,所以觀世音菩薩是反聞聞自性,他是向內。所以章嘉大師教導師父的時候,佛法是內學。向外就是外道了,就著相了。
所以剛剛跟大家說這個,修行路上很多關,打破自欺是一關,不見世間過也是一關。少林寺要出來還得過十八銅人陣,這個修行那就更不簡單,非帝王將相所能為。得要像夏蓮居老居士說,「學道須是鐵漢,兩字信條『真幹』,寧肯碎骨粉身,終不忘失正念」。什麼都不怕,就怕念頭不對,這是真正明白覺悟的人。什麼都不用怕,因為什麼境界都是心變的,心調好了就沒事了。心調好了,事事是好事,人人是好人。
所以蕅益大師說:「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至人除心不除境」,至人就是覺悟的人,他覺悟到一切境界是自己心變的,他就在心上下功夫。「愚人除境不除心」,我們愚昧就是著相了,就覺得換個地方就好了,換個人就好了,怎麼樣就好了,那就是除境不除心。所以佛法,大乘佛法,「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既然遇上了,我們就不再糊塗過日子了,就用這個徹法源底的教導來處事待人接物。
剛剛有跟大家聊一個隨事菩提心,又提到說:「菩薩在家,當願眾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因為家裡的緣都是什麼?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好像師父還舉了一個寺院的句子說:「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
我們要了解,我們剛剛說到,我們取的這個Skype的team叫做(團隊叫做)「回老家」,而且要多帶一些人回去,「如是妙法幸聽聞,應常念佛而生喜」,要「受持廣度生死流,佛說此人真善友」。因為我們能聽到念佛法門是大福報,「若於來世,乃至正法滅時,當有眾生,植諸善本,已曾供養無量諸佛,由彼如來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廣大法門」,所以我們是「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所以這個法門不容易遇到,我們要好好去介紹給別人,這樣才是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
大家可不要起念頭,我往生之後再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什麼都是以後再說,這個念頭就是分別執著。修學能不能得力在安住當下、在直下承擔。我們聽一句,「這以後才可能」;我們聽一句,「這個我不行」,都是這些念頭,都是障礙。
所以境界沒有問題,障礙在我們的分別執著上,這個非常非常重要的認知。事事就是無礙,這是真相,怎麼我們現在覺得障礙很多?不在境界,在念頭。《金剛經》是破相了,佛給我們表演,他在忍辱仙人的時候遇到歌利王。請問我們這一生有沒有遇到比歌利王還恐怖的境界?沒有吧。那請問歌利王現前的時候,忍辱仙人有沒有障礙?他不只沒有障礙,他提升得更快,超過彌勒佛。彌勒佛本來比他早的,結果他提早了,他忍辱修得好,一切法得成於忍。所以這些表演我們都要看得懂。境界沒有障礙,障礙在念頭。
我們要時時在境界當中善觀己心,看到自己念頭的分別執著,看到了我們才能放下它。師父常常引那個禪宗說:「你會麼?」那個意思就是提醒我們,我們會不會修行?會不會修行,其實師父最常講的那句話就是教我們修行,六根接觸六塵,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我們首先是什麼?看到分別執著,進而放下分別執著。看到分別執著是知過,放下分別執著是改過。就像《無量壽經》說的,「不起貪瞋痴欲諸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都是一個道理。所以這裡面觀心為要就是觀自己的念頭,就是很關鍵。
那我們現在要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我們就是當生要去作佛了,請問大家,《華嚴經》上誰是當生作佛的榜樣?
居士:善財童子。
成德法師:對。那請問善財童子是誰?
居士:每一個修行人。
成德法師:對。不只是每個修行人,每一個要當生成就的人。要求生淨土的人,他就是當生成就的法門。所以我們能不能往生,看我們像不像普賢菩薩、像不像善財童子。所以老法師說,能不能往生不要問別人,要問自己。善財童子他的表法非常殊勝,善,善根;財,福德。當生成就,那善根福德要具足,所以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其實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積功累德,我們能夠珍惜老法師的經教,我們能夠珍惜當下一切境緣,都生感恩心,這個是要有善根福德的人,福薄了,機會就跑掉了。善根不夠了,在境界當中不能增長這些智慧,看什麼都不順眼,善根不夠了。
而善財童子最重要的一個心態,就是五十三參,只有自己是學生,其他的都是老師。其實我們細細去思惟,我們不這樣存心,那個傲慢伏不住。孟子提醒說,人皆好為人師。我們這個習性太重了,一遇到境界,看別人錯,要指正別人的態度就上來了。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有一個同事,他剛好跟我聊到另外一個同仁,然後就說,那個人太懦弱了。他就講講講,講了都快十分鐘了,我看他也憋很久了,他就講講講。後來終於講完了,歇了一下。那還真是這樣,因為那個講人的人高頭大馬,一百八十公分,壯壯的,被他講的人瘦瘦的,他就嫌他懦弱。後來這個講人的,這個高頭大馬的,我就看著他,我說:「你就不懦弱嗎?」他就愣住了,他也不知道我這麼問他是什麼意思,他也愣住了。我說:「你假如不懦弱,你現在已經在大雄寶殿給人家拜了。」大家想一想有沒有道理?我們盡看別人懦弱,沒看到自己懦弱。我們假如沒有懦弱,都是勇猛精進、勇往直前,現在也不會在娑婆界輪迴。那就變成我們一直盯著別人懦弱,還一直在指責別人懦弱,都看不到自己懦弱。所以工於論人者,察己必疏,我們都是向外看人家的問題,這個慣性事實上非常非常強。
所以善財童子那個態度可貴,不管是善人、惡人,都是老師,都是來提醒我的。就像那個《弟子規》說:「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其實這一句也不容易。我們最崇敬的是師父上人,請問我們效法他哪一點?所以《弟子規》每一句要做,也得下大功夫。我們把師父的我們觀察到的優點列一列,哪一個優點我全心全意去效法,這才是「縱去遠,以漸躋」。《太上感應篇》說:「知過不改,知善不為。」念著念著好像不是講自己,其實要做到也不容易。知善,那老法師那麼多優點,是善,那我們去效法。所以跟老法師學,應該會愈來愈像老法師,因為在效法他,他講經都是把他的心境、做人做事的態度都和盤托出給我們。
所以我們看這個「見人惡,即內省」,他就受益了。他懦弱,我也有,輕重深淺不一樣而已。假如他也是老師,那就是一切人都是老師,只有我是學生,他才能得利。只要我們沒有自己是學生的態度,那就很可能見人過的慣性就拉過去了。所以保持善財童子的心態,我們才能夠在一切境界當中增長善根、增長福德。這個態度很可貴,只要保持住,你接觸一切人事物,都在增長善根、福德。因為你的心都是用對的,怎麼可能不增長善根福德?所以因為有這個心態,他才能達到當生成佛。你看成佛很難的,三大阿僧祇劫,要多長的時間,為什麼他可以當生?就是這個態度。所以師父為什麼講經一直提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定要這麼去學才能成。
再給大家舉個例子,其實這些我們生活當中都可以反觀到。像有一天我在跟一個朋友打電話,他說:「我那個親人,他每天都聽老法師講經,他聽了那麼多年,他怎麼都不照老法師講經去做?」他就在講他這個親人,但是事實上我們冷靜來看,我們自己照哪一句去做了?但是往往我們在講,別人怎麼都不照老法師的去做?可是我們自己何嘗不也是如此?所以《了凡四訓》裡面講,不能感動別人,「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其實它的精神還是依報隨著正報轉,一個真正沒有脾氣的人,一定可以感化一個有脾氣的人;假如我們還不能感化得動他,很可能是我們其實也還是有脾氣的。「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
尤其親人之間是最熟悉的,我們說的比較粗俗一點,我們有幾兩重身邊的人最清楚了。所以當我們在批評他的問題,我們自己還沒有做到的時候,首先他念頭裡就起來,「你還說我哩!」他心裡就不服,這叫人之常情。這要寬以待人,要理解別人這個心情,但自己要嚴於律己。他沒做到還說我,那福在受諫,我能聽進去,那是我的福報,雖然他沒做到,畢竟我確實有,那就是你的一個心量態度了。
所以忠恕之道,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也非常重要,我們心只要一偏了忠恕之道,可能就不在正念裡面了。所以孔子才說,「吾道一以貫之」。其實忠就是自愛,恕就是愛人,整個聖教就是教我們愛。所以你在一切境界要得到自己的受用,還有他人的受用。你看我們自己受用了,我們效法善財童子,在一切境界當中增長善根福德。那你自己這麼做出來了,別人一看你很有法喜、很有提升,他也很羨慕你,他就會跟著你學佛,那不是他受用嗎?所以自他也是不二的。
那我們保持善財童子來處事待人接物,再來我們保持一個菩提心。就是我們現在所遇的一切境界考驗,只要我們突破了,我們就能幫助遇到跟我們同樣問題的人。我也遇到一些同修,他被家裡的事搞得很想出家。那大家想一想,他想出家是因為被搞得應付不了了,要出家了。那出家是要荷擔如來家業,要去把佛法介紹給大眾。那他假如是因為家裡的問題他解決不了,跑去出家,那他以後面對在家二眾,他怎麼跟人家講法?所以我們的根源還得要把利他的心提起來。其實就像我們剛剛探討的,所有的煩惱都是跟「我」有關,我見、我愛、我痴、我慢,四大煩惱,斬草要除根,這個根就是把自己看太重了。所以假如有人這麼跟我探討,我說你發心出家是好事,但是你現在安住當下,因為你已經發這個願了,佛菩薩都知道,機緣真的成熟,自有安排。人家老法師,人家九次找他出家他才出家,該是他出家的時候,他推都推不掉,佛菩薩自有安排。
我們之所以煩惱,是不能安住當下,就會有過去煩惱,就會有未來煩惱,事情還沒發生,就開始緊張害怕了,因為過去落的印象太深了,就怕未來又發生。所以《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其實我們的念頭,只要是過去、現在、未來的煩惱,這三大類,也沒有超過這三大類的。可是我們一看到那個念頭是過去煩惱,就要阿彌陀佛趕快提起來,然後安住當下,真誠慈悲去應對一切。哪怕是現在當下要思惟事情了,我們就用經教來思惟。萬法因緣生,緣是條件,現在到底客觀條件是怎麼樣,緣成熟了做,不成熟不能勉強,「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
弘一大師挑的《格言別錄》很精彩,他老人家說「度德量力」,不能打腫臉充胖子。我們現在要不太過,要不不及。太過,接了一大堆工作,說要作菩薩,有求必應,結果壓得他喘不過氣來,然後就開始生氣了,這些人真沒良心,我付出這麼多了,也不體恤體恤我,都不懂得感恩,然後就一下子全給他們,不幹了,一下太過,一下不及。所以善財童子很重要,歷事練心,我們要在這個境界當中知道自己做的過在哪裡,就可以調整了,因為沒有度德量力。其實我們很容易感情用事的,要不太猛,要不一下子全退心了。就是很難在每一個當下看自己的念頭,一有偏趕快調。有的人一退、一沮喪,好幾天,幾個月,那時間太可惜了。一寸時光一寸命光,一秒鐘念一聲佛,你看都積了多少功德,居然還有三個月都在消極沮喪當中。當然,每個人都有大考,大考的時候有時候真的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所以剛剛我們講到善財童子這個心態。再來,剛剛講到的,你那個利眾的心要切。然後不要寄望在未來,要安住當下。他當下能夠真正不退縮,真正歷事練心,他以後出了家才能幫人。而且有時候很想出,那個很想,感情也很重的時候,一下因緣又沒有看清楚,「嘣」又跳進去了,從小家又入了大家。
從剛剛這個例子我們再拉回來,我們自身就是,其實我們現在所面對的問題很多眾生都有,所以我們要代眾生苦,自己真正過了關,以後就可以跟人家娓娓道來了。那不每一件事情都是發菩提心了嗎?隨事菩提心。成德學佛的時候,師父就說不挑境界。成德對這句話很有印象,為什麼?一挑境界就是分別執著。可是大家可不能一聽我這個話又產生一個執著點,不挑境界最後陣亡,說成德法師說的不挑境界。不能執著一句話,這個法是圓融的,不挑境界,但是要度德量力,要適時溝通。你不能都不溝通,溝通也是人生必修科目,不然你陣亡了,那我就罪過罪過了。所以佛法它是圓融的,每一句之間它不會衝突,要圓修圓解。
我也常跟同學們探討,我說「只聞來學,未聞往教」,但是《無量壽經》又說「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那請問這兩句話有沒有衝突?那請問大家,大家有沒有聽經、讀經,發覺說這兩句話好像有點矛盾,大家有沒有遇過這個情況?假如有,有沒有去問過人?「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連主動請教也不簡單,都很想問很想問,拖拖拖拖很久。其實我們做什麼事會拖,無常的警覺性不夠,明天再說明天再說,那也是一種習性。佛陀時代,有一個很有錢的人,富可敵國,結果他聞到人家說有釋迦牟尼佛這樣的聖者,他馬上把所有財富都先放下,以最快的速度去找佛陀,真的被他找到了。佛菩薩是同體大悲,有求必應,他找到了。結果一找到,他就說:「佛陀請跟我說法。」請佛陀給他開示。結果剛好是托缽的時候,正好要托缽,然後他就趕緊請法。旁邊的這些阿羅漢們就說:「你等佛陀托缽用完齋,你再請法。」結果這個大富人他說:「世間無常,懇請佛陀替我說法。」佛滿他的願,給他一說法,他證阿羅漢。結果就離開了,佛繼續去托缽了。結果這個人一跟佛離開,就被牛給撞死了。所以假如他沒有堅持跟佛陀請法,他還沒有聽聞,他沒有證阿羅漢,他一被牛撞,他被牛撞死這是定業,大家想一想,那他就去輪迴了。
所以這個故事就讓成德想到《論語》,大家剛剛在讀《論語》,「朝聞道,夕死可矣」。其實一個人隨時有疑的時候,假如突然無常來,這個疑會不會是障礙?所以心裡隨時是要沒有疑的狀態,有疑了請教,就明白了,隨時都是信心很堅定去持這一句佛號,去依教奉行。所以這些佛陀時代的故事,甚至於《論語》裡面孔子跟學生,那都不是講別人,那都是在啟示我們自己的。這些很可能都是古佛再來配合的,把修學最關要的心態都表演給我們看,我們看懂了才能夠跟他效法。
我看還得回答一下問題,不過這個理事是不二,問問題是具體的事,可能跟我們剛剛聊的這些還是有關的。我們來看這個不自欺,俞淨意公就是很好的例子、榜樣。而且你看,俞淨意公他也不是一開始就接受灶王爺點化,你看他馬上還起一個念頭,他說:「天地之間不是一點點善都記嗎?我那麼多年哪有可能一點善都沒有?」他還找藉口。但是這個灶神爺說:「上帝遣使者跟你好多年,沒看到你一個善,只看到你的貪念、淫念、褊急念、嫉妒念、高己卑人念,憶往期來念、恩仇報復念。」其實憶往期來,貪;恩仇報復,瞋;高己卑人,傲慢,其實這些念頭我們也容易起來的。
當然,這些不對的念頭、言行,我們嚴以律己,但是別人有我們要包容,寬以待人,這樣才是忠恕之道。我們就怕在家人一聽了道理,要吃素了,回去之後就以這個高標準要求家裡的人,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就用這個標準要求家裡人。「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一下子要求太高,大家就生煩惱。所以自己可以不要去貪財色名食睡,但是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能恆順,人家有進步一點,你還隨喜功德。所以「見人過失,且涵容而掩覆之」;「見人有微長可取,小善可錄,翻然舍己而從之」,就是要讚歎、肯定,成人之美。要護持身邊的人修行要很有耐性,欲速則不達,這急不來。甚至於更重要的是要護好我們的念頭,這個最根本,不能是又向外去見過,那就又被這些境界轉了。
灼然見得自己滿身過失,這樣我們才能夠去對治。要查滿身過失,其實第一個當然是要觀心為要,時時看自己的念頭,就像剛剛那一段話,這些貪念、褊急念、嫉妒念,再延伸,好勝,種種這些念頭我們要觀照得到,這是很重要的。
再來,能夠「見人惡,即內省」。因為看到別人的不對,你很難接受的印象深刻;因為印象太深刻了,突然發覺自己也有,第一個,對他的這種不歡喜就減輕了。我們為什麼會很氣別人?就是覺得他太過分了,他怎麼可以這樣?而不覺得自己有。可是只要覺得我自己也有,那個脾氣就下去不少了,這叫反忍。忍有力忍、有忘忍、有反忍、有觀忍、有喜忍、有慈忍,其中這個能反思就受益了。
再來還建立一個態度,就是能接受別人的勸,因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我們在家假如能夠接受另外一半講我們的缺點,那這個可能就跨了一大階、提升了一大步。但這個也不容易,因為對方的不對、缺點我們都落在心裡面,所以他一講我們,我們不歡喜、不服氣。我們現在能普賢行,「禮敬諸佛」、「稱讚如來」。所以師父說普賢行只有讚歎,沒有批評、沒有毀謗。要沒有批評、沒有毀謗,首先心裡不能裝這些人家的不是才有可能。所以用心像鏡子,不落這些痕跡;一落痕跡,一遇到機緣,就會把一些以前的事統統都搬出來了,我們說算舊賬,就都搬出來了,這一般人家很難接受,很受不了這個情況,叫借題發揮,這個都跟落一些印象有關。
所以《了凡四訓》這段話很有味道,我們這個時代處世待人,包含跟家裡人都是要這樣,涵容掩覆之,要給人家面子,給人家台階下,「一則令其可改,一則令其有所顧忌而不敢縱」。但是他有優點付出,你一肯定,他會覺得,我這些缺點他都不講我,我有一點優點他就講我,人的良心就被我們這個態度給喚起來了。這叫「愧之,則小人可使為君子」,我們自己做到讓對方自然生起慚愧,小人可使為君子;激之,我們用道理去批評他、要求他,這叫激之,「激之,則君子可使為小人」。所以心態不同,產生的結果差異很大。我們能「聞譽恐,聞過欣」,也容易透過別人的護持,我們能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這樣就可以去對治這些習氣了。
再來,下一個問題:自身接觸佛法、傳統文化比較晚,至今也不過七八年的時間。非常幸運能參加現在的聽校組,多年來在組長的帶領下,在不斷經教薰習下,工作、生活、修行一直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但由於聽校工作要求很高,無論是經教的積累還是悟性上,以及認真謹慎的做事態度上,學生自知離所要求的標準還很遠。多年來雖也不斷在努力,但畢竟是欠缺得太多,年齡也逐漸增長,每每也感覺到力不從心。而組長一直都是鼓勵我們,我們不發心來做,真的是沒人做了。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也是堅持做到了現在。可否請法師慈悲開示,在能力不足的情況下來承擔工作,如何能保持高度的警覺性,不使自己陷入為做事而做事,不使自己不知不覺的落入盲目自信?
首先也是隨喜我們組長,都一直鼓勵護念大家,也隨喜這一位仁者,她也是勇於去承擔。說回來就是剛剛我們提到觀心為要,觀這個念頭,要讓它安住當下,不要有過去煩惱,不要有未來煩惱。你看事情還沒發生,我們都很緊張,我會不會不知不覺落入盲目的自信?當然有這個警覺性是對的,但是不要事情還沒到,產生一些擔憂、恐懼。
而我們不是為了做事而做事,是為了修行而做事,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心境而做事,是為了更懂得怎麼做人做事而來承擔這個任務,這個就是懂得歷事練心,懂得經一事長一智。所以我們剛剛也講到要度德量力,我們今天在這個因緣當中,是不是都是在保持提升?我們在這個因緣當中,有沒有逞強?有沒有退縮?還是有安住當下?還是有適時的跟組長溝通?
當然這位同修她有提到,整個工作、生活、修行都往好的方向發展,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所以也透過這次大家交流的因緣,我們也懂得多跟組長溝通,然後在每一個當下能夠去觀照自己的念頭。比方說我們有一個念頭,我才學七八年而已,可能心理上就會有一個念頭,我學得還很短。這個念頭會不會產生煩惱?這個只有自己知道了。所以都要安住當下。大家要知道,修行有沒有功夫,不在修行的時間長短,在肯不肯放下。有時候我們很容易自己嚇自己,其實這個也來自於沒有信心。所以為什麼剛剛一開始跟大家溝通,信為道元功德母,我們一生煩惱,就是對佛菩薩、對自己、對經教可能信心上沒有那麼穩了,才會產生。六祖惠能大師他是傳衣缽,可是請問他學佛多久?他聽經多久?他就聽了半部《金剛經》,他得衣缽了。神秀大師可以講十二部經論,等於是經律論都能講,可是他沒有得衣缽,這個也是破我們的一個著相。
所以我們都是在事情當中,我們是善財童子,在這個境界當中到底要提醒我還有哪些做人做事不足,我好好來學、好好的來解行相應,就能提升上去了,就能達到真正歷事練心,為提升自己而做事。
再來第三個問題:可否請法師針對我們校對稿件中的不足與存在的錯誤之處,定期加以批評指正,以便我們總結學習,更好的完成這項任務?
應該是成德的錯誤比較多吧?很多口誤,多虧大家提醒幫忙。因為我們是善友為依,直心是道場,「善相勸,德皆建」,所以只要有,成德一定會講。妳們假如在校稿的時候覺得成德有什麼不妥,都一定請大家不吝賜教,也確實有很多這個慣性、犯錯,大家也都有給成德護念指正,也很感謝。阿彌陀佛。
我們接著看下一個問題:講經中經常聽到菩薩代眾生苦,但是現實生活中,別人的痛苦沒法替代,好像你在他那個處境,你不會覺得痛苦。因為畢竟有聽經的基礎,慢慢可以看破一些,但是你要跟人家開解好像很難,人家一句「你沒有遇到過,你是走得太順了」,然後你就沒話好講了。包括生理、心理的痛苦,別人都沒法替代,菩薩怎麼代眾生苦?
這個也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所以剛剛成德有跟大家說隨事菩提心,你遇到那些事情,你真的去突破它,突破它你就可以跟這些有緣的人娓娓道來。所以我們抱著利眾的心來歷事練心,我們所走過的路都會變成供養他人的資糧,廣修供養的資糧。
舉個例子,就好像劉素雲老師她得過紅斑性狼瘡,很嚴重,她過來了,她再去給得這些重病的人一講,人家很容易接受;可能成德去講,他可能回我一句話,你又沒有得過。但是,一來自己經歷過了,然後又把佛法用出來,這個確實也是代眾生苦。再來,人的這種真誠、耐心也會觸動人家的善根。就像老法師九十幾歲了這麼奔波,我們這些當弟子的人看了很觸動,他真的是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也會觸動善根。再來就是能夠設身處地,感同身受。
比方觀世音菩薩說:「上與十方諸佛同一慈力,下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其實觀世音菩薩表修德,大慈大悲也是我們本有的。但是大慈大悲前面是什麼?是地藏菩薩,是開發自性寶藏。怎麼開發?孝親尊師。我們真正這個孝心起來了,這個感同身受的能力會不知不覺發展起來。比方說,看到跟父母差不多年齡的,「事諸父,如事父」,當父母不容易;看到小自己一輩的,他們也有父母,他們假如做這個事,他們父母不知道有多操心。就是推己及人,我們以自己的一種人生的體驗經歷去理解別人,這個就是推己及人,設身處地。當你今天聽一個人在傾訴,你的孩子挺乖的,他的孩子不乖。然後你聽聽聽,聽到他很苦、他很難的地方,他流淚了,你也流淚了!那這個就是你感同身受了。你那種流淚倒不是說你很痛苦,你那種流淚變成悲憫。所以這個還是本有的,可以慢慢慢慢設身處地去感受看看。
第二,《無量壽經》有講到「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聽老法師提到這一句,常常都是用「先人無知,不識道德」。想著師父決定不會是口誤,還請法師開解。
這個我開解不了,因為得去問師父才行。當然,因為從我自身來講,有時候因為一開始念,比方說這段經文念得很順,但是一開始是念錯字了,後面就會比較不好改,這是一個情況。當然因為可能念順了,老人家年紀大了,我們也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去提醒,就覺得提醒一下就好了,老人家假如還是這麼講,那我們也不用罣礙。再來,另外一種可能是老人家確有意識,甚至於有沒有可能這個五種原譯,可能用的字詞也不見得一樣,這個都有這個可能性。但是假如依您覺得可能老人家是有意識的,其實這個「不善」跟「無知」給人的感受不一樣,「不善」是覺得他的行為不善,「無知」是覺得沒人教他,因為沒人教他,所以「無有語者,殊無怪也」。先人不善,他不善的原因是什麼?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不能怪他。等於是說,假如用「無知」的話,就是又呼應了一遍,因為沒有人告訴他,所以他無知。這兩句其實義理當中都差不多,但是用「無知」好像是一再提醒我們不要太苛刻於人。
再來下一個問題:師父上人近幾年倡導興辦一條龍學校,但現實是極少人有機緣和福報去一條龍學校讀書,這樣的機會可遇不可求。如果孩子只能上普通學校,在聖賢教育扎根方面,就只能仰賴家長對其的在家教導。自己育有兩女,有感於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近兩年一直在學習如何做好家庭教育。事實上,連家長自己也需要接受扎根的教育,所以除了對基本的《弟子規》、《太上感應篇》、《了凡四訓》進行深入的學習與實踐,也在女德教育方面有所接觸,重點學習了女四書中的《女誡》與《內訓》,此外,為了更好的修身齊家做好身教,開始學習《顏氏家訓》。懇請法師對末學的做法給予慈悲開示,也給這些只能念普通學校的孩子及其家長指一條明路。
開示是不敢當,一些考慮供大家做參考。
首先成德也非常隨喜我們這一位仁者,她也是安住當下、敦倫盡分。老人家曾經講過家庭主婦如何圓成佛道的開示,好像這段開示都還附在三皈傳授後面。佛法它真的圓融,行菩薩道可以在每一個行業、每一個角色、每一個本分成就菩薩道。就好像周朝的三太,她們就給我們表演在當太太的角色當中成就菩薩道,教出了聖人的孩子、孫子,成就了周朝的興旺,利益的百姓就很多。
首先我們要了解老人家興辦一條龍的考量點,就是培養一個孩子短時間不容易,必須長時的深入經典、經藏。我們知道了,就會很盡力的來護持這樣的緣分。那當然,多少緣做多少事,緣還沒有到,不能強求。所以很可能這位王居士在不久若干年之後,說不定她就變成一條龍的老師,甚至是一條龍的校長都有可能,因為她現在已經在積累,她在用心帶她自己的孩子。而且緣分都是靠感召的,我們說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我們有這顆承擔的心,很可能慢慢慢慢就有人聚過來。不過緣分不要急,一切水到渠成,現在還沒有,我們安住當下。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不能安住當下,然後一定要去找一個學校,又離開家,夫妻又分開;或者因為激動,希望趕快找個學校,都不清楚這個學校情況,很衝動就進去了;一進去,這個學校又有一些問題,又把孩子拉出來,幾年之內換了好幾個地方,那就造成孩子一些不理解。所以任何時候要理智,不能太衝動。學佛就是要學理智,學在境界當中不要著急、不要激動。
而且我們要了解,教育裡面最重要的還是家庭教育,有些人就忽略這一點,孩子很小,三四歲就整個離開家,他整個跟父母、家人的相處就很不夠,甚至都顧及不到這個孩子的心理狀況,造成這個孩子沒有安全感。所以一有執著,很多事情看不清楚,家裡人、身邊人的感受體會不到。
不執著很重要,我們能感受孩子的心,父母的愛全然的去付出,他的人格會很健康的。因為妳有心要把孩子培養成聖賢人,妳這一念發得真,所有佛菩薩跟祖宗都會來護持,他們同體大悲,怎麼可能不護持?我們就安住當下,順勢而為就對了。只要這顆心保持,都會感應好的緣分。您剛剛這些做法都非常正確。成德剛好也找了一些教孩子的資料,會後再請張居士發給妳。真的很隨喜,一條龍老人家一直在強調,成德也相信不久的將來在國內一定會有成熟的緣。
下一個問題:看一切人皆是佛菩薩,是把一切人都看作佛菩薩嗎?還是一切人真的就是佛菩薩來度我們的?如果都是佛菩薩來度化我們的,那不是沒有必要勸人求生淨土了嗎?
那我們剛剛也談到,只有自己是學生,其他的人都是老師、都是佛菩薩。所以他做錯事了,那他是反面教材,也在教我們,我們反省自己,「見人惡,即內省」,進而改正自己,正己去化人。所以這是在敘述一個心境,就是只有自己是學生,其他的都是佛菩薩、都是老師來成就我的,都是來給我出考題的,看我做得對不對。那當然,他們也真的有可能是佛菩薩來的,可是我們還不能有這個能力看哪一個人真的是西方來的,那我們不如就把每一個人都當作佛菩薩一樣恭敬,那就對了。
那我們今天勸人求生淨土,縱使他真的是佛菩薩再來的,他也是要幫助我們成就,所以他可能也是在考我們有沒有耐性去勸人求生淨土,有沒有真正發自內心希望眾生不要再輪迴了。因為這個時代不靠他力,不靠這個門餘大道,不靠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不求生極樂世界,靠自力要斷見思煩惱出輪迴,幾乎不可能。所以李炳南老師說,我們已經知道念佛法門,假如不去勸人念佛,就沒有慈悲心。我們有沒有這個積極的態度,當然那個積極還要看緣分,對方的接受度,對方信任不信任我們,要循序漸進,也不能操之過急,但是那種真正希望他不要再輪迴受苦的心是隨時提得起來。
有的時候孩子不聽話,甚至於磨磨蹭蹭,我會嫌煩,沒耐性,甚至會有拖累自己的罪惡心念,每每因此而罵孩子,晚上就會後悔得不行,其實孩子很乖的。這個時候就又覺得是墮胎嬰靈(我母親在生我之後有墮過胎,我自己也有一個懷了孕不知道去爬山太累而流掉的嬰靈)的影響嗎?
這個成德因為也沒有六神通,所以不能跟妳確定,但是我們都用正確的心態來面對就對了。心態對了,一切境界都是好境界;心態不對,那好事都變壞事了。所以首先我們談這個自受用、他受用,我們自己在境界當中有沒有受到益處。比方說孩子不聽話的這個境界,我會嫌煩,沒耐性,這個是這個境界提醒我們還有這個問題要對治。那自己就知過了,那這個境界也是好境界,然後提醒自己,我還會嫌煩沒耐性,我後不再造,我用這個態度來調整我自己。
妳說甚至有拖累自己這樣的念頭,那我們就是要觀照到,有時候我們的煩惱是來自於我們太在意自己的感受了,我歡不歡喜。所以修行人首先要突破這個身見,我們誤會這個身體是我,然後又產生我的孩子、我的房子、我的什麼,就有很多的執著點。所以首先擴寬心量,「於諸眾生,視若自己」,孩子就是我,一切人是我,然後就會盡力去幫他們,就不會有拖累的這個念頭起來了。
我們看罵了孩子,那我們被境界轉了。因為要教孩子得要有耐性,得要耐著性子,不能發脾氣,一發脾氣,教育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甚至於講的道理孩子沒聽進去,只落了一個我們會發脾氣的印象。
晚上又後悔不得了,那變成這又是我們要對治的一個性情了,就是事後又容易懊悔,所以其實要安住當下是不容易的。我們真正在處罰他,有沒有動氣?那個當下要調整。縱使真的動氣了,我們晚上一反省,後不再造了,也不要讓這個後悔的念頭、懊惱的念頭繼續相續下去。真的都是要用在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其實我們的狀況確實是會受到境界干擾,這無形的一些因素還是存在。但是那只是一個緣,因還在我們自己,不能把責任都推到這個緣上面去了。甚至於是我們深信因果,我現在遇到這個不如意的事情,還是因為我造了前因才有這個結果,那我們就會對現在遇到的不會埋怨。那可能我們又起個念頭了,那是我母親,又不是我。其實我們所受的前因都還是自己造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很可能我們受到這樣的不好,可能是某某人怎樣怎樣,其實那個都是緣,不是因,因都是我們造的,遇那個緣起現行。所以真正深信因果的人逆來順受,他不會去責怪到這個緣上的哪個人、哪件事。所以深信因果也不容易。
再來,反正都是緣,不管善緣惡緣,統統把它轉成法緣就對了。只要我們有這個心,順逆皆佳境,惡善咸良緣,他也是來提醒我更精進,給他做榜樣,利益他。你沒有這個前因,還不能跟他結這個緣。現在我們懂得念佛,跟他求同生極樂國的法緣,把這個惡緣轉成同生極樂國的法緣。所以我們那個利眾的心能夠時時提起來,應該很多煩惱念頭就比較能夠轉過來。
再來,應該要怎樣才能真正幫助到墮胎嬰靈,也讓自己脫離這種煩惱?
當然首先我們感同身受他的痛苦,然後進而代母親或者自己給他懺悔。妳真誠就感通,就化解。然後又是利益他的心,至誠念佛給他迴向,他有感受到了,一定自他都得利益。當然剛剛提到說懷孕爬山太累流掉了,這個可能是疏忽而已,這個應該也不是說很大的過失,但更重要的還是至誠感通,讓他們趕緊可以念佛求生淨土。
下一個問題:雖然也學習和落實《弟子規》,但是還是有很多做不到,而且煩惱習氣非常嚴重,經常對家人生氣發火,該怎麼來解決?
我們也相信,有佛法就有辦法,而且要相信自己,那些習氣都是假的,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就像二祖慧可大師去見達摩祖師,請教達摩祖師,他的心不安。達摩祖師說:「將心拿來,老僧為你安。」他覓心了不可得。這個公案也啟發我們,不覺本無,本覺本有。老法師又在這兩句話加了他慈悲的開解,老法師說:「不覺本無,一定可以去掉;本覺本有,一定可以恢復。」而且對治一個習氣,來來去去進進退退,數十回合、數百回合,那都是正常的。可是不要因為前面沒有轉過來而氣餒,那又是過去煩惱又影響未來了,又怕自己有。所以安住當下,觀心為要。
而對治瞋恚用忍辱,黃念祖老居士有一個開示是「六忍」,您可以透過這個開解,您看看這個六忍對妳來講用哪一個方法最得力,您就用那個方法。事後也把黃老這六忍再發給您做參考。
我們也不要氣餒,黃念祖老居士說,我們這個娑婆界進一退九,第一個,一個人進步,九個人退步;第二種講法,進一步退九步。所以都很正常,不要氣餒,但是不能一直退就對了。妳真的有要突破的心,這一念心,十方諸佛同體大悲就加持上來了。第三是進一步退九步的危險在其中,就是他一進步,產生貢

2022-06-21
114:19
comments
No Rating

台湾北部同修交流會02_成德法師

那麼看看,接下來有沒有同修要跟大家講講話,或者有什麼問題要探討一下。
剛剛我跟大家有提到,就是師父在二OO九年在台灣待了一年,還把《妄盡還源觀》講了第二遍,第二遍是在台灣講的。老人家編了一個小冊子,可能你們都沒見過,就是讀《三民主義》的心得。老法師特別要回國以前,把《三民主義》細看之後,把重點挑出來,然後來跟這些政治人物交流。
其實我們當時候成德也在台灣,剛好廬江剛結束,我還去見了教育部長。老人家因為在廬江辦了實驗,三年之後離婚率、犯罪率就快速下降,結果金惟純先生在商業雜誌寫了一篇文章,叫「教育部長應該找淨空老和尚談一談」,都寫出來了,他不找都不行。後來就限制兩個人進去,我就跟著老法師進教育部,那個建築物是日式的建築。
結果,你們看得出來我是很容易激動的人,所以前一天我都澎湃洶湧,終於可以報效國家。進教育部,進去,教育部長先介紹他的左右幕僚,最重要的幕僚陪著教育部長見我們。首先,我們都還沒坐下來,這位是哈佛博士什麼什麼,我涼一半了;這位是英國什麼什麼著名博士,我又涼一半了。我要跟他講中華傳統文化,結果你看他最重要的,「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後來我們又翻李炳南老師的教導。當時候距離我們是五十年、六十年。當時候李炳老就一直提醒不要認美國人當父親,因為整個價值觀就偏美國的思想觀念。成德是看好萊塢電影長大的,這個時節因緣就是如此。所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可是我們也要很清楚我們自己要往哪裡走,我們下一代要往哪裡走,我們希望台灣的社會往哪裡走,我們得帶頭往那個對的方向走才行。像洪先生他們做媒體的,他現在就致力很用心做一個光碟,可以透過這個光碟,讓家長、讓老師教孩子倫理道德、因果教育。那天看了一個實驗的片子,很精彩,眼眶淚水轉了兩下。
男眾:還是沒滴下來。
成德法師:因為我們華人說,男兒有淚不輕彈,我也就練一下,不讓它掉下來。很用心,你們的孩子以後有福報了,這個光碟出來,會很適合孩子們看,而且適合全家人一起看。
所以菩薩道是各行各業、男女老少,這個是五十三參的表法。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再講得更細一點,每一個角色、每一個本分都是行菩薩道。比方我們請問一下,三太是不是佛菩薩?從她的行跡來講,她影響了整個民族,那是算佛菩薩的示現。可是她的角色是什麼?她的本分是什麼、角色是什麼?太太。所以,不只是行業而已。你在行業裡面,諸葛孔明,他是在臣道,他達到忠的圓滿,他不是皇上,他是臣子。所以一談到忠臣想到誰?大家談到忠臣會想到誰?岳飛。還有呢?文天祥。有沒有注意,都是沒有把國家復興起來,可是這個就是我們華人可愛的地方。
所以為什麼佛門說要恆順眾生,每一個地區人家怎樣是主流,怎樣是好、好、好、好,順勢而為。普賢行為什麼說要恆順眾生,還是很有道理,隨順眾生的分別而分別,隨順眾生的執著而執著,但是自己不要有分別執著。所以我們學佛的人,應該是跟任何一個地區的人都能和睦相處、交流。假如說「我最討厭哪裡的,怎樣又怎樣」,不能跟哪裡的相處,那不是他的問題,是我們的問題。
所以老法師常在國際間走,結果有時候要填資料,剛好有一次填資料,填到興趣,老法師想都沒有想,「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境界有差,你看我們興趣,看電影。內行人看門道,師父寫這八個字,你看出他的境界沒有?他是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我剛剛是說華人,我剛剛說華人怎麼樣?
男眾:很可愛。
男眾:忠臣。
成德法師:對,現在年紀比較大了。時間很快,「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有時候想想,時間快到有點害怕,二O一九年還剛剛有點熟悉,它就say goodbye(說再見)了,現在二O二O這個數字又已經即將邁入三月了,好快。成德當時候二OO三年到海口,我在台上的時候,底下的人大部分比我年紀大,我算是比較年輕,甚至於算最年輕的。因為來聽課的一般有家庭,大學生一般不會來聽我講,一開始。結果去年底辦課,看下去不只比我小,小我一倍,小一倍了。都是幾歲的?十八、十九。看他們的資料,他的父母比我還小,就覺得時間太快了。「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今生不將此身度,更待何生度此身?」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東土難生。
佛在世的時候,在《起世界經》就說了,他遣二菩薩於震旦方向講經說法。很明顯,其中一尊是孔子,是儒童菩薩,還有一尊是迦葉菩薩,應該是老子,兩大菩薩。因為佛在《佛藏經》裡面講了一句很重要的,這個話都是我們修行人不能等閒視之的話,他老人家說,「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這個話夠重了吧!不先學小乘,然後就學大乘,不是佛弟子。請問不是佛弟子是誰的弟子?那就不好說了。
這個代表什麼?大乘佛法一定要有基礎。而中華文化裡面的小乘已經在南宋慢慢式微了,被我們傳統的儒道(代替),因為中國人熟悉這些內容。而且這兩大菩薩,儒跟道的胸懷有一些境界超過小乘,「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你看那個格局,「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你看都是胸懷天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所以這個不只是小乘基礎,他連這種大乘的胸懷都給我們打開來。現在是我們小乘的基礎不牢固。所以為什麼學佛得力的少?因為缺乏基礎。
所以修行不能貪著,所有佛講的、所有師父講的要圓聽、圓解、圓修,不能是挑自己接受的修,自己不接受的就把它擺旁邊去了。這個不是跟老法師學,是跟自己的揀擇在學。跟他老人家學,應該是任何一句話你都放在心上,而且真的他老人家講的任何一句話之間都是圓融不衝突。而且黃念祖老居士強調,一個人圓修,他修一天超過沒有圓修的人修一劫,那是沒法比的。
其實這個《了凡四訓》裡面也有講到,菩薩「內不見己,外不見人,中不見所施之物,是謂三輪體空」。「斗粟」,斗粟就是很少的米,「可以種無涯之福」,「無涯」就是無量的福報;「一文」,一文錢,「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因為他是圓,他三輪體空,那他三輪體空是法身的境界,所以他布施一文,超過我們布施千億。所以聽經重要,聽經修慧。「定須習」,定要習定,念佛,還有打坐,你讀經修定;「慧須聞」,智慧要靠聞法,聽經聞法。
今天我們難得相聚,下一次見面不好說了。不知道兩年之後,我能不能考上都很難說。人生無常,「世間無常,國土危脆」,你看一個冠狀病毒出現,多少人的生活、工作,整個都被無常一下吞掉了,他都還沒回過神來,所以對無常要有警覺性。
我們不知道下一次什麼時候見面了。我剛剛是要講什麼?對,真的年紀有了,已經不如當年的境界了。就是希望我們這一會之後,大家以後在車上多聽經。「慧須聞」,一有時間不要浪費掉。人生最可貴的、最值得珍重的就是自己的精神,最值得愛惜的是自己的光陰,一分時光一分命光。你這一秒鐘念一句佛,至誠念可以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要爭分奪秒。所以夏蓮居老居士說,「勿使一秒鐘空過,勿使一句話空說」。三時繫念提醒我們,「須臾背念佛之心」,只要不念佛了,打妄想,看清楚那個念頭是什麼?輪迴心。「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結什麼業?輪迴業。修行的人對念頭、對一言一行要有高度的警覺性,不能隨便、不能僥倖、不能放縱。
不用打勾勾了,我們不知何時相見,我們相約,只要上車了,趕快要播經或者播佛號,跟著一起念佛,我們勤修淨業,往生淨土的淨業,積功累德。人生很快、很短暫,白居易先生說,「蝸牛角上爭何事」,他這個比喻挺好,你看那個蝸牛,一出來就兩隻角有沒有?就是相對的,我對你錯、我高你低。「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人的一生就好像在無盡的時空,兩個石頭,欻,一個亮光出來就沒了。所以最可貴的就是用這短暫的生命換取無量光、無量壽,這是有智慧的人。你們現在孩子都生了,剛剛說的,每一個角色都是菩薩道,你不要看著你的孩子說:討債的來了,給你討債、給你索債呀。那是菩薩道,你把他教成范仲淹,以此功德迴向,決定往生。看你的心態怎麼樣,積功累德。
佛法是圓融的,你不用去羨慕任何人,你只要覺悟了,在你的每一個當下都是積功累德,每一個角色都是積功累德。所以要把理搞明白,你就會活在「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的法界,這樣就不會愁眉苦臉,不會憂愁了。
《了凡四訓》是本很好的書,是第六個作業還是第七個?了凡先生說,「人之無過咎」,他沒有錯,「而橫被惡名者」,還被人家侮辱、陷害,「子孫往往驟發」。這個道理你相不相信?Hello,大家相不相信?
大眾:相信。
成德法師:這樣明天有人罵你,你會很高興,是吧?我又沒有錯,明天人家罵我,好事,他給我後代送福報。你說,我又沒有結婚。你那麼自私,你沒結婚,天下人就是你的後代。所以念頭重要。剛剛跟大家講那個例子,憂鬱症的人很多,我下一個念頭,「我沒有」,太想自己了。
我剛剛去見一個老師,我看他信心不夠。其實我也曾經是很沒有信心的人,為什麼?我到了高一、高二,個子才長上去的,所以高二以前也挺自卑的。因為我媽媽一百五十二,我說:「媽,我會不會像您一樣?」還讓我媽媽擔心了好一陣子,太不成材。都比來比去,我也是沒有信心。其實在這個世間用比的,再有信心的人也沒信心。我們都應該建立在不變的真理上,不應該是建立在相對,那個都是虛幻的。而且那種信心是傲慢,不是真正的信心,給人家比下去叫信心?
所以我的信心是因為遇到老法師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佛不會騙我,師父不會騙我,信心回來了。但是也不會傲慢,因為師父說,「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這個法藥,真的是藥,一吃下去病就好了。所以我不會對自己沒有信心,但是也不會傲慢,為什麼?我自己分別執著還那麼多,還有什麼好傲慢的,努力都來不及。
結果這個老師,我看他比較沒信心,我說:「你已經很不簡單了」。他感覺有一點不是很能接受我講的。我說:「你們學校老師多少?」他說:「一百多個人。」我說:「像你這樣學佛吃素的有幾個?」他說:「一個都沒有。」一個吃素的都沒有,我說:「你看吧!」我說:「像你這樣條件的,一千個找不到一個。」有時候要給人家信心還得要客觀,還得for example。然後他就說:「對呀,我的同事問我,你怎麼每天都在念阿彌陀佛?」然後他說:「因為世間很苦,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同事就說:「你好像不是這個時代的人。」然後我就跟他說,我說:「你剛剛的回答是自我」。如果有人問我,你為什麼都念阿彌陀佛?我首先會馬上掃描他這個人的背景,他一問我就是個機緣。所以為什麼聽經要真聽懂,很重要。
你看人家老法師在美國弘法,達拉斯,人家那鄰居看他們每天笑笑的,突然有一天過來問:「你怎麼每天這麼快樂?」他說:「我每天念阿彌陀佛。」「那阿彌陀佛什麼意思?」「無量的智慧,無量的財富。」「那我也要。」一樣,「世間太苦了,我要去極樂世界」,你看他不相應了。講話都可以透出來我們心的狀態,「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看我這個出手也滿重的,直接一把刀,嚓,到他的咽喉這邊。居然他還感謝我,善哉善哉。他還滿認同我提醒他的這一個點。
所以《楞嚴經》有一句話講:「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人為什麼要講話?我想講,這叫習性,這叫貪,貪說。為什麼要講話?有機緣可以利益人,所以要講話。不然有時候講話還會變停不下來,會很囉嗦。所以學佛還被子女說「媽妳怎麼這麼囉嗦」,沒學好,沒有照佛講的做。當然,諸位當兒女的,不要聽我講完之後,叫媽媽不要太囉嗦。哇,你這個,剛剛才講,大舜不見父母過。所以念頭不要亂動,我剛剛什麼都沒講,你們也什麼都沒聽,不然到時候說,「媽,成德法師說,做媽媽的不能太囉嗦」,你把我都出賣了,拿我去壓你媽媽,不要幹這種事。
所以法要會用。怎麼用?有一個XY軸,座標要準,不要歪掉了。Y軸是嚴以律己,一直往深處去;X軸,寬以待人,無限延伸,那個心量沒有人不能包容。假如是這樣,一聽什麼,嚴以律己,然後對人可以包容、可以寬恕。但是大部分會用錯,用成什麼?嚴以律人,懂得道理開始看別人;寬以待己,每天我們念頭、言語不知道多少都違背經典,可是也不覺得不對,每天還是倒下去就睡著了,沒有「吾日三省吾身」,反思一下。
剛剛我們提到,中國人,你看想到忠臣是岳飛,這個就是代表整個中華文明它是很圓融的,「莫以成敗論英雄」。所以大乘佛法論心不論事,他已經盡力了,他就是圓滿,沒有說他到底有沒有復興漢室,那是世間人的觀點。而且後世一提到忠都是效法他們,所以他的忠感動了多少人,這功德是無量的。所以佛法是圓融、活潑、無礙的。老法師再告訴我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不能方向錯了。所以下一次我還會檢查,待會拍一張照片,然後看你們的笑容下一次有沒有增多。我比較愛管閒事,管得太多了。但是佛法難聞,不能學錯了。
所以祝福大家行菩薩道,你們的孩子都很不錯,剛剛成德還沒有吃飯以前去跟他們打一下招呼,都給我問訊,每一尊、每一尊,非常難得。你們好好帶,我在英國等他們,我這個放長線,都鋪墊好了。人生還是要看得透,看破、放下。人生真正看清楚了最後一刻,再回到當下來經營人生是絕對不一樣,可是前提是要看清楚。最後一刻是怎樣?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看電視的時候,常常看到臨終一口氣不來。所以生命在什麼?不是七八十年,呼吸之間。你看李文亮先生,吹哨人,無常來,很可惜,走了。他是用西醫治療,他有幾個同事是用中醫治療,也是救人,也感染了,救回來了。所以你們的孩子也可以學中醫,從小十八藥訣(中藥十八反歌訣)好好背一下。當中醫很好,像李炳南老師一樣。唉唷,唉唷,來找醫生,你要聽我的,聽我的,所以當中醫要弘法很方便。
剛剛講到《華嚴》要圓解。再來,這個緣分還是要掌握住。老法師二OO九年來到台灣,整整一年,就希望有一個政治人物站出來,也不是政治人物,在社會當中有影響力的人站出來。請問這個人一站出來,老法師會怎麼做?會全力支持他,連我就不會到馬來西亞去了,我是台灣孩子。假如台灣一下子很重視,老人家可能就比較多時間在台灣,成德也不會到馬來西亞去。就都沒有人站出來,最後我就去了馬來西亞,一去就是七年,現在又在英國。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諸位同學,假如是二OO九年十一年前,老法師在的時候整個就有人站出來,現在台灣是什麼局面?台灣其實是很開放的,他雖然有各種意見,你做這個事人家也不會阻撓你。你想十一年,我們大家的力量聚集起來,台灣的格局現在不得了。結果我現在回到台灣來,人家說,現在小學就有吸毒的情況、同性戀的情況、校園霸凌的情況,台灣社會一直在往下墮。老祖宗有法寶,真聽老人言,幸福在眼前。
大家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虛空非大,心王為大;金剛非堅」,金剛石還不算最堅,「願力最堅」。希望大家在不同的角色跟行業行菩薩道,每一個人都可以幫助很多跟你有緣的眾生。其實不行菩薩道,走的是什麼道?看人生最後一刻看清楚了,雙手雙腳一攤,什麼也沒帶走。真看清楚了,可是大部分的人沒看清楚,他在忙什麼?他在忙那一些他帶不走的,忙了房子好幾間,買股票,那些最後都帶不走。台北有一個北平烤鴨,那個老闆生意好到除夕夜都不休息,買的都是排列的。結果他全年無休,然後每一次做得很累的時候,他就把好幾間房子的房契拿起來看一下,哇!很高興,很高興!然後就繼續沒日沒夜,這樣做做做,然後就再看看。突然五十幾歲的時候腦中風就死了,這一輩子都沒有去他買的那幾間房子住,只有每天夜來人靜看一下,哦,很高興、很高興。都拿不走的東西,這個都是真人真事。所以我們得從別人的人生得到教訓,這個是懂得觀察的人。所以要努力帶得走的,留真的留得下來的。什麼留得下來?陰德,「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所以剛剛我們提到張老師,他們張姓有九千萬。李姓,唐朝;劉姓,漢朝,這兩個朝代影響後世最大。還有趙姓,宋朝,都是大姓,因為他利益的人民多。好像姓李的同修有二三位,舉一下手我看一下。好,請放下。這個李字怎麼寫?十八子,第十八願的孩子。所以沒有往生太丟臉了,十八子。其實你們的名字都有表法的。徐學長,你要知道你這個名字,你這個宏宇就是一切皆成佛。阿彌陀佛的願就是宏大的願,要讓全宇宙的都成佛,叫一切皆成佛,那不就是宏宇嗎?你們的名字裡面都有體、相、用,都是跟大乘佛法相應,你不相信的話可以問我。
所以看清楚了,什麼是留得下來的?陰德、風範。人家孔子都傳了八十幾代了,他們的家教都還在傳,風範。「人遺子,金滿籯;我教子,惟一經」,這是有智慧。再來,努力帶得走的,什麼帶得走?積的一切功德帶得走,佛號的功德、普賢行帶得走,四大分離的時候,這個普賢的功德力就帶你去極樂世界了。
台灣已經失掉十一年的時節因緣,還有沒有機會?有,去年八月老人家有一篇開示,叫「建設台灣成為中華文化示範區,今正是時」。要快點,愈拖愈沒有機會,拖到最後就要去德國學中華文化。真的,今天我有這個急迫感。我記得我在馬來西亞的時候,有一天非洲的這些小朋友上去讀經給我們聽。我們就在那裡想,會不會哪一天非洲的人站在講台教我們中華文化?「知恥近乎勇」,我們得要有使命感。
而且諸位同修,依我們所在的時代,我們的中華文化的基礎比任何一個地方的華人都好。假如你們現在才二十五歲或者是二十,同學你們那時候讀的時候,中國文化基本教材還有嗎?有沒有看到?沒有。所以他們現在遇到問題,孔子教什麼、孟子教什麼,不知道。人生有三樂不知道。他都不知道人生的樂在哪,他在追什麼?在座的有沒有三十歲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讀過吧?
學長:有。
成德法師:現在的中文系讀的不是十三經,台灣文學。阿彌陀佛。「借彼魔惱,堅我願力」,愈是這樣我們愈要有責任使命。雖然我人在英國,主伴圓融,英國我是主,但是台灣我也不會不管。所以台灣只要有因緣我幫得上,主伴圓融,我是配角;英國漢學院我是主角,可是你們不要說英國漢學院跟你們沒關係,你們就太沒有良心了。主伴圓融,《華嚴經》的主伴圓融,我剛剛已經跟你們約好了,好好培養,把孩子送到英國來,這個叫主伴圓融,現在他是主我是伴,等他的孩子送來了,我是主他是伴,這個是一直在變的。
我在想,為什麼老法師要辦一條龍?我們真的要去體會師父為什麼這麼講法,師父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我們不能師父叫做就做吧,我們跟著老法師做每一件事,是要很清楚他為什麼那麼做。比方說,成德有參與廬江三年教育中心傳統文化的推廣,我是很清楚我們要幹什麼,因為老法師在我們開辦的時候去給我們勉勵,那個眼神我們現在都還記得。講完話走下來,我們才三十幾個人,老人家走了好久的時間,每一個人他都看,他很珍惜這些年輕人的發心。因為老法師講那一席話說的,「大家努力,實驗做成功了,代表中華文化有用;實驗做失敗了,就是告訴世人傳統文化沒用了」。你這個話聽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對不對?這個是知道做這件事重要在哪。
我為什麼對一條龍,雖然現在好幾條都找我,可是我不覺得重,我愈輕鬆,因為人幹有意義的事心裡比較踏實,沒機會幹才難過。因為我們這十幾年也護念了不少人,都是年輕人發心的,後來感覺不容易。老法師在八十歲以後,甚至於是八十五歲以後講經,很常講說,「跟我十幾年、二十幾年的,在財色名利面前過不了關」。你們聽過這段話嗎?接著老法師說,「不能怪他們,因為他們不是從小扎根的」。現在的誘惑,請問大家,比一百年前多幾倍?現在我們內在的煩惱比一百年前的人多幾倍?我們不說多,多十倍就好了,內跟外乘起來,一百倍。又不是從小學的,內跟外又是一百倍,能不倒下來也不簡單。蘇東坡先生也算是一代忠臣,可是你看八風也會動,更何況我們還沒他的基礎。所以現在這個時代要「善友為依」。你們是五對夫妻還是四對夫妻?四對。這個很難得,「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要依眾靠眾。因為我們花了十幾年,我也挺用力的,突然感覺到培養人,成年以後培養,晚了!只能用「亡羊補牢,猶未晚矣」。要不要做?還是要做。可是要真正出師父這樣的高僧大德得怎麼幹?從胎教開始。
我有一次印象很深,聽老法師說,「重視胎教,可以出聖人;重視三歲以前教育,可以出賢人;三歲以後教,教到君子不錯了」。諸位媽媽,妳們是從胎教就開始了,所以妳們的責任是定位在培養聖人,不要拉到君子去,「取法乎上,僅得乎中」,你定在聖人,不小心最起碼是個賢人;你定在賢人,不小心他是個君子;你一下定君子,很難說了。因為你首先要展現恢弘的願力,會交感,佛菩薩就加持你。
再來,我覺得今天這一會也挺難得的,看有沒有人發心辦一條龍。告訴大家,全世界最好辦一條龍的就是台灣,其他的限制很多,台灣你不用學校,你就是在家自學就可以辦一條龍,最能辦的地方。
其實我們不是要去培養一個醫生,也不是要去培養一個企業家,我們要培養一個像師父這樣弘道的人。「人之初,性本善」,有這樣的人出來,多少人的善根會被他喚醒。老人家的教化是五大洲,上億人。真的從胎教開始,一定可以培養出這樣的人,真正是弘道的人、傳承的人。像成德我們這一代人,我自己的客觀分析,鋪路石的命。我在十七年前,我就很想八個小時聽經、八個小時念佛;十七年後,校長兼敲鐘。因為是佛菩薩安排,自己不挑境界,但是愈來愈覺得要給後面的人創造機會。所以鋪路石也有鋪路石的壯烈,鋪路石當得好也是圓滿。
佛法是平等、圓融的。你功德有多大,有沒有盡力。所以兩文錢是圓滿的,《了凡四訓》的道理好不好?很好。她兩文錢,那個住持親自幫她懺悔。結果後來她入宮富貴當了娘娘,拿了幾千兩過來,那個住持讓他的徒弟去幫她迴向,她很難接受。可是她最可貴的是請教,她去請教方丈。這個方丈也是絕名聞利養,好大膽,他一不小心去得罪娘娘,你看他真的是無欲則剛。然後就告訴她:「妳兩文錢是圓滿的心、至誠的心,非老僧親懺,無以報德,對不起妳。可是妳現在捐那麼多,妳已經沒有像以前那麼真誠,我請我的徒弟幫忙代懺悔就可以了。」雖然我們遇到的是佛法的谷底,只要盡力,都是圓滿功德。「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去做,就對了。我發現這裡有孩子,正當最關鍵的求學時,甚至於還有孫子,也剛好是黃金的時候,假如真的有人發願,我捨命陪君子,以後一起來支持。
剩十分鐘了,還是要講一下,姓張的為什麼,因為你注意去看歷史當中,當宰相有兩個姓特別多,一個姓王、一個姓張。張,唐朝有三代都是當宰相,叫張嘉貞,唐玄宗時代的。結果有人告他謀反,然後皇帝就試探他的意思,因為告人家謀反不成立,以謀反罪治那個告的人。結果這個張嘉貞居然還給對方台階下,就跟皇上說:「皇上,你就不處罰他們,怕人家以後不敢跟你講真話」。人家要誅他九族,他還以德報怨,所以後代有庇陰。這是唐朝。清朝最有名的宰相是誰?張英、張廷玉,六尺巷,「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所以我們都有祖德庇陰。
我勸大家行菩薩道,你們不要喘大氣。告訴大家,人生只有兩條路走,一條叫業力。就像了凡先生去算命,「九十一石五斗當出貢」。真的,你七十餘石,人家給你提升也被打回來,最後還是領到九十一石五斗。人生不真正行菩薩道,「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可是還有第二條路,老法師教我們,願力超過業力,乘願再來,行菩薩道。你真的發心了,上與十方諸佛同一慈力,十方諸佛的願力跟你融在一起了。這是觀世音菩薩表的法。
我今天拿了好幾尊地藏菩薩來,看看大家要不要請回去,很莊嚴,小小的。為什麼要請地藏菩薩來?因為地藏菩薩表孝親尊師。因為學佛,只要不從孝親尊師下手,鐵定走錯路。
有六種佛教:有學術的佛教、企業的佛教、觀光的佛教、宗教的佛教、邪教;只有一種是正確的,教育的佛教。而它教育最核心的就是地藏菩薩表法,開發心地寶藏,所以叫地藏菩薩。只要不是這樣去學,你就不是往心性開發,方向就錯了。所以一定往孝親尊師下功夫,「當孝於佛,常念師恩,當令是法,久住不滅」。
剛剛跟大家說,老法師的人生用一個字,「義」,他信義,守信用,他有擔當,他對整個民族有道義。他老人家說,「我縱使犧牲身命,也要把中華文化傳承下去」,道義。他很有節義,那個聯合國,我們第一次去辦大會,讓所有的宗教上去祈禱,聯合國不答應,老法師說,「你們搞和平是假的,我退出」。我們老和尚該拍桌就拍桌,大是大非面前可不是爛好人。《了凡四訓》告訴我們,「謹愿之士,雖一鄉皆好,而必以為德之賊」,「聖人則寧取狂狷」,「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他不會去同流合污的。所以老法師節義、道義、仁義。老人家九十四歲這麼奔波,多辛苦。為誰辛苦?為眾生、為後世的人。老法師只要一講話,辦一條龍,我們就是幹,恢復社會安定,促進世界和平。都九十四歲了,我前幾天都在身邊,一開口就是讓我們好好幹這個事情。
所以台灣的時節因緣大家要掌握住。大家回去,「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要多聽幾遍。還有老法師那個開示,「建設台灣成為中華文化示範區今正是時」。真的有四個人發願,見和同解,就不得了了。四個人見和同解,可以把佛法弘傳到全世界。這句師父的開示你們熟不熟?我聽完以後,到處找人家合作。我記得有一次,二OO二年到澳洲淨宗學院,我見到一個名人,我認識他,跑過去:「我們來組僧團好不好?」他被我嚇到,不知道這是圓的還是扁的,隨你增減。看得出來我很衝動的,不過我現在快五十歲了,不可以這樣了。
也很珍惜跟大家今天的聚會,我相信我們今天的聚會,會帶來台灣社會還有世界未來的和平,因為我們在和平紀念日相見的。
最後有沒有要問問題的?把那個法寶拿過來給我一下。這個養樂多喝下去可以想起童年的回憶,我帶走一瓶。童年還是比較…但是修行人要恢復赤子之心。你們的共修會賞一包茶葉,你們以後共修的時候,我還可以主伴圓融,我配角,我的茶還在。再來,我們德國的朋友跟您結個緣。這個是很好的紅茶,台灣的紅茶。你們共修的人比較多,這一塊給你們。不是我跟你講,一個是共修的,一個是你的那個法律事務處,泡給人家,一泡下去,本來要告的就不告了。這個社區借我們這麼莊嚴的,可以送他茶嗎?那沒有關係。我看一下。你們幾個人以後談經論道,把其他的同學都感召來,送你們一包茶,這樣他們一說,這成德法師送的,結緣。
所以我們出家人要化緣,要把這個茶化出去,一包茶結很多緣。阿彌陀佛。這個就你們自己挑一樣回去。假如你們的家裡人對我還有點好感的,你們可以幫忙幫我拿一個東西送給他結個緣,這樣下一次就可以坐滿了。對不起,你看我定力不夠,本來這個是要吃中飯的時候帶下去飯廳。這個送給蘇居士,他今天服務得很好。
我還帶了三本書來,《勸發菩提心文》,有沒有誰要請?好,阿彌陀佛。《淨修捷要》,這個二姐來拿好了,阿彌陀佛,因為她眼睛看得很大。這個是《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蕅益大師。我本來是要念裡面的句子,現在來不及念了。我帶在身上好了,這個挺方便的,我要查的時候比較方便,可是你們真的要可以給你們,都自己人。
這樣差不多了,還有一包茶。還有一塊,等一下,我好像這一塊是要送誰的。你們的工作室沒有送怎麼可以?對,你工作室這些同仁都是做倫理道德的。還有沒有共修的團體?老菩薩,張老師,你跟有緣的人結個緣好了。這六尊都是地藏菩薩,這個真的表法很重要。
好,今天就跟大家交流到這裡。真的有問題要問的,我看問題都匯到…對!到時候我再跟大家做交流。放心,我不會欠你們東西的,因為我已經是最後身了,這一生不能再搞輪迴,欠人家還得還,「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好,阿彌陀佛,謝謝大家!

2022-06-21
66:20
comments
No Rating

台湾北部同修交流會01_成德法師

諸位長輩、諸位同修,大家早上吉祥,阿彌陀佛!
大眾: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首先很感謝是我們蘇居士,這是他們住的地方,剛好很像機場的VIP,突然想到一句講「福地福人居」,很有福報的地方。今天也是很好的日子,今天叫二二八,叫「和平紀念日」。所以我們這一會對於台灣的和平,甚至對地球的和平,我們還有德國來的朋友,地球的和平,甚至是宇宙的和平,應該要做出貢獻,剛好我們共聚的時間就是台灣的和平紀念日。
首先想說大家互相認識一下,可能先請徐學長,因為今天一開始是剛好聽到我們徐居士他有很多同學,他們在大學時代,是大學畢業了還是大學時候?
徐居士:大學同學,在大四的時候,大家同一個時間,差不多時間學佛的。
成德法師:就接觸到了老法師的經教。然後他們已經是經過十五年有了,不止,今年,算一算應該是十七年了。這個常常要算一算,腦子比較不會鈍掉。差不多十七年了,他們還持續共學,成德非常隨喜讚歎。本來是說來跟他們交流一下,後來剛好又跟我們成大漢學組。因為老法師資助的漢學因緣,首先是英國漢學院這個因緣。因為我們成大漢學組有一位同學,洪同學,他是英國漢學院畢業的,碩士畢業了,現在還在成大讀書。因為我們英國漢學院的院長上勝下妙法師,他現在給我一個任務,讓我在學生事務處服務。這個學生事務處就是當前的學生的生活、修學要護念,不只是學校裡面的同學,連畢業的也要護念到。所以我是執行任務,然後找他出來喝喝茶、吃吃飯。結果他帶了三位漢學組的同學,所以他們知道剛好今天有這個聚會,他們四個也一起來。後來我親戚五十、朋友六十,稍微增加了一點人。
那我介紹一下,這個黃同學,洪同學,還有她母親陳居士。你們站起來讓大家看一下,你們都是台北的。還有李同學,他的母親陳居士,這陳居士也是在我們台南淨宗學會講經班的,好幾年都是持續學習講經,都在講學,這個都很難得。好像我們蘇居士他的母親,也是在台南淨宗學會服務,他也是台南人,他兒子要來台北讀書,就定居在這裡了。這台大的學生,都很有緣,都是從台南來的,我一並介紹。
然後突然覺得台南是個好地方,為什麼?第一個是鄭成功去的地方;再來是我們文化發源最早的地方,第一個孔廟就在台南;還有,台南的地名very special,很特別。那一天有一個人跟我介紹他們家住在哪裡,他說我們家就是在彌陀上面那個「維新」。我一想,彌陀上去是維新,「自性彌陀,唯心淨土」。然後再上去叫「永康」,指我們往生彌陀淨土就永遠安康。我說怎麼會名字都這麼好?然後這個蘇居士說,我是「仁德」的人。再來,又進來一個說我在「歸仁」的話,這個不得了,「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台南是個好地方,一問說你是哪裡人?馬上就把《論語》、佛經就介紹出去,這個是很難得。
其實一個地名都在跟大眾結法緣。所以當時候我的同學問我說,你要到哪裡去教書?我就給我同學說,我不是到「觀音」就是到「彌陀」,因為高雄縣有觀音鄉,也有彌陀鄉。後來我還真的去了觀音國小教書。所以冥冥中會有佛菩薩加持。那一天,我跟我們成大這些漢學組的同學見面,你知道那一天是什麼日子嗎?文昌帝君聖誕。所以他們會很擅長讀書,會很會讀書,當然是要為往聖繼絕學而讀書,這個動機也是很重要。
接下來是我們彭同學,還有他的哥哥彭居士,請坐。也很巧,他們剛好都是北部人,好像都是新北市的。
女眾:台北、新北都有。
成德法師:台北、新北都有。還有一位是桃園孫居士。成德剛好去善果林,因為很多年沒有去了,當初我們「至善教育基金會」辦傳統文化課程,都是在善果林辦的,林長跟林長夫人很照顧我,就是比疼他兒子還疼我,我都很怕他兒子有點不平衡。結果林長夫人跟我母親同年,都是屬馬的。所以我跟吃素的挺有緣的,屬牛的、屬馬的、屬羊的、屬豬的,這個開玩笑的。但是這個生肖還是有一些屬性,比方說屬虎的、屬龍的,做leader比較適合,當領導;屬牛跟屬馬的就要「做牛就拖,做人就磨」,就要認命,很努力的去做牛做馬。為眾生做牛做馬,不會吃虧的,為眾生做牛做馬,這一生就可以了脫生死,去見阿彌陀佛,這個是很值得。
還有一位是我們竹北來的,張居士,他是專門幫老法師找宗教團結的資料,像湯恩比教授很多資料都是他很用心去找的。因為也很少跟他有見面的機會,所以想見的人一下都約過來。而且大家都是志同道合,也很難得,都是很希望將老法師這些教誨,尤其對整個復興佛教、團結宗教,包含復興傳統文化這些事業能做好,大家都是有志一同。
接下來可能請徐學長來介紹了,請。
徐學長:好,我先從蘇居士這邊介紹。這是蘇居士,他是我大學同學。這位是林學長,她是他的太太,他們是台大商研所的同學,然後他們後來一起創業做優格。這位是周學長。
成德法師:廬山真面目。
徐學長:周學長跟旁邊這位吳學長,兩位也是我大學的同學,都一樣是大學同學,她們兩位之前也是跟我們一起在華藏讀書會。現在他們四位是一起在優格,在同一家公司這樣子。
成德法師:隨喜功德,你們要落實家文化,這個待會再說。
徐學長:然後再前面這位是林學長,她也是我大學同學,之前也是在華藏淨宗學會讀書會。然後蘇居士後面,這位是鄭學長,他是蘇居士之前哲學系的同學,然後現在在新竹高中當老師。前面這位是吳學長,她是鄭學長的太太,她也是在新竹高中當老師,兩位現在都是。
成德法師:鄭居士的太太?
徐學長:對,他太太,兩位現在都在新竹高中當老師。這位是欣學長的姐姐。
成德法師:歡迎歡迎。
徐學長:旁邊這位是欣學長的媽媽。其他的……
成德法師:你們家陣容最堅強,你們家有四個人。
學長:謝謝。
成德法師:介紹我們對面,我們來自德國的朋友,顧學長。
成德法師:歡迎您。他是研究淨土宗的,所以我們再不努力,請我們德國的同修來給我們講淨土宗。來,小朋友,要不要介紹一下?
大家的姓都是聖賢人的後代,所以大家一定要認祖歸宗,我們能夠在這個時代聞聖教,都跟祖宗的庇蔭有關,「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還有,我差點忘了我們這位老菩薩,黃老菩薩。
黃老菩薩:大家好。
成德法師:住在新莊。她的女兒是在英國,陳居士,老法師的墨寶要運到英國漢學院,都是她女兒在護持的,跟她女兒的貨一起運過去,這幫了很多忙。
然後那天我跟這位老菩薩見面我說,哇!妳這個名字,黃金讙,歡喜的歡,她是言字旁的讙,但是跟歡喜的歡是同樣的,同義的。我說妳的名字在《無量壽經》裡面都有,這個名字怎麼取得這麼好?如黃金山,出於海面,其中萬物,悉皆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是吧!我念到這裡,你們有看到黃金山嗎?阿彌陀佛顯現出來,整個都是一片金光閃閃,其他的東西都被這個佛光蓋過去了,一片光明。然後讙就是「清淨光、歡喜光、解脫光、安隱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結果她本來在念《金剛經》,我說妳要換讀《無量壽經》。妳每一次讀都念到自己的名字,很親切。
我再看一下有沒有沒介紹到的。你夫人沒有介紹?郝居士,因為只要介紹這個名字,就會想到郝柏村將軍,這個姓很特別。郝柏村將軍那個眉毛好厚,你們有沒有印象?那個就是決斷力很強的面相。請坐。
夫人一定要介紹,因為夫人叫家庭主婦。你們有沒有聽過家庭主夫?沒有吧!所以主要的主是用在太太的身上,家庭主婦。這個出處是《孔子家語》裡面,《群書36O》第一冊有。所以為什麼古人很有智慧?《詩》三百為什麼第一首是「關雎」?這個就點出來整個傳統文化的核心所在,「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實關鍵就是整個民族的興衰就是女德的問題。所以印光大師說:天下之安危,女人家操之一大半,一大半就是大部分。「參差荇菜,左右采之」,那個是媳婦去採的,採給祭祀祖宗用的。因為祖宗在天之靈說:「哎呀,這個媳婦不錯」,這個媳婦很好,他就很高興。《孔子家語》裡面說:「妻也者,親之主也」,所有親人當中最主要的,「主也」;「子也者」,孩子是什麼?「親之後也」,就是祖先父母的什麼?血脈的延續,所以都要很恭敬。一個家的興衰,就是這個太太是最關鍵的。那下一代得要有人才,「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以也很有責任把自己的下一代教好。
所以剛剛聽完大家的介紹,覺得有很多是我的親戚。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們蔡氏是周文王的後代,周朝的後代。剛剛有好幾個姓,姓吳、姓周、姓鄭,我們都是親戚,你們不知道吧?我們都是周朝的子孫。吳姓是泰伯、仲雍的後代,是季札的後代,「季札掛劍」。所以你們有沒有感覺這個吳姓的同學都挺守信用的?因為他們身上有DNA,有「季札掛劍」這個DNA。
而且你看泰伯,「泰伯第八」,《論語》二十篇裡面,其中一個是用泰伯來命名的。「泰伯第八」一開頭,孔子就說:「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就是他的德行到極點了,「三以天下讓」,他把天下讓給他的弟弟王季,「民無德而稱焉」,這文言文聽起來有點比較不熟悉,「民無德而稱焉」,就是老百姓不知道用什麼話來讚歎他,就是已經做到很難用一二句話讚歎他的盛德。所以我們要認祖歸宗,要把泰伯認識清楚,因為他這個「讓」是至孝,也是悌、也是忠。為什麼會是孝呢?明明他把王位讓給弟弟,跟孝有什麼關係?《弟子規》說:「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兄弟和合,連國都可以讓,還有什麼不能讓?你看父母親看了,那是不用操心了。因為畢竟父母跟我們的時間可能不是最長的,應該是兄弟姐妹陪我們的時間是最長,父母正常來講會提早我們離開二三十年,這個時候他最關心的是兄弟能不能友愛,他就很安心了。所以這個是孝。而且他這個孝做到什麼程度?父親不用開口他就知道。所以等父親開口,已經稍微有點慢了。
今天跟大家介紹一個孝子,王希海先生,他是大連的孝子。大家可以上網去打「天下父母王希海」,希望的希,海洋的海。他照顧他父親,他父親變植物人了,他整整照顧了二十幾年,還幫他父親過了八十歲的生日。他父親沒有病痛走了,好像是去年也把他母親送走。而且他真的是「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他不只敬他的父母,他還在醫院裡照顧一百多個老人,把他們送終,就是這個老人家最後一口氣是他在面前盡孝。所以我們在大陸的課程一定會放他講的課,好多人一聽完都觸動很大。我記得有一次,我是現場在南京居美馨,他講完那堂課,底下有很多都是學校的校長、老師。有一個女老師,那個都應該是副校長那種級別,馬上起來懺悔自己對婆婆不孝。我覺得孝子那個磁場很強,她也是有社會地位的人,她在這麼多人面前居然懺悔她對自己婆婆的不孝,那個給人的那種善根的啟發,我見了也是很震撼。所以他的課有機會我也可以分享給大家,應該網上會有,居美馨應該有掛到網上去。
他講課的時候其中有一點,他說假如你的爸爸開口給你要水喝,你已經不孝了,就是我們沒有去體恤父母,還得讓他開口,這個孝心已經不夠到位了。所以說「父母呼,應勿緩」,有時候是還沒呼就能感覺到,就去做了。這個是泰伯他能感覺到他的父親對文王這個孫子很中意,但是按照規範來講,他是長子,一定是他接王位,但是他因為覺得爺爺看上的是三弟的小孩,所以他就跟二弟仲雍兩個人約好就出走,把這個王位就讓給三弟王季,很自然的,順理成章,就是他的算是侄子文王接位置了。所以這個又是孝、又是悌。那為什麼忠呢?忠於誰?忠於全國的百姓,他把一個這麼好的人能夠推薦出來,護持出來做帝王,那整個人民就有福報了,所以他那個胸懷是很廣大的。
再來,他就跑到了,從岐山,西安這一帶,跑很遠,跑到江蘇這一帶來,江浙一帶。結果更讓我們受啟發的是什麼?他把王位捨掉了,到了一個語言不通的地方,我們說那時候叫蠻夷之地。結果去了以後,當地的人,用現在的話叫原住民,最後也推他做國王。這個證明什麼?命中是做國王的命,跑到哪裡還是國王,該是你的,「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他不只證明這一點,還證明什麼?一個人的德行可以感通,連語言一開始都不是很通的。孔子的話真的,「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意思就是你言語是忠信,做事又非常恭敬、誠信,哪怕你到了「蠻貊之邦」,就是語言還不是很通的,相處一段時間,你都做得到,人家都信任你,甚至還推你做國王。
所以我們炎黃子孫還是很有福報,因為我們的祖先表演得太好了。我們只要肯效法他們,他們的那個福報跟加持力就下來了。你們有沒有覺得,我講到這裡頭上有麻麻的感覺?這樣就是有接通了,跟祖先有接通。「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
一講到孝,我們在座有好幾位姓陳的居士,他們的祖先是排在孝道number one的,大舜,二十四孝之首。再把大舜介紹下去,可能就要吃飯了。因為老法師讚歎舜王是普賢菩薩的行持,他這個一表演,整個中華民族一看到他就會覺得,哎呀,人家這樣都孝了,我們還不孝,太慚愧了。因為舜王所遇到的家庭,已經算是家庭變故的極處了,我們的家庭再怎麼樣,也不可能像他這麼惡劣,可是他都能孝。最後感動到堯帝把王位禪讓給他,感動到最後,他父母,算是我們說根性比較不怎麼樣的,最後都棄惡向善。
所以,舜王他在面對他的父親跟後母要害他,他都還是至孝對待他。不過舜王也很有智慧,父母需要他的時候,他就馬上yes sir,馬上就報到了;可是要害他的時候都找不到他,他很厲害。然後他父母怎麼對他,他心裡頭痕跡都沒有落,所以為什麼師父說他普賢行。當我們在講舜王,我們能夠隨文入觀,我也要效法他,那你聽一個聖賢的故事,你的靈性就提升一層。因為用這樣的態度學習的時候,我們這些佛菩薩跟聖賢人的精神,他的德行就跟我們融成一了,因為你把他放在心上,你遇到事的時候就會把他的德行提起來。
所以老法師常常教我們,學佛要學釋迦牟尼佛,學儒要學孔子,學道要學老子。老法師講法,成德自己感覺大慈大悲,又有大智慧,又有大的善巧,他可以把很重要的話、很深的道理,就一句講出來,讓你很能感受到,這個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深入淺出是什麼樣的人?是理貫通的人才能深入淺出,他沒有到通達的時候要淺出不容易。你們有沒有遇過很有學問的人?然後愈聽愈覺得真有學問。
我當初讀大學的時候,我就覺得這個教授們講課就講課,為什麼常常講幾句就要講幾句英文?然後我就突然斷訊了,他就for example(例如),in general(一般來說),我就有點斷訊了。因為我的學習方法有問題,我的英文都是學在考試用的,雖然大學聯考還有高標以上,可是都不會聽,所以這個學習方法是錯誤的。但是那時候就沒學好,現在還得學。所以人生一定要認命,該你學的東西你不好好學,年紀大了才來學,年紀大了還得學。為什麼?因為我現在遇到一個very big trouble(大麻煩),就是我們漢學院的院長很嚴肅的告訴我,你要開始學英文。因為我在英國已經待了兩年,我是用visiting scholar,訪問學者,我才能待在那裡。可是它只能用兩年加兩年,那個加是已經學校很努力了,不然一般訪問學者只能用兩年。
所以我這一次為什麼可以回來跟大家見面?不是我很閒,是因為我要回來辦簽證。這一次再辦就只能用兩年,兩年之後要考雅思。所以我已經三十多年沒有學英文,你看人真的要認命。我以前只體會到該你幹的活你要幹,因為我從小家裡又有奶奶,又有兩個姐姐,所以洗碗都沒有我的分。可是該你洗的你跑不掉,跑哪裡去洗?澳洲淨宗學院,一百多個人吃飯,你在那洗,哇!那個桶這麼大、這麼深。我那時候只是體會該我幹的事跑都跑不掉,現在又有另外一層體會,該學的東西跑也跑不掉。
得要在這兩年之內,又要教學,又要帶學生,生活上還要管,有時候畢業的學生還得關心一下,然後還得學英文,我覺得我即將要完成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的任務)。不過要有信心,佛菩薩會加持,安住當下,未來煩惱不要太多,安住當下就好了。
這個舜王,他那個禮敬諸佛,父母怎麼對他,他完全不見他們的過失,對他們都是禮敬;再來,只念他們的恩,稱讚如來;然後,家人有什麼需要他盡心盡力做,廣修供養;父母要害他,他還覺得是我做得不好,懺悔業障,這個懺悔,已經做到這樣了,不被認可,他還反省自己。
所以在《德育課本》,這套書編得挺好的,不是因為作者跟我同姓,蔡振紳先生。因為他這個書真的編得好,它裡面有九十六乘以八,七百六十八個聖賢人的故事,都沒重複,編這套書真的是太偉大了!而且他為什麼可以編?因為他爸爸每天給他講聖賢故事,最後他把它整理下來。而且整理下來,後面還有我們很多民國初年這些大儒給這個故事下註解,很精彩。像許止淨先生,都有幫這套書下一些註解。然後,這一本書前面就有我們蔡氏的先祖蔡仲,管仲的那個仲。所以我也回到上蔡去拜蔡仲墓,那是我們這個姓氏的源頭,上蔡,蔡國,在春秋戰國時代的蔡國。
剛剛我還聽到這個林姓不少,林姓是比干的後代,忠臣的後代。還有孫姓是孫叔敖,春秋的,輔佐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成為春秋五霸。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的令尹就是孫叔敖,這個在《文昌帝君陰騭文》有,「救蟻,中狀元之選;埋蛇,享宰相之榮」。因為他聽到人家說看到雙頭蛇就會死,結果他看到了,他不希望其他的人再看到,他就把牠埋掉了。然後回去就跟他媽媽哭,他說我不能夠孝順妳了。結果他媽媽說為什麼?他就把這個原因講出來。她說你都是為人想,你不會死的。後來做了宰相。
最後總結一句話,因為我覺得中華民族的祖先,不管哪個姓氏的,對我挺好的,他們都有加持我,所以我要回報他們,就是每一次見到他們的子孫,要幫助他們認祖歸宗一下。
我們總結《孝經.開宗明義》章最後一句話:「無念爾祖,聿脩厥德。」你們假如對這一句不是很熟悉,代表你們《孝經》還不是很熟。今天你們入了這個門,算你們倒霉了,因為我有一個習氣,因為我是小學老師,很會派作業。「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代表《孝經》這部經在中華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我們學大乘佛法的人,一定要有一個很重要的認識。我們現在冷靜去觀察,學佛的人多,成就的人少。不是佛法不靈,佛法它是究竟圓滿之法,它是佛陀的真語、實語、如語、不誑語、不異語,不會有問題的,問題不可能出在佛菩薩跟經典,一定是出在我們這一邊。聽經,假如用分別執著去挑著聽,很危險,very dangerous。我現在要多練習一下英文,這樣才熟練。為什麼說很危險?因為《弟子規》告訴我們「對飲食,勿揀擇」,不只對飲食不能揀擇,對經教也不能揀擇,因為請問我們去揀擇經教,這一句我要,那一句我不要,誰去揀擇的?自己。自己的什麼?分別、執著。所以只要揀擇經教、揀擇老法師講的教誨,不是跟佛學,也不是跟老法師學,跟自己的分別執著學。第二個作業出現了,第一個是《孝經》,誰有帶筆幫我記錄一下,我待會最後再把這個作業重新講一遍。你們有沒有回到讀小學時候的恐懼?每一次要放學了,老師又要在黑板上寫一下今天的功課。我看你們好像沒有恐懼,難怪讀到台大。讀到台大就是,老師你安排多一點沒關係,派多一點。第一個是《孝經》,第二個是「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你們放心,你們不用找,我發給你們就好,這個徐學長我會發一下鏈接,link。
我感覺老法師那一次只兩個小時,我們用佛門講叫「稱性極談」,每句話都是從他的自性流露出來的,字字珠璣。一開始老人家說:「學佛是學作佛。」你看第一句話震不震撼?請問我們學佛幹什麼?作佛。就像六祖大師去黃梅找五祖,一見面,五祖問他:「你來做什麼?」六祖說:「我來求作佛。」這個公案不能白聽了。
諸位同修,你們學佛為什麼?對,要有這樣的氣概。你們去過台中蓮社參訪沒有?去過。記不記得,我不知道解說的同修有沒有放李老一段視頻給你們看,老人家九十七歲,「你們學佛就得作佛!」那個丹田很有力。其實我們作佛才沒有辜負釋迦牟尼佛,才沒有辜負三千年來這麼多的祖師大德,他們來示現都是為了我們了脫生死去作佛。
所以為什麼《勸發菩提心文》第一個恩是什麼恩?本師恩。釋迦牟尼佛,「世世生生,隨逐於我,心無暫捨」。釋迦牟尼佛是同體大悲,抓住一切機會要增長我們的善根。老人家是已經第八千次來到我們娑婆界了,所以我們這一次不能再辜負他老人家了。人那種報恩的心,那種不辜負父母、老師的心一出來,那個動力就很足了。
而且我們要知道,「一佛出世,千佛擁戴」,所以這三千年來,從佛陀示現到現在,請問在整個地球,甚至在我們整個神州大地,炎黃子孫的土地上,來了多少佛菩薩?真的很難算。我們就不說別的,《淨修捷要》大家熟悉嗎?第三個作業又來了。我一定要把《淨修捷要》介紹給你們,因為你們very busy(很忙),你們work very hard(工作非常努力),你們是很不容易,這個時代。所以夏蓮居老居士是為你們編這一本書的,把五經一論的精華都會集在裡面。它每一拜意義真的很深遠,會得太好了!整個大乘,禪、密、淨、教、律,大乘、小乘精華都在裡面,尤其是淨土宗的五經一論。
所以我們顧學長,您看過《淨修捷要》嗎?
顧學長:有。
成德法師:你的普通話怎麼講得比我還標準?我的台灣普通話。《淨修捷要》裡面它三十拜,它三十拜就是拜師長恩,「一心觀禮,從上以來,蓮宗諸祖」,蓮宗最具代表性的十三祖,從慧遠大師到善導大師,一直傳傳傳,傳到第十三代印光大師。這十三祖都是什麼來歷?成德的推想應該都是西方三聖來的,不是西方三聖,也是文殊、普賢的水平來的。有透出身分的善導大師,阿彌陀佛;永明延壽禪師,阿彌陀佛;十三祖印光大師,大勢至菩薩再來。
大家用computer(電腦)算一算,我們中國已經有多少佛菩薩來示現,把這個法脈傳到我們手上三千年,你說這個恩怎麼算?所以我們這一生不去也不行!辜負太多人了,不能不去。我們那個香一點,就是跟阿彌陀佛約好,這個香已經傳到極樂世界去了,所有清淨海會眾菩薩說,「這個人發願了」,已經發願了,西方已經有他一朵蓮花寫著他的名字了。所以我們的親友團陣容很壯大,清淨海會眾菩薩,你這一念是真的,他們是法身,他們無處不在,都給你加油、加油。你一念佛很真誠,那個加持力就上來,一切諸佛、諸菩薩之所護念。
大家遇到念佛法門,是中了佛門第一特獎,用閩南話講叫好福氣啦!很有福氣的。但是要注意,這麼大的福報現前要怎麼樣?珍惜,「如貧得寶,改往修來」。這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這是清朝彭際清居士說的。可是我們要有洞察力,一個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因緣現前,我們要知道「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這樣的福報沒有珍惜就報掉了、就花掉了。請問,這樣的福報還要等多久?再等無量劫。那我們最對不起的不只是佛菩薩,還有對不起誰?自己。
自己的法身慧命,這一生成佛的機緣是成熟的,我們又遇到淨空老法師,這是在佛滅度三千多年之後,發願效法釋迦牟尼佛,這個太難了!我有時候會去思惟這個問題,很難。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示現在印度,那個地方是當時候全世界的宗教之國,只要你是修行人,人一看到就供養你、讚歎你,老百姓都佩服修道的人。可是三千多年之後,佛法衰了,被人家誤解成宗教了,甚至於是出家人想要效法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都很難。所以老法師那時候就遇到,被趕出去了,只有兩條路,要不還俗,要不趕經懺。
但老人家意志很堅定,老人家人生有一個字彰顯得特別明顯,叫「義」,道義的人生。你看老人家很守信義,我答應章嘉大師學釋迦牟尼佛,再大的困難他都不退縮。他從李炳南老師的手上接了什麼?接了《無量壽經》會集本。我們聽老法師講經,一定要做他的知己,你跟他的心就通了。其實不能當師父的知己,要聽懂他的話容易嗎?不容易,有時候還會聽錯。為什麼文天祥先生說,「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代表古聖先賢的精神像一道光一樣照進來。相同的,當老法師講的每一句話都是從他的真心流出來的,我們就把他這一個話接過來,就入我們的心了,他的心境我們隨時一聽就體會到了。他講那一句,「全世界沒有人弘揚會集本,我一定弘揚。」我們聽到這裡,感覺到他老人家的心沒有?這個才是真正交感。
為什麼叫感應道交?我們讀佛經,釋迦牟尼佛,「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這句話入我們心沒有?入了,釋迦牟尼佛就跟我們沒分開了。「付囑汝等,作大守護」,我們讀到這品,「為諸有情長夜利益,莫令眾生淪墮五趣」,很可能那一會三萬人當中,有沒有我們在啊?說不定有。你們有沒有在念那一品的時候覺得頭熱熱的?跟彌勒菩薩還有大會的人,你們要好好護持眾生,「莫令眾生淪墮五趣」。「當孝於佛,常念師恩,當令是法,久住不滅」,要讓大乘佛法、讓淨土法門傳承下去,「當堅持之」。「常念不絕,則得道捷」,我們只要好好念經、好好念這一句佛,佛菩薩隨時在加持我們。「我法如是,作如是說」,釋迦牟尼佛也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在《阿彌陀經》裡面講的,「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哪件難事?念阿彌陀佛成佛。
這個法門是「唯佛與佛乃能知」,是佛的境界、果地上的境界,「聲聞億劫思佛智,盡其神力莫能測」。你看《阿彌陀經》,佛跟舍利弗講,舍利弗連一句話都接不上,「盡其神力莫能測,如來功德佛自知,唯有世尊能開示」。這個法門是如來果地上的法門,它這個法門叫「從果起修,即修即果」,它不可思議,它是「暗合道妙,巧入無生」。大家對這些經句不能滑過去。「無生」是什麼境界?法身大士。一般的法門要怎麼修才能巧入無生?就是從斷見惑八十八品,思惑八十一品,斷了見思煩惱出六道;接著還有塵沙煩惱,就是分別。見思煩惱是執著。
見惑第一個是什麼?身見。這個好不好破?就是不要執著這個身是我,很難!我當時候在馬來西亞得了蚊症,用台灣的詞叫「登革熱」,躺了好幾天,都發高燒。結果那時候才覺得要念佛也不容易,頭都暈暈的,然後要念佛也不容易,要把這個身體放下不容易。假如能夠放下這個身體專注念佛就好了,功夫不到。
黃念祖老居士有把《淨修捷要》從頭到尾講一遍,講得非常精彩,叫《淨修捷要報恩談》。第四個作業出現了,建議大家你可以開車上班的時候聽。我記得我在學校教書那幾年,是非常美好時光的回憶,為什麼?教書本來就很愉快了,每天跟孩子們「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看一切人都是菩薩。然後每次只要上班一上車,就聽到師父的法語,所以很多經都是在車上聽的,上班下班,還有回家吃飯,邊吃飯邊聽經,不然時間很少。一天早上七點多就出門,可能有時候都是六點多就出門,回來也差不多六點。教書不簡單,我以前還沒教,看著我媽媽說又有寒暑假,這麼輕鬆,寒暑假還發薪水。後來我自己教,「事非經過不知難」,不輕鬆,現在教書都不簡單。為什麼?教書,第一,這個學生有沒有業力?有!再來,他的家庭有沒有業力?你要護持他善根增長,你得跟他整個家的業力過招。再來,我自己也有業力。所以這個是X的n次方,不簡單!這個時代不靠佛菩薩加持,很吃力,不容易。
對不起,對不起,再給大家介紹一下張老師,我真的……為什麼我剛剛講到這裡會介紹張老師?因為她是讀社工系的,後來又從教,現在是在新北市泰山高中。
成德法師:幸好有想到,不然我是惱害眾生了,對不起張老師。因為感受到她很有使命感,她本來是社工,後來又去從教,都是有心人,是真正對教育有使命感,不然很多在教育界的人都「怎麼還沒五十歲」,趕快我要退了。但是她是衝進去,而且她是學輔導方面的。
還得介紹一下,為什麼姓張的人那麼多?大家要知道,張姓在整個華人區有九千萬。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哪些姓人口最多?你們都不必講課,所以都沒去注意,我看我來派課給你們講好了。幾個大姓?李姓、王姓、張姓,這是最多的,差不多都有八九千萬。還有幾個大姓,劉姓、林姓、陳姓,這個都大的。我們今天在場的都是大姓滿多的,洪姓今天也來好幾位。你們的始祖有沒有去查?你們今天還加一個作業,回去查一下《百家姓》,這都是大姓。
我發現,因為我們佛門講,一切法不離什麼?因果。我們常說,觀察師父八面玲瓏,要從哪裡看?因、緣、果,體、相、用,性體、現象,還有他的自受用、他受用,還有理、事,八面。真的你從這裡去看,很多事情你會看得觸類旁通,很有幫助。最常思惟的就是因、緣、果。
印光大師說,整個大乘佛法、佛經,從理上講不離心性二字,從事上講不離因果。祖師有時候一句話就所有的統包含在裡面。既然什麼事都是因果,請問為什麼這幾個姓人口最多?我調查過了,李姓、劉姓為什麼多?因為是黃帝的後代。為什麼黃帝的後代多?因為黃帝他做得好,他利益是千秋萬代。
有一首歌叫「重回漢唐」,你們沒有聽過?挺好聽的。我們之間似乎有代溝了,不好意思,我離開台灣流浪了十七年,好幾個國家,在大陸六年、在大馬(馬來西亞)七年,現在已經在英國第四年。我想我是不是會六、七、八,在英國待八年?所以它有一首歌,歌名就叫「重回漢唐」,「再譜盛世華章」,「我願重回漢唐,再譜盛世華章」,就是這個氣度。現在習主席走的路線,比較是漢唐盛世,所以他是什麼?路上絲綢、海上絲綢的格局。
我們今天講這個不分黨派,大家不要太敏感,但是就是說,我們跳脫這些部分去看事情。所以台灣有責任,全世界找不到一個可以接受中華文化那麼好的因緣的地方。李炳南老師跟著孔德成先生過來,這是孔子的正脈,傳到第七十七代,孔德成先生,考試院院長,依止李炳南老師為師,跟他學佛。李炳南老師在台灣教了三十八年,圓寂到今天又有三十五年左右,三十五年。你看加起來多久了?三十八、三十五,七十多年了,都沒有斷!所以一個台中蓮社的教化,加上老法師六十年的弘化。而且大家要注意,這些法寶向全世界流通,台灣修的福報大不大?很大!
老法師在二OO九年回到台灣,足足待了一年。高雄的劉居士,他是牙醫,也是台大的校友。他是高雄還是台大?不知道。他名義上給師父治牙齒,但是我看得出來,我也覺得他很可貴,他有孝心把師父留下來。可是大家要知道,大修行人他心裡沒有自己,他的考量都是什麼?為正法、為眾生。
所以這次師父九十四歲飛到馬來西亞去過年,飛了五個小時,還要再搭兩個小時的車才到馬六甲精舍,鄭和下西洋的馬六甲。七個小時,年紀那麼大,他還是去了。我就問馬六甲,我就問整個我遇到所有馬來西亞的同修,我說老法師九十四歲,為什麼要到馬來西亞來過年?你們要想一下,九十四歲的高僧,他做的每一個動作都是有意義的。我說難道老法師是喜歡吃榴蓮來的嗎?他們就笑。這個榴蓮,你們有機會真的去馬來西亞吃一下。馬來西亞的榴蓮跟泰國不一樣,我的印象是泰國的榴蓮,後來去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因為馬來西亞的華人很孝順祖先。他們也很難,印尼三十年沒學華文,他們可以學。因為他們好幾個英雄人物,林連玉老先生、沈慕羽老先生。都被捉到監獄裡面去,用硬的、用軟的。結果沈老對著監獄那個馬來西亞的官員說:「今天假如是我們華人要來滅你的馬來文,我相信你也會站出來啊!」那個官員一聽,肅然起敬,很尊重他。他的名字是父親取的,大家看,仰慕關羽,叫沈慕羽,所以他的偶像是關羽。所以你看真的他表現的,「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他們一千多所華校,六十所中學,就是初中、高中,都是用誰的錢?所有華人的薪水裡面,一定有拿一部分出來支持華教。所以馬來西亞華人為什麼福報很大?他們都想著祖先的文化。他們住的房子都很大,你們去過馬來西亞華人住的地方沒有?跟我們住台北不一樣,台北寸土寸金。馬來西亞的土地是台灣的十倍,人口差不多二千七百萬。所以我感覺福報都是自己修的,真的都不是偶然的。所以我就問他們,為什麼老法師要來馬來西亞?其實不懂的話,他就不會去珍惜老人家的用心。所以我們聽經,真的是要聽到老人家的心才有受用。
為什麼老法師這麼重視一條龍?這個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我記得很清楚,去年二月十五號,去年老法師在台灣過年,二月十六號飛回香港。十五號晚上,老法師那時候八點左右,看著我們:「把幹部都叫進來」,極樂寺幹部,「我有話交代」。我們都進去了,圍在他老人家身邊。交代什麼事?一條龍很重要!講了足足一個小時,我們在那裡聽了都覺得太重要了。
後來開吉法師就把它整理出來,這個檔案的名字叫「與成德法師談話」,就發給我。我說明明跟幹部談話,妳怎麼說跟我談話?結果開吉法師說:「師父從頭到尾都是看著你!」我也沒話說了。然後,你聽老法師一直說很重要、很重要,聽了一個小時,你都沒有feedback,沒有表態一下很奇怪。所以老法師一停下來,旁邊的人開始收椅子,我就站過去,以老法師能聽到的聲音,「弟子願意承擔」。感應很快,世界各地要辦一條龍的都找我。
所以老法師講經說一念遍虛空法界,你一個念頭,其實一個念頭變現整個宇宙。知一切法即一念,這個真相沒有佛跟我們講,我們想破腦子也不知道,整個宇宙「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個道理明白了,整個宇宙是自己的心變的,那能不能改造命運?當然可以;能不能改造宇宙?當然可以。但是這一點明白了,整個宇宙自己的心現的、識變的,跟別人有沒有關係?沒關係。所以能不能怪別人?所以不能連累別人,我們閩南語說的「不能牽拖別人」,牽拖的普通話要怎麼講?牽拖那個翻出來味道就不見了。所以閩南話「牽拖(khan-thua)」,音義同源,你那個音調一出來,那個意思就帶出來了。
我再跟你舉個例子,尷尬的台語怎麼講?礙虐(gāi-gio̍h)。你有沒有聽到這個礙虐,就差不多知道那個礙虐的感覺是什麼,對不對?尷尬不知道,礙虐,音義同源。所以閩南話也要傳承下去,很重要,這是唐朝的普通話。白日依山盡(pe̍h-ji̍t i san tsīn),黃河入海流(hông-hô ji̍p hái liû),「入」是入聲字,這樣念才有味道。所以你們不要下一代不會講台語。我今天給你們派的作業愈來愈多,你們太倒霉了。
還有第五個作業,《勸發菩提心文》。為什麼?要往生西方八個字最重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怎麼發?省庵大師慈悲,講得太明白了。而這個菩提心有邪、正、真、偽、大、小、偏、圓,發還要發對,不能發錯。其中有一個「圓」,什麼是「圓」?「不見一法,離心別有。」整個萬法宇宙是什麼?自己的心變的。「不見一法,離心別有」,所以就不干別人的事。「以虛空之心,發虛空之願,行虛空之行,證虛空之果,亦無虛空之相可得。如是發心,名之為圓。」所以發菩提心是往生的條件,我們一定好好來多讀誦。
我跟大家約一下,我下一次再來這裡,再續前緣,但是我們下一次就一起討論今天派的功課。哇,有人說「這樣下次不要來」。大家要知道用功重要,為什麼?「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而且你早一天明理、早一天提升,你的孩子就早一天有福報。我們沒提到這裡是沒法教他的,我們要以我們的精進、我們的覺悟去調動起他的善根。再來,我們不早一天提升,跟我們有緣的人他就晚一天、晚一年、晚十年得利益。
我們冷靜看看這個時代,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甚至於是每個人都是「心事如果沒有說出來……」真的,都有自己的心事,所以現在憂鬱症的人愈來愈多。我講這句話,現在憂鬱症的人愈來愈多,你馬上有一個念頭,「我沒有」,你如果有這個念頭,大乘佛法進不去了。假如今天成德說,現在憂鬱症的人很多,你的念頭說「我沒有」,那大乘佛法你進不去,為什麼?大乘佛法是以慈悲為本。「於諸眾生,視若自己,拯濟負荷,皆度彼岸」,這句話不是在《無量壽經》上,這句話應該在哪?在我們念的人的心上,不然學的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我們現在念念念,這句話在哪?《無量壽經》,不在我的心。所以念念念,今就是心,心就是信,才能入不二法門,不然我們這麼個念法,都會分別、都會執著。很多人聽師父講經,聽聽聽,那只有師父做得到,我做不到。這個念頭就是分別執著,就障礙我們能夠隨文入觀、直下承擔。
所以會不會學佛、會不會聽經?這個都是關鍵。老法師說:「你會麼?」這個是老法師引禪宗的話講。那個「會麼」是自性會不會起用,但是用在我們淨土宗、用在教下就是你會不會修行。
剛剛要跟大家介紹的其中一片光碟,師父講兩個小時,「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開頭師父就說:「學佛就是學作佛,作佛就是心去作佛。」心什麼時候作佛?隨時隨地要觀照自己的心念跟佛心相不相應,跟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相不相應?其實大家讀到這十個字很熟悉,可是這十個字裡面,我們有沒有讀出老人家的慈悲善巧?讀出來了,對他的法會非常的珍惜。老人家這十個字的背後,是怕我們對菩提心感受不深刻。老法師說,《大乘起信論》說什麼是菩提心?這個馬鳴菩薩講的,「直心、深心、大悲心」,不是很好懂;《觀無量壽經》講什麼是菩提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還是不好懂;把兩個經合起來看,再用現代的話去講,什麼是菩提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慈悲」我們一下就懂了,「迴向發願」有時候還不是那麼直接;「深心」很抽象,師父變成什麼?清淨,我們有沒有自己自受用?深心是自受用,有沒有愈來愈清淨;平等,有沒有愈來愈平等心待人,不高下、不傲慢;正覺,不感情用事,理智的,這都自受用。馬上就對那十個字、對菩提心就很能感覺到。
所以師父講法,你能體會到他的心,你就知道他對眾生的護念慈悲在哪。你收到他這個心了,你效法他這個心,你就能講經說法了。因為你心到位了,其他的能力那個是次要的。而且真正要利眾,李炳南老師教的方法,「至誠感通」,不是說你要口才很好,不是的。大家看得出來我口才不好嗎?你們口才比我好,你們以前念書都是辯論社的,還有上台演講比賽,我一次都沒有參加,因為不可能選到我,中文我就是比較弱的。可是我比較幸運的是什麼?是我一接觸佛法就是聽老法師的,聽了好幾年,沒聽其他的。然後我有一個思惟,我覺得我不願意去騙人,騙人很難受,我都不願意去騙人,佛菩薩不可能騙人,老法師不可能騙人。我這樣思考應該滿合邏輯的吧?一點都不複雜吧?那既然師父跟佛菩薩都不騙人,那他的話我就照單全收,沒有一句懷疑。
所以老法師他教我們,把身體借給佛菩薩用,「至誠感通」,我也沒有想說,我以前高中中文不及格,我也沒想這些事,不然我一想我也會害怕,是吧?所以,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念佛人要「過去勿留滯」,過去不要落印象很深,常常在那裡懊惱、擔憂。落得很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這些都要放下。但是過去的事要記取教訓,要轉煩惱為菩提,要轉悲憤為力量。你不轉過來,那過去一想你又流眼淚,被障礙了。所以念佛人要念得好,不能有過去煩惱,過去煩惱要放得下,經一事長一智,要轉成正向的,一念之間,最痛苦的事一轉,轉成願力。
我以前遇到一個同學,他初中讀書被老師排斥得很厲害,當時候他自我介紹講到這一段手還在抖,都過了十幾年,你看那個印象還在,在班上被老師排斥的多可憐,後來都調到其他的學校去了。但是已經學佛了,佛法還要用上,有佛法就有辦法。所以我講這個不是講故事給大家聽,是藉由這個例子,請大家今天就把人生你最傷心、最痛苦那件事轉成菩薩道、轉成願力,真的能轉。
所以我就跟他說,你都學佛了,其實人生深信因果,什麼都是好事,事事是好事。他這麼惡意傷害我,是什麼?報掉了。無債一身輕,報掉了,不要難過。而且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要罣礙。既然深信因果了,那就事事是好事,都是還債想,報掉了,無債一身輕,就不會痛苦了。
再來,雖然他這一生對我很不好,實實在在講,這個人會恨你也曾經愛過你,他不愛你他怎麼恨你?有沒有?他就是因為愛,最後愛不到,求不得了,生恨了。你們這一生討不討厭人家變心?會不會一想到氣得牙癢癢。我們這麼恨人家變心,那我們一定當個不變心的人,好不好?OK?當個不變心的人好不好?對,他給我們上了一課,上了一課終生難忘的課,就是不能做一個變心的人。我最討厭那個變心的人,他也給我們上課了,他讓我們這一生有一個很大的決心,我要當一個不變心的人。可是告訴大家,也不好當。你說:「你看那個負心漢,氣死我了。」其實我也變了,我被他轉了,是吧?他對不起我,我還是一樣對他好,那是沒變心。所以當我們笑別人變心的時候,自己當下也變了。我最恨人家變心,那我自己也變了,那難為情了,不好意思。人為什麼會瞋恨那麼重?就氣那個人,「怎麼可以這樣做!」假如我們回光返照,其實他身上我也有,只是多少而已、深淺而已,一回光返照就有受用。這是九九八十一關裡面很難過的一關,就是「不見世間過」。這關挺難的,但是其實也不難,看你肯不肯把佛法用上,你假如是把孔子的話用上,把《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用上,就過關了。孔子說:「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改自己。他不也給我們上課了?我們還感謝他的提醒,《華嚴經》說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所以我感覺,我這十七年來經歷很多事,而且我還不是只有講課而已,我是一踏上這條路,校長兼敲鐘,又要教書、又要管理,我一個人到海口去,一人公司開始創業。當然有師父福蔭,一去了,跟他聊兩句,「你是不是聽淨空老法師講經?」「是。」啊,抱頭痛哭。他鄉遇故知,就很親了,同一個老師。但是一開始也是自己幹。
就是經歷的事很多,不只是在台上,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全球的華人見了不少,然後團體也見了不少,所存在的問題看了不少。可是對我來講,好的榜樣是我的動力,不好的情況也是我的動力。為什麼?看到了就是我的緣,看到了就是我的責任,「見義不為,無勇也」,給我看到就是跟我有緣。
我跟大家講個祕密,其實我很傻的,你們都看不出來。我真的挺傻的,我現在有時候想一想說,我這十五年,假如有一個女生要騙我,應該我就被人家騙走了。你們看不出來我很善良嗎?我記得我十幾歲的時候,我看到那個我們台灣叫做太妹,就是剪那個頭髮很短,像個男孩這樣,然後就很酷的那種同學,我們國中時代叫太妹,我看到她們,我會覺得我一定要救她們,我都有那個心境。很巧,好像都沒成,這些緣都沒有成。所以阿彌陀佛,真的是佛菩薩保佑我,不然我真的是有那種會跳下去,自己不會游泳就跳下去救人的性格。可是幸好都沒真跳下去的因緣,真的冥冥中有佛菩薩在保佑我。
但是就是這種性情,就會覺得有責任。所以我為什麼到監獄去講課?後來在海南省監獄系統,全省就因為我們在海口做了示範,最後推向全省,幾萬個服刑人員受益。因為我到桃園龜山去講過課,女子監獄裡面,一個孩子差不多四五歲在裡面,聽我上課,因為他的媽媽是懷孕進去的。我們看了都很不忍心,這個孩子從小就是在監獄裡面。然後我給她們上了兩個小時的課,幾十個人目不轉睛,震撼我的心靈。我說他們假如小學老師就給她們講這個,她們怎麼可能會進去?可是我自己是教小學的,那個感觸是很深的。你看一個念頭起來了,我跟監獄系統就有緣,佛法真靈。
而且「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這中文都不好的人,你們要更有信心,我是給你們拋磚引玉的,我知道你們是讀台大的,我很羨慕,但是我有一科讀得不錯,《三民主義》,我讀到《三民主義》的時候很高興,思想、信仰、力量。以前讀的那些都是考試的東西,我覺得這個東西好像有點生命力,我就開始讀。孫中山先生貫通中西,很多東西講得很好。這個再拉出去又長了。但是孫中山先生就講,「西方的民權、民主已經出現若干問題,比現在的問題還難解決」。其實孫中山先生在一百多年前就看到這個問題了,結果我們全盤西化,現在問題很大,喪失民族自信心。
結果我們德國的漢學家特別多,真的。我這一次十月份剛到德國,德國第一次我們辦了祭祖,祭祀萬姓祖先,世界的萬姓祖先,在德國,越南人去了差不多一半。德國的漢學家在世界是頂尖的。結果這一次去,那個德國淨宗學會會長很有擔當,他一看就是春秋那個諸侯的相,福報非常的大,帶著他的幹部到弘明去參觀。然後回來他們要辦一條龍,到時候還要請我們顧學長幫忙一下。
還有一個是法國的漢學家,九十三歲了,叫做汪德邁教授,是饒宗頤先生的學生。我說要辦一條龍,一定要請教這樣的人。所以要去德國設一條龍,要請教誰?請教德國的漢學家。因為你到法國去辦,你叫他讀《三字經》、讀《論語》,他說:「你要幹什麼?」你要讓他讀德國人、讀法國人的經典,可是教學的方法、理論要照中國的,因為那個方法是開智慧的。我們現在的系統都是工業革命以後的系統,目標是什麼?考試,目標是工程師,目標讓你成為生產線上的一個位置。可是人不是產品,人是天地人三才,他有很多的潛力。
所以我們現在這個模式,在學校變什麼?考試機器;出社會呢?工作機器。我那天還回去輔導一個晚輩,工作做到壓力太大,心理承受不了。這個小孩一直很乖,我也是看著他長大的,很乖的孩子。可是請問什麼時候教過他倫理、道德、因果、聖賢教育?教過他心理素質、轉念?他沒學過。所以他就很難過,覺得自己很糟。我說:「每個人都這樣,你不要太難過。」我先安慰他。他說:「你現在跟我講這些,我都覺得很對,可是我很怕我離開你之後,我又不會這麼想。」我說:「不是你這樣,每個人都這樣。」這個是事實,為什麼?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輪迴的生活、輪迴的思想跟言行,突然遇到佛陀,哪有馬上變成菩薩?只有六祖惠能大師而已。人家六祖惠能大師也沒有那麼快變吧?他也是遇到老師,老師又給他調教,最後緣成熟,給他講半部《金剛經》開悟了,不可能一聽法就變了,不可能。
所以我也怕他對自己沒信心,我說大家都一樣。就好像你已經二十年都是用左手吃飯,突然你覺得換成右手,吃飯的時候才不會跟人家擠、撞。你今天知道用右手了,你第一天開始用感覺怎麼樣?很想不要吃飯,有沒有?夾個東西掉好幾次,不熟悉了,所以很正常。
修學的過程,生處令熟,熟處令生。我們現在知道阿彌陀佛好,「萬德洪名,能滅眾罪」,念念,念一下就跑到其他念頭去了,佛門叫「失念」,不是思念,失掉正念,很正常。慢慢念慢慢念,愈來愈提得起來,很多容易去懊惱過去、擔憂未來的念頭愈來愈少,慢慢就轉過來了。
所以我剛剛跟大家說,不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現在眾生都很苦,可能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苦。所以剛剛跟大家說,我們一聽到憂鬱症的人不少,我們的第一個念頭說「我沒有」,這個代表我們沒有把眾生放在心上。
那一天我也見了一位老師,我跟他在聊,他也沒信心。我現在感覺信心很重要,very important(非常重要)。佛門講,尤其《華嚴經》講,「信為道元功德母」。
其實老法師講經,我剛剛跟大家說,太精闢了、太慈悲、太善巧。我再給大家舉個例子,老法師說:「貪心的核心是情執,瞋恚的核心是傲慢,愚痴的核心是懷疑」。你去查祖師註解也不容易查到,就是老法師他很會觀機,他的法就讓你一聽,「哎呀,我是這樣沒錯」,讓你很有感觸,讓你知道怎麼去觀照、怎麼去下功夫。比方師父就說:「放下控制的念頭,放下佔有的念頭,放下對立的念頭。」這些每天會發生多少次?只要有覺得不舒服在了,那就是控制。因為他不聽我的,我就不舒服了,那就是控制、佔有。那是我兒子,那是我什麼,他是我下屬,他是我什麼什麼,那個就是我所,控制、佔有的念頭就會產生。所以念頭很細微。
所以師父那麼慈悲,他就讓我們把最核心的問題抓到,「瞋恚的核心是傲慢」,所以這個傲慢一定要下大功夫去掉;「愚痴的核心是懷疑」,一個人假如不懷疑,這個人慢慢就不愚痴了。而且大家注意去體會佛經的話,「信為道元功德母」,代表一個人信心保持的時候,他六根接觸六塵會怎麼樣?增長善根。信保持了。為什麼《金剛經》說,「信心清淨,則生實相」。「乃至獲得一念淨心,發一念心,念於彼佛」,那個「信」沒有夾雜的時候,那個力量是很強的。可是只要信心有所動搖,煩惱就來了。沒關係,他再大聲,那也是佛菩薩來考驗我們的專注能力怎麼樣,都是佛菩薩的安排。
我們要知道,李炳南老師當初看書,有一天打雷下雨很大很大,老人家在看書。後來看完書幾個小時過去了,把門打開,老人家說:「啊,剛剛下過雨呀?」這個公案你們沒有聽過嗎?那學生很吃驚,因為剛剛雷陣雨,砰砰砰,老人家都沒有聽到。所以我們親近這些大善知識,看出距離來了,有志氣,「縱去遠,已漸躋」,往那個目標去走。
所以諸位同修,信心重要。所有的煩惱都是來自於信心有動,信心不動的人沒煩惱,信心不動的人關關難過關關過,每一個關都是考信心。你們假如不相信我剛剛講的話,可以放馬過來,因為我們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們修學過程有煩惱出現,我們都要思惟,一定是我們的念頭裡面有信心不足,有懷疑在裡面,這要觀心為要,要觀照這個念頭。
所以我跟我這個親戚,我就分析給他聽,他心裡就比較平和下來。這個孩子從小還拜佛,他奶奶拜佛,他都跟著拜。後來我問他:「你小時候拜佛。」他不記得了。我說:「你現在也有二十四五歲了,你有沒有接觸佛法?」他說:「曾經有參加福智。」我說:「你參加幾天,你留下什麼印象?」他說:「一點印象都沒有。」二十幾年!所以佛法的弘傳太重要了。你看他不進則退,本來那個很可愛的臉,我看到他的眼神我都嚇一跳。我十幾年沒見他了,我十七年在外面,他也見不到我,超過十七年。你看,我看到他的時候還白白胖胖的,像個彌勒佛,現在看到我笑都笑不出來。
幸好我跟他講完,走出去,他奶奶說「笑了,笑了」,要不然我實在很難交代。可是我接了這個單才剛開始,大家了解我的意思嗎?他笑了就沒事了嗎?剛開始,這一個訂單才剛開始要工作、要分析因緣,這麼遠,怎麼辦才能夠護得到?他的家族裡面哪一個人善根最厚,做我的窗口。你要講策略的,做人做事,祖先都有教方法的,都要用上。
真的,接下來就不是我講話了,因為今天叫座談會,你們不談,都變成我講話了,我沒有守規矩,這個是座談會。大家有什麼要交流的,我們再寫上來。法輪未轉食輪先,我們先吃飽,再繼續,再來交流。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主持人:大眾請起立。感恩上成下德法師,三問訊。阿彌陀佛。
大眾: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謝謝大家。

2022-06-21
118:55
comments
No Rating